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dpp-iv抑制活性的氮杂二环辛烷与壬烷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254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dpp-iv抑制活性的氮杂二环辛烷与壬烷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颖的具备二肽基-肽酶-IV酶抑制活性的通式(I)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盐、溶剂化物和异构体,涉及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涉及通式(I)化合物的治疗应用,涉及通式(I)化合物和通式(II)、(IV)、(V)、(VII)、(VIII)与(IX)新中间产物的制备方法。
二肽基-肽酶-IV酶(DPP-IV)是在哺乳动物组织和器官中生成的,它等同于淋巴细胞表面糖蛋白CD26,后者是一种分子量为110k道尔顿的多肽。这种酶尤其可以见于肝、朗格罕氏岛、肾皮质、肺和前列腺与小肠的某些组织。此外在体液(例如血浆、血清和尿)中可以观察到显著的DPP-IV活性。
DPP-IV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类型的酶,它具有独特的特异性,从肽的N-末端裂解二肽,所述肽的倒数第二个氨基酸主要是脯氨酸、丙氨酸或羟脯氨酸。
DPP-IV酶负责机体中胰高血糖素样肽,肽-1(GLP-1)和GIP(胃抑制性多肽)的分解。酶GLP-1强烈地刺激胰腺酶产生胰岛素,因而它对葡萄糖自身稳定具有直接的可取的影响,因此DPP-IV抑制剂适合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和其他与DPP-IV酶活性有关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皮肤或粘膜疾病、牛皮癣、肠绞痛(intestinal distress)、便秘、自体免疫疾病(例如脑脊髓炎(enchephalomyelitis))、补体介导的疾病(例如肾小球性肾炎、脂肪营养障碍和组织损伤)、身心的、抑郁的和neurophsychiatric疾病(例如焦虑、抑郁、失眠、精神分裂症、癫痫、痉挛和慢性疼痛)、HIV感染、变态反应、炎症、关节炎、移植排斥、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肿瘤和紧张诱发的流产。文献中已知有大量DPP-IV抑制剂,但是它们具有活性、毒性、稳定性和作用持续时间上的缺点。
我们的目的是制备新的、有效的和安全的DPP-IV抑制剂。
我们已经发现,通式(I)化合物,其中R代表-含氮单环或二环芳族部分,优选吡啶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咪唑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噁二唑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苯并咪唑基、吲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噁唑基或苯并异噁唑基部分,它们可选地独立地被一个或两个下列基团单-或二-取代C1-4烷基、C1-4烷氧基、卤原子、三卤代甲基、甲硫基、硝基、氰基、C2-5烷氧基羰基或甲酰氨基;或者-对-甲苯磺酰基;或者-R1a-CH2-基团,其中R1a的含义是氢、C1-4烷基、苯基、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萘基、吡啶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噻吩基、呋喃基或对-甲苯磺酰基部分,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C1-4烷基、C1-4烷氧基、亚烷二氧基、卤原子、三卤代甲基、硝基或氰基取代;或者-R1b-CO-基团,其中R1b的含义是C1-4烷基、苯基、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萘基、吡啶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或喹喔啉基部分,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C1-4烷基、C1-4烷氧基、亚烷二氧基、卤原子、三卤代甲基、硝基或氰基取代;单-或二-取代的氨基、饱和的含N杂环部分,优选含有吡咯烷子基、哌啶子基、哌嗪子基或吗啉代基环的基团;B代表根据式(1)或(2)或(3)或(4)的基团;Z代表式(A)或(B)或(C)或(D)或(E)或(F)基团;和上述化合物的盐、异构体、互变体、水合物或溶剂化物在活性、稳定性和毒性上具备突出的优点。
按照公认的术语学,与含N五环氮相邻的碳原子的构型,如果Z代表式(A),那么可取地是R,如果Z代表式(B)、(C)、(D)、(E)或(F),那么可取地是S。术语“卤原子”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术语“C1-4烷基”表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术语“C1-4烷氧基”表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或叔丁氧基。在术语“三卤代甲基”中,卤素表示氟、氯、溴或碘。术语“C2-5烷氧基羰基”表示甲氧羰基、乙氧羰基、丙氧羰基、异丙氧羰基、正丁氧羰基、异丁氧羰基或叔丁氧羰基。
一组有利的通式(I)化合物是这样的,其中R代表嘧啶基、吡啶基、吡嗪基、哒嗪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异噁唑基,它们在给定情况下彼此独立地被一个或两个下列基团单-或二-取代C1-4烷基、C1-4烷氧基、卤原子、硝基、氰基、C2-5烷氧基羰基或甲酰氨基;或者对-甲苯磺酰基;或者R1a-CH2-基团,其中R1a的含义是苄基或苯乙烯基,在给定情况下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C1-4烷基或亚烷二氧基取代;或者R1b-CO-基团,其中R1b的含义是苯基、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或哌啶子基,它们在给定的情况下彼此独立地被亚烷二氧基取代;B代表式(1)或(2)或(3)或(4)基团;Z代表式(A)或(B)基团;及其盐、异构体、互变体、水合物或溶剂化物。
尤其有利的是这样的通式(I)化合物,其中R的含义是2-嘧啶基、2-哒嗪基(2-pyridazyl)或2-吡啶基,被硝基或氰基取代,Z代表式(A)或(B);这类化合物例如是(4R)-3-(2-{[8-(2-嘧啶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4R)-3-(2-{[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4R)-3-(2-{[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内-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4R)-3-(2-{[8-(2-吡嗪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和(2S)-1-(2-{[8-(5-硝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吡咯烷-2-腈。
