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盐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668阅读:10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盐的生产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食盐加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食用盐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食用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用品。食盐结块是目前食盐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氯化钠晶体结块是其固有的特性,盐在相对湿度为75%以上容易吸潮,湿度低于75%时就会放出水分,这种现象不断重复,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结块。同时,多数企业在生产精制盐时基本上是利用外加热式蒸发制盐工艺,由于外加热式蒸发是采用强制循环加热装置,由于蒸发室和加热室是分开的,循环料液采用轴流泵强制循环蒸发,增加了晶体的碰撞机会,因而盐的晶体不规则,粒度大小不均匀,造成盐层紧密堆积的状态,在储存过程中也容易促进盐粒结块。目前,解决食盐结块主要的手段主要是向食盐中添加抗结剂,按照国家食盐标准gb5461-2000《食用盐》明确规定,亚铁氰化钾是目前唯一可以往食盐中添加的抗结剂,但是ny/t392《绿色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明确规定,亚铁氰化钾不允许添加在绿色食品中。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的追求,无添加更符合人们追求健康的消费理念。

另外,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三大原因之一,也是我国高血压的最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who)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g,而我国每人每日食用盐摄入量约12g,美国提倡钠盐的摄入量为每人每日2.3g。为了降低食盐的摄入量,需研制出一种在菜品中更快入味的食盐,以使在投入更少的食盐的同时,可以满足食品正常的咸度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菜品中渗透更快的食用盐的生产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食用盐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取盐浆:从多效真空蒸发制盐工艺中的第一效排出盐浆,该盐浆的固液质量比为25-30%;

(2)育晶:将上述盐浆置入育晶器中,在100-125℃下蒸发浓缩结晶,当晶粒增长到1.0-2.2mm时沉降分离排出;

(3)洗涤:用精净化卤水逆流浮选洗涤上述晶粒;

(4)离心分离及干燥:将洗涤后的晶粒进行离心分离,除去其含有的水分,直至晶粒含水量≤5%;

(5)粉碎:将步骤(4)中获得的晶粒通过气流粉碎机粉碎至1.5~2.5μm,并将晶粒含水量降低至≤0.5%;

(6)包装:将粉碎后的晶粒包装成袋,并密封。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一)将食盐粉碎为1.5~2.5μm的细小颗粒,则食盐的表面积增大,食盐与菜品的接触面积也增大,因此可以使食盐更快入味,同时将使食盐粉碎为1.5~2.5μm的细小颗粒,食盐为味蕾的接触面积也增大,从而使用更少的盐就可以达到正常的咸度,即可以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二)当食盐粉碎为细小颗粒后,食盐表面积增大的同时,则每粒食盐的质量减轻,则在震动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撞击力和摩擦力减小,从而可以减少食盐之间的相互粘结的概率,可以提高食盐的抗结块能力,防止食盐在存放过程中结块。

(三)将食盐粉碎为细小颗粒,增加了食盐自身抗结块的能力,从而可以不用再在食盐中添加抗结剂,即本方案的加工方法可生产出绿色的无添加食盐。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5)的粉碎过程采用气流粉碎机进行,气流粉碎机包括机体和驱动装置,机体上固定连接有压力筒体,压力筒体内转动连接有粉碎筒体,粉碎筒体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连通压力筒体和粉碎筒体的拉法尔喷嘴,且粉碎筒体外周设有增压叶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粉碎筒体转动;所述粉碎筒体的上端固定有与粉碎筒体连通的排出管,排出管的中部的截面面积大于排出管两端的截面面积,排出管的上端为出料口,排出管下端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排出管的外周设有固定在压力筒体上端并与压力筒体连通的文丘里管,所述排出管的中部设有对应于文丘里管中部的筛分孔,文丘里管中部还连接有进料管,文丘里管的上端为压缩空气入口,且压缩空气入口处设有加热装置;粉碎晶粒时,打开加热装置,向压缩空气入口通入压缩空气,向进料管内投入晶粒,1.5~2.5μm的细小颗粒将从出料口排出。

