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9505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包括该中药制剂的组方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它主要由下列原料或者是下列原料的醇和水或水的提取物作活性成分组成川芎500-1125g葛根750-1688g蒺藜750-1688g在上述中药中较佳的原料重量配比为川芎625-900g葛根938-1350g蒺藜938-1350g上述的中药制剂,可以是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糖浆剂、丸剂或散剂等任何一种药典中收载的剂型,中药制剂的制备也可以参照常规中药制剂的方法进行,但是为了提高药效,减少服药量,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最好采用下述制备方法。
将上述中药制成本发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为(1)称取下列中药作原料川芎500-1125g葛根750-1688g
蒺藜750-1688g(2)将上述川芎粗粉用醇和/或水加热回流,得到的提取液作为活性成分I;(3)将上述葛根粗粉用醇和/或水加热回流,得到的提取液作为活性成分II;(4)将上述蒺藜粗粉用醇和/或水加热回流,得到的提取液作为活性成分III;(5)将上述活性成分I、II、III混合均匀,并制成所需剂型。
川芎性味辛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为头痛要药,化瘀通脉止痛以为君。川芎中含有效成分阿魏酸、川芎嗪等,在步骤(2)中优选的热回流次数为二次,热回流液体是40-80%的乙醇溶液,热回流时间为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溶剂量为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8倍量;最优选的热回流液体是60%的乙醇溶液。
葛根辛凉,具有轻清升散的作用,疏利经脉,治疗头项强痛不舒。葛根中含有效成分葛根素等,在步骤(3)中,优选的热回流次数为两次,热回流液体是55-80%的乙醇溶液,热回流时间为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溶剂量为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8倍量,最优选的热回流液体是70%的乙醇溶液。
蒺藜辛平入肝经,具有平肝阳,解肝郁,活血化瘀,祛风明目的作用,为治头痛眩晕之要药,与葛根一起辅助川芎化瘀通脉以为臣。蒺藜中主含皂苷类有效成分。在步骤(4)中,优选的热回流次数为两次,热回流液体为水,热回流时间为每次2小时,溶剂量为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8倍量,更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提取。
(3)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葛根粗粉,用7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7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70%的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4)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蒺藜粗粉,加水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煮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1∶2(每1千克药材浓缩至2升药液)时,加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4次,合并正丁醇液,回收正丁醇,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5)将上述三种干粉混合均匀,用85%乙醇制粒,60℃下干燥,干颗粒过16目筛整粒。装入1号胶囊,每粒0.3克,即得到本发明所制胶囊a。每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材约10克。
实施例二为本发明中药胶囊b的制备(1)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川芎700g葛根1350g蒺藜940g(2)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川芎粗粉,用4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8倍量4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40%的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第三次加6倍量4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1.5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3)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葛根粗粉,用55%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9倍量5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55%的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第三次加4倍量55%的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4)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蒺藜粗粉,用40%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8倍量40%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40%的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第三次加4倍量40%的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1∶2(每1千克药材,药液浓缩至2升)时,加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4次,合并正丁醇液,回收正丁醇,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5)将上述三种细粉混合均匀,用90%的乙醇制粒,55℃下干燥,干颗粒过18目筛整粒。装入0号胶囊,每粒0.35克,即得到本发明所制胶囊b。每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材约8.6克。
实施例三为本发明中药胶囊c的制备(1)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川芎780g葛根950g蒺藜1380g(2)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川芎粗粉,置渗漉桶中,加80%的乙醇溶液,浸泡24小时,用80%的乙醇溶液渗漉,收集5倍量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3)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葛根粗粉,置渗漉桶中,加75%的乙醇溶液,浸泡24小时,用75%的乙醇溶液渗漉,收集5倍量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4)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蒺藜粗粉,置渗漉桶中,加50%的乙醇溶液,浸泡24小时,用50%的乙醇溶液渗漉,收集5倍量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5)将上述三种干粉混合均匀,用75%乙醇制粒,60℃下干燥,干颗粒过18目筛整粒。装入1号胶囊,每粒0.28克,即得到本发明所制胶囊c。每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材约10.7克。
实施例四为本发明中药胶囊d的制备(1)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川芎550g葛根1600g蒺藜1300g(2)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川芎、葛根粗粉,用62%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62%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62%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3)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蒺藜粗粉,加水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9倍量水,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煮1.5小时,第三次加6倍量水,煮1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1∶2(每1千克药材,药液浓缩至2升)时,加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合并正丁醇液,回收正丁醇,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4)将上述干粉混合均匀,用95%乙醇制粒,65℃以下干燥,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装入1号胶囊,每粒0.31克,即得到本发明所制胶囊d。每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材约9.7克。
实施例五为本发明中药复方颗粒剂的制备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但所得药粉按常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制成颗粒剂,每袋装5克,约含药粉1.2克,每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材约10克。
实施例六为本发明中药复方片剂的制备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但所得药粉按常规中药片剂的制备方法制成片剂,每片约含药粉0.3克,每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材约10克。
实施例七为本发明中药复方糖浆剂的制备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但所得药粉按常规中药糖浆剂的制备方法制成糖浆剂,每瓶装150毫升,约含药粉3.6克,每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材约10实施例八为本发明中药复方丸剂的制备按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但所得药粉按常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制成丸剂,每丸约含药粉0.3克,每1克药粉相当于生药材约10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料或者是下列原料的醇和水或水的提取物作活性成分组成为川芎500-1125g葛根750-1688g蒺藜750-1688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为川芎625-900g葛根938-1350g蒺藜938-1350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为川芎750g葛根1125g蒺藜1125g
4.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1)称取下列中药作原料川芎500-1125g葛根750-1688g蒺藜750-1688g(2)将上述川芎粗粉用醇和/或水加热回流或渗漉,得到的提取液作为活性成分I;(3)将上述葛根粗粉用醇和/或水加热回流或渗漉,得到的提取液作为活性成分II;(4)将上述蒺藜粗粉用醇和/或水加热回流或渗漉,得到的提取液作为活性成分III;(5)将上述活性成分I、II、III混合均匀,并制成所需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步骤(2)中热回流次数为两次,热回流液体是40-80%的乙醇溶液,热回流时间为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溶剂量为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8倍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步骤(2)中热回流液体是60%的乙醇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步骤(3)中热回流次数为两次,热回流液体是55-80%的乙醇溶液,热回流时间为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溶剂量为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8倍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步骤(3)中热回流液体是70%的乙醇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步骤(4)中热回流次数为两次,热回流液体为水,热回流时间为每次2小时,溶剂量为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8倍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原料或者是下列原料的醇和水或水的提取物作活性成分组成为川芎,500-1125g;葛根,750-1688g;蒺藜,750-1688g,将上述三种原料的醇和水或者水的提取物混和均匀,并制成所需剂型。该药具有活血通脉,化瘀止痛功能,用于瘀阻经脉引起的头痛、偏头痛,或头项强痛不舒,或中风后遗症伴见头身麻木、半身不遂,或脑血栓、脑梗塞后遗症等疾病的治疗,该中药制剂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质量稳定,经临床试验,有效率达92%。
文档编号A61P9/10GK1430997SQ03112750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4日
发明者王玉英, 蔡鸿奎, 陆宏国, 顾孝红 申请人: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