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1615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英文为black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保持了红茶的营养成分,使得红茶的口感好,提高红茶的品质。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晾青叶:首先将红茶叶在太阳中照射1~2h,水分充分蒸发,红茶叶中的颜色沉淀,红茶叶本身变得柔软,再将照射过的红茶叶放置在阴凉处,对其进行静置晾青处理,水分持续蒸发,同时轴流风机开启,增大气流流通速率,对红茶叶进行降温处理,调节并平衡红茶叶内的水分,时间为90~120min;

(2)揉捻;将经过晾晒处理后的红茶叶放入到封闭空间内,通过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确保封闭空间内的湿度保持在60%~70%,并且分四次进行揉捻,向揉桶中加入110~130斤的红茶叶,首先进行第一次揉捻,确保时间为20~28min,再将压盖调紧后,进行第二次揉捻,时间为20~25min,然后将压盖再次调紧后,进行第三次揉捻,时间为12~15min,最后放空压盖,进行揉捻,时间为12~15min;

(3)打散:将揉捻后的红茶叶放入到打散机内的打散筛上,再将透明罩卡箍在打散筛的边沿,确保打散机对红茶叶进行打散处理时,避免红茶叶从打散筛中洒落,然后摆动气缸开启,摆动气缸通过摆动杆带动打散筛的左右摆动,使得打散筛内的红茶叶松散开,同时打散筛底部的振动器开启,增大打散筛的震动频率,进一步提高红茶叶的打散速率和打散质量,也更便于后续红茶叶的处理,打散时间为10~12min;

(4)发酵:经过打散处理后的红茶叶放入到发酵箱内进行发酵处理,将红茶叶均分到发酵箱内的不同发酵腔内,蒸汽再从进气口进入到分配管内,再经分配管进入到喷嘴内,通过喷嘴同时对不同发酵腔内的红茶叶进行蒸汽发酵处理,确保不同发酵腔内的红茶叶的发酵温度和发酵速率保持一致,同时发酵箱内侧壁上的加热板加热,使得发酵箱内的温度保持在红茶叶的最佳发酵温度之间,提高红茶叶的发酵质量,确保发酵温度在30~45℃,发酵时间为2~2.5h;

(5)烘干:

a、首次烘干:将经过发酵处理后的红茶叶放入到烘干箱内机进行首次烘干处理,将红茶叶均匀铺放在烘干盘上,再将烘干盘放置到推动架上,在进行红茶叶铺放工作的同时,烘干箱内的加热装置开启,加热管升温加热,对烘干箱进行预热处理,直至烘干箱内的温度达到50~60℃后,将推动架推入到烘干箱内卡紧固定,再关闭箱门,加热管继续加热,直至烘干箱内的温度达到75~80℃,红茶叶继续在烘干箱内烘干8~12min,同时在烘干过程中,旋转电机带动螺杆的转动,使得螺杆上套设的加热管在烘干箱内上下移动,使得烘干箱内的红茶叶受热均匀,烘干效果好;

b、摊晾:将步骤a处理后的红茶叶放入到摊晾箱中进行摊晾,时间为1~1.5h,由人工进行查看监督;

c、二次烘干:将经过步骤b处理后的红茶叶继续放入到烘干箱内进行二次烘干处理,首先将红茶叶均匀铺放在烘干盘上,再将烘干盘放置到推动架上,然后将推动架推入到烘干箱内卡紧固定,加热装置开启,加热管快速升温加热,使得烘干箱内的温度快速提升至125~140℃,同时在烘干过程中,旋转电机带动螺杆的转动,使得螺杆上套设的加热管在烘干箱内上下移动,烘干时间为6~8min;

(6)炒干:将烘干处理后的红茶叶放入到炒干机中进行炒干处理,温度保持在100~105℃,炒干时间为8~10min。

进一步,在步骤(1)之前,需要进行才采青处理,收集阴雨天采摘的红茶叶,再人工用筛子对红茶叶进行振动处理,去除红茶叶表面的水分,振动时间为5~10min,然后用20~35℃的温水对红茶叶进行清洗,去除红茶叶表面的泥土灰尘,清洗时间为8~10min,经过前期的振动处理和清洗处理,更利于后续步骤中红茶叶的加工处理。

进一步,在步骤(3)中,摆动气缸的摆动角度为30~60°,振动器的振动频率为1.8~2.5khz,通过合理控制摆动气缸的摆动角度和振动器的振动频率,使得红茶叶的打散效果更好,更便于红茶叶的后续处理,避免红茶叶堆摊成团,影响红茶叶的加工质量。