根据本发明的通式(I)化合物——其中R、B和Z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可以借助通式(II)环状伯胺与通式(III)氯乙酰基甲腈衍生物——其中B和Z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的烷基化作用加以制备,如果需要的话,将所得化合物转化为它们的盐或溶剂化物(流程1)。
在烷基化过程中,通式(III)氯乙酰基甲腈衍生物或通式(II)环状伯胺是过量使用的,所得氯化氢被各种酸结合剂结合,优选一种碱,例如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三乙胺、碳酸钾或聚合物承载的2-叔丁基亚氨基-2-二乙氨基-1,3-二甲基-全氢-1,3,2-二氮杂phosphorine(PBEMP),其也称超碱(super base)。该反应优选地是在25与75℃之间的温度下进行3-16小时。
通式(II)伯胺是在两步合成中制备的(流程2)。在第一步中,将起始的被保护的环状仲胺——通式(IV)化合物,其中Y代表叔丁氧羰基——用通式(X)化合物芳基化,其中R-X化合物中的X是卤原子,优选氯或溴原子。根据R的含义,芳基化作用可以在极性、质子或非质子溶剂中进行,优选一种醇(乙醇、正丁醇、正戊醇),温度在78与136℃之间,或者没有溶剂,在微波炉中,使用过量的胺或DBU作为酸结合剂。
就原料而言,通式(IV)被保护的环状仲胺——从文献已知——采用叔丁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B=式(1))和叔丁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内-氨基甲酸酯(B=式(2))(J.Med.Chem.1991,34,656)或者叔丁基9-氮杂二环[3.3.1]壬-3-基-外-氨基甲酸酯(B=式(3))和叔丁基9-氮杂二环[3.3.1]壬-3-基-内-氨基甲酸酯(B=式(4))(J.Med.Chem.1993,36,3707)(Y=叔丁氧羰基)。
在第二步中,借助酸性水解作用从通式(V)芳基化胺除去保护性Y基团,其中R和Y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该反应是在盐酸水溶液或氯化氢乙醇溶液中进行的,温度在25与78℃之间,生成通式(II)环状伯胺,其中R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
在其中R是R1a-CH2-或R1b-CO-基团的情况下,使通式(IV)化合物与通式(X)化合物反应,也就是R1a-CH2X或R1b-COX化合物,其中X的含义是一种离去基团,优选氯原子,反应可取地在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使用一种无机或有机碱作为酸结合剂,优选三乙胺。在酸性条件下,优选三氟乙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从所得通式(V)化合物中裂解保护基团Y,其中Y的含义是叔丁氧羰基,温度在0℃与30℃之间,从而得到通式(II)化合物,其中R的含义是R1a-CH2-或R1b-CO-基团。
通式(III)氯乙酰基氰基化合物——其中Z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是已知的(Z=(B)Villhauer等RAM Chem.2002,45,2362)或者是在四步合成中制备的(流程3)。
起始化合物是含N五环羧酸,其中氮被叔丁氧羰基保护——通式(VI)化合物,其中Z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这些化合物可以借助文献方法制备(Z=(A)J.Kitcin等J Med Chem.1994,37,3707;Z=(C)S.Conti等Tetrahedron 1994,50,13493;Z=(D)S.C.Mayer等J Org.Chem.1994,59,5192)或者是商业上可得到的(Z=(E)Aldrich)。
在第一步中,利用新戊酰氯或氯甲酸乙酯制备混合酸酐,然后用氨水生成通式(VII)氨基甲酰基衍生物,其中Z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该反应优选地是在一种卤化溶剂(氯仿、二氯甲烷)中进行的,温度为-5℃,时间为2-4小时。
在第二步中,借助氯化氢乙醇溶液裂解叔丁氧羰基。水解作用发生在0-25℃下,时间为3-5小时,得到通式(VIII)甲酰胺的盐酸盐,其中Z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
将所得通式(VIII)五环甲酰胺在第三步中用氯乙酰氯酰化,优选地温度为0℃,溶剂为一种卤化溶剂(氯仿、二氯甲烷),时间为2-4小时,得到通式(IX)氯乙酰基氨基甲酰基衍生物,其中Z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
在第四步中,将通式(IX)氯乙酰基氨基甲酰基衍生物——其中Z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脱水,生成通式(III)氯乙酰基甲腈衍生物。脱水作用优选地是用DMF中的草酰氯进行的,温度在0℃以下,或者用二氯甲烷中的磷酰氯进行,温度为沸点。
流程1 流程2
流程3
生物学研究借助下列方法测定通式(I)化合物的DPP-IV酶抑制活性。
测定法的应用条件DPP-IV来源增溶的CaCo/Tc-7细胞粗提取物含量0.8-1μg/测定底物H-Gly-Pro-AMC(Bachem)反应在37℃下用抑制剂预培育1小时,在37℃下反应30分钟终止溶液1M乙酸钠缓冲液(pH=4.2)反应混合物10μl酶溶液10μl供试化合物或测定缓冲液55μl测定缓冲液25μl底物300μl终止溶液测量Tecan平板读数器的分光荧光测定(Ex360nm,Em465nm)在37℃下,在100mM Tris-HCl,pH=7.5(测定缓冲液)中,借助AMC(7-氨基-4-甲基香豆素)的释放记录DPP-IV酶与H-Gly-Pro-AMC底物的反应。AMC的标准曲线是线性的直至31.25μM浓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使用所生成的AMC的相对荧光单位(RFU)的原因。使用360nm激发和465nm发射滤波器(filter)(30μs整合时间,Gain 25,No.,Flashes 50),借助Tecan Spectrofluor Plus平板读数器检测之。在这些条件下,酶反应是线性的达至少30分钟,酶依赖性是线性的直至2.5μg蛋白质(直至700RFU)。利用1-0.8μg所提取的蛋白质,H-Gly-Pro-AMC的Km是50μM。底物浓度高于500μM会导致荧光检测问题(内部过滤效应),这可以通过稀释样本来解决。
