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珠形藤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4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珠形藤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珠形藤茶的创制。
背景技术
藤茶,又称甜茶藤,系葡萄科蛇葡萄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的嫩茎叶,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山区)。研究表明,藤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除湿、强筋骨、降血压、降血脂、保肝等多种功效,是一宝贵的食药两用植物资源,民间常用于高血压病、感冒发热,心脑血管疾病、湿疹、皮炎等病的预防和治疗。现代药理学已揭示出藤茶中主要有效成份为黄酮类化合物,并以二氢杨梅素含量为最高。此外,还含有蛇葡萄素、儿茶素、棕榈酸、没食子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目前对藤茶的加工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如专利文献(凌美祥CN97108163.8,CN96118273.3,吴朝阳CN93107900.4,蒋忠余CN99115653.6,胡文斌CN01126260.5)所述的,藤茶作为中药配方,配置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袋装保健茶;另一方面是鲜叶经晒干,或者鲜叶经杀青、揉捻、焖青、晒干或烘干后冲泡饮用,这在专利文献(林红敏CN98113349.5)和非专利文献(易诚,中国林副特产,2003,N.1)都有说明。后一种方式是藤茶利用的主要形式,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及北京、上海、福州、武汉、长沙、桂林等大城市都有大批消费群体。然而,由于加工工艺落后,市场上现有的藤茶产品形状单一,呈粗条状,不美观,内质滋味粗涩,香气有青气,怪味重,汤色黄,许多消费者不习惯,大大限制了藤茶的饮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藤茶产品外形和内质的不足,采用一种新的制作工艺,制作一种外形为珠形的藤茶产品,使其达到“色泽绿,香气栗香,滋味甘甜,外形美观”,既能为消费者提供新型藤茶产品,又能实现机械化加工,大批量生产,品质稳定,使制作的藤茶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优于传统工艺加工的藤茶产品,提高了藤茶的经济利用价值。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做形的藤茶,它是通过采叶、摊放、杀青、揉捻、初干、做形、干燥步骤制成的,其核心是在做形干燥步骤中将所述的藤茶的外形制成圆珠形并用提香步骤制成。该茶是按照下列步骤制作的(1)将采摘的鲜藤茶叶在室内摊放3~5小时,摊叶厚度10厘米,中途翻叶一次,使其含水量达70~72%;(2)将步骤(1)的藤茶叶用杀青锅杀青,控制温度120~130℃,杀青时间1.2分钟,使其含水量达40%左右,将杀青的藤茶叶下机冷却,得到杀青藤茶叶;(3)将步骤(2)的杀青藤茶叶投入揉捻机中做形,轻揉30~40分钟,使其成条率达到50%以上,将所述的藤茶叶的外观制成条形,得到揉捻藤茶叶;(4)将步骤(3)得到的揉捻藤茶叶用初干机在90~100℃下初干,使其含水量达到35%左右,并将初干叶摊凉回潮30分钟,得到初干藤茶叶;(5)将步骤(4)得到的初干藤茶叶投入造型机中初步做形,做形温度170℃,投叶量4.5~5.0公斤,翻炒时间1~1.5小时,使其含水量达到10~15%,将所述的藤茶的外形基本制成圆珠状,并将做形藤茶叶摊凉回潮60分钟,得到初步做形藤茶叶;(6)将步骤(5)得到的初步做形藤茶叶投入造型机中进一步做形,做形温度170℃,投叶量6~8公斤,翻炒时间1.5~2小时,使其含水量达到7%,将所述的藤茶的外观制成圆珠状;(7)用烘干机将步骤(6)得到的圆珠形的藤茶在95~105℃下提香,时间25~30分钟,中途每隔10分钟翻叶1次,使其香气为栗香;(8)将步骤(7)的藤茶检验,包装入库,即为成品。
