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鞋子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胶水是连接两种材料的中间体,多以水剂出现,属精细化工类,种类繁多,主要以粘料、物理形态、硬化方法和被粘物材质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瞬间胶环氧树脂粘结类、厌氧胶水、uv胶水、热熔胶、压敏胶、乳胶类等。
由于一些鞋子的质量问题常常导致鞋底脱胶的现象,而大多数人对鞋子上胶都是通过人工挤压胶水滴入到待上胶的鞋子上,通常人们无法控制胶水量,因挤压过量而使胶水粘在手上或者其他部位的人体皮肤上,导致胶水的浪费并且胶水难以从人体皮肤脱落甚至损伤皮肤,而且人工将鞋底面贴合时通常会溢出胶水导致鞋子上胶不美观。
目前的人工鞋子上胶存在难以控制上胶量、浪费不必要的胶水和鞋子上胶不精确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定量控制胶水量和鞋子上胶美观的鞋子上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人工鞋子上胶存在难以控制上胶量、浪费不必要的胶水和鞋子上胶不精确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鞋子上胶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鞋子上胶装置,包括有电动绕线轮、支架、拉绳、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滚轮、支杆、电动推杆、弧形挡块、鞋形槽体、第一阀门、第二阀门、透明胶盒、活塞、把手、连接杆、移动装置、转轴和电机,支架外的底部均匀式设置有滚轮,支架外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把手,支架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左右两侧的支架内底部均设置有电动绕线轮,电动绕线轮上均绕有拉绳,拉绳的末端均与第一滑块相连接,第一滑块的上方连接有支杆,支杆的上端设置有鞋形槽体,鞋形槽体内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左端连接有弧形挡块,支架内的左侧壁上设置有透明胶盒,透明胶盒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二阀门的下方,透明胶盒内设置有活塞,透明胶盒外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与活塞相连接,支架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电机,电机上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左端与移动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移动装置包括有齿轮、齿条、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透明胶盒外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前侧连接有齿条,转轴的左端设置有齿轮,齿轮设置在齿条的前侧,齿轮与齿条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敲击装置,转轴上设置有敲击装置,敲击装置设置在移动装置和电机之间,敲击装置包括有凸轮、接触轮、固定挡块、弹簧、导向板、升降杆和鞋形压板,移动装置和电机之间的转轴上设置有凸轮,支架内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上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板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挡块,固定挡块与导向板之间连接有弹簧,固定挡块上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穿过弹簧和导向孔,升降杆的上端设置有接触轮,升降杆的下端连接有鞋形压板。
优选地,还包括有气囊、第三阀门和软管,透明胶盒的底部连接有软管,软管上设置有气囊和第三阀门,气囊设置在第三阀门的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有刻度尺,透明胶盒的下部上设置有刻度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0.5ml。
