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物后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79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入物后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肌肉或皮下注射通常被称 为植入物的固体或半固体状态的活性药物成分的装置。 一般地说,本发明 应用于对人或动物的固体注射,例如用于生物识别的电子芯片的注射。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的植入物后注射(back injection)装置类型通常包括固定 在空心针上的空心主体部,待注射的^A物被引入该空心针内。同轴地设 置在该主体部内的副体部围绕该针,活塞杆可在该针内同轴地滑动。此活 塞杆的目的是确保植入物^L^L置在患者的组织内的合适深度处。当该后注 射装置压在患者的组织上时,主体部开始沿副体部从近端位置滑动到远端 位置,以使针能够刺入患者的组织。主体部的运动伴随着活塞杆的同时移 动,当针从患者的组织中抽出时,活塞杆相对于针保持固定以使植入物能 够被保持在患者的组织内的所需深度处,这种后注射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医师通过用一只手经由后注射装置 的主体部握住该后注射装置,将副体部的远端压在患者的皮肤上。当后注 射装置被合适地设置时,医师推动主体部。在此压力的作用下,主体部开 始沿副体部轴向滑动,使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的针刺入患者的皮肤。同时, 主体部驱动活塞杆,因此该活塞杆相对于针以及植入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在针已到达患者的组织的最大刺入深度时,实际的植入物后注射操作开始 进行。实际上,如果医师惯用右手的话,则他将以和传统注射相同的姿势 用左手保持后注射装置紧靠患者的皮肤以使针的移动最小,并移动其另一 只手以便用拇指保持副体部紧靠皮肤,拇指压在设置于副体部的近端的按钮上,同时用食指和中指通过利用装在主体部上的手指搁置部控制所述主 体部返回其近端位置。在该姿势期间,针逐渐离开患者的组织。但是,活 塞杆不会伴随主体部的这种抽出运动。实际上,通过被副体部保持,活塞 杆与所述主体部脱离联接并保持固定不动,从而在空心针离开皮肤时逐渐 穿透空心针。因此,植入物从针中显露出来,经由紧靠所述植入物的活塞 杆的远端被保持在皮肤内的适当深度处的合适位置。然后活塞杆与副体部 脱离联接并再次联接到主体部,从而针和活塞杆在它们被副体部保护的位 置一起结束后注射运动。在使用期间,已观察到上述类型的后注射装置的使用不总是很方便, 并且常常被医师误解。实际上, 一旦针已尽可能深地刺入患者的组织,则 许多医师就认为该姿势结束了 ,从而忽略了执行单独将植入物放置在患者 的组织内的后注射操作。其他医师试图通过将拇指放置在副体部的按钮上 并使食指和中指通过所述手指搁置部下方来完成后注射姿势。但是,这些 医师用另 一只手牢固地握住主体部,这使得主体部不能返回其近端位置从 而针不能离开患者的组织。更概括的说,必须用一只手握住后注射装置以 将其压在患者的皮肤上并推入针,然后必须释放所述装置以便用另 一手执 行后注射姿势,已被认为是不方便的并且对于患者是痛苦的。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通过提供一种尽可能简化在患者的皮肤下面的植 入物注射姿势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以及其它缺陷。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植入物后注射到患者的皮肤内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在空心针上的空心主体部,植入物被引入该空心针;同轴 地设置在该主体部内并围绕该针的副体部;以及能够在所述空心针内同轴 地滑动的活塞杆,当该后注射装置压在患者的皮肤上以使针刺入所述患者 的皮趺时和当副体部在主体部内缩回时该活塞杆相对于所述针的位置4呆持 不变,在空心针从患者的皮肤抽回期间该活塞杆在空心针内被驱动以便将 植入物保持在患者的皮肤内的所需深度处,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
