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割式茶叶揉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815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割式茶叶揉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切割式茶叶揉捻装置。



背景技术: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各种不同种类的茶都离不开一个制作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揉捻干燥过程,好的茶叶揉茶过程尤为重要。传统的茶叶揉捻是将茶叶按预设的分量装入布袋中进行手工搓揉,完成揉捻过程,这种传统的方法揉捻效果好,得到的茶叶较为纯真,但是其工作效率低下,并且每个人的技术水平不一,揉捻出来的茶叶不同,同时费事费力,严重影响着茶叶的大批量加工,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割式茶叶揉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切割式茶叶揉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中部连接有支撑腿,左侧所述支撑腿右端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中部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左端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移动块中部连接有牵引绳,牵引绳左端缠绕有定滑轮,所述移动块下端右侧连接有挡板,所述支撑腿上端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上端中部连接有揉捻桶,揉捻桶顶端两侧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端中部连接有进料斗,所述支撑架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有切割轴,切割轴上端中部连接有上切割齿,所述切割轴下端中部连接有下切割齿,所述揉捻桶上端中部连接有下料口,下料口内壁均匀设有上固定齿,所述切割轴上端中部连接有从动带轮,从动带轮右端通过皮带连接有主动带轮,主动带轮下端中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中部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左端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左端中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中部连接有曲柄,曲柄中部连接有滑套,滑套下端连接有升降柱,升降柱中部前端连接有升降齿条,升降齿条前端啮合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左端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外侧均匀连接有旋转叶,所述揉捻桶下端中部连接有出料斗,所述底座上端中部连接有出料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揉捻桶中部内壁均匀连接有与下切割齿相互配合的下固定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轴右端中部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左端固定连接有揉捻桶,所述导向杆为l型导向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柱上端中部连接有升降套,升降套左端固定连接于揉捻桶右端,所述升降柱下端穿过支撑座右端中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轴下端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底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座右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斗下端接触连接有挡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左侧所述支撑腿中部设有与牵引绳相互配合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柱右端连接有固定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固定于揉捻桶底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弹簧套于固定柱左侧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一种切割式茶叶揉捻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设有的切割轴与揉捻桶的相互配合,实现着对茶叶初次切割式揉捻,省时省力,大大增加着对茶叶的揉捻效率,同时通过设有的旋转齿轮与升降齿条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着对旋转轴的往复式转动,实现着对茶叶的再次揉捻,大大提高了对茶叶的加工揉捻效率,满足了对茶叶揉捻加工的大规模生产需要,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切割式茶叶揉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切割式茶叶揉捻装置中固定柱与移动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切割式茶叶揉捻装置中升降齿条与旋转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切割式茶叶揉捻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连接有支撑腿9,用于实现着对揉捻桶14的支撑固定,左侧所述支撑腿9右端连接有固定柱4,所述固定柱4右端连接有固定块,用于实现着对移动块5的限位作用,避免着移动块5在移动的过程中脱离固定柱4,所述固定柱4中部连接有移动块5,所述移动块5可以沿着固定柱4左右移动,进而实现着对挡板36的左右移动,进而实现着对出料斗7的出料进行控制,移动块5左端连接有复位弹簧3,所述复位弹簧3初始位置为压缩状态,复位弹簧3套于固定柱4左侧中部,所述移动块5中部连接有牵引绳10,用于实现着对移动块5的移动固定,左侧所述支撑腿9中部设有与牵引绳10相互配合的通孔,用于牵引绳10的穿孔让位,所述牵引绳10左端缠绕有定滑轮11,用于牵引绳10牵引力方向的改变,所述移动块5下端右侧连接有挡板36,所述支撑腿9上端连接有支撑座12,支撑座12上端中部连接有揉捻桶14,揉捻桶14中部内壁均匀连接有与下切割齿26相互配合的下固定齿15,从而使得切割轴17在旋转时带动着下切割齿26与下固定齿15进行配合,实现对茶叶的揉捻,所述揉捻桶14顶端两侧连接有支撑架18,支撑架18上端中部连接有进料斗19,用于茶叶的引入,所述支撑架18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有切割轴17,切割轴17上端中部连接有上切割齿21,所述切割轴17下端中部连接有下切割齿26,所述揉捻桶14上端中部连接有下料口16,下料口16内壁均匀设有上固定齿25,所述上固定齿25与上切割齿21相互配合,实现着对茶叶的初次揉捻,所述切割轴17上端中部连接有从动带轮20,从动带轮20右端通过皮带连接有主动带轮23,主动带轮23下端中部连接有驱动轴27,所述驱动轴27下端连接有驱动电机33,所述驱动电机33连接于电源装置,驱动电机33底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座12右端,所述驱动轴27中部连接有主动齿轮28,主动齿轮28左端连接有从动齿轮29,从动齿轮29左端中部连接有转动轴30,所述转动轴30右端中部连接有导向杆22,用于对转动轴30的旋转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导向杆22左端固定连接有揉捻桶14,所述导向杆22为l型导向杆,所述转动轴30中部连接有曲柄31,曲柄31中部连接有滑套24,滑套24下端连接有升降柱32,所述升降柱32上端中部连接有升降套,升降套左端固定连接于揉捻桶14右端,所述升降柱32下端穿过支撑座12右端中部,所述升降柱32中部前端连接有升降齿条35,升降齿条35前端啮合有旋转齿轮34,旋转齿轮34左端连接有旋转轴13,旋转轴13通过轴承固定于揉捻桶14底端,旋转轴13外侧均匀连接有旋转叶8,用于增加着对茶叶的揉捻效果,所述揉捻桶14下端中部连接有出料斗7,用于揉捻后茶叶的出料,所述出料斗7下端接触连接有挡板36,用于实现着对出料斗7的密封,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连接有出料槽2,用于出料后茶叶的储存。

所述一种切割式茶叶揉捻装置,工作时,将所需要揉捻的茶叶通过进料斗19投入到下料斗16中,于此同时,启动驱动电机33,驱动电机33带动驱动轴27进行旋转,一方面,驱动轴27带动主动带轮23旋转,然后通过皮带的作用使得从动带轮20带动着切割轴17进行旋转,然后上切割齿21与上固定齿25之间相互配合,实现着对茶叶的初级揉捻,同时下切割齿15与下固定齿26之间相互配合,实现着对茶叶在再次揉捻,另一方面,驱动轴27旋转过程中,主动齿轮28同步旋转,带动从动齿轮29旋转,使得转动轴30带动曲柄31同步转动,然后通过滑套24与曲柄31之间的相互配合,带动升降柱32上下移动,从而通过升降齿条35与旋转齿轮34的啮合作用,使得旋转齿轮34顺时针和逆时针周期性转动,使得旋转轴13带动旋转叶8实现着茶叶的最终揉捻,待茶叶揉捻结束后,往下拉动牵引绳10,使得牵引绳10带动移动块5沿着固定柱4往左移动,使得挡板36同步往左移动,从而使得出料斗7中的茶叶落入到出料槽2中,实现着揉捻后茶叶的回收,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设有的切割轴17与揉捻桶14的相互配合,实现着对茶叶初次切割式揉捻,省时省力,大大增加着对茶叶的揉捻效率,同时通过设有的旋转齿轮34与升降齿条35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着对旋转轴13的往复式转动,实现着对茶叶的再次揉捻,大大提高了对茶叶的加工揉捻效率,满足了对茶叶揉捻加工的大规模生产需要,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