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丰富了藤茶的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2、提高了藤茶品质利用该工艺制作的珠形藤茶,其外形条索紧圆,呈圆珠状,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栗香,汤色绿明,滋味甘甜,叶底绿亮。感官和品茶鉴定表明,该藤茶外形特色明显,内质色泽绿,香气栗香,滋味甘甜,品质明显优于目前的藤茶品种。
3、本发明的工艺适合机械化生产,制茶工效高,品质稳定只涉及4种制茶机械,完全实现机械化加工,台时产量达到4~6kg/h,若增加做形机,产量就成倍提高。由于珠形藤茶是全程机械化操作,工艺参数可控,品质十分稳定。
4、新型藤茶价格比传统工艺加工的藤茶要高出150%,提高了藤茶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1)将采摘回的新鲜藤茶单叶,薄摊于室内清洁的簚垫上,摊放3小时,摊叶厚度10厘米,中途翻叶一次,控制藤茶含水量72%,然后用商品杀青机进行杀青;(2)杀青是在120℃的滚筒连续杀青机中完成,时间1.2分钟,投叶量先多后少,控制藤茶叶含水量40%,杀青叶下机后摊凉回潮30分钟;(3)在揉捻机中进行揉捻,以轻揉为主,时间30分钟,使其成条率达到50%以上,下机解块;(4)在滚筒连续杀青机中进行初干,初干温度为90℃,控制藤茶叶含水量35%,初干叶摊凉回潮30分钟;(5)在造型机里将初干后的藤茶(投叶量为4.5kg)置于做形温度170℃,翻炒1小时h,将所述的藤茶基本制成圆珠状,并使藤茶的含水量为15%,然后将初步做形后的藤茶下机摊凉60分钟后进行进一步做形;(6)将初步做形叶投入造型机中进一步做形(叶量6Kg),做形温度170℃,翻炒1.5h,使藤茶含水量达到7%,将所述的藤茶的外观制成圆珠状;(7)提香是在烘干机里完成,温度95℃,时间30分钟,中途每隔10分钟翻叶1次,使其香气为栗香;(8)将步骤(7)的藤茶检验,包装入库,即为成品。
实施例2(1)将采摘回的藤茶单叶,薄摊于室内清洁的簚垫上,摊放5小时h,摊叶厚度10厘米,中途翻叶一次,控制藤茶含水量70%,然后用商品杀青机进行杀青;(2)杀青是在130℃的滚筒连续杀青机中完成,时间1.2分钟,投叶量先多后少,控制藤茶叶含水量40%,杀青叶下机后摊凉回潮30分钟;(3)在揉捻机中进行揉捻,以轻揉为主,时间40分钟,使其成条率达到50%以上,下机解块;(4)在滚筒连续杀青机中进行初干,初干温度为100℃,控制藤茶叶含水量35%,初干叶摊凉回潮30分钟;(5)在造型机里将初干后的藤茶(投叶量为5.0kg)置于做形温度170℃,翻炒1.5h,将所述的藤茶基本制成圆珠状,并使藤茶的含水量为10%,然后将初步做形后的藤茶下机摊凉60分钟后进行进一步做形;(6)将初步做形叶投入造型机中进一步做形(投叶量8Kg),做形温度170℃,翻炒2h,使藤茶含水量达到7%,将所述的藤茶的外观制成圆珠状;(7)提香是在烘干机里完成,温度105℃,时间25分钟,中途每隔10分钟翻叶1次,使其香气为栗香;(8)将步骤(7)的藤茶检验,包装入库,即为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做形的藤茶,它是通过采摘新鲜藤茶芽叶、摊放、杀青、揉捻、初干和做形干燥步骤制成的,其特征在于,在做形干燥步骤中将所述的藤茶的外形制成圆珠形,它是按照下列步骤制作的(1)将采摘回的新鲜藤茶单叶,在室内摊放3~5小时,使其含水量达70~72%;(2)将步骤(1)得到的藤茶叶在120-130℃下杀青,使其含水量达40%左右;(3)将步骤(2)得到的藤茶叶轻揉30~40分钟,使其成条率达到50%以上;(4)将步骤(3)得到的藤茶叶在90~100℃下初干,使其含水量达到35%左右,将此初干藤茶叶摊凉回潮30分钟;(5)将步骤(4)得到的初干藤茶叶在170℃下翻炒1~1.5小时,进行初步做形,使其含水量达到10~15%,将此做形藤茶叶摊凉回潮60分钟;(6)将步骤(5)得到的藤茶叶在170℃下翻炒1.5~2小时,进一步做形,使其含水量达到7%;(7)将步骤(6)得到的藤茶叶在95~105℃,时间为25~30分钟条件下提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作的新型藤茶产品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将采摘的新鲜藤茶单叶,经过摊放、杀青、揉捻、初干、做形干燥、提香等步骤制成产品外形为珠形藤茶。该藤茶具有美观的圆珠形,条索紧圆,色泽绿,香气栗香,滋味甘甜,外形美观等特色,为消费者提供了又一种藤茶新品,本发明的藤茶适于机械化加工生产。
文档编号A61K36/82GK1871927SQ200510018819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1日
发明者陈玉琼, 倪德江, 向班贵, 周继荣, 余志 , 曾维超 申请人:华中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