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6421发布日期:2018-09-21 19:5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具有氨基酸含量较高,外形芽毫完整,干茶金黄,滋味鲜爽、清淡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味底玉白等的品质特点,似红茶但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其条形较传统工艺紧卷,汤味较浓,汤色较浓,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随着人们茶叶保健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保健意思的增强,茶叶以其特有的风味,逐渐成为国内外的时尚茶饮。目前茶叶加工大体流程为:(1)常用:采摘茶鲜叶,不炒,不揉,不烘,阴干成品;(2)方法为:按采摘要求摘下符合要求的茶梢,然后进行摊青、理条、杀青、做形、头烘、二烘、三烘加工工序后,最后检验合格后进行包装备售。(3)方法为:鲜叶摊凉,杀青,回潮,轻揉:将回潮后的茶叶在揉捻机中轻揉,理条整形,烘干。但是,成品茶叶的色、香、味、型和叶底质量不一,造成每批茶的质量都有差别,特别是茶鲜叶产量大时,加工不及时,造成茶鲜叶的损坏,制出茶叶品质差别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茶叶采摘:清明后,晴天露水干后,进行采摘,采茶梢健壮挺直、一芽一叶初展;

(2)晾青:将预处理后的鲜叶,以3.4cm厚度均匀摊放于软匾或篾席上,摊放室空气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1%,室温24℃,叶温控制在34℃以内,时间6小时,摊放鲜叶直至叶质萎软,嫩梗折不断,淡淡清香即可;

(3)萎凋:将晒青的茶叶放入室内摊开,控制室内温度为32℃,待茶叶的温度降至室温;再将茶叶摊放于萎凋槽内,摊叶厚4.4cm,用鼓风机吹1小时,控制鼓风机出风温度为65℃,使鲜叶含水量39%,叶梗及叶片变软;

(4)揉捻:将萎凋的茶叶进行揉捻76分钟,先轻揉52分钟,后重压揉16分钟,重揉做到松紧结合,重压揉13分钟后轻压16分钟;

(5)整型: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整形机中进行整形,将茶叶平整的放在整形机的筛网上,保证茶叶不互相折叠和不粘附,控制整型机温度在43℃以下;

(6)烘干:初烘,烘干机温度104℃,时间为12分钟,摊凉14分钟;复烘温度为94℃,长烘直至手捻茶梗与条成末状;

(7)提净:毛茶经风选、筛分、捡出非茶类夹杂物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保证茶叶加工的优质高效,尤其是提高茶叶的“绿叶黄绿汤”色、香、味、型和叶底的品质,增加制茶的产量、提高茶叶的质量。采用本发明方法加工的茶叶,形状整齐,干茶批满白毫,螺茶似银珠,针茶似银针,香郁味醇,清香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茶水入口润滑,汤色黄绿亮清澈,经久耐泡,具有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低的特点,同时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具有很好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常温下可保存10年不变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茶叶采摘:清明后,晴天露水干后,进行采摘,采茶梢健壮挺直、一芽一叶初展;

(2)晾青:将预处理后的鲜叶,以3.4cm厚度均匀摊放于软匾或篾席上,摊放室空气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1%,室温24℃,叶温控制在34℃以内,时间6小时,摊放鲜叶直至叶质萎软,嫩梗折不断,淡淡清香即可;

(3)萎凋:将晒青的茶叶放入室内摊开,控制室内温度为32℃,待茶叶的温度降至室温;再将茶叶摊放于萎凋槽内,摊叶厚4.4cm,用鼓风机吹1小时,控制鼓风机出风温度为65℃,使鲜叶含水量39%,叶梗及叶片变软;

(4)揉捻:将萎凋的茶叶进行揉捻76分钟,先轻揉52分钟,后重压揉16分钟,重揉做到松紧结合,重压揉13分钟后轻压16分钟;

(5)整型: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整形机中进行整形,将茶叶平整的放在整形机的筛网上,保证茶叶不互相折叠和不粘附,控制整型机温度在43℃以下;

(6)烘干:初烘,烘干机温度104℃,时间为12分钟,摊凉14分钟;复烘温度为94℃,长烘直至手捻茶梗与条成末状;

(7)提净:毛茶经风选、筛分、捡出非茶类夹杂物得成品。

本发明保证茶叶加工的优质高效,尤其是提高茶叶的“绿叶黄绿汤”色、香、味、型和叶底的品质,增加制茶的产量、提高茶叶的质量。采用本发明方法加工的茶叶,形状整齐,干茶批满白毫,螺茶似银珠,针茶似银针,香郁味醇,清香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茶水入口润滑,汤色黄绿亮清澈,经久耐泡,具有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低的特点,同时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具有很好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常温下可保存10年不变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