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402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蒸汽煮锅是采用蒸汽将锅内的汤料加热,对食物进行烹煮的特殊锅,现有的蒸汽煮锅存在诸多问题:1、汤料在进行排除时,在汤锅的边边角角难免会残留一些汤汁油渍,这些油渍由于处在角落处,不宜清洗,时间一长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当再次进行烹煮时,存活的细菌会污染被煮食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2、锅体汤汁沸腾后,由于隔热较差,热量散发较快,不仅影响食物的烹煮过程,而且增加蒸汽的输入,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3、在进行蒸汽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在蒸汽加热管里流动,影响整个加热过程;4、当锅内加热食物较重时,导致锅底的强度降低,锅底容易向下曲,破坏煮锅的使用性能,5、现有的设备生产效率低,影响加工进程,这些问题阻碍着食品机械领域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全程不需要人工接触,安全卫生,可减少细菌污染的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包括一具有吊钩的起重机,所述起重机下方设有用于放置物料的储放区,在储放区内放置有用于盛放待煮食物的多组托盘,与起重机的吊钩连接有一将储放区内的托盘固定并通过起重机起吊进行食物运输的起吊架,还包括将起重机输送的装有待煮食物的托盘进行烹煮的蒸汽煮锅。

上述的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所述起吊架包括一方形固定架,所述方形固定架包括一顶架以及设于顶架两侧与顶架连接的侧架,在方形固定架上方设有吊环,所述方形固定架架体内上设有多个固定区,固定区内设有与方形固定架转动连接的、可对多个固定区进行物料固定的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托板,在联动组件上方设有一与联动组件固定连接的、可驱动托板水平摆动的手柄,所述顶架上设有用于限制手柄转动角度的限位挡块。

上述的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所述顶架包括由前、后梁板以及两侧梁板组成的方形架,所述两侧梁板上分别设有多个与联动组件连接的上套筒,在两侧梁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板,还包括与前、后梁板及连接板连接的起吊梁,吊环固定于起吊梁上。

上述的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所述侧架包括设于两侧梁板两侧与两侧梁板固定连接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之间分别设有连接梁,连接梁与两侧梁板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梁上设有多个与上套筒相对设置的下套筒,所述连接梁与两侧梁板之间分别连接有加强梁。

上述的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上套筒及下套筒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包括主转轴以及多组副转轴,所述主转轴设于侧梁板的端部,所述主转轴及副转轴顶端分别固定有摆动板,所述主转轴与副转轴以及副转轴与副转轴之间分别通过摆动板铰接有连杆,所述手柄与主转轴所在的摆动板固定。

上述的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所述蒸汽煮锅包括与外部蒸汽系统连接的锅体,所述锅体包括一具有进料口及排污口的内胆以及外壳,所述内胆底面倾斜设置,在内胆底部设有加热管,自加热管向外壳外侧延伸设置有蒸汽输入管以及冷凝水输出管,所述加热管包括沿内胆的底部水平横向或水平纵向设置的多条方形体加热管,所述方形体加热管两端分别连接有与蒸汽输入管连接的主加热管以及与冷凝水输出管连接的副加热管,在方形体加热管底部设有与外壳内壁相接触的多个支撑块,相邻支撑块之间形成保温区,所述保温区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上述的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所述内胆为一具有底面及四侧面的方形壳体,所述四侧面与底面以及侧面与侧面的拐角均设置为弧形角,所述排污口设于内胆侧面与底面的相交处,所述底面自排污口的相对处向排污口处倾斜。

上述的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所述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一方形底板以及设于方形底板上方与方形底板连接的具有缺口的支撑固定板。

上述的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所述外壳与内胆的形状相似,沿外壳四周设有与外壳连接的加强梁板,在外壳底端四角处设有支撑腿。