使副体部从该主体部返回的弹性装置。由于这些特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后注射植入物的装置,该装置 仅需压在患者的皮肤上直到针已完全刺入皮肤,然后当后注射装置离开患 者的皮肤并且执行植入物注射操作时副体部自动离开主体部以逐渐覆盖 针。因此, 一旦针插入组织则植入物注射操作完全自动化,这使该操作尽 可能地简单并尤其省略了现有技术的装置必须执行的较复杂的后注射姿 势。此外,在植入物后注射操作期间不必改变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被握住的 方式,这还有助于医师的工作。还应指出,在注射之前和之后副体部覆盖 在植入物被引入其中的空心针上,这可防止针和医师发生任何划伤或污染 的危险。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补充特征,后注射装置包括用于防止植入物在所述 装置使用之前掉落的保持元件。根据第一变型,保持元件包括弹性舌片,该舌片在不工作位置经由朝 保持元件的空间内部弯曲的端部封闭用于通过空心针的孔,并且当后注射 装置压在患者的皮肤上时移开以释放所述空心针的通路。根据第二变型,保持元件包括弹性舌片,空心针在该舌片上方通过, 并且在后注射装置的储存位置该舌片朝所述保持元件的空间内部弯曲,从 而使针离开其总体前进方向,当所述后注射装置压在患者的皮肤上时,弹 性舌片占据不工作位置,在该位置所述针能够重新对中并向前移动。植入物保持装置的这两个变型具有共同的优点,即,空心针不需要经 由其斜面推压注射装置的一个元件以便铺平朝向所述装置的出口的路径. 因此,针的斜面不容易损坏,并且可消除制成注射装置的塑料材料的碎片 注入患者的皮肤的危险。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后注射装置还包括护套,该护套与副体部 配合以使后注射装置能够在使用之后被不可逆地锁定.更具体地说,副体 部锁定在护套上,该护套本身锁定在主体部上。因此,后注射装置在使用之后完全锁定,从而不能在随后再次使用该 装置,这尤其可防止#_污染的针头刺伤医师本人的危险。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特征,护套还在使用之前临时锁定后注射装置。 后注射装置只有在其压在患者的皮肤上时才被致动,这消除了医师在执行注射之前接近针并由于刺伤自己而污染针的任何可能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弹性返回装置包括弹簧,该弹簧在其一端紧靠副体部而在另一端紧靠承栽空心针的基部,并且固定在主体部上。当针被推入患者的皮肤时,套环通过在主体部内沿轴向滑动而向上移 动,从而弹簧压缩。然后,当套环到M应于针在皮肤内的最大刺入点的 返回点时,套环枢转并且在主体部内沿相反方向再次滑动,这使弹簧被释 放。因此,除了套环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的所有运动部件仅沿 轴向移动,这确保装置可靠地操作。实际上,当后注射装置压在患者的皮 肤上时,如果与皮肤接触的部件必须执行枢转运动,则这会产生干扰装置 的正确操作的摩擦力。才艮据第一变型,副体部是具有两个沿直径相对的直的槽缝的大致为圆 柱形的空心体部,该槽缝从所述副体部的近端延伸到后注射装置的远端上 方的确定高度,这些槽缝限定了两个管部。根据第二变型,副体部包括单个管部。此第二变型比第一变型优选,因为其消除了与形成后注射装置的多个 部件的制造有关的公差问题。


从下文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可 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该示例仅作为非限制性举例给出,在附图中-图1A是处于储存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的透视图; -图1B是图1A内所示的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A是盖已被取下之后的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B是图2A内所示的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C是卡钉形部件的透视图;-图3是压在患者的皮肤上的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4A是装有根据第一变型的用于保持植入物的装置的后注射装置的 纵向剖视图;-图4B是图4A内的圆圏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视图; -图5A是类似于图4A的碎见图,其中该后注射装置已经压在患者的皮 肤上,该保持装置^L移开以允许针通过;-图5B是图5A内的圆圏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视图; -图6A是类似于图5A的视图,其中针被推入患者的皮肤; -图6B是图6A内的圆圏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视图; -图7A是护套、副体部和套环的局部透视图; -图7B是图7A内所示部件的纵向剖视图;-图8A是处于不工作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8B是图8A内的圃團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视图,其中该护套经 由副体部锁定在主体部上;-图8C是类似于图8A的视图,其中副体部已经轻微地i^A主体部的 