本测定法被设计成采用在37℃下预培育60分钟,尽可能有效地检测活性抑制剂。测定是这样进行的,向孔中加入0.8-1μg蛋白质提取物的10μl酶溶液(使用测定缓冲液100mM Tris-HCl,pH=7.5),所述小孔含有10μl供试化合物和55μl测定缓冲液(在对照的情况下,含有65μl测定缓冲液)。预温育期后,加入25μl 1mM H-Gly-Pro-AMC底物溶液(最终浓度250μM)开始反应。最终测试体积为100μl,供试溶液含有1%DMSO,来自供试化合物溶液。反应时间为30分钟,温度为37℃,加入300μl 1M乙酸钠缓冲液,pH=4.2终止反应。利用360nm激发与465发射滤波器在Tecan Spectrofluor Plus平板读数器(30μs整合时间,Gain 25 No.,Flashes 50)中检测所生成的AMC的荧光(RFU)。
利用对照的RFU和空白的RFU计算抑制%。
通式(I)化合物的酶抑制作用由IC50值来表征。与已知化合物相比,这些化合物显示较低的IC50值。它们是强效的和长效的酶抑制剂。
通式(I)化合物和它们的盐、溶剂化物与异构体可以被配制成可口服或肠胃外应用的药物组合物,借助本身已知的方法,将它们与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材料或稀释剂混合,可以作为单元剂型给药。
适当的单元剂型包含口服剂型,例如片剂、硬或软明胶胶囊剂、粉剂、颗粒剂和口服溶液或悬液,舌下、口腔、气管内、眼内、鼻内剂型,吸入、局部、透皮、皮下、肌内或静脉内剂型,直肠剂型和植入剂。就局部应用而言,本发明化合物可以作为霜剂、凝胶剂、软膏剂或洗剂使用。
作为实例,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单元剂型是片剂的形式,可以包含下列成分通式(I)化合物 50.0mg甘露糖醇 223.75m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roscarmellose sodium) 6.0mg玉米淀粉 15.0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2.25mg硬脂酸镁 3.0mg通式(I)化合物的每日剂量依赖于若干因素,例如患者疾病的属性与严重性、用药的方式和化合物本身。
本发明的进一步细节得到下列实施例的证实,权利要求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1显示通式(I)化合物,图2显示通式(II)化合物,图3显示通式(III)化合物,图4显示通式(IV)化合物,图5显示通式(V)化合物,图6显示通式(VI)化合物,图7显示通式(VII)化合物,图8显示通式(VIII)化合物,图9显示通式(IX)化合物,图10显示通式(X)化合物,图11显示式(1),图12显示式(2),图13显示式(3),图14显示式(4),图15显示式(A),图16显示式(B),图17显示式(C),图18显示式(D),图19显示式(E),图20显示式(F)。
实施例1(4R)-3-(2-{[8-(2-嘧啶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通式(I)中,R的含义是2-嘧啶基,B表示式(1),Z表示式(A)基团。
a.)叔丁基8-(2-嘧啶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通式(V),其中R和B见上,Y是叔丁氧羰基。
将14.7g(65mmol)叔丁基8-苄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J.Med.Chem.1991,34,656)、8.93g(78mmol)2-氯嘧啶和12.7ml(85mmol)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溶于230ml正戊醇,在回流下加热4小时。蒸发溶剂,将残余物溶于250ml氯仿,用2×300ml水洗涤,经硫酸钠干燥,经过柱色谱纯化,使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氯仿(1∶1∶1)作为洗脱剂,得到白色晶体,用正己烷研制。收率13.25g(67%).M.p.113-115℃.1H-NMR(CDCl3)δ1.34(s,9H),1.49(t,2H),1.66-1.97(m,6H),3.89(br,1H),4.61(d,2H),6.60(t+br,1+1H),8.34(d,2H)。
b.)8-(2-嘧啶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胺——通式(II),其中R和B见步骤1a.)将13g(43mmol)叔丁基8-(2-嘧啶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溶于120ml三氟乙酸与120ml二氯甲烷的混合物。将溶液搅拌30分钟,蒸发。将残余物溶于50ml二氯甲烷,蒸发。这种方法重复三次,最终的有机溶液用100ml饱和碳酸钠水溶液萃取。分离各层,水相用4×50ml二氯甲烷洗涤。合并有机层,经硫酸钠干燥,蒸发,得到白色粉末,用正己烷研制。收率6.7g(77%).M.p.56-59℃.1H-NMR(DMSO-d6)δ1.29(t,2H),1.64-1.98(m,6H),3.19(m,1H),4.58(dd,2H),6.57(t,1H),8.33(d,2H)。
c.)叔丁基(4R)-4-(氨基羰基)噻唑烷-3-羧酸酯——通式(VII),其中Z表示式(A)基团将11.1g(47.6mmol)(4R)-3-(叔丁氧羰基)噻唑烷-4-羧酸(J.Med.Chem.1994,37,3707)溶于125ml二氯甲烷,加入8ml(57.5mmol)三乙胺。在-15℃下向所得混合物滴加5.85ml(47.6mmol)新戊酰氯,将混合物在该温度下搅拌另外1小时,然后加入12.5ml 25%氨水,继续搅拌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连续用水、1N NaOH溶液和水洗涤,经硫酸钠干燥,得到5.9g(88%)预期产物,为无色的油。1H-NMR(DMSO-d6)δ1.39(s,9H),3.00和3.25(q,2×1H),4.32和4.57(q,2×1H),4.3-4.59(br,1H),7.11和7.43(s,2×1H)。
d.)(4R)-噻唑烷-4-甲酰胺盐酸盐——通式(VIII),其中Z表示式(A)基团将9.25g(39.8mmol)叔丁基(4R)-4-(氨基羰基)噻唑烷-3-羧酸酯溶于45ml 25%氯化氢乙醇溶液,搅拌5小时。滤出所得白色晶体,用二乙醚洗涤。收率5.42g(81%),mp.216-217℃.1H-NMR(DMSO-d6)δ3.04和3.6(q,2×1H),4.8(q,2H),4.8(q,1H),7.6和8.17(s,2×1H),10.09(br,2H)。
e.)(4R)-3-(2-氯乙酰基)噻唑烷-4-甲酰胺——通式(IX),其中Z表示式(A)基团在0℃下,向8.83g(52.3mmol)(4R)-噻唑烷-4-甲酰胺盐酸盐的180ml二氯甲烷悬液滴加14.7ml(105mmol)三乙胺,然后滴加4.46ml(56mmol)氯乙酰氯的20ml二氯甲烷溶液。将混合物搅拌30分钟,温热至室温,搅拌另外2小时。所得混合物用3×200ml水萃取,合并水相,在真空中浓缩至~1/3体积,用20%NaOH溶液调至碱性。得到预期产物,为白色晶体。收率8.12g(75%),mp.119-121℃.1H-NMR(DMSO-d6)δ3.05和3.23(q,2×1H),4.39-4.54(m,3H),4.71(d,2H),7.20和7.43(s,2×1H)f.)(4R)-3-(2-氯乙酰基)噻唑烷-4-腈——通式(III),其中Z表示式(A)基团将7.78g(37.3mmol)(4R)-3-(2-氯乙酰基)噻唑烷-4-甲酰胺悬浮在65ml无水乙腈中,向该悬液加入3.7ml无水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在-10℃下滴加3.51ml(40.6mmol)草酰氯的8ml乙腈溶液。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向其中滴加6.6ml无水吡啶。搅拌1小时后,将混合物蒸发至干,残余物与水混合,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1∶1盐酸洗涤,然后用水洗涤。干燥和蒸发后,使预期产物从乙醇中结晶3.09g(43%)。Mp106-108℃.1H-NMR(CDCl3)δ3.33(d,2H),4.14(s,2H),4.69(q,2H),5.27(s,1H)。
