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2107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食用菌在被加工前,需要进行清洗和干燥等操作,以减少菌上的杂质,清洗后需要进行干燥,由于菌在清洗后吸收了大量的水,所以为了加快菌的干燥,需要先将猴菇菌进行烘干处理。现有的做法一般是进行简单的沥干,由于食用菌菌的吸水性比较强,水不容易从菌中流出来,所以使猴菇菌的干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导致食用菌的干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脱水装置,能够提高食用菌的干燥效率,满足当前实际生产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脱水装置,包括柜体和与柜体相适配的柜门,所述柜体内设有用于盛放食用菌的网筒,所述网筒上分布有网孔,所述网筒上连接有筒轴,所述筒轴从柜体的两侧板穿过并与设在一侧板的电机相连,所述电机驱动筒轴旋转并带动网筒转动;所述网筒的轴线与筒轴的轴线平行且具有12mm-24mm的距离;所述柜体内还设有位于网筒下方的红外线发热灯管及位于红外线发热灯管下方的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正对外线发热灯管,所述柜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脱水装置,使用时将食用菌放入网筒,关闭柜门后启动电机及红外线发热灯管,通过红外线发热灯管提供热量,源源不断的热空气对食用菌进行加热脱水,其干燥效率较高,利于提高产量,满足当前实际生产的需求;通过电机驱动网筒旋转,使食用菌受热均匀,烘干效果较优;网筒与筒轴偏心设置,可提高网筒转动时食用菌的翻滚效果,防止食用菌粘在筒壁;风机与红外线发热灯管的配合形成热气流,有利于使食用菌快速脱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网孔为菱形孔,菱形孔的直径应小于一般食用菌的宽度;既有效防止常见规格的食用菌的掉落,又便于红外光线的进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网筒的轴线与筒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8mm。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食用菌脱水装置包括柜体1和与柜体1相适配的柜门2,所述柜体1内设有用于盛放食用菌的网筒3,所述网筒3上分布有网孔,所述网筒3上连接有筒轴4,所述筒轴4从柜体1的两侧板穿过并与设在一侧板的电机5相连,所述电机5驱动筒轴4旋转并带动网筒3转动;所述网筒3的轴线与筒轴4的轴线平行且具有12mm-24mm的距离;所述柜体1内还设有位于网筒3下方的红外线发热灯管6及位于红外线发热灯管6下方的风机7,所述风机7的出风口正对外线发热灯管6,所述柜体1的顶部中心设有排气孔8,所述红外线发热灯管6的轴线平行于网筒3的轴线;所述网孔为菱形孔,网孔的直径可为5mm-10mm;所述网筒3的轴线与筒轴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8mm;使用时将食用菌放入网筒3,关闭柜门2后启动电机5及红外线发热灯管6,通过红外线发热灯管6提供热量,源源不断的热空气对食用菌进行加热脱水,其干燥效率较高,利于提高产量,满足当前实际生产的需求;通过电机5驱动网筒3旋转,使食用菌受热均匀,烘干效果较优;网筒3与筒轴4偏心设置,可提高网筒3转动时食用菌的翻滚效果,防止食用菌粘在筒壁;风机7与红外线发热灯管6的配合形成热气流,有利于使食用菌快速脱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