上述的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所述托盘为一具有底面及四侧面的方形体储物盒,所述托盘上开设多个通孔,所述托盘的侧面上开设有与起吊架上的托板相配合的缺口,在托盘盘口处设有可再次放置托盘的配合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整体操作方便,起吊架能够一次吊起多组托盘,效率高,全程不需要人工接触,安全卫生,不会有细菌的污染;

2、在内胆的底部设有多条的方形体加热管,加热管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两加热管之间的间隙便于热量的散发,同时方形体加热管可以增加内胆底部的强度;

3、内胆为一方形壳体,拐角均设置为弧形角,当进行汤料排污时,汤汁不至在内胆内的滞留,细菌不易滋生,且便于清洗;

4、在内胆的底面自排污口的相对处向排污口处倾斜,这样不仅方便排污且倾斜的结构便于底部加热管内的冷凝水聚集至冷凝水输出管处,方便冷凝水的排放;

5、加热管底部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之间形成保温区,保温区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支撑块与保温材料可以阻止热量的向外壳处散发,减少蒸汽的输入,节约能源;

6、转动手柄,通过操作主转轴转动并带动与副转轴固定的托板摆动,将托盘内的待煮物固定在方形架体内,控制集中于一点,控制灵活,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起吊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起吊架中方形固定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蒸汽煮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蒸汽煮锅的主视图;

图9为蒸汽煮锅的左视图;

图10为蒸汽煮锅的俯视图;

图11为蒸汽煮锅的仰视图;

图12为蒸汽煮锅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详细的描述。

如图1、13所示,一种用于食品烹煮的高效无菌化生产线,包括一具有吊钩1的起重机,起重机包括与地面2固定的支撑住3,所述支撑柱3上安装有横梁4,在横梁4上设有导向梁5,还包括设于导向梁5上的电动葫芦6,电动葫芦6为现有技术,为现有技术,市面上可以买到,不再赘述;

所述起重机下方设有用于放置物料的储放区7,在储放区7内放置有用于盛放待煮食物的多组托盘8,所述托盘8为一具有底面9及四侧面10的方形体储物盒,所述托盘8上开设多个通孔61,以便汤汁进入托盘8方便食物入味,所述托盘8的侧面10上开设有与起吊架11上的托板12相固定的缺口13,托板12与托盘8上的缺口13配合完成固定,缺口13为横向设置的条状缺口,在托盘8盘口处设有可再次放置托盘的配合槽14;

如图1、3、4、5、6所示,与起重机的吊钩1连接有一将储放区7内的托盘8固定并通过起重机起吊进行食物运输的起吊架11,进一步描述起吊架11,所述起吊架11包括一方形固定架15,在方形固定架15架体内上设有多个固定区16,所述固定区16内设有与方形固定架15转动连接的、可对多个固定区16进行物料固定的联动组件17,为方便起吊,在方形固定架15上方设有吊环18,所述方形固定架15包括一顶架19以及设于顶架19两侧与顶架19连接的侧架20,为保证顶架19与侧架20的连接强度,在顶架19与侧架20的连接拐角处设有加强板26,进一步描述顶架19与侧架20的连接及组成,所述顶架19包括由前、后梁板21、22以及两侧梁板23、24组成的方形架,前、后梁21、22与两侧梁板23、24之间焊接,所述两侧梁板23、24上分别设有多个与联动组件17连接的上套筒25,上套筒25垂直设置在两侧梁板23、24内并向上延伸到侧梁板23、24外侧,具体为:在两侧梁板23、24上纵向开设有通孔,上套筒25固定在通孔内,上套筒25的顶端伸出两侧梁23、24,在两侧梁板23、24之间连接有连接板27,连接采用焊接的方式,还包括与前、后梁板21、22及连接板27连接的起吊梁28,吊环18具体固定于起吊梁28上;所述侧架20包括设于两侧梁板23、24两侧与两侧梁板23、24固定连接的支撑梁29,支撑梁29固定于侧梁板23、24的下方,所述支撑梁29之间分别设有连接梁30、31,连接梁30、31分别设于两侧梁板23、24下方并与两侧梁板23、24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梁30、31上设有多个与上套筒25相对设置的下套筒32,下套筒32垂直设置在两连接梁30、31上内并向下延伸到连接梁30、31外侧,具体跟上套筒25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连接梁30、31与两侧梁板23、24之间分别连接有加强梁62,设置加强梁62的目的在于增加连接梁30与侧梁板23以及连接梁31与侧梁板24的连接强度,保证方形固定架15不变形;

