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参山楂保健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75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参山楂保健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用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消积活瘀,祛湿化痰,补益肝肾,调节血脂,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解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滋补强壮功能的红参山楂保健酒,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脂症是中老年的常见慢性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谱的进一步改善以及机体活动量的减少,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脂质代谢紊乱又是“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形成的重要促进因素或危险因子;如急性脑血管病在我国发生率为185/10万/年,其中大部分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我国普查30岁以上的人群中,平均患病率为6.46%,因此防治高脂血症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重要环节。目前调血脂的西药虽然较多,但临床疗效不是十分明显,或多或少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高血脂中医无此病名,但据其临床特征,类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痰饮、湿浊、瘀血症范畴,由此引起的心脑血管病相当于祖国医学中的胸痹、中风等病,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证,本虚者以脾胃阳虚、肝肾阴虚为主,标实者以痰浊湿盛为多,故临床上一般分为肝肾阴虚症、脾肾阳虚症、痰浊郁阻症、气滞血瘀症等,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类制剂还比较少,适应症比较局限,远不能适应临床复杂的症型,在长期的临床中,运用中医药对该病进行治疗,认为该病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嗜食甘、膏梁厚味,以致饮食不化,助湿伤脾,脾不健运,湿浊留滞,凝聚成痰,痰阻脉络,瘀血内生,痰瘀相搏,沉积脉中,酿生脂膏。从社会调查中获知,不少人很想控制醇酒厚味的摄入,但由于工作关系、社会交往及个人嗜好等原因,这一愿望很难实现,因而希望能有一种既保持白酒之风格,又可防治高血脂症的药品问世。而传统药酒色泽混浊,酒味苦涩,口感差;消费者不易接受,并且传统的药酒普遍存在着什么病都治,功能不明确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中草药配方并保持白酒风味的红参山楂保健酒,达到甘、甜、软、绵、净,回味悠长,澄明度强,色泽鲜亮,醇香四溢之特点,用来治疗痰湿瘀阻所致的高血脂症,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白酒为溶剂,中草药为溶质,其中中草药成份为生山楂、生麦芽、葛根,丹参、云苓、泽泻、红参、何首乌和玉竹。
其中中草药组份为以32度白酒为溶剂,中草药为溶质,每1000毫升白酒中中草药含量为12%(重量百分比),其中生山楂22份、生麦芽14份、葛根14份、丹参14份、云苓11份、泽泻11份、红参9份、何首乌14份、玉竹11份。
本发明与传统药酒及保健酒相比具有如下几个优点1、传统药酒色泽混浊,与传统药酒相比,本发明具有澄明度强,色泽鲜亮的特点,传统药酒味苦涩,口感差,消费者不易接受,本发明具有甘、甜、软、绵、净,回味悠长,醇香四溢之特点,本保健酒功能明确专一,针对高血脂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具有消积活瘀,祛湿化痰,补益肝肾,活血通脉,调节血脂,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解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滋补强壮,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临床观察507例,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220例,总有效率为70%,本发明与益寿调脂片疗效相当(P>0.05),又经动物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均未发现毒副作用。
