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693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全球茶叶市场中,红茶作为主导品种约占80%的份额。中国的传统工夫红茶在世界上有较高的声誉,特别是“宜红工夫茶”在英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近几年,全国红茶出口约4万吨左右,其中工夫红茶出口占总量的20%。随着人们对茶消费多元化需求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国内市场高品质红茶消费越来越倍受关注,红茶热销时代正在悄然到来。近几年全国红茶市场需求量成倍增长,从四年前的1.5万吨上升到现在7万吨左右,而且以高品质红茶为主,宜红工夫茶国内市场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湖北省近几年出现的红茶热就是例证。但在红茶热的背后,存在着茶叶质量安全、品牌整合、加工工艺落后等问题,其中加工工艺落后问题尤其突出,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宜红茶的声誉。
宜红工夫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市场信誉好,发展潜力大。优化高品质宜红工夫茶加工工艺,进一步提升高品质宜红工夫茶,抢占国内外茶叶市场,是茶企增效、茶农增收的现实需要,也是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克服了传统红茶发酵的卫生安全隐患,实现制作过程工艺参数量化,茶叶品质均匀,减少损耗、缩短整个制作周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茶生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侧设有进风口,对应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放置若干个盛篮,所述箱体内壁设有管道,所述管道上设有若干个喷淋头,所述盛篮底部设有震动装置。
所述箱体还设有加湿增湿装置。
所述箱体上方设有控制装置。
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支架、箱门和箱门扣。
采用所述的装置进行红茶生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浸洗:将采摘的鲜叶放入水中,浸洗1-3分钟,沥干水分,得到浸洗后的茶叶;
2)除水:将浸洗后的茶叶通入风除去表面水分,风温度30~35℃,直至茶叶水分含量在70%-75%,得到除水后的茶叶;
3)摇青:除水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摇青处理,得到摇青后茶叶;
4)冷冻:将摇青后的茶叶冷冻处理,得到冷冻处理后的茶叶;5)萎凋:将冷冻处理后的茶叶置于所述红茶生产装置,通风加速萎凋,得到萎凋叶;
6)揉捻:将萎凋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95~115分钟,揉捻环境温度20~25℃,相对湿度82%~88%,揉捻叶细胞破碎率89%以上,得到揉捻后的茶叶;
7)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抖散在盛篮内,装叶层厚度7~9.5cm,通过所述红叶生产装置的喷淋头向盛篮内根据揉捻叶的总量按照重量比0.03%-0.08%的比例喷洒发酵助剂,启动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震动2-3min,向所述红茶生产装置内输入氧气,将氧气浓度控制在330000ppm-380000ppm,通过排气孔将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除,发酵湿度90%以上,发酵温度22℃~28℃,在发酵过程中,保持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每隔5分钟震动0.25分钟,当发酵叶花香或果香显露时停止发酵;
8)干燥:在干燥过程中加入果皮渣,采用烘干方式对发酵叶进行初烘,得到初烘叶;初烘叶冷却后进行二烘;
完成红茶的制作。
