一种生物发酵生产2-氧代戊二酸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57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发酵生产2-氧代戊二酸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以价廉易得的豆油为原料,用解脂耶罗维亚酵母发酵生产用途广泛的2-氧代戊二酸,发酵时间短,底物比产率高,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专利说明】一种生物发酵生产2-氧代戊二酸的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化工、食品添加剂产品生产领域,特别涉及是以豆油为碳源,生物发酵 生产2-氧代戊二酸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2-氧代戊二酸是一种重要用途广泛的二羧酸,例如,是合成杂环的重要中间体、食 品添加剂、运动营养饮料的重要成分、具有广泛用途的新弹性体的主要单体成份、抗骨质疏 松药物米诺膦酸的出发原料、抗肿瘤药物中间体、药物制剂辅料等。目前,2-氧代戊二酸采 用化学合成,使用了毒性很大的氰醇、或氰化物,合成路线长,副产物多。所以,随着生物技 术的迅速发展,采用生物制造技术生产2-氧代戊二酸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有许多细菌和酵母可以用来生产2-氧代戊二酸,例如石蜡节细菌、荧光假单胞 菌、沙雷氏菌、巨大芽孢杆菌、近平滑假丝酵母、毕赤酵母、念珠菌、解脂假丝酵母、解脂耶罗 维亚酵母等。所以,生产2-氧代戊二酸的菌株可以从相关菌种保藏机构获得,也可自行筛 选得到。
[0004] 本发明用解脂耶罗维亚酵母发酵生产2-氧代戊二酸,菌株为ATCC 20341。
[0005] 本发明以大豆油为碳源,发酵生产2-氧代戊二酸的过程如下: 发酵培养基成份(g/L) : (NH4) 2S04, 5. 0-7. 0; M gS04 · 7H20,1. 3-1. 6; Ca (N03) 2, 0.6-0. 9; NaCl, 0.4-0. 6; KH2P04, 1.5-2. 5;K2HP04, 0.15-0. 25.其它成份:维生素心, 1.0-1.3 mg/L。在发酵培养液中,要加入微量兀素营养液,pH 7.0.组成为(g/L): ZnS04 7H20,0. 18, MnS04 H20,0. 1, FeCl3,0. 35, CuS04 5H20,0. 16, CoCl2 6H20, 0. 18,加入量为l-2ml/100ml (微量元素液/发酵液)。发酵温度28-35°C,溶氧饱和度 40-60 %,用Κ0Η调节发酵过程的pH。发酵中,pH对2-氧代戊二酸生产很重要,经过大量实 验,本发明对pH采用3段控制。(1)细胞生长阶段,(2)细胞生长末期和产酸期初期,(3) 产酸期。
[0006] 发酵过程如下:菌株为ATCC 20341,种子培养,根据需要,可能有1级或多级种子 培养。在发酵罐加入培养液,装料系数为0. 65-0. 75,灭菌后,冷却至30-35°C,接种,接种量 为8-11 %,通入洁净空气,开始发酵,发酵分为3个阶段: (1) 在发酵开始后的20-25h内,此阶段为细胞生长期,调节溶氧饱和度为20-30 %,控 制豆油浓度为20-25 g /L,ph控制为5. 5-6. 5,发酵温度30-35°C ; (2) 在发酵进行20-25h后,此阶段为细胞生长期末期和产酸初期,继续发酵15-20h,即 发酵时间为35-45h时,调节溶氧饱和度为30-40%,流加加入豆油,调节豆油浓度为40-50 g /L,用 30 % Κ0Η 或 NaOH 调节 pH 为 5-5. 5,发酵温度 35-40°C ; (3) 在发酵进行35-45h后,继续发酵,此阶段主要为产酸期,用30 % Κ0Η或NaOH调节 pH为3-4、溶氧饱和度40-60%,发酵温度35-40°C,流加加入豆油,使豆油浓度为90-100 g /L,全部发酵时间为140-180h,得到发酵液中2-氧代戊二酸浓度为140-160 g/L ; 发酵结束,用离心分离发酵液中的细胞、豆油后,用活性炭脱色,用硫酸或盐酸调节pH 至2. 6-3. 6,此时,液体中含有2-氧代戊二酸、杂质,蒸发浓缩,当2-氧代戊二酸浓度达到 260g/L时,开始结晶;将得到的粗晶体用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得到产物2-氧代戊二酸,纯度 >99%,底物的比产率为0.96-0.98 8/^(产物/底物)。