在优选方案一中,压缩气体经过文丘里管的上端通入压力筒体内,并在文丘里管内产生一定的流速,则连接在文丘里管中部的进料管内形成负压,由于盐的晶粒大小在1.0-2.2mm,因此晶粒将被吸入文丘里管内,从而晶粒将与空气混合。同时,驱动装置将驱动粉碎筒体转动,由于粉碎筒体外周设有增压叶片,因此压力筒体内的压力增大,则晶粒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将高速经过拉法尔喷嘴,并进一步的被加速。在粉碎筒体内,被加速的物料在两两相对布置的气拉法尔喷嘴的喷射气流交汇点汇合,产生剧烈的碰撞、摩擦、剪切,而达到颗粒的超细粉碎。

气流进入粉碎筒体后,将经过上端的排出管排出,同时粉碎筒体内的细小颗粒也将被吹出;由于排出管与粉碎筒体固定,因此排出管随粉碎筒体一同转动。由于排出管下端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叶片,因此排出管内形成螺旋气流,从而气流中的颗粒将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较大的颗粒受到的离心力越大,而1.5~2.5μm的颗粒受到的离心力较小,因此1.5~2.5μm的颗粒仍然集中在排出管的中部并向上运动,而将大的颗粒则靠近排出管道侧壁向上运动;当较大的颗粒经过筛分孔时,将被负压吸入文丘里管内,从而较大的物料无法排出;由于排出管中部的空间较大,因此该负压对排出管中部物料的影响不大,所以1.5~2.5μm的颗粒不会被再次吸入文丘里管内。另外,由于设置了加热装置,因此气流具有较高的温度,从而对晶粒具有烘干作用,且在高速气流的配合下可将晶粒的含水率降低至≤0.5%。

优选方案一的有益效果是:

(一)通过本方案提供的气流粉碎机可以对食盐进行粉碎时,同时对食盐进行烘干,使食盐颗粒的含水量降低至≤0.5%以下,同时高速流动的气体有利于水分蒸发,从而节能作用。

(二)气流粉碎机对达到要求的食盐颗粒具有筛分作用,而颗粒较大的食盐将在气流粉碎机能循环,直至符合要求才能排出;而本气流粉碎机通过使粉碎筒体转动,即达到增加压力筒体内气压的作用,同时又具有筛分作用,使得整个装置结构更加简单。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在步骤(6)的包装过程中,采用由吸水材料制成的包装袋包装食盐;食盐包装袋由吸水材料制成,从而可以使食盐处于相对干燥的环境中,因此,可以进一步防止食盐结块。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在步骤(5)的粉碎过程中,所述晶粒与气体的混合比控制在200~300g/m³;晶粒与气体的混合比过大,将不利于气流加速,而晶粒与气体的混合比过小,则晶粒与晶粒之间的碰撞概率减小,不利于晶粒粉碎。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力筒体内空气的温度控制在80~90℃,在保证蒸发水分的同时,还能达到节能的作用。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包装袋内设有金属薄膜层,且金属薄膜层从包装袋的边缘伸出;由于食盐颗粒带静电后,会吸附咋包装袋上,从而影响食盐颗粒的流动性,易使食盐结块;因此在包装袋内设置金属薄膜,金属薄膜层从包装袋的边缘伸出,当薄膜层与外部接触时,可以及时输出电子,从而保证食盐的流动性。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优选方案五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包装袋为双层结构,食盐存储在包装袋的内层围成的空间中,包装袋的外层和内层围成的空间内充有包围食盐的氮气。由于气体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因此氮气层具有使食盐处于一个温度波动相对较小的空间中,从而可以防止食盐反复吸水和蒸发水分,导致食盐结块。

优选方案七:作为对优选方案六的进一步优化,在步骤(6)的包装过程中,每4~6克食盐包装成一袋;由于食盐每天都摄入量在5g左右较为适宜,因此,将食盐以4~6克进行成袋包装,可以对每天投入菜品中的食盐进行标记,从而严格的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另外,每袋食盐打开后,可完全投入菜品中,如此将食盐一次性用完,也可防止在保存的过程中结块。