所述步骤3)摇青条件为转速18~25转/分,热风温度在49~55℃的条件下摇青1.5~2分钟。
所述步骤4)冷冻温度-20~-15℃,冷冻处理4-5h。
所述步骤5)通风加速萎凋方法为采用自然风、热风、自然风交替进行,自然风温度为5-25℃,热风温度为32℃~36℃,直至叶含水量为59%~63%。
所述步骤7)发酵助剂为柑橘汁或柚子汁或橙子汁或其组合,所述发酵剂助剂的制作方法为:将柑橘或柚子或橙子削皮后进行榨汁,在汁液中加入3倍纯水,过滤后的汁液形成发酵助剂,果皮渣用于所述步骤8)的干燥。
所述步骤8)初烘条件为温度115~125℃,时间20~25分钟,至茶叶的水分率为23%~28%;二烘条件为温度92~98℃,时间2.5~3.8小时,至茶叶最终含水分率4%~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茶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茶叶采用浸洗、除水工艺可以去除初制加工、储运过程中沾染灰尘、砂石等杂质,通过浸洗可以减除部分农残及氟含量;改变了过去洒水发酵流失水四处漫延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夏天炎热季节流失水变质臭气四散问题;
2、本发明通过控制浸洗时间和除水工艺,严格控制茶叶除水后的含水量,解决了传统发酵洒水仅凭师傅经验掌握,不能定量的问题;
3、采用本发明工艺保证了水分均匀度,改进后的方法充分保证了整个原料水分均匀,利于发酵均衡进行,从而提高了整个堆发酵品质质量;
4、本发明浸洗后除水,除去茶叶表面水分,防止下一步冷冻处理表面含有的水分结冰对茶叶细胞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以及防止茶叶在制作过程中水分、营养物质流失;
5、本发明引入绿茶的摇青工艺后萎凋叶适度时有浓郁茶香,叶色转为深绿,无枯边焦芽现象,叶缘叶脉开始变红,可解决传统红茶工艺中萎凋叶适度时开始出现清香,有枯边焦芽,无叶缘叶脉红变现象;
6、本发明在萎凋前将茶叶浸洗冷冻处理,冷冻可以迅速使细胞破损,部分替代揉捻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破损细胞的目的,并相对提高了细胞的损伤率;
7、本发明在茶叶萎凋过程中,采用通风加速萎凋,且是自然风、热风、自然风交替进行,该技术可以即加快水分蒸发过程,又不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
8、本发明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增氧、增湿、添加发酵助剂复合技术,借助酶解反应、发酵反应产生的内热进行持续发酵,充分利用柑橘、橙子、柚子中的多酚氧化酶、果胶酶加速发酵,并且果汁中的芳香物质、滋味物质、营养物质对茶叶的感官等品质有很大的提高;
9、本发明在发酵过程中并通过对盛蓝的震动提高发酵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发酵助剂的的混匀;
10、本发明在干燥过程中加入果皮渣,可以使红茶不仅具有红茶固有的品质特征,而且具有独特的桔、柚香风味;
11、本发明在干燥过程中采用两步干燥法,可以避免茶有焦糊味、保证茶表面光滑气味纯正,整个干燥周期比传统干燥时间节约短;
12、采用本发明工艺的红茶残留农药数目较少,含量不超标;红茶中灰分、稀土金属含量明显低于传统工艺;游离氨基酸重量、茶多酚、可溶性糖、高于传统工艺,香气纯正清香;滋味浓厚甘醇;汤色红亮,叶片匀整,茶叶品质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箱体1,箱门2,支架3,进风口4,出风口5,控制装置6,盛篮7,支架8,箱门扣9,加湿增湿装置10,喷淋头11,震动装置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红茶生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一侧设有进风口4,对应一侧设有出风口5,所述箱体1内设有支架8,所述支架8上放置若干个盛篮7,所述箱体1内壁设有管道,所述管道上设有若干个喷淋头11,所述盛篮7底部设有震动装置12。
所述箱体1还设有加湿增湿装置10。
所述箱体1上方设有控制装置6。
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支架3、箱门2和箱门扣9。
实施例2