[0007] 本发明以价廉易得的豆油为原料,生产用途广泛的2-氧代戊二酸,发酵时间短, 底物比产率高,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008] 实施例1 发酵培养基成份(g/L) : (NH4) 2S04, 5. 0-7. 0; M gS04 · 7H20,1. 3-1. 6; Ca (N03) 2, 0.6-0. 9; NaCl, 0.4-0. 6; KH2P04, 1.5-2. 5;K2HP04, 0.15-0. 25.其它成份:维生素心, 1.0-1.3 mg/L。在发酵培养液中,要加入微量兀素营养液,pH 7.0.组成为(g/L): ZnS04 7H20,0. 18, MnS04 H20,0. 1, FeCl3,0. 35, CuS04 5H20,0. 16, CoCl2 6H20,0. 18, 加入量为l-2ml/100ml (微量兀素液/发酵液)。
[0009] 发酵过程如下:菌株为ATCC 20341,1级种子培养。在100L发酵罐加入培养液,装 料系数为70,灭菌后,冷却至30°C,接种,接种量为8%,通入洁净空气,开始发酵,发酵分为 3个阶段 : (1) 在发酵开始后的20-21h内,此阶段为细胞生长期,调节溶氧饱和度为20%,控制豆 油浓度为20 g /L,ph控制为5. 5,发酵温度30°C ; (2) 在发酵进行20h后,此阶段为细胞生长期末期和产酸初期,继续发酵15h,调节溶 氧饱和度为30 %,流加加入豆油,调节豆油浓度为40 g /L,用30 % Κ0Η或NaOH调节pH为 5,发酵温度35°C ; (3) 在发酵进行35h后,继续发酵,此阶段主要为产酸期,用30 % Κ0Η或NaOH调节pH 为3、溶氧饱和度40%,发酵温度35°C,流加加入豆油,使豆油浓度为90g /L,全部发酵时间 为140h,得到发酵液中2-氧代戊二酸浓度为140 g/L ; 发酵结束,用离心分离发酵液中的细胞、豆油后,用活性炭脱色,用硫酸或盐酸调节pH 至2. 6,液体中含有2-氧代戊二酸、杂质,蒸发浓缩,当2-氧代戊二酸钾或钠盐浓度达到 260g/L时,开始结晶;将得到的粗晶体用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得到产物2-氧代戊二酸,纯度 >99% ;底物的比产率为0· 96g/g (产物/底物)。
[0010] 实施例2 发酵液成份同实施例1。
[0011] 发酵过程如下:菌株为ATCC 20341,2级种子培养。在1000L发酵罐加入培养液, 装料系数为0. 75,灭菌后,冷却至35 °C,接种,接种量为11 %,通入洁净空气,开始发酵,发 酵分为3个阶段: (1) 在发酵开始后的25h内,此阶段为细胞生长期,调节溶氧饱和度为30 %,控制底物 豆油浓度为25 g /L,ph控制为6. 5,发酵温度35°C ; (2) 在发酵进行23-25h后,此阶段为细胞生长期末期和产酸初期,继续发酵20h,调节 溶氧饱和度为40 %,流加加入豆油,调节豆油浓度为50 g /L,用30 % Κ0Η或NaOH调节pH 为5. 5,发酵温度40°C ; (3) 在发酵进行45h后,继续发酵,此阶段主要为产酸期,用30 % Κ0Η或NaOH调节pH 为34、溶氧饱和度60%,发酵温度0°C,流加加入豆油,使豆油浓度为100 g /L,全部发酵时 间为180h,得到发酵液中2-氧代戊二酸浓度为160 g/L ; 发酵结束,用离心分离发酵液中的细胞、豆油后,用活性炭脱色,用硫酸或盐酸调节pH 至3. 6,用多效蒸发器浓缩,当2-氧代戊二酸钾或钠盐浓度达到260g/L时,开始结晶;将得 到的粗晶体用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得到产物2-氧代戊二酸,纯度>99% ;底物的比产率为 0·98 g/g)。
[0012] 实施例3 发酵液成份同实施例1。