工作原理:当鞋子脱胶时,人们需要将鞋子上胶,首先人们将鞋子倒放在鞋形槽体内,鞋底朝上,人们启动电动推杆伸缩动作,电动推杆带动弧形挡块左右移动,这以便适用对不同大小长度的鞋子进行上胶,同时人们打开第二阀门,从而将透明胶盒内上部的胶水缓慢流入到透明胶盒内的下部,同时人们启动电机开始工作,电机通过移动装置带动连接杆上下移动,从而加速透明胶盒内上部的胶水流入到透明胶盒内的下部,即可提高胶水的流动速率。当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之间充满胶水时,人们关闭第一阀门和电机,这样能够达到定量控制鞋子上胶容量,防止过量的胶水浪费,而且便于控制上胶的容量。人们启动电动绕线轮转动,电动绕线轮收放拉绳,从而带动第一滑块左右移动,随之鞋形槽体内的待上胶鞋子左右移动。当待上胶鞋子左右移动到透明胶盒的正下方时,人们将电动绕线轮停止转动。人们打开第一阀门,由此透明胶盒内下部的胶水流入到待上胶的鞋子底部,同时人们可以启动电动绕线轮转动,电动绕线轮收放拉绳,从而带动鞋形槽体内的待上胶鞋子左右微移,这即可将胶水均匀式的流到鞋子底部上,防止胶水集中于鞋子底部的某处。当鞋子底部滴有适量的胶水时,人们关闭第一阀门和电动绕线轮,然后人们将鞋子底面盖上粘合,即可完成鞋子的上胶工作。人们还可通过把手和滚轮方便移动该装置,这以便满足鞋子上胶专业人员的需求。
因为移动装置包括有齿轮、齿条、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透明胶盒外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前侧连接有齿条,转轴的左端设置有齿轮,齿轮设置在齿条的前侧,齿轮与齿条啮合,所以当人们启动电机开始工作时,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上下移动,从而齿条带动连接杆上下移动。
因为还包括有敲击装置,转轴上设置有敲击装置,敲击装置设置在移动装置和电机之间,敲击装置包括有凸轮、接触轮、固定挡块、弹簧、导向板、升降杆和鞋形压板,移动装置和电机之间的转轴上设置有凸轮,支架内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上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板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挡块,固定挡块与导向板之间连接有弹簧,固定挡块上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穿过弹簧和导向孔,升降杆的上端设置有接触轮,升降杆的下端连接有鞋形压板,所以当人们需要将鞋子底面盖上粘合时,人们启动电动绕线轮正转,电动绕线轮收放拉绳,第一滑块向右移动,从而鞋形槽体内上胶的鞋子向右移动。当鞋形槽体内上胶的鞋子向右移动到鞋形压板的正下方时,人们将电动绕线轮停止正转。人们启动电机转动,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随之转轴带动移动装置和凸轮转动,移动装置带动连接杆上下移动,从而加速透明胶盒内上部的胶水流入到透明胶盒内的下部,将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充满胶水,这即可为下一个待上胶鞋子做好准备,当凸轮的远端与接触轮相接触时,从而使升降杆向下移动,当凸轮的远端与接触轮远离时,升降杆向上移动,由此升降杆的上下移动即可进一步促使鞋子底面粘合,人们将第二阀门和电机关闭。
因为还包括有气囊、第三阀门和软管,透明胶盒的底部连接有软管,软管上设置有气囊和第三阀门,气囊设置在第三阀门的上方,所以当鞋子并非大面积脱胶时,人们打开第三阀门再不断地挤压气囊,从而将透明胶盒内的胶水通过软管排出,从而将胶水滴入到该鞋子的上胶处,上胶完毕后,人们关闭第三阀门,停止挤压气囊。
因为还包括有刻度尺,透明胶盒的下部上设置有刻度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0.5ml,所以人们可根据待上胶鞋子的大小再通过查看刻度尺来控制鞋子的上胶量,避免了胶水的浪费,鞋子精确上胶。
(3)有益效果
本发明达到了定量控制鞋子的上胶量,对不同大小的待上胶鞋子精确上胶,节约胶水,易于满足一些鞋子上胶专业人员的需求,避免了人体皮肤与胶水的接触,保护人体皮肤,鞋子上胶效率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装置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装置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敲击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气囊、第三阀门和软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电动绕线轮,2-支架,3-拉绳,4-第一滑轨,5-第一滑块,6-滚轮,7-支杆,8-电动推杆,9-弧形挡块,10-鞋形槽体,11-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透明胶盒,14-活塞,15-把手,16-连接杆,17-移动装置,171-齿轮,172-齿条,173-第二滑块,174-第二滑轨,18-转轴,19-电机,20-敲击装置,201-凸轮,202-接触轮,