g.)(4R)-3-(2-{[8-(2-嘧啶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将245mg(1.2mmol)8-(2-嘧啶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胺、191mg(1mmol)(4R)-3-(2-氯乙酰基)噻唑烷-4-腈和0.42ml(3mmol)三乙胺溶于20ml无水乙腈,在70℃下搅拌4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然后蒸发混合物,得到黄色粘稠的油,经过柱色谱纯化,使用氯仿-甲醇(9∶1)作为洗脱剂,得到固体白色产物,从二乙醚中结晶。收率191mg(53%).M.p.135-136℃.1H-NMR(400MHz,DMSO-d6)δ1.33(td,2H),1.6-2.0(m,5H),3.05(tt,1H),3.32(m,2H),3.44(ddd,2H),4.63(s,2H),4.56(d,1H),4.61(m,2H),4.70(m,1H),5.23(dd,1H),6.60(t,1H),8.33(m,2H)。
实施例2(4R)-3-(2-{[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二盐酸盐通式(I)中,R代表5-氰基吡啶-2-基,B表示式(1)基团,Z代表式(A)基团。
a.)叔丁基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通式(V),其中R和B见上,Y是叔丁氧羰基将415mg(3mmol)2-氯-5-氰基吡啶、679mg(3mmol)叔丁基8-苄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与0.46ml(3.1mmol)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烯的25ml正戊醇溶液回流8小时。在真空中蒸发所得溶液,将残余物溶于二氯甲烷,用水洗涤,经硫酸钠干燥。经过色谱纯化,使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氯仿(2∶1∶1)作为洗脱剂,得到608mg(62%)标题产物。Mp.141-143℃.1H-NMR(DMSO-d6)δ1.38(s,9H),1.44-1.68(t,2H),1.67-2.01(m,6H),3.88(m,1H),4.60(bs,2H),6.61(d,1H),6.80(d,1H),7.81(dd,1H),8.48(d,1H)。
b.)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胺——通式(II),其中R和B见步骤2a.)将657mg(2mmol)叔丁基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的20ml 12%氯化氢乙醇溶液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向所得白色悬液加入20ml水,得到溶液,用40%氢氧化钾碱化至pH>10,用二氯甲烷萃取。将有机相经硫酸钠干燥,蒸发。使残余物从正己烷中结晶,得到259mg(57%)标题化合物。Mp.123-124℃.1H-NMR(DMSO-d6)δ1.26(t,2H),1.68-1.93(m,6H),3.12(m,1H),4.57(b,2H),6.78(d,1H),7.79(dd,1H),8.46(d,1H)。
c.)(4R)-3-(2-(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二盐酸盐将114mg(0.6mmol)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胺和114mg(0.8mmol)(4R)-3-(2-氯乙酰基)噻唑烷-4-腈溶于20ml乙腈,向该溶液加入460mg(1.1mmol)PBEMP。将混合物在55℃下搅拌16小时,滤出净化树脂,蒸发滤液。残余物经过色谱纯化,使用氯仿-甲醇(9∶1)作为洗脱剂。用氯化氢乙醇溶液酸化和用二乙醚沉淀后,得到标题化合物,为白色晶体的形式75mg(32%),mp204-206℃.1H-NMR(DMSO-d6)δ1.70-1.78(m,4H),2.01(m,4H),3.37(m,2H),3.67(m,1H),4.07(m,1H),4.21(m,1H),4.56(d,1H),4.76-4.79(m,3H),5.33(m,1H),6.89(d,1H),7.91(dd,1H),8.53(d,1H),9.01(bs,2H)。
实施例3(4R)-3-(2-{[8-(2-吡嗪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二盐酸盐通式(I)中,R的含义是2-吡嗪基,B表示式(1)基团,Z表示式(A)基团。
a.)叔丁基8-(2-吡嗪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通式(V),其中R和B见上,Y是叔丁氧羰基。
将0.54ml(6mmol)氯吡嗪、1.13g(6mmol)叔丁基8-苄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和0.97ml(6.5mmol)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溶于40ml正戊醇,在回流下加热50小时。蒸发溶剂,将残余物溶于50ml氯仿,用4×30ml水洗涤,经硫酸钠干燥,经过柱色谱纯化,使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氯仿(3∶1∶1)作为洗脱剂,得到白色晶体,用正己烷研制。收率0.55g(36%).M.p.122-123℃.1H-NMR(DMSO-d6)δ1.34(s,9H),1.44-1.66(m,2H),1.67-1.99(m,6H),3.88(m,1H),4.56(bs,2H),6.59(d,1H),7.77(d,1H),8.07(dd,1H),8.17(d,1H)。
b.)8-(2-吡嗪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胺——通式(II),其中R和B见步骤3a.)将3.84g(1.26mmol)叔丁基8-(2-吡嗪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溶于20ml 12%盐酸乙醇溶液,将溶液搅拌7小时。然后向所形成的悬液加入20ml水,用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pH至11。分离各层,将有机相干燥,蒸发,经过柱色谱纯化,使用乙酸乙酯-甲醇-25%氨水溶液(17∶3∶1)作为洗脱剂,得到淡黄色油。收率为167mg(65%)。1H-NMR(DMSO-d6)δ1.29(t,2H),1.62-1.83(m,4H),1.84-2.00(m,2H),3.12(s,1H),4.57(dd,2H),7.74(d,1H),8.05(dd,1H),8.15(d,1H)。