进一步,在步骤(4)中,发酵箱的底部设置有加湿器,加湿器的出口与分配管相连通,加湿器通过分配管对发酵箱内的湿度进行调节,确保发酵箱内的湿度保持在90%~95%,从而使得红茶叶的发酵质量更好,加湿器可以与加热板相配合,有效控制发酵箱内的湿度和温度,在缩短发酵时间的同时,又可以提高红茶叶的发酵质量,使得茶叶发酵均衡,产品色泽油润,滋味醇厚且回味甘甜,结构设计更合理,并且加湿器与分配管相连通,与蒸汽共用同一管道,简化安装步骤,无需增加其他管道,只需要一个分配管就可以实现湿度、蒸汽的同时添加,结构设计更巧妙。

进一步,在步骤(6)处理后,需要对红茶叶进行杀菌处理,将红茶叶分批次放入到消毒室内进行消毒处理,首先红茶叶在第一消毒腔内经过远红外微波箱的快速干燥杀菌处理,时间为8~15min,然后闸门开启,传送链将红茶叶输送到第二消毒腔内,闸门关闭,第二消毒腔内的紫外线消毒灯对红茶叶进行紫外线照射杀菌处理,时间为20~35min,最后将红茶叶取出,确保红茶叶中的含水量控制在3%~6%,同时在第二消毒腔工作时,第一消毒腔内可以对新一批的红茶叶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加快红茶叶的处理速率。

本发明通过多次揉捻,提高红茶的质量,并且通过合理控制揉捻的时间,使得揉捻后的叶体的形状更美观,叶子可塑性较强,形成的条形紧凑、均匀,更便于后期红茶叶的成型,两次烘干处理,有效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作用,巩固已形成的品质特征,并通过炒干处理,进一步破坏叶绿素,使得红茶叶内的部分多酚类化合物受热加速自动氧化,消除苦涩味,青气消失,新的高沸点芳香物得到发展,从而形成新香气,使得本发明制得的红茶具有多层次香气,有效提高红茶的质量,同时通过杀菌处理使得红茶更便于保存,延长红茶的存储时间。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简单,保持了红茶的营养成分,使得红茶的口感好,提高红茶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青叶:收集阴雨天采摘的红茶叶,再人工用筛子对红茶叶进行振动处理,去除红茶叶表面的水分,振动时间为5~10min,然后用20~35℃的温水对红茶叶进行清洗,去除红茶叶表面的泥土灰尘,清洗时间为8~10min,经过前期的振动处理和清洗处理,更利于后续步骤中红茶叶的加工处理;

(2)晾青叶:首先将红茶叶在太阳中照射1~2h,水分充分蒸发,红茶叶中的颜色沉淀,红茶叶本身变得柔软,再将照射过的红茶叶放置在阴凉处,对其进行静置晾青处理,水分持续蒸发,同时轴流风机开启,增大气流流通速率,对红茶叶进行降温处理,调节并平衡红茶叶内的水分,时间为90~120min,通过晾青叶处理后,红茶叶外观硬挺,手感软,散发出浓郁香气;

(3)揉捻;将经过晾晒处理后的红茶叶放入到封闭空间内,通过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确保封闭空间内的湿度保持在60%~70%,并且分四次进行揉捻,向揉桶中加入110~130斤的红茶叶,首先进行第一次揉捻,确保时间为20~28min,再将压盖调紧后,进行第二次揉捻,时间为20~25min,然后将压盖再次调紧后,进行第三次揉捻,时间为12~15min,最后放空压盖,进行揉捻,时间为12~15min,经过多次揉捻,使得揉捻后的红茶叶的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有效提高冲泡后的红茶滋味浓度;

(4)打散:将揉捻后的红茶叶放入到打散机内的打散筛上,再将透明罩卡箍在打散筛的边沿,确保打散机对红茶叶进行打散处理时,避免红茶叶从打散筛中洒落,然后摆动气缸开启,摆动气缸通过摆动杆带动打散筛的左右摆动,使得打散筛内的红茶叶松散开,同时打散筛底部的振动器开启,增大打散筛的震动频率,进一步提高红茶叶的打散速率和打散质量,也更便于后续红茶叶的处理,打散时间为10~12min,摆动气缸的摆动角度为30~60°,振动器的振动频率为1.8~2.5khz,通过合理控制摆动气缸的摆动角度和振动器的振动频率,使得红茶叶的打散效果更好,更便于红茶叶的后续处理,避免红茶叶堆摊成团,影响红茶叶的加工质量;