优选方案八:作为对优选方案七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包装袋上设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将内层围成的空间与外部连接,第二管道将外层和内层围成的空间与内层围成的空间连接,内层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封堵的堵塞。挤压包装袋时,内层和外层围成的空间中的压力增大,则该压力将通过第二管道作用在堵塞上,因此堵塞脱离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则第一管道将内层围成的空间与外部连通,第二管道将外层和内层围成的空间与内层围成的空间连通,则氮气将迅速通过第二管道进入内层围成的空间内,并通过第一管道排出,同时氮气将食盐吹出,则可防止包装袋内残留食盐;另外食盐被吹出时向外分散,从而有利于食盐均匀的分布到菜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气流粉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压力筒体10、文丘里管20、压缩空气入口21、进料管22、排出管30、螺旋叶片31、出料口32、筛分孔33、粉碎筒体40、增压叶片41、拉法尔喷嘴42、氮气层51、堵塞52、第一管道53、第二管道54。

本实施例的食用盐的生产工艺采用一种气流粉碎机进行食盐的粉碎;气流粉碎机包括机体和驱动装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为电机。机体上固定连接有压力筒体10,压力筒体10内转动连接有粉碎筒体40,粉碎筒体40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连通压力筒体10和粉碎筒体40的拉法尔喷嘴42,拉法尔喷嘴42共设有两组,且两组拉法尔喷嘴42的连线相互存在。粉碎筒体40外周设有增压叶片41,电机驱动粉碎筒体40转动时,增压叶片41可是粉碎筒体40内的压力增大。粉碎筒体40的上端固定有与粉碎筒体40连通的排出管30,排出管30的中部的截面面积为排出管30两端的截面面积的三倍,排出管30的上端为出料口32,排出管30下端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叶片31。排出管30的外周设有固定在压力筒体10上端并与压力筒体10连通的文丘里管20,排出管30的中部设有对应于文丘里管20中部的筛分孔33。文丘里管20中部还连接有进料管22,进料管22上设有节流阀,通过调节节流阀可以改变物料的进料速度。文丘里管20的上端为压缩空气入口21,且压缩空气入口21处设有加热装置,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采用电磁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器,通过该电磁加热装置可以将进入文丘里管20内空气加热至90℃。

食用盐的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

(1)取盐浆:从多效真空蒸发制盐工艺中的第一效排出盐浆,该盐浆的固液质量比为25%;

(2)育晶:将上述盐浆置入育晶器中,在120℃下蒸发浓缩结晶,当晶粒增长到1.0-2.0mm时沉降分离排出;

(3)洗涤:用精净化卤水逆流浮选洗涤上述晶粒;

(4)离心分离及干燥:将洗涤后的晶粒进行离心分离,除去其含有的水分,直至晶粒含水量≤5%;

(5)粉碎:打开气流粉碎机的加热装置,并向压缩空气入口21通入压力为0.5mpa的压缩空气,向进料管22内投入晶粒,并调节节流阀,使进入文丘里管20道晶粒与气体的混合比为250g/m³;在出料口32处设置收集袋,对1.5~2.5μm超细粒的食盐进行收集;

(6)包装:将粉碎后的晶粒每5g包装成袋,并密封。

在步骤(6)包装过程中所用的包装袋由吸水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的吸水材料采用天然植物纤维,且所用包装袋为双层结构,包装袋的内层围成的空间用于存储食盐;包装袋外层和内层围成的空间内充有氮气,从而形成氮气层51,使得食盐包装好后将被氮气层51包围,以使食盐处于温度相对稳定的空间内,防止食盐结块。另外,在氮气层51的侧壁覆盖有金属薄膜层,金属薄膜层从包装袋的边缘伸出,金属薄膜层可防止食盐颗粒带电,从而吸附在包装袋上,影响食盐颗粒的流动性,即设置金属薄膜层可以进一步防止食盐结块。

另外,包装袋上设有第一管道53和第二管道54,第一管道53将内层围成的空间与外部连接,第二管道54将外层和内层围成的空间与内层围成的空间连接,内层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将第一管道53和第二管道54封堵的堵塞52。挤压包装袋时,内层和外层围成的空间中的压力增大,则该压力将通过第二管道54作用在堵塞52上,因此堵塞52脱离第一管道53和第二管道54;则第一管道53将内层围成的空间与外部连通,第二管道54将外层和内层围成的空间与内层围成的空间连通,则氮气将迅速通过第二管道54进入内层围成的空间内,并通过第一管道53排出,同时氮气将食盐吹出,则可防止包装袋内残留食盐;另外食盐被吹出时向外分散,从而有利于食盐均匀的分布到菜品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