内部,从而使护套与所述主体部脱离联接;隱图9A是装有根据第二变型的用于保持植入物的装置的后注射装置的 纵向剖视图;-图9B是图9A内的圆圏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视图,其中保持装置 位于不工作位置,从而防止植入物掉落;-图9C是类似于图9B的视图,其中后注射装置已经压在患者的皮肤 上并且保持装置使针与其总体向前运动轴线对齐;漏图IO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保持针的基部的透视图;-图lOB是主体部的近端的详细透视图; -图llA是端盖的透一见图;誦图llB是位于不工作位置的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IIC是图11A内的圆團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视图,其示出活塞 杆的头部联接在端盖上; -图12A是主体部的透视图,其示出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内壁中的凸轮 槽(cam path );-图12B是主体部的局部透视图,其中尤其可看到凸轮槽的两个纵向直线凹槽;-图13A和13B是套环的正面和背面透视图; -图14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副体部的透视图; -图14B是图14A内的圆圏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详细视图; -图14C是副体部的另一个透视图,其中尤其可看到两个管部; -图15是示出接合在针的基部的副体部的局部透视图; -图16A和16B是示出活塞杆头部与设置在副体部上的锁定装置之间 的配合的示意图;-图17A是当针已经剌入患者的皮肤最深时后注射装置的较大比例详 细视图;-图17B是图17A内的圆團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详细视图,其中活 塞杆头部联接到主体部;-图18A是在将植入物注入患者的组织期间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18B是图18A内的圆圏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详细视图,其中活 塞杆头部与副体部脱离联接;-图19A是在针从患者的组织中完全抽出之后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19B是图19A内的圆闺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详细视图,其中活塞杆头部再次联接到主体部;-图20A、 20B和20C分别是在使用之前、在针到达患者的皮肤内的最大刺入位置以及在最终锁定之后的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并且示出弹簧和套环之间的配合;-图21A是后注射装置的局部透视图,其示出恰好在枢转之前的套环;-图21B是类似于图21A的视图,其示出在枢转之后的套环;-图21C是示出被停止在凸轮槽的最长凹槽的底部的套环的局部透视 图,该凸轮槽设置在主体部的内壁中;-图22A是在植入物注入患者的皮肤之后的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2B是图22A内的圆圏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视图,其示出恰好在锁定到护套上之前的副体部;-图22C是图22A内的圆圏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详细视图,其示出锁定在护套上的副体部,该护套本身锁定在主体部上;-图23A-23G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的不同操作阶段; 國图24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副体部的俯视透视图; -图24B是图24A内所示的副体部的仰视透视图; -图25A和25B是沿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针的基部的两个不同角度的透 视图;-图26A是包括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副体部的在使用之前的后注射装置 的纵向剖视图;-图26B是图26A内的圆團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详细视图;-图27A是当针已到达患者的组织内的最大刺入位置时包括根据第二 实施例的副体部的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7B是恰好在活塞杆头部联接到副体部之前图27A内的圆图围绕 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详细视图;-图27C是与图27B类似的视图,其示出活塞杆头部联接到主体部和 