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包衣后花生种子的机构,尤其是一种自吸式颗粒物料提升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脱壳是花生制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一直依赖人工,劳动强度大、耗工费时、成本高。为此,复式花生脱壳作业逐渐得到推行。复式花生脱壳作业时,花生脱壳机(参见201420346810.8、200720011691.0等中国专利文献)首先在初级脱壳仓进行预脱,完成体积较大的花生荚果的脱壳作业,通过筛子将脱壳后的果仁及未脱壳的荚果进行筛分后,未脱壳荚果输送至第二级脱壳仓,实现较小体积花生的脱壳。第一级至第二级常采用气力提升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风机、进料斗、提升管路组成。
实际证明,现有气力提升装置由于直接采用传统风机吹送,因此难免由于风道设计不合理造成漏气、风力骤降,影响提升效率,并致使花生的吹出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结构改进,提出一种提升效率高、可以避免吹出损失的自吸式颗粒物料提升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吸式颗粒物料提升装置包括位于前后二级脱壳仓之间的落料斗以及离心风机和垂向提升管路,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由渐缩段和圆弧段构成,所述渐缩段底部水平边和顶部倾斜边之间的夹角为10-20°(最好16°),所述圆弧段伸入90°圆弧弯管的垂向入口端下部,延伸到对应圆弧弯管圆心角25-30°(最好27°)的位置;所述落料斗具有与所述垂向入口贴合且抵达出风口上边的垂直壁,所述垂直壁的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具有悬挂门帘;所述圆弧弯管的水平向出口端与所述提升管路的下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出料口与对应位置出风口的截面之和等于所述垂向入口的截面积,所述出料口与对应位置出风口的截面之比为2:0.8-1.2(最好为1)。
启动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后,在圆弧弯管内前后形成以25-30°圆心角为界的负压区和正压区,经过前一级脱壳后的花生落到落料斗之后,在其自重和负压吸引作用下,通过被掀起的悬挂门帘,进入负压区,紧接着在正压风力吹送作用下,经垂向提升管路送入后级脱壳仓。由于提升初期花生的移动初速由负压作用产生,因此有效避免了吹出损失,并且使得之后的正压风力吹送提升顺势而为,因此显著提高了效率。
进一步,所述出料口的悬挂门帘由安装在出料口上方垂直壁的柔性橡胶板及悬吊固定在柔性橡胶板下的硬质橡胶板构成。
进一步,所述渐缩段底部水平边和顶部倾斜边之间的夹角为16°,所述圆弧段延伸到对应圆弧弯管圆心角为27°;所述出料口与对应位置出风口的截面之比为2:1。
进一步,所述圆弧段底边起始于90°圆弧弯管13的垂向入口端,所述渐缩段顶部倾斜边延伸到对应圆弧弯管圆心角13.5°的位置,再与圆弧段的上边圆弧衔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风机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安装在花生脱壳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自吸式颗粒物料提升装置应用在图3、图4所示的花生脱壳机上,其中落料斗12、离心风机7和垂向提升管路3位于前面的初级脱壳仓1和后面的第二级脱壳仓2之间。
如图1、如2所示,离心风机7的出风口9由渐缩段和圆弧段构成。渐缩段底部水平边和顶部倾斜边之间的夹角为16°。圆弧段伸入90°圆弧弯管13的垂向入口端下部,并延伸到对应圆弧弯管圆心角27°的位置;圆弧段底边起始于90°圆弧弯管13的垂向入口端,渐缩段顶部倾斜边延伸到对应圆弧弯管圆心角13.5°的位置,再与圆弧段的上边圆弧衔接,这样可以形成更强劲的出风,从而进一步提高提升效率。
落料斗12具有与90°圆弧弯管13垂向入口贴合且抵达出风口上边的垂直壁12-1,垂直壁12-1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对应位置出风口9的截面之和等于90°圆弧弯管13垂向入口的截面积,出料口与对应位置出风口的高度之比H1:H2=2:1,从而使相应的截面之比也为2:1。
出料口具有悬挂门帘,该悬挂门帘由安装在出料口上方垂直壁12-1的柔性橡胶板11及悬吊固定在柔性橡胶板11下的硬质橡胶板10构成。圆弧弯管13的水平向出口端与提升管路3的下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优化设计参数均经反复试验、分析,并综合考量后确定。试验表明,在实际工作中可将落入落料斗的物料快速吸入提升管路,工作过程顺畅,并可有效降低提升过程中的气压损失,提高输送效率,因为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如下结构特点及优点:
(1)由于在风机出风口处设计了变宽度鸭嘴式出口,有一段与提升管路前圆弧弯管同心的圆弧段,因此在风机与提升管路衔接处形成高低压分界区,即形成了具有一定负压的区域,使得空气从进料口进入后产生负压将物料吸入,再由正压提升。
(2)落料斗的出料口处通过螺栓固定有软质的柔性橡胶板以及与其下部连接的硬质橡胶板,可通过调节硬质橡胶板的厚度改变悬挂重力,从而调控工作时门帘的开度,达到控制进料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