203-固定挡块,204-弹簧,205-导向板,206-导向孔,207-升降杆,208-鞋形压板,21-气囊,22-第三阀门,23-软管,24-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鞋子上胶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有电动绕线轮1、支架2、拉绳3、第一滑轨4、第一滑块5、滚轮6、支杆7、电动推杆8、弧形挡块9、鞋形槽体10、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透明胶盒13、活塞14、把手15、连接杆16、移动装置17、转轴18和电机19,支架2外的底部均匀式设置有滚轮6,支架2外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把手15,支架2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4,第一滑轨4左右两侧的支架2内底部均设置有电动绕线轮1,电动绕线轮1上均绕有拉绳3,拉绳3的末端均与第一滑块5相连接,第一滑块5的上方连接有支杆7,支杆7的上端设置有鞋形槽体10,鞋形槽体10内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的左端连接有弧形挡块9,支架2内的左侧壁上设置有透明胶盒13,透明胶盒13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阀门11和第二阀门12,第一阀门11设置在第二阀门12的下方,透明胶盒13内设置有活塞14,透明胶盒13外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移动装置17,移动装置17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下端与活塞14相连接,支架2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电机19,电机19上连接有转轴18,转轴18的左端与移动装置17相连接。
实施例2
一种鞋子上胶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有电动绕线轮1、支架2、拉绳3、第一滑轨4、第一滑块5、滚轮6、支杆7、电动推杆8、弧形挡块9、鞋形槽体10、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透明胶盒13、活塞14、把手15、连接杆16、移动装置17、转轴18和电机19,支架2外的底部均匀式设置有滚轮6,支架2外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把手15,支架2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4,第一滑轨4左右两侧的支架2内底部均设置有电动绕线轮1,电动绕线轮1上均绕有拉绳3,拉绳3的末端均与第一滑块5相连接,第一滑块5的上方连接有支杆7,支杆7的上端设置有鞋形槽体10,鞋形槽体10内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的左端连接有弧形挡块9,支架2内的左侧壁上设置有透明胶盒13,透明胶盒13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阀门11和第二阀门12,第一阀门11设置在第二阀门12的下方,透明胶盒13内设置有活塞14,透明胶盒13外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移动装置17,移动装置17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下端与活塞14相连接,支架2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电机19,电机19上连接有转轴18,转轴18的左端与移动装置17相连接。
移动装置17包括有齿轮171、齿条172、第二滑块173和第二滑轨174,透明胶盒13外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滑轨174,第二滑轨174上设置有第二滑块173,第二滑块173的前侧连接有齿条172,转轴18的左端设置有齿轮171,齿轮171设置在齿条172的前侧,齿轮171与齿条172啮合。
实施例3