c.)(4R)-3-(2-{[8-(2-吡嗪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二盐酸盐将107mg(0.52mmol)8-(2-吡嗪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胺和86mg(0.45mmol)(4R)-3-(2-氯乙酰基)噻唑烷-4-腈溶于15ml乙腈,向该溶液加入0.21ml(1.5mmol)三乙胺。将混合物在75℃下搅拌4小时,然后在真空中蒸发。残余物经过色谱纯化,使用氯仿-甲醇(6∶1)作为洗脱剂。用氯化氢乙醇溶液酸化和用二乙醚沉淀后,得到标题化合物,为白色晶体的形式37mg(19%),mp165-170℃.1H-NMR(DMSO-d6)δ1.76-1.80(m,4H),1.95-2.01(m,4H),3.35(m,2H),3.63(m,1H),4.05(m,1H),4.18(m,1H),4.57(d,1H),4.67(s,2H),4.78(d,1H),5.32(dd,1H),7.87(d,1H),8.15(dd,1H),8.28(d,1H),8.99(bs,2H)。
实施例4(2S)-1-(2-{[8-(5-硝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吡咯烷-2-腈通式(I)中,R的含义是5-硝基吡啶-2-基,B表示式(1)基团,Z表示式(B)基团。
a.)叔丁基8-(5-硝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通式(V),其中R和B见上,Y是叔丁氧羰基将476mg(3mmol)2-氯-5-硝基吡啶、679mg(3mmol)叔丁基8-苄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和0.46ml(3.1mmol)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溶于25ml正戊醇,在回流下加热1小时。蒸发溶剂,将残余物溶于40ml氯仿,用4×40ml水洗涤,经硫酸钠干燥,蒸发。将固体残余物用二乙醚研制,得到黄色晶体。收率731mg(70%).M.p.212-214℃.1H-NMR(DMSO-d6)δ1.34(s,9H),1.41-1.54(m,2H),1.81-2.16(m,6H),4.00(m,1H),4.75(bs,2H),6.63(d,1H),6.82(d,1H),8.21(dd,1H),8.98(d,1H)。
b.)8-(5-硝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胺——通式(II),其中R和B见步骤4a.)将651mg叔丁基8-(5-硝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甲酸酯(1.87mmol)溶于20ml 12%盐酸乙醇溶液,将溶液搅拌3小时。在冷却下,加入90ml 1N氢氧化钠,形成悬液,用4×50ml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各层,将有机相干燥,蒸发,残余物用正己烷研制,得到黄色晶体。收率为426mg(92%)。M.p.175-178℃.1H-NMR(200MHz,DMSO-d6)δ1.29(t,2H),1.68-1.98(m,6H),3.17(m,1H),4.64(dd,2H),6.44(d,1H),8.12(dd,1H),8.95(d,1H)。
c.)(2S)-1-(2-{[8-(5-硝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吡咯烷-2-腈如实施例2c.)所述,在450mg(1.13mmol)PBEMP的20ml乙腈溶液的存在下,使112mg(0.45mmol)8-(5-硝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胺与103mg(0.54mmol)(2S)-1-(2-氯乙酰基)吡咯烷-2-腈(J.Med.Chem.2002,45,2362)反应。经过操作和色谱纯化(氯仿-甲醇9∶1)后,使产物从乙酸乙酯中结晶75mg(41%)。Mp.177-179℃。1H-NMR(DMSO-d6)δ1.34(t,2H),1.88(m,3H),1.93-2.01(m,6H),2.11(m,2H),3.07(m,1H),3.32(m,1H),3.38(m,1H),3.55(m,1H),4.50(b,1H),4.71(m,1H),4.92(b,1H),6.81(d,1H),8.20(dd,1H),8.97(d,1H)。
实施例5(4S)-3-(2-{[8-(嘧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1,3-噁唑烷-4-腈通式(I)中,R的含义是嘧啶-2-基,B表示式(1)基团,Z表示式(C)基团。
a.)叔丁基(4S)-4-(氨基羰基)-1,3-噁唑烷-3-羧酸酯——通式(VII),其中Z表示式(C)基团将15.8g(73mmol)(4S)-3-(叔丁氧羰基)-1,3-噁唑烷-4-羧酸(Tetrahedron,1994,50,13493)溶于100ml二氯甲烷,向该溶液加入8ml(73mmol)4-甲基吗啉。在-15℃下向所得混合物滴加7ml(73mmol)氯甲酸乙酯,将混合物在该温度下搅拌1小时,然后滴加30ml 25%氨水溶液,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水、1N NaOH溶液、再用水洗涤,经硫酸钠干燥,蒸发。加入二乙醚后,结晶出9.10g(58%)上述产物。M.p.95-96℃。1H-NMR(CDCl3)δ1.49(s,9H),4.13(m,1H),4.37(m,2H),4.80(d,1H),4.98(d,1H),5.67(bs,1H)6.58(bs,1H)。
b.)(4S)-1,3-噁唑烷-4-甲酰胺盐酸盐——通式(VIII),其中Z表示式(C)基团将5.4g(15.7mmol)叔丁基(4S)-4-(氨基羰基)-1,3-噁唑烷-3-羧酸酯溶于25ml 25%氯化氢乙醇溶液,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向所得悬液加入150ml二乙醚,滤出所得白色结晶性产物。得到3.74g(98%)上述产物。M.p.155-158℃。1H-NMR(DMSO-d6)δ4.00(m,1H),4.21-4.39(m,2H),4.68(d,1H),4.77(d,1H),7.82(s,1H),8.17(s,1H),10.12(br,2H).
c.)(4S)-3-(2-氯乙酰基)-1,3-噁唑烷-4-甲酰胺——通式(IX),其中Z表示式(C)基团将2.82g(18mmol)(4S)-1,3-噁唑烷-4-甲酰胺盐酸盐悬浮在50ml二氯甲烷中,向该悬液加入5.6ml(40mmol)三乙胺。在-10℃下向所得混合物滴加1.60ml(20mmol)氯乙酰氯的20ml二氯甲烷溶液。搅拌2小时后,将悬液倒入500ml乙酸乙酯,滤出所沉淀的三乙胺盐酸盐,蒸发滤液,使残余物从二氯甲烷中结晶。得到2.30g(65%)上述产物,为米黄色晶体的形式。M.p.131-133℃.1H-NMR(DMSO-d6)δ3.91(m,1H),4.06-4.16(m,2H),4.20-4.40(m,2H),5.00(q,2H),7.20和7.45(s,2×1H).
