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0136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包括有血液导入管、主壳体、中心通管、竹炭颗粒、对接丝扣、右侧通道、下端接头、左侧通道和血液导出管。主壳体内居中设置有中心通管,主壳体内在中心通管的左侧,设置有左侧通管,主壳体内中心通管的右侧,设置有右侧通管,在中心通管、左侧通管和右侧通管内,以填入的形式各自设置有不同粒径的竹炭颗粒,也就是说,在所说的左侧通管、中心通管和右侧通管各个通管中,以填入的形式设置有三种不同粒径的竹炭颗粒。主壳体的下端,通过对接丝扣连接设置有下端接头,下端接头的下端连接设置有血液导出管。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可提高乙肝病毒采样的可靠性。
【专利说明】—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乙型肝炎病例研究和实验用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成的炎症,根据现有技术研究发现,乙肝病毒属于一种DNA病毒,完整的乙肝病毒呈颗粒状,学术上被称为丹娜颗粒,直径为42纳米。乙肝病毒在扩散的过程中是通过不断地复制原有的病毒蛋白进行扩散的,因此通常采用的治疗乙型肝炎的思路是,切断血液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复制源,但在实际的切断血液中乙肝病毒复制源的过程中,也势必会同时影响了患者对营养物的吸收,造成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因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而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中国专利201320452700.5公开了“一种乙肝病毒吸附器”,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普通的活性炭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并不能令人满意,而且采用单一通道的结构,缺少了吸附过程的可对比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乙肝病毒的吸附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在三个血流通道中装入有不同粒径的竹炭颗粒,增强截取乙型肝炎病毒丹娜颗粒的效率,提高乙肝病毒采样的可靠性。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包括有血液导入管、主壳体、中心通管、竹炭颗粒、对接丝扣、右侧通道、下端接头、左侧通道和血液导出管。主壳体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的主体件,整体呈内空圆柱体结构,主壳体上端,连接设置有血液导入管,主壳体内居中设置有中心通管,主壳体内在中心通管的左侧,设置有左侧通管,主壳体内中心通管的右侧,设置有右侧通管,在中心通管、左侧通管和右侧通管内,以填入的形式各自设置有不同粒径的竹炭颗粒,也就是说,在所说的左侧通管、中心通管和右侧通管各个通管中,以填入的形式设置有三种不同粒径的竹炭颗粒。主壳体的下端,通过对接丝扣连接设置有下端接头,下端接头的下端连接设置有血液导出管。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在三个血流通道中装入有不同粒径的竹炭颗粒,增强截取乙型肝炎病毒丹娜颗粒的效率,提高乙肝病毒采样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一血液导入管2—主壳体3—中心通管4一竹炭颗粒5—对接丝扣6—右侧通道7—下端接头8—左侧通管9一血液导出管。【具体实施方式】
[0007]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包括有血液导入管1、主壳体2、中心通管3、竹炭颗粒4、对接丝扣5、右侧通道6、下端接头7、左侧通道8和血液导出管9。主壳体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的主体件,整体呈内空圆柱体结构,主壳体2上端,连接设置有血液导入管1,主壳体2内居中设置有中心通管3,主壳体2内在中心通管3的左侧,设置有左侧通管8,主壳体2内中心通管3的右侧,设置有右侧通管6,在中心通管3、左侧通管8和右侧通管6内,以填入的形式各自设置有不同粒径的竹炭颗粒4,也就是说,在所说的左侧通管8、中心通管3和右侧通管6各个通管中,以填入的形式设置有三种不同粒径的竹炭颗粒4。主壳体2的下端,通过对接丝扣5连接设置有下端接头7,下端接头7的下端连接设置有血液导出管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在三个血流通道中装入有不同粒径的竹炭颗粒4,增强截取乙型肝炎病毒丹娜颗粒的效率,提高乙肝病毒采样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乙肝病毒采样器装置,包括有血液导入管(I)、主壳体(2)、中心通管(3)、竹炭颗粒(4)、对接丝扣(5)、右侧通道(6)、下端接头(7)、左侧通道(8)和血液导出管(9),主壳体(2)是主体件,整体呈内空圆柱体结构,主壳体(2)上端,连接设置有血液导入管(1),其特征在于主壳体(2)内居中设置有中心通管(3),主壳体(2)内在中心通管(3)的左侧,设置有左侧通管(8),主壳体(2)内中心通管(3)的右侧,设置有右侧通管(6),在中心通管(3)、左侧通管(8)和右侧通管(6)内,以填入的形式各自设置有不同粒径的竹炭颗粒(4),也就是说,在所说的左侧通管(8)、中心通管(3)和右侧通管(6)各个通管中,以填入的形式设置有三种不同粒径的竹炭颗粒(4);主壳体(2)的下端,通过对接丝扣(5)连接设置有下端接头(7 ),下端接头(7 )的下端连接设置有血液导出管(9 )。
【文档编号】C12M1/26GK203820786SQ201420236943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1日
【发明者】贾冬青 申请人:贾冬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