一种鞋子上胶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有电动绕线轮1、支架2、拉绳3、第一滑轨4、第一滑块5、滚轮6、支杆7、电动推杆8、弧形挡块9、鞋形槽体10、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透明胶盒13、活塞14、把手15、连接杆16、移动装置17、转轴18和电机19,支架2外的底部均匀式设置有滚轮6,支架2外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把手15,支架2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4,第一滑轨4左右两侧的支架2内底部均设置有电动绕线轮1,电动绕线轮1上均绕有拉绳3,拉绳3的末端均与第一滑块5相连接,第一滑块5的上方连接有支杆7,支杆7的上端设置有鞋形槽体10,鞋形槽体10内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的左端连接有弧形挡块9,支架2内的左侧壁上设置有透明胶盒13,透明胶盒13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阀门11和第二阀门12,第一阀门11设置在第二阀门12的下方,透明胶盒13内设置有活塞14,透明胶盒13外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移动装置17,移动装置17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下端与活塞14相连接,支架2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电机19,电机19上连接有转轴18,转轴18的左端与移动装置17相连接。
移动装置17包括有齿轮171、齿条172、第二滑块173和第二滑轨174,透明胶盒13外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滑轨174,第二滑轨174上设置有第二滑块173,第二滑块173的前侧连接有齿条172,转轴18的左端设置有齿轮171,齿轮171设置在齿条172的前侧,齿轮171与齿条172啮合。
还包括有敲击装置20,转轴18上设置有敲击装置20,敲击装置20设置在移动装置17和电机19之间,敲击装置20包括有凸轮201、接触轮202、固定挡块203、弹簧204、导向板205、升降杆207和鞋形压板208,移动装置17和电机19之间的转轴18上设置有凸轮201,支架2内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板205,导向板205上设置有导向孔206,导向板205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挡块203,固定挡块203与导向板205之间连接有弹簧204,固定挡块203上连接有升降杆207,升降杆207穿过弹簧204和导向孔206,升降杆207的上端设置有接触轮202,升降杆207的下端连接有鞋形压板208。
实施例4
一种鞋子上胶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有电动绕线轮1、支架2、拉绳3、第一滑轨4、第一滑块5、滚轮6、支杆7、电动推杆8、弧形挡块9、鞋形槽体10、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12、透明胶盒13、活塞14、把手15、连接杆16、移动装置17、转轴18和电机19,支架2外的底部均匀式设置有滚轮6,支架2外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把手15,支架2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4,第一滑轨4左右两侧的支架2内底部均设置有电动绕线轮1,电动绕线轮1上均绕有拉绳3,拉绳3的末端均与第一滑块5相连接,第一滑块5的上方连接有支杆7,支杆7的上端设置有鞋形槽体10,鞋形槽体10内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的左端连接有弧形挡块9,支架2内的左侧壁上设置有透明胶盒13,透明胶盒13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阀门11和第二阀门12,第一阀门11设置在第二阀门12的下方,透明胶盒13内设置有活塞14,透明胶盒13外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移动装置17,移动装置17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下端与活塞14相连接,支架2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电机19,电机19上连接有转轴18,转轴18的左端与移动装置17相连接。
移动装置17包括有齿轮171、齿条172、第二滑块173和第二滑轨174,透明胶盒13外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滑轨174,第二滑轨174上设置有第二滑块173,第二滑块173的前侧连接有齿条172,转轴18的左端设置有齿轮171,齿轮171设置在齿条172的前侧,齿轮171与齿条172啮合。