3、配方中生山楂“消食积、散瘀血,治肉积症瘕、痰饮”、“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故立之为君;生麦芽“消食、消痰饮、破症瘕”;葛根“排脓破血”;丹参”活血化瘀“,此三味为臣,共辅君药,增其消积导滞,活血化瘀之力;茯苓“益脾和胃、渗湿利水”亦为臣,共助君药渗湿化痰。中年以后,体质趋衰,所以佐以红参、何首乌、玉品之品,取红参补益脾胃,使脾气健运,痰涎不生,首乌滋补肝肾,玉竹养阴润体;白酒具有“轻扬之性,引使药力直达病所,增强活血通脉”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楂、泽泻、何首乌具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山楂、葛根、丹参又分别具有扩张心脑动脉,增加灌注量,改善局部的营养供给,防止细胞变性,缓解红细胞、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粘稠度,阻止微血栓形成之功效,适量饮用白酒可通过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胆固醇发生作用,HDL将胆固醇从动脉运往肝脏后排除,从而防止胆固醇堆积和发生动脉硬化,同时酒精可降低血小板活性,使血小板凝聚性受抑制,其结果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减少而防止心肌梗塞。
4、临床研究一、一般资料第一、二期临床共观察患者727例,其中实验组507例,对照组220例。实验组中住院患者152例,门诊病人355例。男278例,女229例。年龄(X±SD)为53.95±7.6岁,病程3±1.8年。对照组中住院病人36例,门诊病人184例。男107例、女113例。年龄(X±SD)为55.3±8.4岁,病程3.3±1.7年。两组资料有可比性。
二、病例选择标准(一)诊断标准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制定。
(1)、西医诊断标准血清胆固醇≥6.54 MMOL/L,甘油三酯≥1.5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男≤1.03 MMOL/L,女≤1.16 MMOL/L。符合上述标准一项者,在保持正常饮食的情况下,两周内采血二次测定血脂,两次结果均符合规定的男女患者方可作为受试病例。
(2)、中医诊断高脂血症中医学无此病名,但据此临床症状,类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痰浊”、“瘀血”等症范围。
(3)、中医辩证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治疗内分泌代谢病》。该酒主要用于高脂血症中痰浊血瘀证及气虚血瘀症。
痰浊血瘀症头痛、头晕、胸脘痞闷、体态肥胖、舌紫暗或有瘀点、苔腻、脉滑。
气虚血瘀证气短懒言、肢体麻木、自汗乏力、舌紫暗或有瘀点、舌体胖大或舌淡、脉虚无力或脉沉细涩。
(二)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及中医辩证标准的年龄为35-65岁患者。
(三)排除标准(1)、年龄在35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酒过敏者。
(2)、半年内曾患急性心肌梗寒、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重大手术、肾病综合症、甲状腺机能减退、急慢性肝胆疾病、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精神病及临床医师根据药理、毒理研究结果认为不宜受试的其他病人。
(3)、未按规定用药或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评定或安全性判断者。
(4)、由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及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5)、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治疗药和其分影响血脂代谢药的患者及近两个月内和过其它降血指措施的患者。
三、观测指标(一)安全性观测(1)、一般体检项目(2)、血、尿、便常规化验;(3)、心、肝、肾功能检查。
(二)疗效性观测(1)、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型临床变化。
(2)、实验室检查①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②血液流变学主要包括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电泳时间。
四、试验方法实验组口服本保健酒每日3次,每次30-50ML,饭后口服。
对照组口服益寿调脂片(安阳第三制药厂生产),每次0.3×5片,每日3次,饭后口服,疗程均为30天。
五、疗效判定标准(一)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或重度变为轻度。胆固醇下降≥20%,甘油三酯下降≥40%,高密度脂蛋白上升≥0.258 MMOL/L。
(二)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或中度变为轻度,重度变为中度。胆固醇下降>10%,但<20%;甘油三酯下降>20%,但<40%;高密度脂蛋白上升>0.1 MMOL/L,但<0.258 MMOL/L。
(三)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四)恶化胆固醇升高≥10%;甘油三酯升高≥10%;高密度脂蛋白下降≥0.1 MMOL/L,且临床症状加重者。
六、统计学处理提纲对临床总结出的计数资料用X2检查;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edit分析法检验。
七、结果(一)药物疗效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例)合计显效有效无效恶化XP实验组 183 57 102 20 4气虚血瘀症 2.51 0.05对照组 66 22 23 14 7
