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芦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604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纳米芦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芦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芦荟,其粒径为1~700纳米。
上述纳米芦荟中,还可含有0.05%~2.0%的抗氧化剂和/或0.05%~0.5%的防腐剂。
上述纳米芦荟的制备方法,将芦荟叶或去除叶皮后的内部凝胶质经匀浆机或均质机在1000rpm~10000rpm转速下处理5min~30min,然后在高压均质器中通过高频强超声波场空化作用将被加工物颗粒粉碎、超微化,在10Mpa~300Mpa高压下,产生200m/s~600m/s的瞬间射流速度,使物料颗粒产生空化作用使其裂解,促进悬浮液中无定形粒子比例的增加或完全变成无定形粒子,形成1nm~700nm大小的纳米粒。
在芦荟形成纳米粒前或后可加入0.05%~2.0%的抗氧化剂和/或0.05%~0.5%的防腐剂。
上述纳米芦荟可用于治疗伤口感染、妇女阴道感染、体癣、股癣、脚癣、粉刺、痤疮等疾病及用于美白祛斑、消毒防腐等。
按本发明所得纳米芦荟与普通芦荟相比其有效成份特别是非水溶性及难溶性的固形物质溶出率增加,使原本仅部分释放或无法释放的成分得以充分的释放,挥发油等成份与水的混溶效果提高,稳定性增强,比表面积增加、黏度产生变化、粘着力增加、吸收性提高。另外,芦荟经纳米化后更易渗入菌体内而明显提高抗菌效果,同时增加皮肤对芦荟中有效成分的吸收。纳米芦荟与普通芦荟相比,抗菌、抗真菌作用增强3-5倍,具有治疗伤口感染、妇女阴道感染、体癣、股癣、脚癣、粉刺、痤疮等疾病及消毒防腐等用途;并能迅速渗入皮肤,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达到美白祛斑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能增加皮肤弹性,使皮肤光滑细腻,使用后无刺激、无毒、无害、无任何副作用。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结果中加入需要量的抗氧化剂如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和/或防腐剂尼泊金酯、Dowicol 2000、EDTA、KathonCG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3采用三年以上叶龄芦荟作为收获对象,去除脏物及残损部分经清水清洗后,浸泡入含50~500mg/L有效氯、有效碘或过氧化氢等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分钟~24小时进行处理,采用芦荟全叶或去除叶皮后的内部凝胶质。用切刀将其处理成2厘米以下大小的块状物,然后用匀浆机或均质机(转速为1000rpm~10000rpm)进行处理5min~30min。按处理对象重量加入0.05%~2.0%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防止氧化变质,加入0.05%~0.5%尼泊金酯、Dowicol 2000、EDTA、KathonCG或其它成份中的一种或多种,防止腐败变质。
经过高压均质器的高频强超声波场空化作用,被加工物颗粒瞬间粉碎、超微化。在10Mpa~300Mpa高压下,产生瞬间射流速度200m/s~600m/s速度,使物料颗粒产生空化作用使其裂解,促进悬浮液中无定形粒子比例的增加或完全变成无定形粒子,形成1nm~100nm大小的纳米粒,得复合芦荟纳米悬浮液。
本发明可通过控制上述高压范围,进而控制瞬间射流速度(压力越高、瞬间射流速度越大,则粒径越小),使纳米芦荟的粒径在1~100纳内。
以下为本发明所得芦荟的抗菌实验数据及阴道粘膜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抗菌实验数据抗菌谱及抗菌效果测试菌 处理前MIC 处理后MIC痤疮棒状杆菌 723金黄色葡萄球菌 16 50酿脓杆菌 815溶血性链球菌 515大肠杆菌 12 45产气克雷伯氏菌 635粪产碱菌 630阴沟菌 625黑曲霉 58烟曲霉 510白色丝酵母 612絮状表皮癣菌 611须发癣菌 615上述MIC单位为mm,阴性对照组抑菌环为5mm。
阴道粘膜刺激试验按《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一分册《实验技术规范》(卫生部,1999.11)中第3.8进行。
选取健康大白兔12只,分为染毒组、赋形剂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动物4只。染毒组将涂有本发明试验样品原液的2.0cm长的小圆棉条置入试验动物阴道内;赋形剂组以同样大小的棉条浸以灭菌生理盐水,置入动物阴道内。4小时后除去受试物。24小时后处死动物,取出局部阴道组织,观察有无充血、水肿等现象。结果表明,观察期内,试验组、赋形剂组、空白对照组动物局部阴道组织均未出现红斑或水肿症状,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一分册《实验技术规范》(卫生部,1999.11)中相关标准判定,本发明对家兔阴道粘膜无刺激性。