还包括有敲击装置20,转轴18上设置有敲击装置20,敲击装置20设置在移动装置17和电机19之间,敲击装置20包括有凸轮201、接触轮202、固定挡块203、弹簧204、导向板205、升降杆207和鞋形压板208,移动装置17和电机19之间的转轴18上设置有凸轮201,支架2内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板205,导向板205上设置有导向孔206,导向板205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挡块203,固定挡块203与导向板205之间连接有弹簧204,固定挡块203上连接有升降杆207,升降杆207穿过弹簧204和导向孔206,升降杆207的上端设置有接触轮202,升降杆207的下端连接有鞋形压板208。
还包括有气囊21、第三阀门22和软管23,透明胶盒13的底部连接有软管23,软管23上设置有气囊21和第三阀门22,气囊21设置在第三阀门22的上方。
还包括有刻度尺24,透明胶盒13的下部上设置有刻度尺24,刻度尺24的最小刻度为0.5ml。
工作原理:当鞋子脱胶时,人们需要将鞋子上胶,首先人们将鞋子倒放在鞋形槽体10内,鞋底朝上,人们启动电动推杆8伸缩动作,电动推杆8带动弧形挡块9左右移动,这以便适用对不同大小长度的鞋子进行上胶,同时人们打开第二阀门12,从而将透明胶盒13内上部的胶水缓慢流入到透明胶盒13内的下部,同时人们启动电机19开始工作,电机19通过移动装置17带动连接杆16上下移动,从而加速透明胶盒13内上部的胶水流入到透明胶盒13内的下部,即可提高胶水的流动速率。当第一阀门11与第二阀门12之间充满胶水时,人们关闭第一阀门11和电机19,这样能够达到定量控制鞋子上胶容量,防止过量的胶水浪费,而且便于控制上胶的容量。人们启动电动绕线轮1转动,电动绕线轮1收放拉绳3,从而带动第一滑块5左右移动,随之鞋形槽体10内的待上胶鞋子左右移动。当待上胶鞋子左右移动到透明胶盒13的正下方时,人们将电动绕线轮1停止转动。人们打开第一阀门11,由此透明胶盒13内下部的胶水流入到待上胶的鞋子底部,同时人们可以启动电动绕线轮1转动,电动绕线轮1收放拉绳3,从而带动鞋形槽体10内的待上胶鞋子左右微移,这即可将胶水均匀式的流到鞋子底部上,防止胶水集中于鞋子底部的某处。当鞋子底部滴有适量的胶水时,人们关闭第一阀门11和电动绕线轮1,然后人们将鞋子底面盖上粘合,即可完成鞋子的上胶工作。人们还可通过把手15和滚轮6方便移动该装置,这以便满足鞋子上胶专业人员的需求。
因为移动装置17包括有齿轮171、齿条172、第二滑块173和第二滑轨174,透明胶盒13外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滑轨174,第二滑轨174上设置有第二滑块173,第二滑块173的前侧连接有齿条172,转轴18的左端设置有齿轮171,齿轮171设置在齿条172的前侧,齿轮171与齿条172啮合,所以当人们启动电机19开始工作时,电机19带动转轴18转动,转轴18带动齿轮171转动,齿轮171带动齿条172上下移动,从而齿条172带动连接杆16上下移动。
因为还包括有敲击装置20,转轴18上设置有敲击装置20,敲击装置20设置在移动装置17和电机19之间,敲击装置20包括有凸轮201、接触轮202、固定挡块203、弹簧204、导向板205、升降杆207和鞋形压板208,移动装置17和电机19之间的转轴18上设置有凸轮201,支架2内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板205,导向板205上设置有导向孔206,导向板205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挡块203,固定挡块203与导向板205之间连接有弹簧204,固定挡块203上连接有升降杆207,升降杆207穿过弹簧204和导向孔206,升降杆207的上端设置有接触轮202,升降杆207的下端连接有鞋形压板208,所以当人们需要将鞋子底面盖上粘合时,人们启动电动绕线轮1正转,电动绕线轮1收放拉绳3,第一滑块5向右移动,从而鞋形槽体10内上胶的鞋子向右移动。当鞋形槽体10内上胶的鞋子向右移动到鞋形压板208的正下方时,人们将电动绕线轮1停止正转。人们启动电机19转动,同时打开第二阀门12,电机19带动转轴18转动,随之转轴18带动移动装置17和凸轮201转动,移动装置17带动连接杆16上下移动,从而加速透明胶盒13内上部的胶水流入到透明胶盒13内的下部,将第一阀门11和第二阀门12之间充满胶水,这即可为下一个待上胶鞋子做好准备,当凸轮201的远端与接触轮202相接触时,从而使升降杆207向下移动,当凸轮201的远端与接触轮202远离时,升降杆207向上移动,由此升降杆207的上下移动即可进一步促使鞋子底面粘合,人们将第二阀门12和电机19关闭。
因为还包括有气囊21、第三阀门22和软管23,透明胶盒13的底部连接有软管23,软管23上设置有气囊21和第三阀门22,气囊21设置在第三阀门22的上方,所以当鞋子并非大面积脱胶时,人们打开第三阀门22再不断地挤压气囊21,从而将透明胶盒13内的胶水通过软管23排出,从而将胶水滴入到该鞋子的上胶处,上胶完毕后,人们关闭第三阀门22,停止挤压气囊21。
因为还包括有刻度尺24,透明胶盒13的下部上设置有刻度尺24,刻度尺24的最小刻度为0.5ml,所以人们可根据待上胶鞋子的大小再通过查看刻度尺24来控制鞋子的上胶量,避免了胶水的浪费,鞋子精确上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