实验组324129 143 41 11痰浊血瘀症 0.83 0.05对照组15467 42 31 14实验组507186 245 61 15总疗效 4.16 0.95对照组22089 65 45 21结果表明实验组气虚血瘀症的有效率为86.89%,痰浊血瘀症有效率为83.95%,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症状与体征消失情况两组主要症状与体征消失情况比较(例)试验组 对照组治前例数 消失 消失率治前例数 消失 消失率X P头晕 49042987.55190 138 72.63 2.41>0.05健忘 34524771.86169 132 78.10 0.33>0.05多梦 23815263.86117 8774.35 0.91>0.05肢体麻木 33931492.63132 110 83.33 0.69>0.05胸脘痞闷 25922285.7188 7382.95 0.06>0.05气短乏力 32929987.8419512966.15 1.72>0.05口苦 16750 29.9456 27 48.21 1.64>0.05两组症状与体征均有较好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对血脂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X±SD,mmol)例Tch TG HDL数 前 后 前后 前 后实验 507 6.54±1.56 5.50±1.36**2.44±1.04 1.73±0.66** 1.09±0.41 1.10±0.40*对照 220 6.48±1.48 5.39±1.52**2.45±1.06 1.69±0.74** 1.08±0.44 1.15±0.46*注*代表P<0.05,**代表P<0.01。
两组均有降低Tch,TG,升高HDL的作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四)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X±SD)例 全血比粘度(高切)红细胞压积(%)数 前 后前 后实验 507 5.82±0.97 4.81±0.92** 52.74±7.22 46.07±6.66**对照 220 5.58±1.15 5.07±1.31** 49.62±8.74 44.58±8.10**注*代表P<0.05 **代表P<0.01
两组均有降低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的作用,治疗前后均明显差异,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五)安全性观察实验组病人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无异常反应发生,除很少一部分病人对酒剂不能接受外,未发现不良反应。
5、本发明酒的长期毒性试验摘要给大鼠以11.25g及22.5g/kg剂量本发明产品连续口服60天时,未产生蓄积毒性。
一、目的了解大白鼠长期口服本发明能否产生蓄积毒性,从而为临床的安全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二、药物本发明浅棕黄色透明液体,复方中药醇制剂,药液浓度为12%,赋形剂为33°曲酒。临床最高常用量为150ml/日,由需要提供1.5g/ml的去醇药液供实验用。
三、动物健康的Wlstar种远交系大鼠,体重90-110g;雌雄兼用,雌性为未产及无孕,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常规饲料喂养,饮水量不限,实验室温为22~25℃。
三、分组及方法将80只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
1、空白对照组蒸馏水,1.5ml/100g/d×60lg。
2、赋形剂对照组33°曲酒以蒸馏水稀释6倍;1.5ml/100d×60lg。
3、本发明低剂量组11.25g/kg,1.5g/ml的去醇液以蒸馏水稀释1倍,1.5ml/100g/d×60lg,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的37.5倍。
4、本发明高剂量组22.5g/kg,1.5g/ml的去醇液,1.5ml/100g/d×60lg,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75倍。
以上四组均经口灌胃给药,连续2个月(每周灌胃6天),每天观察各鼠的活动、食量、毛发及排泄物等情况,每10天称体重一次,并随体重变化调整灌胃剂量。
各组取一半数量的动物于用药结束时眼眶取血,检查血象(血小板、红细胞、血色素、白细胞及其分类)及肝(SGPT)、肾(BUN)功能。
同期采用颈椎拉脱法处死动物,解剖,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情况,并取脑、心、肺、肝、脾、肾、胃、小肠和卵巢(或睾丸)组织,10%甲醛固定,作病理组织学检查。余动物于停药后10天作同样处理。
五、结果(一)一般情况空白对照组及用药组动物于用药期间及停药后的观察期内,一般情况良好,外观、行为活动无异常,但曲酒组动物显示稍活跃,各组均无腹泻及死亡,其体重净增克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1。
(二)各用药组的血常规检查及肝(SGPT)、肾(BUN)功能检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表3。