采用所述实施例1装置进行红茶生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浸洗:将采摘的鲜叶放入水中,浸洗1分钟,沥干水分,得到浸洗后的茶叶;
2)除水:将浸洗后的茶叶通入风除去表面水分,风温度30℃,直至茶叶水分含量在70%,得到除水后的茶叶;
3)摇青:除水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摇青处理,得到摇青后茶叶;所述步骤3)摇青条件为转速18转/分,热风温度在49℃的条件下摇青1.5分钟;
4)冷冻:将摇青后的茶叶冷冻处理,得到冷冻处理后的茶叶;所述步骤4)冷冻温度-20℃,冷冻处理4h。
5)萎凋:将冷冻处理后的茶叶置于所述红茶生产装置,通风加速萎凋,得到萎凋叶;所述步骤5)通风加速萎凋方法为采用自然风、热风、自然风交替进行,自然风温度为20℃,热风温度为32℃,直至叶含水量为59%。
6)揉捻:将萎凋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95分钟,揉捻环境温度20℃,相对湿度82%,揉捻叶细胞破碎率89%以上,得到揉捻后的茶叶;
7)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抖散在盛篮内,装叶层厚度7cm,通过所述红叶生产装置的喷淋头向盛篮内根据揉捻叶的总量按照重量比0.03%的比例喷洒发酵助剂,启动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震动2min,向所述红茶生产装置内输入氧气,将氧气浓度控制在330000ppm,通过排气孔将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除,发酵湿度90%以上,发酵温度22℃,在发酵过程中,保持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每隔5分钟震动0.25分钟,当发酵叶花香或果香显露时停止发酵;
所述步骤7)发酵助剂为柑橘汁,所述发酵剂助剂的制作方法为:将柑橘削皮后进行榨汁,在汁液中加入3倍纯水,过滤后的汁液形成发酵助剂,果皮渣用于所述步骤8)的干燥。
8)干燥:在干燥过程中加入果皮渣,采用烘干方式对发酵叶进行初烘,得到初烘叶;初烘叶冷却后进行二烘,温度92℃,时间3.8小时,至茶叶最终含水分率4%;
所述步骤8)初烘条件为温度15℃,时间20分钟,至茶叶的水分率为23%;二烘条件为温度92℃,时间2.5小时,至茶叶最终含水分率6%。
完成红茶的制作。
实施例3
采用所述实施例1装置进行红茶生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浸洗:将采摘的鲜叶放入水中,浸洗3分钟,沥干水分,得到浸洗后的茶叶;
2)除水:将浸洗后的茶叶通入风除去表面水分,风温度35℃,直至茶叶水分含量在75%,得到除水后的茶叶;
3)摇青:除水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摇青处理,得到摇青后茶叶;所述步骤3)摇青条件为转速25转/分,热风温度在55℃的条件下摇青2分钟;
4)冷冻:将摇青后的茶叶冷冻处理,得到冷冻处理后的茶叶;所述步骤4)冷冻温度-15℃,冷冻处理5h。
5)萎凋:将冷冻处理后的茶叶置于所述红茶生产装置,通风加速萎凋,得到萎凋叶;所述步骤5)通风加速萎凋方法为采用自然风、热风、自然风交替进行,自然风温度为25℃,热风温度为36℃,直至叶含水量为63%。
6)揉捻:将萎凋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15分钟,揉捻环境温度25℃,相对湿度88%,揉捻叶细胞破碎率89%以上,得到揉捻后的茶叶;
7)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抖散在盛篮内,装叶层厚度9.5cm,通过所述红叶生产装置的喷淋头向盛篮内根据揉捻叶的总量按照重量比0.08%的比例喷洒发酵助剂,启动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震动3min,向所述红茶生产装置内输入氧气,将氧气浓度控制在380000ppm,通过排气孔将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除,发酵湿度90%以上,发酵温度28℃,在发酵过程中,保持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每隔5分钟震动0.25分钟,当发酵叶花香或果香显露时停止发酵;
