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保鲜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9656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保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蔬菜保鲜组合物。
背景技术
:蔬菜采收后容易受到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的侵染,产生腐烂变质,不利于蔬菜的存储和运输。且采后的蔬菜失去水分来源,导致蔬菜组织水分减少,细胞膨压降低,使得蔬菜失去新鲜状态,如萎蔫、皱缩、光泽消褪等。蔬菜中的一些物质在存储过程中,容易分解和挥发,致使蔬菜木质化和纤维化,而采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与改变。蔬菜具有叶面积大、含水量高、组织脆嫩等特点,是生鲜农产品中最难保鲜的一类产品。如何提高蔬菜的保鲜品质,使其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是蔬菜保鲜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利中壳糖鲜由青岛大学医学院和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开发的一种专用在水果蔬菜上的新型保鲜剂(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农村百事通》“新型涂膜保鲜剂利中壳糖鲜”,作者:张吉平。)。或参见《生物农药集锦》是2009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16页,作者高立起,孙阁等。苦瓜素是苦瓜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果蔬贮藏保鲜的问题,提供一种蔬菜保鲜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蔬菜保鲜组合物制剂剂型。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用于辣椒、番茄、大白菜等蔬菜上保鲜的用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蔬菜保鲜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由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组成,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的重量比为30:1~1:1,优选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的重量比为20:1~1:1,最优选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的重量比为10:1。本发明组合物中,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0.1%~85%,优选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70%。本发明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微囊悬浮剂等。本发明组合物制备的微囊悬浮剂中,除了有效活性成分外,还包括包括但不限于囊芯溶剂、囊壁材料、乳化剂、分散剂、去离子水等各种辅助成分。所述微囊悬浮剂的生产工艺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对引起蔬菜腐烂的多种病原菌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杀菌效果好,可明显减少蔬菜腐烂变质,延长蔬菜保鲜时间,提高蔬菜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苦瓜素提取:本发明采用“碱法提取苦瓜素工艺优化”(《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13366-13368页作者徐海祥,李静)其提供的方法提取。选用其最佳工艺为a2b2c3d2,即料液比为1∶5,提取温度为80℃,naoh浓度为0.4mol/l,浸提时间为2h。实施例一11%利中壳糖鲜·苦瓜素微囊悬浮剂以下物质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利中壳糖鲜10%、苦瓜素1%、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0%、醋酸仲丁酯8%、烷芳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柠檬酸1.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搅拌、聚合反应后,即可制得11%利中壳糖鲜·苦瓜素微囊悬浮剂。实施例二24%利中壳糖鲜·苦瓜素微囊悬浮剂以下物质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利中壳糖鲜21%、苦瓜素3%、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0%、油酸甲酯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木质素磺酸钠5%、草酸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搅拌、聚合反应后,即可制得24%利中壳糖鲜·苦瓜素微囊悬浮剂。实施例三35%利中壳糖鲜·苦瓜素微囊悬浮剂以下物质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利中壳糖鲜28%、苦瓜素7%、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0%、乙酸乙酯10%、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4%、木质素磺酸钙3%、醋酸1%,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搅拌、聚合反应后,即可制得35%利中壳糖鲜·苦瓜素微囊悬浮剂。实施例四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对辣椒腐烂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ny/t1156.2-2006》,采用平皿法。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1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对辣椒腐烂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ec50(mg/l)atittictc利中壳糖鲜3.15100.00苦瓜素1.98159.09利中壳糖鲜:苦瓜素(30:1)2.67117.98101.91115.77利中壳糖鲜:苦瓜素(20:1)2.23141.26102.81137.40利中壳糖鲜:苦瓜素(10:1)1.85170.27105.37161.59利中壳糖鲜:苦瓜素(7:1)1.91164.92107.39153.57利中壳糖鲜:苦瓜素(4:1)1.95161.54111.82144.46利中壳糖鲜:苦瓜素(1:1)1.98159.09129.55122.80从表1可以看出,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在20:1~1:1(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辣椒腐烂病菌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以10: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161.59。可见,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实施例五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对番茄腐烂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ny/t1156.2-2006》,采用平皿法。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2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对番茄腐烂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从表2可以看出,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在20:1~1:1(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番茄腐烂病菌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以10: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156.99。可见,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实施例六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对大白菜腐烂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ny/t1156.2-2006》,采用平皿法。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3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对大白菜腐烂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ec50(mg/l)atittictc利中壳糖鲜2.69100.00苦瓜素1.74154.60利中壳糖鲜:苦瓜素(30:1)2.32115.95101.76113.94利中壳糖鲜:苦瓜素(20:1)1.85145.41102.60141.73利中壳糖鲜:苦瓜素(10:1)1.49180.54104.96172.01利中壳糖鲜:苦瓜素(7:1)1.54174.68106.83163.51利中壳糖鲜:苦瓜素(4:1)1.57171.34110.92154.47利中壳糖鲜:苦瓜素(1:1)1.61167.08127.30131.25从表3可以看出,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在20:1~1:1(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大白菜腐烂病菌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以10: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172.01。可见,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实施例七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复配组合物制剂在蔬菜上进行保鲜试验将新鲜的辣椒、番茄、大白菜放入各经稀释的药液中浸泡3min后,取出晾干,然后放入泡沫箱中,密封常温贮藏。空白对照组将新鲜的辣椒、番茄、大白菜置于-5℃冷藏。30d后检测各处理蔬菜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具体结果见表4。表4各药剂处理后对蔬菜的保鲜结果由表4可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复配组合物制剂浸泡辣椒、番茄、大白菜后,各蔬菜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均明显低于10%利中壳糖鲜微囊悬浮剂、10%苦瓜素微囊悬浮剂及空白对照处理。可见,利中壳糖鲜和苦瓜素复配组合物可明显降低蔬菜水分流失、减少蔬菜腐烂变质,保鲜效果显著。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蔬菜保鲜组合物,可明显降低蔬菜水分流失、减少蔬菜腐烂变质,保鲜效果好,持效期长,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