眼刺激试验按《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一分册《实验技术规范》(卫生部,1999.11)中第3.7进行。
选取健康大白兔4只,将本发明试验样品原液1-2滴滴入大白兔左侧眼结膜囊内,立即使眼被动闭合4秒,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5分钟。右眼作对照,滴入等量生理盐水。于滴眼后6、24、48小时、4天与7天,观察兔眼结膜、虹膜和角膜的损伤和恢复情况。结果表明,授药后,试验组动物眼结膜、虹膜和角膜均未表现出刺激症状,刺激指数积分最高值为0。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一分册《实验技术规范》(卫生部,1999.11)中相关标准判定,本发明对兔眼无刺激性。
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按《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一分册《实验技术规范》(卫生部,1999.11)中第3.4进行。
试验动物昆明小鼠50只,体重18-22克,雌雄各半;合格证号医动字第19-082号,由湖北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观察期间,各剂量组(1250、2500、5000、10000mg/kg)动物未表现出明显中毒症状,无动物死亡,可判定本发明试验样品原液对昆明小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000mg/kg。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一分册《实验技术规范》(卫生部,1999.11)中相关标准判定,本发明为实际无毒。
以上表明本发明所得纳米芦荟与普通芦荟相比,抗菌、抗真菌作用大大增强,且无刺激、无毒、无害、无副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纳米芦荟,其粒径为1~700纳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芦荟,其特征是其粒径为1~10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芦荟,其特征是含有0.05%~2.0%的抗氧化剂和/或0.05%~0.5%的防腐剂。
4.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芦荟的制备方法,将芦荟叶或去除叶皮后的内部凝胶质经匀浆机或均质机在1000rpm~10000rpm转速下处理5min~30min,然后在高压均质器中通过高频强超声波场空化作用将被加工物颗粒粉碎、超微化,在10Mpa~300Mpa高压下,产生200m/s~600m/s的瞬间射流速度,使物料颗粒产生空化作用使其裂解,促进悬浮液中无定形粒子比例的增加或完全变成无定形粒子,形成1nm~700nm大小的纳米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芦荟形成纳米粒前或后加入0.05%~2.0%的抗氧化剂和/或0.05%~0.5%的防腐剂。
6.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芦荟用于美白祛斑、消毒防腐及治疗伤口感染、妇女阴道感染、体癣、股癣、脚癣、粉刺、痤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芦荟,其粒径为1~700纳米。该纳米芦荟的制备方法为用芦荟叶在高压均质器中通过高频强超声波场空化作用将被加工物颗粒粉碎、超微化,在10Mpa~300Mpa高压下,产生200m/s~600m/s的瞬间射流速度,使物料颗粒产生空化作用使其裂解,形成1nm~100nm大小的纳米粒。本发明所得纳米芦荟与普通芦荟相比,抗菌、抗真菌作用增强3-5倍,具有治疗伤口感染、妇女阴道感染、体癣、股癣、脚癣、粉刺、痤疮等疾病及消毒防腐等用途;并能迅速渗入皮肤,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达到美白祛斑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能增加皮肤弹性,使皮肤光滑细腻,使用后无刺激、无毒、无害、无任何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7/16GK1377699SQ0211573
公开日2002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2日
发明者丁虹, 焦文平, 黄波, 朱远雁 申请人:武汉大学, 武汉华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