(5)发酵:经过打散处理后的红茶叶放入到发酵箱内进行发酵处理,将红茶叶均分到发酵箱内的不同发酵腔内,蒸汽再从进气口进入到分配管内,再经分配管进入到喷嘴内,通过喷嘴同时对不同发酵腔内的红茶叶进行蒸汽发酵处理,确保不同发酵腔内的红茶叶的发酵温度和发酵速率保持一致,同时发酵箱内侧壁上的加热板加热,使得发酵箱内的温度保持在红茶叶的最佳发酵温度之间,提高红茶叶的发酵质量,确保发酵温度在30~45℃,发酵时间为2~2.5h,发酵箱的底部设置有加湿器,加湿器的出口与分配管相连通,加湿器通过分配管对发酵箱内的湿度进行调节,确保发酵箱内的湿度保持在90%~95%,从而使得红茶叶的发酵质量更好,加湿器可以与加热板相配合,有效控制发酵箱内的湿度和温度,在缩短发酵时间的同时,又可以提高红茶叶的发酵质量,使得茶叶发酵均衡,产品色泽油润,滋味醇厚且回味甘甜,结构设计更合理,并且加湿器与分配管相连通,与蒸汽共用同一管道,简化安装步骤,无需增加其他管道,只需要一个分配管就可以实现湿度、蒸汽的同时添加,结构设计更巧妙;

(6)烘干:

a、首次烘干:将经过发酵处理后的红茶叶放入到烘干箱内机进行首次烘干处理,将红茶叶均匀铺放在烘干盘上,再将烘干盘放置到推动架上,在进行红茶叶铺放工作的同时,烘干箱内的加热装置开启,加热管升温加热,对烘干箱进行预热处理,直至烘干箱内的温度达到50~60℃后,将推动架推入到烘干箱内卡紧固定,再关闭箱门,加热管继续加热,直至烘干箱内的温度达到75~80℃,红茶叶继续在在烘干箱内烘干8~12min,同时在烘干过程中,旋转电机带动螺杆的转动,使得螺杆上套设的加热管在烘干箱内上下移动,使得烘干箱内的红茶叶受热均匀,烘干效果好,烘干通过高温,破坏红茶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而随着水分的蒸发,红茶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红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b、摊晾:将步骤a处理后的红茶叶放入到摊晾箱中进行摊晾,时间为1~1.5h,由人工进行查看监督,摊晾处理时确保红茶叶摊放厚度均匀,并且在摊晾过程中不可翻动,避免阳光,通过摊晾可以散发出青气和水分,适度促进红茶叶中酶的活性,提高红茶叶的品质,同时又可以便于后续的红茶叶的炒干处理;

c、二次烘干:将经过步骤b处理后的红茶叶继续放入到烘干箱内进行二次烘干处理,首先将红茶叶均匀铺放在烘干盘上,再将烘干盘放置到推动架上,然后将推动架推入到烘干箱内卡紧固定,加热装置开启,加热管快速升温加热,使得烘干箱内的温度快速提升至125~140℃,同时在烘干过程中,旋转电机带动螺杆的转动,使得螺杆上套设的加热管在烘干箱内上下移动,烘干时间为6~8min,二次蒸发可以进一步蒸发水分,并整理红茶叶的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7)炒干:将烘干处理后的红茶叶放入到炒干机中进行炒干处理,温度保持在100~105℃,炒干时间为8~10min,因为经过烘干处理后的红茶叶中还含一定的水分,通过炒干处理后不仅可以使得红茶叶的水分进一步的散发,又可以使得红茶叶透出炒后茶叶特有的清香,进一步提高红茶叶的品质;

(8)杀菌:将红茶叶分批次放入到消毒室内进行消毒处理,首先红茶叶在第一消毒腔内经过远红外微波箱的快速干燥杀菌处理,时间为8~15min,然后闸门开启,传送链将红茶叶输送到第二消毒腔内,闸门关闭,第二消毒腔内的紫外线消毒灯对红茶叶进行紫外线照射杀菌处理,时间为20~35min,最后将红茶叶取出,确保红茶叶中的含水量控制在3%~6%,同时在第二消毒腔工作时,第一消毒腔内可以对新一批的红茶叶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加快红茶叶的处理速率,经过杀菌处理后的红茶叶可以便于后续的存储,延长红茶叶的保存时间。

本发明通过多次揉捻,提高红茶的质量,并且通过合理控制揉捻的时间,使得揉捻后的叶体的形状更美观,叶子可塑性较强,形成的条形紧凑、均匀,更便于后期红茶叶的成型,两次烘干处理,有效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作用,巩固已形成的品质特征,并通过炒干处理,进一步破坏叶绿素,使得红茶叶内的部分多酚类化合物受热加速自动氧化,消除苦涩味,青气消失,新的高沸点芳香物得到发展,从而形成新香气,使得本发明制得的红茶具有多层次香气,有效提高红茶的质量,同时通过杀菌处理使得红茶更便于保存,延长红茶的存储时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