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物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物件固定装置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可简易固 定物件的物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按, 一般如背袋、腰袋、肩袋等各种型式的袋体,除其内部所设 置供放置物品的容置空间外,亦会于袋体的外侧表面上设置若干个挂 环或其它型式的孔洞以供外物(如笔、文具、雨伞、杆体等)直接插置。但由于袋体上所设置的挂环或其它型式的孔洞仅能供外物直接 插置或勾挂、吊挂,使当该袋体背附于人体上行走时,所插置勾、吊 挂之外物易受震动而自行掉出,使其固定效果相当不佳。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物件固定装 置,可简易固定物件以防松脱。缘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件固定装置,包含有一为可挠性物体表面的基面、 一盖体、 一绳体及一束扣;该盖体具有一遮片及四个 套环,该遮片是设置于该基面上使该遮片与该基面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及连通该容置空间与外界的二容置开口 ,该等套环是分别设置于该遮 片的四端角落处;该绳体是以可活动地穿绕于该等套环中,且该绳体 并于邻近该容置开口缘处形成有一略与该容置开口缘呈平行的紧固
段;该束扣是供该绳体的二端穿入,并可受外力的作用呈一紧固状态 及一松放状态;当该束扣呈紧固状态时,是同时紧固结合于该绳体的 任二个位置上,当该束扣呈松放状态时,则能于该绳体上任意滑移, 以藉由该束扣对该绳体紧固状态位置的变化而改变该绳体的松紧程 度。本实用新型一种物件固定装置,解决所插置勾、吊挂之外物易受 震动而自行掉出,使其固定效果相当不佳的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可简易固定物件以防松脱。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侧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再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侧面示意图。 图IO是图7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物件固定装置100:笔1、夹盖2、杆体3、手套4、黏粘面5、基面10、盖体20、 遮片21、容置空间211、容置开口212、套环22、 绳体30、紧固段31、束扣40;
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物件固定装置200:基面50、盖体60、遮片61、容置空间611、容置开口 612、套 环62、绳体70、 紧固段71、束扣80、带体90、穿置空间91、杆体 6、止滑面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列 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 物件固定装置IOO,其包含有一基面IO、 一盖体20、 一绳体30及一 束扣40;其中请参阅图1:该基面IO,为一具有相当面积的物体表面,可为一背包、腰包、 手提包或其它欲于其表面提供物件固定功能的可挠性物体表面。该盖体20,具有一为可挠性布材的遮片21及四个套环22;该遮 片21是以其二相对侧车缝于该基面10上,使该遮片21与该基面10 间形成有一通贯该遮片21两相对端的容置空间211 (请参阅第四图), 并于该遮片21两相对端上分别形成有一连通该容置空间211的容置 开口 212;该等套环22是分别设置于该遮片21的四端角落处。该绳体30,为一具有弹性的束带,是依序穿经于该各套环22中, 并使该绳体30位于该盖体20的各容置开口 212缘侧分别形成有一概 略与该容置开口 212缘平行的紧固段31。该束扣40,是供该绳体30的二端穿入,并可受外力的作用呈一 紧固状态及一松放状态;当该束扣40呈紧固状态(受外力作用而呈紧 固状态)时,是同时紧固结合于该绳体30的任二个位置上,而当该束 扣(40)呈松放状态时,则能于该绳体30上任意滑移,以藉由该束扣 40对该绳体30紧固状态位置的变化而改变该绳体30的松紧程度。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物件固定装置100的各部构件及其 组装方式介绍,接着再将其使用特点介绍如下首先,请参阅图2,可将多数的笔1由该盖体20的一端容置开 口 212穿入于该容置空间211中,并由该各笔1上的一夹盖2夹扣于 该遮片21上,使位于该容置开口 212对应位置的紧固段31能加以圈 套压掣于该等笔1上,使该等笔1不仅能藉由该夹盖2夹掣于该遮片 21上,更能由该绳体30的紧固段31将该等笔1紧紧地圈套压掣于 该遮片21上,以防止该笔1产生滑移或有自该遮片21上掉落的情形 发生。请参阅图3及图4,当欲将一杆体3(或其它长形物件)置于该物 件固定装置100上固定时,则可将该杆体3—端自该盖体20的其一 容置开口 212穿入于该容置空间211中,并使该杆体3的两端分别穿 出于该各容置开口 212夕卜,再将该绳体30的二紧固段31分别圈套于 穿出于各容置开口 212外的杆体3外周上,使该杆体3能藉由该绳体 30各紧固段31的圈套紧掣而稳固地被固定于该容置空间211中。请参阅图5,当欲将一手套4(或其它宽大蓬松的物件)置于该物 件固定装置100上固定时,则直接将该手套4穿入于该绳体30的紧 固段31与该遮片21间,使能直接藉由该绳体30的紧固段31将该手 套4压掣于该遮片21上加以固定。另外,亦可将该手套4穿入于该 绳体30与该遮片21间,使除由该紧固段31压掣该手套4外,更能 藉由该绳体30其它位置进行压掣,以增加固定的效果。请参阅图6,亦能于该盖体20的遮片21外表面上,设置一黏粘 面5(如魔鬼粘),以由该黏粘面5提供外物黏粘于上的效果。请参阅图7至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