[0013] 发酵过程如下:菌株为ATCC 20341,3级种子培养。在30m3发酵罐加入培养液,装 料系数为0. 7,灭菌后,冷却至33 °C,接种,接种量为10 %,通入洁净空气,开始发酵,发酵分 为3个阶段: (1) 在发酵开始后的23-25h内,此阶段为细胞生长期,调节溶氧饱和度为28%,控制豆 油浓度为23 g /L,ph控制为6. 2,发酵温度32-35°C ; (2) 在发酵进行23h后,此阶段为细胞生长期末期和产酸初期,继续发酵17-20h,调节 溶氧饱和度为38 %,流加加入豆油,调节豆油浓度为47 g /L,用30 % Κ0Η或NaOH调节pH 为5. 2,发酵温度37-40°C ; (3) 在发酵进行43h后,继续发酵,此阶段主要为产酸期,用30 % Κ0Η或NaOH调节pH 为3. 7、溶氧饱和度55%,发酵温度38°C,流加加入豆油,使豆油浓度为98g /L,全部发酵时 间为175h,得到发酵液中2-氧代戊二酸浓度为158 g/L ; 发酵结束,用离心分离发酵液中的细胞、豆油后,用活性炭脱色,用硫酸或盐酸调节pH 至3. 4,用多效蒸发器浓缩,当2-氧代戊二酸钾或钠盐浓度达到260g/L时,开始结晶;将得 到的粗晶体用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得到产物2-氧代戊二酸,纯度>99% ;底物的比产率为 0.98 g/g〇
[0014] 实施例4 发酵液成份同实施例1。
[0015] 发酵过程如下:菌株为ATCC 20341,3级种子培养。在10m3发酵罐加入培养液,装 料系数为0. 68,灭菌后,冷却至32 °C,接种,接种量为9 %,通入洁净空气,开始发酵,发酵分 为3个阶段: (1) 在发酵开始后的20-21h内,此阶段为细胞生长期,调节溶氧饱和度为23%,控制豆 油浓度为22 g /L,ph控制为5. 8,发酵温度2°C ; (2) 在发酵进行23h后,此阶段为细胞生长期末期和产酸初期,继续发酵17h,调节溶 氧饱和度为32 %,流加加入豆油,调节豆油浓度为45 g /L,用30 % Κ0Η或NaOH调节pH为 5. 2,发酵温度35-38 °C ; (3) 在发酵进行40h后,继续发酵,此阶段主要为产酸期,用30 % Κ0Η或NaOH调节pH 为3. 4、溶氧饱和度53%,发酵温度37°C,流加加入豆油,使豆油浓度为97 g /L,全部发酵 时间为158h,得到发酵液中2-氧代戊二酸浓度为159 g/L ; 发酵结束,用离心分离发酵液中的细胞、豆油后,用活性炭脱色,用硫酸或盐酸调节pH 至2. 9,此时,液体中含有2-氧代戊二酸、杂质,用多效蒸发器浓缩,当2-氧代戊二酸钾或 钠盐浓度达到260g/L时,开始结晶;将得到的粗晶体用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得到2-氧代戊 二酸,纯度>99% ;底物的比产率为0.975 g/g。
【权利要求】
1. 一种生物发酵生产2-氧代戊二酸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以豆油为碳源,用解脂耶罗维 亚酵母发酵生产2-氧代戊二酸,其工艺过程为:种子培养;在发酵罐加入培养液,装料系数 为0. 65-0. 75,灭菌后,冷却至35-40°C,接入解脂耶罗维亚酵母,接种量为8-11 %,通入洁 净空气,开始发酵,发酵分为3个阶段: (1) 在发酵开始后的20-25h内,调节溶氧饱和度为20-30 %,控制豆油浓度为20-25 g /L,ph控制为5. 5-6. 5,发酵温度30-35°C ; (2) 在发酵进行20-25h后,继续发酵15-20h,即发酵时间为35-45h时,调节溶氧饱和 度为30-40 %,流加加入豆油,调节豆油浓度为40-50 g /L,用30 % KOH或NaOH调节pH为 5-5.5,发酵温度 35-401:; (3) 在发酵进行35-45h后,继续发酵,用30 % K0H或NaOH调节pH为3-4、溶氧饱和 度40-60%,发酵温度35-40°C,流加加入豆油,使豆油浓度为90-100 g /L,全部发酵时间为 140-180h,得到发酵液中2-氧代戊二酸浓度为140-160 g/L ; 发酵结束,用离心分离发酵液中的细胞、豆油后,用活性炭脱色,用硫酸或盐酸调节pH 至2. 6-3. 6,蒸发浓缩,当2-氧代戊二酸浓度达到260g/L时,开始结晶;将得到的粗晶体用 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得到产物2-氧代戊二酸,纯度>99% ;底物的比产率,即产物/底物为 0. 96-0. 98 g/g〇
【文档编号】C12P7/50GK104195184SQ20141045113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6日
【发明者】刘均洪, 宿烽, 刘涛, 张媛媛 申请人:青岛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