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569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行李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行李搬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火车硬卧车厢行李安放的行李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增大,交通工具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火车由于具有价格合理,安全快速等优点成为我们外出首选的交通工具。但是,人们外出时大多数都带有行李,而火车的行李架离火车地面的高度在2米左右,而将行李放置在行李架上往往需要很大的力量并且将行李举过头顶才能放上去,因而导致很多人因为力气不够、身高等原因不能将行李放置在行李架上,即使勉强放上去也相当的不稳定,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因此,人们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省力的行李升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省力、占用空间小的行李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行李升降装置,包括一条以上的绳体、升降台、升降装置、支撑装置和用于固定绳体、升降台、升降装置和支撑装置位置的箱体;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用于容纳绳体的凹槽或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定滑轮连接轴和与定滑轮连接轴转动连接的定滑轮;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主动轴、与主动轴固定连接的主动轮、从动轴和与从动轴固定连接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相啮合;所述主动轴上还连接有用于主动轴旋转的动力输入装置;

所述绳体的一端与升降台相连接,所述绳体的另一端从所述凹槽或定滑轮的一侧绕至所述凹槽或定滑轮的另一侧与从动轴相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当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定滑轮连接轴和与定滑轮连接轴转动连接的定滑轮时,所述定滑轮为两个,所述定滑轮分别与定滑轮连接轴的两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箱体包括两个竖槽、一个以上的横槽,所述竖槽和横槽为中空的矩形或方形结构,所述竖槽的一侧与横槽连接成“H”形结构。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动力输入装置为旋转手柄,所述旋转手柄与主动轴相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动力输入装置为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与主动轴相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绳体为两条,所述升降台为矩形或方形结构,所述升降台的任意一条侧边上设有两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为“L”型结构,所述两个连接块的“L”型结构的一端与升降台的任意一条侧边上相连接,另一端相互靠近且与绳体相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竖槽的另一侧设有可供连接块滑动的凹槽。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的齿数比为5:1。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升降台与连接块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行李升降装置,利用支撑装置的连接轴上的凹槽或者定滑轮连接轴上的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再结合升降装置的齿轮啮合方式,采用最大程度省力的主动轮与从动轮的齿数比,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安全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行李升降装置,其箱体采用“H”形中空梯子的结构,将箱体与火车卧铺的爬梯做成一体结构,将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置于该箱体内的同时,可以将该箱体作为爬梯使用,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本装置造型简单,结构合理,使用起来方便灵活。可以更简便地把笨重的行李箱放上高处的行李架,并且保障安全,也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安装在火车硬卧上可以将行李更加简便、安全的放上行李架。

本实用新型的行李升降装置,将升降台设为可折叠结构,在不需要使用时,将其折叠可进一步的节省空间,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行李升降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行李升降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行李升降装置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相应的附图标记为,1-升降台,2-升降装置,3-第二绳体,4-定滑轮,5-定滑轮连接轴,6-第一卷绳槽,7-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从动轴,10-从动轮,11-主动轮,12-第三挡板,13-第四挡板,14-第二卷绳槽,15-主动轴,16-旋转手柄,17-第一横槽,18-第一竖槽,19-滑槽,20-第二横槽,21-第二竖槽,22-第三卷绳槽,23-第五挡板,24-第六挡板,25-连接块,26-第一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行李升降装置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书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完整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解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应当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组合后的得到的技术方案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的,一种行李升降装置,包括一条以上的绳体、升降台1、升降装置2、支撑装置和用于固定绳体、升降台1、升降装置2和支撑装置位置的箱体;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用于容纳绳体的凹槽或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定滑轮连接轴5和与定滑轮连接轴5转动连接的定滑轮4;

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主动轴15、与主动轴15固定连接的主动轮11、从动轴9和与从动轴9固定连接的从动轮10;所述主动轮11和从动轮10相啮合;所述主动轴15上还连接有用于主动轴9旋转的动力输入装置;

所述绳体的一端与升降台1相连接,所述绳体的另一端从所述凹槽或定滑轮4的一侧绕至所述凹槽或定滑轮4的另一侧与从动轴9相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当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定滑轮连接轴5和与定滑轮连接轴5转动连接的定滑轮4时,所述定滑轮4为两个,所述定滑轮4分别与定滑轮连接轴5的两端转动连接。

