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牲畜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螺旋加热片的保温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饲料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饲料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饲料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饲料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饲料行业中的翘楚。2007年中国饲料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饲料占畜牧业生产成本的70%以上,对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超过40%。2007年畜禽产业发展形势良好,畜禽产销形势整体上会好于2006年,畜产品价格趋于稳定,不会产生大的振荡。2007-2015年中国饲料行业将取得长足发展。到2015年,世界营养不良的人口将削减一半,其间,肉制品将会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加快猪肉和禽肉增长。这将促进世界添加剂,尤其是蛋氨酸和赖氨酸需求量的增加。2010年中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努力达到38%。中国饲料工业“十一五”发展的具体目标:配合饲料年双班生产能力达到1.7亿吨左右;浓缩饲料产量达到300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达到600万吨,同比增长25.57%;混合饲料的产量达1272.4万吨,同比增长25.67%。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进步,使用经济价值较高的饲料产品代替原料粮饲养动物逐渐会成为主流,且小农散养的格局也在逐步变化,规模化、机械化养殖的结构占比近年明显上升,这些变化都将有力的带动对工业饲料的需求增长。因此,饲料行业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都将保持增长,行业增长的空间较大,这构成了行业最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在饲料加工的过程中,饲料的发酵过程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种防腐性能比较好的保温管来保持发酵罐中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腐能力强的带螺旋加热片的保温管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螺旋加热片的保温管结构,包括保温管、两个密封片、固定环;所述保温管内部设有螺旋状的螺旋加热片,该螺旋加热片通过电连接件与电源连接;所述固定环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保温管穿过所述固定孔,支承在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固定环内部设有内腔,该内腔在靠近所述保温管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护套,所述护套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固定环上开有螺纹孔,并匹配有橡胶材质的紧固螺栓,该紧固螺栓与所述固定环螺纹连接,且所述紧固螺栓的螺杆下端抵顶所述保温管;两个所述密封片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环的两侧并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片上均开有通孔,所述保温管穿过上述通孔与所述密封片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螺旋加热片的外表面设有陶瓷层。
进一步,所述螺旋加热片的外表面设有钛金属层。
进一步,所述护套由硅胶制成。
进一步,所述内腔内设有加强筋。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保温管结构具有保温、防火、防腐性,外观美观的特点。这种设计能避免在管托与保温材料连接处之间产生冷凝水现象,提高了整体保温管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中保温管结构根据使用的需要方便安装和拆卸,这种设计易于实现,成本较低,便于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保温管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保温管结构剖视图。
附图中:1-保温管,2-密封片,3-固定环,4-护套,5-内腔,6-紧固螺栓,7-螺旋加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结合所示,一种带螺旋加热片的保温管结构,包括保温管1、两个密封片2、固定环3;
所述保温管1内部设有螺旋状的螺旋加热片7,该螺旋加热片7通过电连接件与电源连接;电源给螺旋加热片7提供电能,将其转换成热能。所述螺旋加热片7的外表面设有陶瓷层。
所述固定环3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保温管1穿过所述固定孔,支承在所述固定环3上;固定环3与所述保温管1之间存在空隙,防止材质因热胀冷缩产生变形而产生互相挤压的问题,所述固定环3内部设有内腔5,所述内腔5内设有加强筋,防止固定环3受温度影响产生变形。该内腔5在靠近所述保温管1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护套4,所述护套4由硅胶制成,护套4主要起到电绝缘的作用;所述固定环3上开有螺纹孔,并匹配有橡胶材质的紧固螺栓6,该紧固螺栓6与所述固定环3螺纹连接,且所述紧固螺栓6的螺杆下端抵顶所述保温管1;紧固螺栓6为橡胶材质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橡胶比较柔软,可以随时与保温管1处于抵顶状态,二是因为橡胶材质绝缘,两个所述密封片2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环3的两侧并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片2上均开有通孔,所述保温管1穿过上述通孔与所述密封片2过盈配合,起到密封的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