(三)动物各主要脏器经病理切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六、结论当给大鼠以11.25/kg的本发明连续灌胃60天时(分别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37.5倍和75倍),未发现毒性反应,提示该药液长期服用不产生蓄积性毒性。表(1) 本保健酒长期毒性试验对动物体重的影响剂量及方法性 体重(g)(X±SD) 净增体重(g) P值组 别 g/kg/g×60igX±SD(与空日对照组比)别 0天 30天 60天蒸馏水 ♂ 96.00±14.60209.00±20.03 268.00±20.03 172.00±22.74空白对照组15ml♀ 101.00±11.41 198.50±17.79 239.50±19.96 138.50±15.41稀释6倍 ♂ 97.00±8.09 211.00±14.98 276.00±20.00 179.00±21.91>0.05赋形剂对照组 15ml33°曲酒 ♀ 95.50±31.25196.20±24.49 233.60±18.58 138.50±26.67>0.05♂ 102.00±24.66 214.50±17.89 284.50±23.96 182.50±21.08>0.05本保健酒 11.25低剂量组 ♀ 101.00±17.18 199.50±20.45 262.86±17.54 161.86±16.30>0.05♂ 112.00±24.50 221.70±19.32 296.20±10.26 184.29±19.63>0.05本保健酒 22.5高剂量组 ♀ 100.00±18.16 195.60±17.00 255.00±12.36 155.00±24.79>0.05表(2) 本保健酒对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的血像影响(X±SD)剂量及方法 性Hb RBC Plat WBC 白细胞分类(%)组别 g/kgd×60 (g/L)(10/L)(10/L)(10/L)淋巴中性♂ 141.24±9.61 11.90±0.82 728.36±30.25 15.97±3.91 82.51±5.10 17.44±5.10空白对照组蒸馏水15ml ♀ 133.53±8.26 11.48±1.12 646.45±18.29 16.65±4.82 78.48±5.97 21.64±5.97♂ 146.17±6.47 11.74±1.83 698.88±101.12 18.97±2.26 82.67±6.55 17.34±6.55赋形剂对照组 稀释6倍33°曲酒 15ml ♀ 132.00±11.92 12.02±1.46 865.05±49.77 15.58±3.90 80.61±7.93 19.37±7.93本保健酒 ♂ 144.83±15.29 13.29±4.87 725.67±120.48 16.72±4.05 84.59±7.73 15.57±1.7311.25低剂量组 15ml ♀ 140.17±10.29 11.54±2.96 887.38±64.70 16.85±2.57 81.24±14.36 18.76±4.36本保健酒 ♂ 152.93±11.58 11.75±2.11 790.12±118.03 17.87±3.31 80.32±5.86 19.64±5.7622.50高剂量组 ♀ 144.33±9.58 13.90±1.52 698.67±102.79 18.57±6.96 82.07±10.01 18.11±10.01表(3) 本保健酒长期毒性试验对运动肝、肾功能的影响组 别 剂量及方法 性 SGPT(H)BUN(mmol/L)g/kg/d×60lg 别 (X±SD) (X±SD)空白对照组蒸馏水 ♂ 48.18±19.14 7.92±1.4415ml ♀ 47.31±21.02 8.13±0.97赋形剂对照组 蒸馏水 ♂ 51.64±22.65* 6.99±1.14*33°曲酒 15ml ♀ 45.83±18.54 7.92±0.88本保健酒 11.25 ♂ 46.76±31.18* 8.21±0.61*低剂量组 ♀ 47.44±16.07 7.98±1.40本保健酒 22.50 ♂ 49.24±15.94* 8.11±0.96*高剂量组 ♀ 49.80±29.23 7.24±1.58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以32度白酒为溶剂,中草药为溶质,每1000毫升白酒中中草药含量为12%(重量百分比),其中生山楂22g、生麦芽14g、葛根14g、丹参14g、云苓11g、泽泻11g、红参9g、何首乌14g、玉竹11g。将上述九味中草药粉碎后加入35度白酒中,浸渍30-40天,过滤,药渣压榨过滤,加入适量蜂蜜、蛋清进行勾兑,静置一周后过滤,分装。
权利要求
1.一种红参山楂保健酒,其特征在于以白酒为溶剂,中草药为溶质,其中中草药成份为生山楂、生麦芽、葛根、丹参、云苓、泽泻、红参、何首乌和玉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参山楂保健酒,其特征在于中草药组份为以32度白酒为溶剂,中草药为溶质,每1000毫升白酒中中草药含量为12%(重量百分比),其中生山楂22份、生麦芽14份、葛根14份、丹参14份、云苓11份、泽泻11份、红参9份、何首乌14份、玉竹11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红参山楂保健酒,以白酒为溶剂,中草药为溶质,成分为:生山楂、生麦芽、葛根、丹参、云苓、泽泻、红参、何首乌和玉竹,具有澄明度强,色泽鲜亮、甘、甜、软、绵、净、回味悠长,醇香四溢之特点,具有消积活瘀,祛湿化痰,补益肝肾,调节血脂,改善血液粘稠度,降解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磁补强壮功能,适于高血脂症患者饮用。
文档编号C12G3/00GK1176820SQ9711703
公开日1998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26日
发明者操瑞明 申请人:操瑞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