如图1所示的,所述支撑装置,用于承受绳体所受的力并使绳体的受力方向发生改变,便于操作。一种实施方式是,将一个连接轴在箱体上固定,并在连接轴上设置用于容纳绳体的凹槽,绳体通过该凹槽转变受力方向;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定滑轮连接轴5和与定滑轮连接轴5转动连接的定滑轮4;一般地,定滑轮4和绳体的数量相匹配,且两者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优选地定滑轮4和绳体的数量为两个,如图1所示,在定滑轮连接轴5的两端各连接一个可以绕着定滑轮连接轴5转动的定滑轮4,绳体绕在定滑轮4上,从定滑轮4的一侧绕至另一侧连接在升降装置2上;所述转动连接可以是定滑轮4套接在定滑轮连接轴5上,定滑轮4也可以通过轴承与定滑轮连接轴5转动连接以减少摩擦力,从而更省力。

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主动轴15、与主动轴15固定连接的主动轮11、从动轴9和与从动轴9固定连接的从动轮10;所述主动轮11和从动轮10相啮合;所述升降装置2的从动轴9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绳体的第一卷绳槽6和第二卷绳槽14;所述第一卷绳槽6,包括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和第一挡板7与第二挡板8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套接在主动轴15和从动轴9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卷绳槽14,包括第三挡板12、第四挡板13和第三挡板12与第四挡板13之间的间隙,第三挡板12和第四挡板13套接在从动轴9的另一端上。第一绳体26的一端与升降台1相连接,第一绳体2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之间的间隙与从动轴9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绳体3的一端与升降台1相连接,第二绳体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挡板12和第四挡板13之间的空隙与从动轴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绳体的连接处的两端设置挡板,可防止绳体在卷起或者放下的过程中偏离绳体的连接位置,防止升降台1失去平衡导致的意外事故。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动力输入装置为旋转手柄16,所述旋转手柄16与主动轴15相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动力输入装置为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与主动轴15相连接。

如图1所示,主动轴15的一端连接有主动轮11,主动轮11与从动轴9上的从动轮10相啮合;主动轴15的另一端连接有动力输入装置。所述动力输入装置的一种实现方式是,主动轴15的另一端设有旋转手柄16,通过转动旋转手柄16以实现主动轮11带动从动轮10旋转,从动轮10又带动从动轴9旋转将绳体卷起或放下,从而实现升降台1的上升或下降。所述动力输入装置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是,主动轴15的另一端与电动机相连,通过电动机带动主动轴15的旋转以实现升降台1的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绳体为两条,所述升降台1为矩形或方形结构,所述升降台1的任意一条侧边上设有两个连接块25,所述连接块25为“L”型结构,所述两个连接块25的“L”型结构的一端与升降台1的任意一条侧边上相连接,另一端相互靠近且与绳体相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升降台1的任意一条侧边上设有两个“L”形的连接块25,优选地,两个连接块25的一端分别与升降台1的任意一条侧边上的两个角相连且两个连接块25的另一端相互靠近。两个连接块25的另一端上分别连有第三卷绳槽22,右侧的第三卷绳槽22与第一绳体26相连接,左侧第三卷绳槽22与第二绳体3相连接,在右侧和左侧的第三卷绳槽22上,第一绳体26和第二绳体3的连接处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第五挡板23和第六挡板24。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箱体包括两个竖槽、一个以上的横槽,所述竖槽和横槽为中空的矩形或方形结构,所述竖槽的一侧与横槽连接成“H”形结构。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竖槽的另一侧设有可供连接块25滑动的滑槽19。

如图3所示,所述竖槽和横槽为中空结构,箱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用于放置一条以上的绳体、升降台1、升降装置2和支撑装置。优选地,绳体沿着两个竖槽的方向布置,支撑装置放置于第一横槽17内,从而第一横槽17对支撑装置的位置进行固定;升降装置2放置于第二横槽20内,从而第二横槽20对升降装置2的位置进行固定;动力输入装置放置于箱体的外侧;优选地,所述第一竖槽18和第二竖槽2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滑槽19,用于升降台1的两个连接块25滑动。从而将本实用新型与卧铺车厢的爬梯做成一体结构,在方便使用的同时,使得该箱体可以作为支撑各部件使用之外,可以作为爬梯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

其组装完成后如图5所示,动力输入装置设于卧铺床的第二层床铺的下方,高度合理,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升降台1与连接块25转动连接。

如图5所示,升降台与两个连接块25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或者升降台与两个连接块25铰接,从而实现升降台的折叠,进一步节省空间,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主动轮11与从动轮10的齿数比为5:1。

将主动轮11与从动轮10的齿数设置为5:1,可以最大程度的省力,方便使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记载的内容便可充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