物件固定装置200,除与前述第一较实施例相同具有一基面50、 一盖 体60、 一绳体70及一束扣80外,还包含有一带体90,其中该带体90,为一呈长条状的可挠性织带,是位于该盖体60遮片 61的容置空间611中,且该带体90的二相对端是分别伸出于该各容 置开口 612外而与该基面50车缝连接,使由该带体90与该基面50 间形成有一通贯该带体90 二侧的穿置空间91。该绳体70,于穿经该各盖体60的套环62时,会将前述第一实 施例位于该容置开口 612缘侧的紧固段71,改以绕经于该带体90的 穿置空间91,使该紧固段71位于该带体90上但仍与该容置开口 612 缘侧呈概为平行状态。请参阅图8及图9,当欲将一杆体6(或其它长形的物件)置于本 创作的物件固定装置200上时,可将该杆体6穿入于该遮片61的容 置空间611中,并使该杆体6 二端伸出于该容置空间611夕卜,而能由 该各紧固段71圈套于相对应位置的杆体6上,不仅能由该紧固段71 加以紧固该杆体6,更能藉由该紧固段71已预先穿套于该穿置空间 (91)中,而使将该紧固段71圈套于该杆体6上的作业更加简易。请参阅图10,亦可于该带体90上设置一止滑面7,该止滑面7 为一非光滑而粗糙的表面,使放置于该容置空间611中的物件,能直 接接触于位在带体90上的止滑面7,以防止该物件有滑动的情形发 生。
权利要求1.一种物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面;一盖体,是设于该基面上,该盖体与该基面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盖体的二相对端缘上分别形成有一连通容置空间与外界的容置开口;一绳体,是以可活动地穿绕于该盖体的四个端角,并形成有二邻近该容置开口缘的紧固段;一束扣,是可同时紧固结合于该绳体的任二个位置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面 为一可挠性物体的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具有一遮片及四个套环;该遮片是设置于该基面上,使该遮片与该基 面间形成该容置空间;该等套环是分别设置于该遮片的四端角落处, 以供该绳体所穿绕。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片为一可挠性布材,是以其二相对侧车缝于该基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物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绳体为一具有弹性的束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紧固段是略与该容置开口缘呈平行状态。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物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扣供该绳体的二端穿入,并可受外力的作用呈一紧固状态及一松放状 态;当该束扣呈紧固状态时,是同时紧固结合于该绳体的任二个位置 上,当该束扣呈松放状态时,则能于该绳体上任意滑移,以藉由该束 扣对该绳体紧固状态位置的变化而改变该绳体的松紧程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盖体的 外表面上设有一黏粘面,以提供外物黏粘。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有一带体,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带体的二相对端是分别伸出于该 各容置开口外而与该基面连接,使该带体与该基面间形成有一通贯该 带体二侧的穿置空间,以供该绳体穿绕。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体上设有一表面粗糙的止滑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物件固定装置,解决所插置勾、吊挂之外物易受震动而自行掉出,使其固定效果相当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基面、一盖体、一绳体及一可同时紧固结合于该绳体的任二个位置上的束扣;该盖体是设于该基面上,该盖体与该基面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盖体的二相对端缘上分别形成有一连通容置空间与外界的容置开口以供物件穿入于该容置空间中;该绳体是以可活动地穿绕于该盖体的四个端角,并形成有二邻近该容置开口缘的紧固段,以由该紧固段以压抵或圈套方式固定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物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简易固定物件以防松脱。
文档编号A45C13/00GK201048659SQ200720153710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
发明者张藤耀 申请人:张藤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