d.)(4S)-3-(2-氯乙酰基)-1,3-噁唑烷-4-腈——通式(III),其中Z表示式(C)基团将2.12g(11mmol)(4S)-3-(2-氯乙酰基)-1,3-噁唑烷-4-甲酰胺溶于200ml二氯甲烷和20ml乙腈,然后向其中加入2.62ml(28mmol)磷酰氯。将混合物加热24小时(如果有剩余的原料,那么进一步回流)。在回流期间,溶液变为红色,沉淀出粘性固体产物。滗析溶液,向其中加入50g碳酸钾。搅拌1小时后,滤出固体盐,蒸发溶液。接收红色的油,用柱色谱纯化(二氯甲烷-甲醇9∶1)。收集白色晶体,用二乙醚研制。收率1.1g(5 3%).M.p.99-100℃.1H-NMR(CDCl3)δ3.88-4.10(m,2H),4.10-4.32(m,2H),4.76(m,1H),5.08(q,2H).
e.)(4S)-3-(2-{[8-(嘧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1,3-噁唑烷-4-腈将245mg(1.2mmol)8-(2-嘧啶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胺、175mg(1mmol)(4S)-3-(2-氯乙酰基)-1,3-噁唑烷-4-腈和0.42ml(3mmol)三乙胺溶于20ml无水乙腈,在70℃下搅拌4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然后蒸发混合物,得到黄色浓稠的油,经过柱色谱纯化,使用二氯甲烷-甲醇(9∶1)作为洗脱剂,得到固体白色产物,从二乙醚中结晶。收率248mg(73%).M.p.122-125℃。1H-NMR(CDCl3)δ1.60(td,2H),1.72-1.92(m,4H),2.07(t,2H),3.13(m,1H),3.37(s,2H),3.49(s,1H),3.55(b,1H),4.80(m,3H),5.03(d,1H),6.52(t,1H),8.32(dd,2H)。
实施例6(2S)-1-(2-{[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2,5-二氢-1H-吡咯-2-腈二盐酸盐通式(I)中,R的含义是5-氰基吡啶-2-基,B表示式(1)基团,Z表示式(D)基团。
a.)叔丁基(2S)-2-(氨基羰基)-2,5-二氢-1H-吡咯-1-羧酸酯——通式(VII),其中Z表示式(D)基团。
向4.04g(18.9mmol)(2S)-2,5-二氢-1H-吡咯-2-羧酸(J.Org.Chem.1994,59,5192)的60ml二氯甲烷溶液加入2.9ml(21mmol)三乙胺。在-5℃下滴加新戊酰氯(2.4ml,20mmol)的9ml二氯甲烷溶液,将混合物在该温度下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9.5ml 25%氨水溶液,将混合物搅拌4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3×100ml水洗涤。合并水层,用7×50ml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层,经硫酸钠干燥,蒸发。油性产物缓慢结晶。得到3.09g(77%)上述产物。M.p.127-133℃。1H-NMR(DMSO-d6)δ1.36(s,9H),4.07(m,2H),4.70(m,1H),5.70(m,1H),5.95(m,1H),6.99(br,1H),7.38(br,1H)。
b.)(2S)-2,5-二氢-1H-吡咯-2-甲酰胺盐酸盐——通式(VIII),其中Z表示式(D)基团将6.27g(29.5mmol)叔丁基(2S)-2-(氨基羰基)-2,5-二氢-1H-吡咯-1-羧酸酯溶于170ml 25%氯化氢乙醇溶液,在室温下搅拌6.5小时。向所得悬液加入二乙醚(300ml),滤出所得白色结晶性产物。得到2.98g(70%)上述产物。M.p.181-184℃。1H-NMR(DMSO-d6)δ4.00(m,2H),4.94(s,1H),5.97(s,2H),7.77(s,1H),8.29(s,1H),8.71(br,1H),10.87(br,1H)。
c.)(2S)-1-(2-氯乙酰基)-2,5-二氢-1H-吡咯-2-甲酰胺——通式(IX),其中Z表示式(D)基团在-5℃以下,向0.44g(3mmol)(2S)-2,5-二氢-1H-吡咯-2-甲酰胺盐酸盐的20ml二氯甲烷溶液加入4.1ml(29.3mmol)三乙胺。向该混合物滴加0.66g(6.5mmol)氯乙酰氯的10ml二氯甲烷溶液。在-5℃下搅拌30分钟和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后,蒸发悬液。将残余物悬浮在50ml乙酸乙酯中,滤出,用乙酸乙酯洗涤。蒸发滤液,残余物经过色谱纯化,以二氯甲烷-甲醇(40∶1→10∶1)作为洗脱剂。得到0.26g(46%)上述产物,为无色的油。1H-NMR(DMSO-d6)δ4.32(m,2H),4.37(q,2H),4.85(m,主峰)和5.12(m,副峰)(1H),5.83(m,1H),6.02(m,1H),7.01(br,主峰)和7.33(br,副峰)(1H),7.38(br,主峰)和7.69(br,副峰)(1H)。
d.)(2S)-1-(2-氯乙酰基)-2,5-二氢-1H-吡咯-2-腈——通式(III),其中Z表示式(D)基团在-5℃下,向0.25g(1.32mmol)(2S)-1-(2-氯乙酰基)-2,5-二氢-1H-吡咯-2-甲酰胺的8ml乙腈与0.15ml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滴加0.13ml(1.45mmol)磷酰氯的2ml乙腈溶液。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然后用50ml二氯甲烷稀释,用水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干燥,蒸发。残余物经过色谱纯化,以二氯甲烷-甲醇(100∶1)作为洗脱剂。收率84mg(37%),无色的油。1H-NMR(CDCl3)δ4.08(s,2H),4.48(m,2H),5.40和5.60(m,1H),5.86(m,副峰)和5.92(m,主峰)(1H),6.15(m,主峰)和6.24(m,副峰)(1H)。
e.)(2S)-1-(2-{[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2,5-二氢-1H-吡咯-2-腈二盐酸盐向0.25g(1.1mmol)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胺与0.16ml(1.2mmol)三乙胺的10ml乙腈溶液加入0.17g(1mmol)(2S)-1-(2-氯乙酰基)-2,5-二氢-1H-吡咯-2-腈,将反应混合物在70℃下搅拌3小时。蒸发反应混合物,将残余物溶于50ml二氯甲烷,然后用水洗涤,干燥,蒸发。残余物经过色谱纯化,使用CH2Cl2-MeOH(10∶1)混合物作为洗脱剂。用氯化氢乙醇溶液酸化和用二乙醚沉淀后,得到标题化合物,为白色晶体的形式174mg(39%),mp305-9℃。1H-NMR(DMSO-d6)δ1.76(m,4H),1.99(m,4H),4.05(t,2H),4.39(m,2H),4.71(br,1H),5.56(m,1H),6.00(m,1H),6.28(m,1H),6.90(d,1H),7.92(dd,1H),8.55(d,1H),9.00(br,2H)。
实施例7(2S,4R)-4-羟基-1-(2-{[8-(嘧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吡咯烷-2-腈二盐酸盐通式(I)中,R的含义是嘧啶-2-基,B表示式(1)基团,Z表示式(E)基团。
a.)叔丁基(2S,4R)-2-(氨基羰基)-4-羟基吡咯烷-1-羧酸酯——通式(VII),其中Z表示式(E)基团将36.32g(157mmol)(2S,4R)-1-(叔丁氧羰基)-4-羟基-吡咯烷-2-羧酸(Aldrich)溶于450ml四氢呋喃,向该溶液加入24ml(172mmol)三乙胺。在-10℃下向所得混合物滴加16.3ml(172mmol)氯甲酸乙酯,在同一温度下搅拌1小时。保持温度低于-5℃,滴加110ml 25%氨水溶液,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倒入270ml饱和氯化铵溶液。分离后,水层用2×50ml四氢呋喃萃取。合并有机溶液,经硫酸钠干燥,蒸发。加入二乙醚后,结晶出21.19g(59%)上述产物。M.p.130-132℃。(MH+)=231。