所述步骤7)发酵助剂为柚子汁,所述发酵剂助剂的制作方法为:将柚子削皮后进行榨汁,在汁液中加入3倍纯水,过滤后的汁液形成发酵助剂,果皮渣用于所述步骤8)的干燥。
8)干燥:在干燥过程中加入果皮渣,采用烘干方式对发酵叶进行初烘,得到初烘叶;初烘叶冷却后进行二烘,温度98℃,时间2.5小时,至茶叶最终含水分率6%;
所述步骤8)初烘条件为温度125℃,时间20分钟,至茶叶的水分率为28%;二烘条件为温度98℃,时间2.5小时,至茶叶最终含水分率4%。
完成红茶的制作。
实施例4
采用所述实施例1装置进行红茶生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浸洗:将采摘的鲜叶放入水中,浸洗2分钟,沥干水分,得到浸洗后的茶叶;
2)除水:将浸洗后的茶叶通入风除去表面水分,风温度33℃,直至茶叶水分含量在73%,得到除水后的茶叶;
3)摇青:除水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摇青处理,得到摇青后茶叶;所述步骤3)摇青条件为转速20转/分,热风温度在50℃的条件下摇青1.8分钟;
4)冷冻:将摇青后的茶叶冷冻处理,得到冷冻处理后的茶叶;所述步骤4)冷冻温度-18℃,冷冻处理4.5h。
5)萎凋:将冷冻处理后的茶叶置于所述红茶生产装置,通风加速萎凋,得到萎凋叶;所述步骤5)通风加速萎凋方法为采用自然风、热风、自然风交替进行,自然风温度为15℃,热风温度为33℃,直至叶含水量为61%。
6)揉捻:将萎凋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05分钟,揉捻环境温度23℃,相对湿度86%,揉捻叶细胞破碎率89%以上,得到揉捻后的茶叶;
7)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抖散在盛篮内,装叶层厚度8.5cm,通过所述红叶生产装置的喷淋头向盛篮内根据揉捻叶的总量按照重量比0.06%的比例喷洒发酵助剂,启动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震动2.5min,向所述红茶生产装置内输入氧气,将氧气浓度控制在360000ppm,通过排气孔将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除,发酵湿度90%以上,发酵温度25℃,在发酵过程中,保持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每隔5分钟震动0.25分钟,当发酵叶花香或果香显露时停止发酵;
所述步骤7)发酵助剂为或橙子汁或其组合,所述发酵剂助剂的制作方法为:将橙子削皮后进行榨汁,在汁液中加入3倍纯水,过滤后的汁液形成发酵助剂,果皮渣用于所述步骤8)的干燥;
8)干燥:在干燥过程中加入果皮渣,采用烘干方式对发酵叶进行初烘,得到初烘叶;初烘叶冷却后进行二烘,温度95℃,时间3.2小时,至茶叶最终含水分率5%;
所述步骤8)初烘条件为温度110℃,时间23分钟,至茶叶的水分率为26%;二烘条件为温度95℃,时间3.4小时,至茶叶最终含水分率5%。
完成红茶的制作。
实施例5
采用所述实施例1装置进行红茶生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浸洗:将采摘的鲜叶放入水中,浸洗1.8分钟,沥干水分,得到浸洗后的茶叶;
2)除水:将浸洗后的茶叶通入风除去表面水分,风温度33℃,直至茶叶水分含量在73%,得到除水后的茶叶;
3)摇青:除水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摇青处理,得到摇青后茶叶;所述步骤3)摇青条件为转速22转/分,热风温度在52℃的条件下摇青1.8分钟;
4)冷冻:将摇青后的茶叶冷冻处理,得到冷冻处理后的茶叶;所述步骤4)冷冻温度-19℃,冷冻处理4.2h。
5)萎凋:将冷冻处理后的茶叶置于所述红茶生产装置,通风加速萎凋,得到萎凋叶;所述步骤5)通风加速萎凋方法为采用自然风、热风、自然风交替进行,自然风温度为22℃,热风温度为33℃,直至叶含水量为61%。
6)揉捻:将萎凋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05分钟,揉捻环境温度23℃,相对湿度84%,揉捻叶细胞破碎率89%以上,得到揉捻后的茶叶;