进一步描述联动组件17,所述联动组件17包括与上套筒25及下套筒32转动连接的转轴33,转动连接具体为在上、下套筒25、32内设有与转轴33配合的轴套,轴套为现有技术,图中为给出,所述转轴33包括主转轴34以及多组副转轴35,所述主转轴34设于侧梁板23的端部,所述主转轴34及副转轴35顶端分别固定有摆动板36,固定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不再赘述,所述主转轴34与副转轴35以及副转轴与副转轴之间分别通过摆动板36铰接有连杆63,铰接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联动组件17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托板12,托板12具体设置在主转轴34以及副转轴35的底端,在联动组件17上方设有一与联动组件17固定连接的、可驱动托板12水平摆动的手柄37,所述手柄37与主转轴34所在的摆动板38固定,所述顶架19上设有用于限制手柄37转动角度的限位挡块39,限位挡块39具体设置在与主转轴34相邻的前梁板21上;

如图7、8、9、10、11、12所示,还包括将起重机输送的装有待煮食物的托盘8进行烹煮的蒸汽煮锅40,所述蒸汽煮锅40包括与外部蒸汽系统连接的锅体,所述外部蒸汽系统为锅炉,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锅体包括一具有进料口41及排污口42用于盛放汤汁烹煮食物的内胆43以及设于内胆43外侧的外壳44,在排污口42上设有排污开关,排污开关为市面上存在的开关阀,所述内胆43为一具有底面45及四侧面46的方形壳体,所述外壳44与内胆43的形状相似,沿外壳44四周设有与外壳44连接的加强梁板47,在外壳44底端四角处设有支撑腿48,在排污过程中为了避免汤汁在内胆43的边角处残留,造成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所述四侧面46与底面45以及侧面与侧面的拐角均设置为弧形角49,所述侧面46与底面45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50,设置支撑板50的目的在于:当盛放待煮食物的托盘8在盛满汤汁的蒸汽煮锅40内烹煮时,支撑板50可以支撑且固定托盘8,使内胆43的底面45与托盘8底面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便于汤汁的流动,保持汤汁加热温度的一致,进而保证食物的口感;

所述支撑板50包括一方形底板51以及设于方形底板51上方与方形底板51连接的具有缺口的支撑固定板52,所述排污口42设于内胆43侧面46与底面45的相交处,为便于排污及冷凝水的排放,所述内胆43底面45倾斜设置,所述底面45自排污口42的相对处向排污口42处倾斜,其倾斜角范围为1-5°,在内胆43底部设有加热管53,自加热管53向外壳外44侧延伸设置有蒸汽输入管54以及冷凝水输出管55,冷凝水输出管55设于倾斜角处,便于加热管53内冷凝水的收集,冷凝水输出管55上安装有的出水阀,图中未给出,所述加热管53包括沿内胆43的底部水平横向或水平纵向设置的多条方形体加热管56,方形体加热管56设置为扁平状,方形体加热管56的厚度在20-25mm范围之内,扁平状的方形体加热管56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散热效果好,同时可以增加内胆43底部的强度,所述方形体加热管56两端分别连接有与蒸汽输入管54连接的主加热管57以及与冷凝水输出管55连接的副加热管58,在方形体加热管56底部设有与外壳44内壁相接触的多个支撑块59,减小热量向外壳44底部传递,相邻支撑块59之间形成保温区60,所述保温区60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材料或发泡材料。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