b.)(2S,4R)-1-(2-氯乙酰基)-4-羟基吡咯烷-2-腈——通式(III),其中Z表示式(E)基团(2S,4R)-1-(叔丁氧羰基)-4-羟基吡咯烷-2-腈将7.82g(34mmol)叔丁基(2S,4R)-2-(氨基羰基)-4-羟基吡咯烷-1-羧酸酯溶于80ml吡啶,在-20℃下向该溶液滴加12ml(84mmol)三氟乙酸酐。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天。加入几滴水,水解过量的酸酐。向该混合物加入200ml乙酸乙酯,用10%氯化氢水溶液(至pH 3-5)、50ml2N氢氧化钠溶液和50ml盐水洗涤。将有机溶液经硫酸钠干燥,蒸发,得到油。收率5.35g(74%)。(MH+)=213,(MH+)2=426。
(2S,4R)-4-羟基吡咯烷-2-腈4-甲基苯磺酸盐将6.40g(30mmol)(2S,4R)-1-(叔丁氧羰基)-4-羟基-吡咯烷-2-腈溶于100ml乙腈,向该溶液加入8.56g(45mmol)4-甲基苯磺酸一水合物。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在减压下蒸发。向所得褐色的油加入500ml二乙醚。搅拌10分钟,在冰箱中保持一夜。滤出所得白色结晶性产物,用二乙醚洗涤。得到6.31g(73%)上述产物。M.p.110-113℃。
(2S,4R)-1-(2-氯乙酰基)-4-羟基吡咯烷-2-腈将6.31g(22mmol)(2S,4R)-4-羟基吡咯烷-2-甲腈4-甲基苯磺酸盐悬浮在37ml二氯甲烷中,向其中加入4.1ml(48mmol)三乙胺。保持混合物的温度在-10℃以下,向其中滴加2.1ml(26mmol)氯乙酰氯的28ml二氯甲烷溶液。搅拌2小时后,将悬液倒入450ml乙酸乙酯中,滤出沉淀,蒸发滤液,经过柱色谱纯化,使用含线性梯度甲醇的二氯甲烷(0→20%v/v)作为洗脱剂。得到3.51g(84%)上述产物,为无色的油。(MH+)=189。
c.)(2S,4R)-4-羟基-1-(2-{[8-(嘧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吡咯烷-2-腈将204mg(1mmol)8-(2-嘧啶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胺、189mg(1mmol)(2S,4R)-1-(2-氯乙酰基)-4-羟基吡咯烷-2-腈和0.25ml(1.8mmol)三乙胺溶于15ml无水乙腈,在70℃下搅拌5小时,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在减压下除去乙腈,将残余物溶于15ml二氯甲烷和15ml盐水。分离后,水层用二氯甲烷洗涤,合并有机溶液,干燥,蒸发。所生成的褐色油经过柱色谱纯化,使用含线性梯度甲醇的二氯甲烷(0→20%v/v)作为洗脱剂。将所蒸发的产物用正己烷处理。收率133mg(38%).M.p.165-167℃,(MH+)=357。1H-NMR(DMSO-d6)δ1.35(td,2H),1.6-2.0(m,7H),2.20(dd,2H),3.02(m,1H),3.3-3.6(m,2H),3.61(dd,1H),4.35(dd,1H),4.61-4.67(m,3H),5.30(d,1H),6.60(t,1H),8.34(m,2H)。
实施例8(2S)-4-氧代-1-(2-{[8-(嘧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吡咯烷-2-腈二盐酸盐通式(I)中,R的含义是嘧啶-2-基,B表示式(1)基团,Z表示式(F)基团。
将357mg(1mmol)(2S,4R)-4-羟基-1-(2-{[8-(嘧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吡咯烷-2-腈溶于20ml丙酮。在低于0℃的温度下,向搅拌着的溶液滴加1.25ml 8N琼斯(Jones)试剂溶液。将混合物在同一温度下搅拌16小时。滗析溶液,将粘性黑色固体用2×5ml丙酮洗涤。合并丙酮溶液,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至pH10。除去丙酮,残余物用3×20m乙酸乙酯萃取。合并萃取液,用15ml盐水洗涤,经硫酸钠干燥,蒸发。褐色的油经过柱色谱纯化,使用含线性梯度甲醇的二氯甲烷(0→50%v/v)作为洗脱剂。所蒸发的产物是黄色的油。收率77mg(22%)。(MH+)=355。
按照实施例1-8所述工艺,制备表1所列化合物,为游离碱或盐。
表1 图1

按照实施例1a)、2a)、3a)和4a)所述工艺,制备表2所列化合物V。
表2 图5

按照实施例1b)、2b)、3b)和4b)所述工艺,制备表3所列化合物II。
表3R-B-NH2(II)图2

权利要求
1.通式(I)化合物及其盐、异构体、互变体、水合物或溶剂化物,其中R表示-含氮单环或二环芳族部分,由一个或两个芳环组成,优选吡啶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咪唑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噁二唑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苯并咪唑基、吲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噁唑基或苯并异噁唑基环,它们可选地独立地被一个或两个下列基团单-或二-取代C1-4烷基、C1-4烷氧基、卤原子、三卤代甲基、甲硫基、硝基、氰基、C2-5烷氧基羰基或甲酰氨基;或者-对-甲苯磺酰基;或者-R1a-CH2-基团,其中R1a的含义是氢、C1-4烷基、苯基、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萘基、吡啶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噻吩基、呋喃基或对-甲苯磺酰基部分,其可选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C1-4烷基、C1-4烷氧基、亚烷二氧基、卤原子、三卤代甲基、硝基或氰基取代;或者-R1b-CO-基团,其中R1b的含义是C1-4烷基、苯基、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萘基、吡啶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或喹喔啉基部分,其可选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C1-4烷基、C1-4烷氧基、亚烷二氧基、卤原子、三卤代甲基、硝基或氰基取代;单-或二-取代的氨基、饱和的含N杂环部分,优选含有吡咯烷子基、哌啶子基、哌嗪子基或吗啉代基环的基团;B代表根据式(1)或(2)或(3)或(4)的基团;Z代表式(A)或(B)或(C)或(D)或(E)或(F)基团。