7)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抖散在盛篮内,装叶层厚度8.5cm,通过所述红叶生产装置的喷淋头向盛篮内根据揉捻叶的总量按照重量比0.06%的比例喷洒发酵助剂,启动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震动2.4min,向所述红茶生产装置内输入氧气,将氧气浓度控制在350000ppm,通过排气孔将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除,发酵湿度90%以上,发酵温度26℃,在发酵过程中,保持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每隔5分钟震动0.25分钟,当发酵叶花香或果香显露时停止发酵;
所述步骤7)发酵助剂为柑橘汁、柚子汁的组合,所述发酵剂助剂的制作方法为:将柑橘、柚子削皮后进行榨汁,在汁液中加入3倍纯水,过滤后的汁液形成发酵助剂,果皮渣用于所述步骤8)的干燥。
8)干燥:在干燥过程中加入果皮渣,采用烘干方式对发酵叶进行初烘,得到初烘叶;初烘叶冷却后进行二烘,温度95℃,时间2.6小时,至茶叶最终含水分率4.5%;
所述步骤8)初烘条件为温度120℃,时间23分钟,至茶叶的水分率为24%;二烘条件为温度94℃,时间3.2小时,至茶叶最终含水分率4.5%。
完成红茶的制作。
实施例6
采用所述实施例1装置进行红茶生产,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浸洗:将采摘的鲜叶放入水中,浸洗1.2分钟,沥干水分,得到浸洗后的茶叶;
2)除水:将浸洗后的茶叶通入风除去表面水分,风温度33℃,直至茶叶水分含量在73%,得到除水后的茶叶;
3)摇青:除水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进行摇青处理,得到摇青后茶叶;所述步骤3)摇青条件为转速21转/分,热风温度在50℃的条件下摇青1.8分钟;
4)冷冻:将摇青后的茶叶冷冻处理,得到冷冻处理后的茶叶;所述步骤4)冷冻温度-19℃,冷冻处理4.3h。
5)萎凋:将冷冻处理后的茶叶置于所述红茶生产装置,通风加速萎凋,得到萎凋叶;所述步骤5)通风加速萎凋方法为采用自然风、热风、自然风交替进行,自然风温度为22℃,热风温度为33℃,直至叶含水量为62%。
6)揉捻:将萎凋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05分钟,揉捻环境温度23℃,相对湿度85%,揉捻叶细胞破碎率89%以上,得到揉捻后的茶叶;
7)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抖散在盛篮内,装叶层厚度8.5cm,通过所述红叶生产装置的喷淋头向盛篮内根据揉捻叶的总量按照重量比0.03%-0.08%的比例喷洒发酵助剂,启动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震动2.8min,向所述红茶生产装置内输入氧气,将氧气浓度控制在360000ppm,通过排气孔将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除,发酵湿度90%以上,发酵温度26℃,在发酵过程中,保持盛篮底部的震动装置每隔5分钟震动0.25分钟,当发酵叶花香或果香显露时停止发酵;
所述步骤7)发酵助剂为柑橘汁、橙子汁的组合,所述发酵剂助剂的制作方法为:将柑橘、橙子削皮后进行榨汁,在汁液中加入3倍纯水,过滤后的汁液形成发酵助剂,果皮渣用于所述步骤8)的干燥。
8)干燥:在干燥过程中加入果皮渣,采用烘干方式对发酵叶进行初烘,得到初烘叶;初烘叶冷却后进行二烘,温度95℃,时间2.8小时,至茶叶最终含水分率4.6%;
所述步骤8)初烘条件为温度105℃,时间22分钟,至茶叶的水分率为24%;二烘条件为温度97℃,时间3.1小时,至茶叶最终含水分率5%。
完成红茶的制作。
将本发明中发酵工艺制作的青砖茶与传统工艺青砖茶的农残含量和茶叶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从表1的检测数据中可以知道,采用本发明工艺的青砖茶中残留农药数目较少,含量不超标;灰分、稀土金属含量明显低于传统工艺;并且采用本发明制作的红茶检测出的游离氨基酸重量、茶多酚、儿茶素、可溶性糖等高于传统工艺,茶叶品质好。
表1本发明工艺方法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注:<LOD为检测不出,低于检测限。
表2不同处理红茶品质感官评价结果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