2.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及其盐、异构体、互变体、水合物或溶剂化物,其中R表示-含氮单环或二环芳族部分,由1个或两个芳环组成,优选吡啶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咪唑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噁二唑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苯并咪唑基、吲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噁唑基或苯并异噁唑基环,它们可选独立地被一个或两个下列基团单-或二-取代C1-4烷基、C1-4烷氧基、卤原子、三卤代甲基、甲硫基、硝基、氰基;或者-对-甲苯磺酰基;或者-R1a-CH2-基团,其中R1a的含义是氢、C1-4烷基、苯基、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萘基、吡啶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噻吩基、呋喃基或对-甲苯磺酰基部分,其可选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C1-4烷基、C1-4烷氧基、亚烷二氧基、卤原子、三卤代甲基、硝基或氰基取代;或者-R1b-CO-基团,其中R1b的含义是C1-4烷基、苯基、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萘基、吡啶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唑啉基或喹喔啉基部分,其任选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C1-4烷基、C1-4烷氧基、亚烷二氧基、卤原子、三卤代甲基、硝基或氰基取代;单-或二-取代的氨基、饱和的含N杂环部分,优选含有吡咯烷子基、哌啶子基、哌嗪子基或吗啉代基环的基团;B代表根据式(1)或(2)或(3)或(4)的基团;Z代表式(A)或(B)或(C)或(D)或(E)或(F)基团。
3.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及其盐、异构体、互变体、水合物或溶剂化物,其中R表示-嘧啶基、吡啶基、吡嗪基、哒嗪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异噁唑基,它们在给定情况下彼此独立地被一个或两个下列基团单-或二-取代C1-4烷基、C1-4烷氧基、卤原子、硝基、氰基、C2-5烷氧基羰基或甲酰氨基;或者-对-甲苯磺酰基;或者-R1a-CH2-基团,其中R1a的含义是苄基或苯乙烯基,在给定情况下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C1-4烷基或亚烷二氧基取代;或者-R1b-CO基团,其中R1b的含义是苯基、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或哌啶子基,它们在给定的情况下彼此独立地被亚烷二氧基取代;B代表式(1)或(2)或(3)或(4)基团;Z代表式(A)或(B)基团。
4.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及其盐、异构体、互变体、水合物或溶剂化物,其中R表示-嘧啶基、吡啶基、吡嗪基、哒嗪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异噁唑基,它们在给定情况下彼此独立地被一个或两个下列基团单-或二-取代C1-4烷基、C1-4烷氧基、卤原子、硝基、氰基;或者对-甲苯磺酰基;或者R1a-CH2-基团,其中R1a的含义是苄基或苯乙烯基,其在给定情况下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C1-4烷基或亚烷二氧基取代;或者R1b-CO-基团,其中R1b的含义是苯基、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或哌啶子基,它们在给定的情况下彼此独立地被亚烷二氧基取代;B代表式(1)或(2)或(3)或(4)基团;Z代表式(A)或(B)基团。
5.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及其盐、异构体、互变体、水合物或溶剂化物,其中R表示被硝基或氰基取代的嘧啶基或吡啶基或吡嗪基,B表示式(1)或(2)基团,Z表示式(A)或(B)基团。
6.(4R)-3-(2-{[8-(2-嘧啶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
7.(4R)-3-(2-{[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
8.(4R)-3-(2-{[8-(5-氰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内-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
9.(4R)-3-(2-{[8-(2-吡嗪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噻唑烷-4-腈。
10.(2S)-1-(2-{[8-(5-硝基吡啶-2-基)-8-氮杂二环[3.2.1]辛-3-基]外-氨基}乙酰基)吡咯烷-2-腈。
11.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通式(I)化合物——其中R、B和Z的含义与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相同——或者其异构体或溶剂化物的游离化合物或盐的形式,和至少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材料或稀释剂。
12.通式(I)化合物——其中R、B和Z的含义与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相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II)化合物——其中R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与通式(III)化合物——其中Z的含义是如上所定义的——反应,再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所得通式(I)化合物或其盐。
13.通式(I)化合物——其中R、B和Z的含义是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在药物组合物制备中的用途,所述组合物适合于抑制DPP-IV酶活性,从而适合于治疗与DPP-IV酶浓度有关的疾病。
14.抑制DPP-IV酶和治疗与DPP-IV酶浓度有关的疾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用治疗有效量的为游离化合物或盐形式的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
15.通式(II)化合物——其中R和B的含义是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和它们的盐。
16.通式(V)化合物——其中R的含义是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Y表示叔丁氧羰基。
17.通式(VII)化合物——其中Z的含义是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
18.通式(VIII)化合物——其中Z的含义是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和它们的盐。
19.通式(IX)化合物——其中Z的含义是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
20.通式(III)化合物——其中Z的含义是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新颖的具备DPP-IV抑制活性的通式(I)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含有托烷结构单元。
文档编号A61P43/00GK1662530SQ03813858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4日
发明者P·阿兰伊, L·巴拉兹, I·巴塔, S·巴托里, E·伯罗恩凯, Z·卡普, E·苏珊, T·萨伯, L·T·纳吉, K·厄班-萨伯, M·瓦伽 申请人:赛诺菲-安万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