副体部两者;-图28A是在针从患者的皮肤中抽出期间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8B是图28A内的圆圏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详细视图,其示出 活塞杆头部固定在副体部上并且经由其柱头紧靠主体部的内壁滑动;-图29A W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其中针几乎从患者的皮肤中抽出;-图29B和29C是图29A的圆圏围绕的区域的较大比例视图,其示出 活塞杆头部如何再次联接到主体部;-图30是在注射植入物之后位于锁定位置的后注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其中活塞杆头部联接到主体部;-图31是后注射装置的后端的局部透视剖视图,其示出活塞杆头部与 副体部的另一种联接方法,以及-图3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副体部和基部之间的配合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近端,,是指位于医师一侧的端部,而"远端"是指位于 待注射的患者一側的端部。开始时,从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的次级包装件(未示出)上取下 该装置。总体上用总参考标号1指示的后注射装置首先包括(见图1A和 1B)覆盖其远端4的盖2。为了执行后注射,首先必须通过沿所述后注射 装置1的纵向轴线X-X在此盖2上施加微小的牵引力来取下该盖。在此运 动期间,在其远端延伸出保持元件8的护套6显露出来(见图2A和2B), 这两个元件从后注射装置1的主体部10突出。从下文可更详细地看到,保 持元件8固定在副体部2上,该副体部在主体部10内同轴地延伸。在卡钉形部件14也被取下之前不能开始后注射操作,所述卡钉形部件 (见图2C)在其基部具有柱头16,该部件经由该柱头接合在分别形成于 主体部10、护套6和副体部12内的对应的孔中。因此,只要卡钉形部件 14位于原位置,则主体部IO、护套6和副体部12就相互联接在一起,这 使得这些元件相对于其它元件的任何轴向运动均不能发生,因此可防止执 行后注射。应指出,盖2具有凹部18,所述盖经由该凹部覆盖卡钉形部件 14的臂20,该臂与主体部10的远端的大致圆形形状匹配。因此,在已经 取下盖2之前不能抽出卡钉形部件14,这对于防止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 置1的任何无意的启动提供了附加的安全性。在取下盖2和卡钉形部件14之后,可开始实际的后注射操作。为此, 医师通过经由保持元件8压在患者的皮肤22上来启动注射装置1。通过这 种挤压作用,保持元件8轻微地^护套6内部(见图3 )。此保持元件8 包括(见图4A和4B)弹性舌片24,该弹性舌片在不工作位置经由朝保持 元件8的空间内部弯曲的端部25闭合用于空心针28的间隙孔26,该空心 针同轴地设置在副体部12内并且待注射给患者的植入物30接合在该针内。 由于护套6在其远端的内周边上具有两个斜面32,在保持元件8在所述护 套6内向前移动期间该斜面将靠在弹性舌片24上(图5A和5B),所以 所述舌片将从其不工作位置移开从而释放针28的通路(见图6A和6B)。 因此,空心针28不会净皮迫通过经由其斜面33推动装置1的元件来铺平路 径,这意味着所述斜面33不会被损坏并且不存在将塑料材料的碎片注入患 者的皮肤22的危险。还应指出,斜面32用于标记保持元件8在护套6内 的位置。因此,保持元件8具有相对于其外圆柱表面轻微地突出并且在所 述两个斜面32之间滑动的肋部。主体部10在其远端的内周边上具有至少一个且优选地两个沿直径相 对的腔室36,设置在护套6的近端的两个弹性的大致为V形的壁38突入 该腔室(见图7A和7B),这两个臂38具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在 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1的储存位置使所述护套6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0 临时固定不动。因此,副体部12在其外周边上具有两个沿直径相对的平面 部分39,该平面部分在储存位置将护套6的弹性臂38保持在设置于主体 部10的内表面中的腔室36内(见图8B)。应指出,弹性臂38均在其基 部具有凸部42,该凸部突入对应的腔室36。因此,当后注射装置l经由保 持元件8的远端被压在患者的皮肤22上时,固定在副体部12上的所述保 持元件8使该副体部在主体部2内稍微地升高,从而设置在所述副体部12 的外周边上的斜面40离开弹性臂38,因此弹性臂可自由弯曲(见图8C)。 然后凸部42从它们定位接合在腔室36内的状态释放,从而护套6与主体 部10脱离联接并可在主体部内向上移动。还应指出,护套6具有两个截平 边缘43,护套6经由该边缘紧靠设置在主体部10的远端的内肩部45。弹性臂38的第二功能是将副体部12最终锁定在护套6上,对此将在 下文说明。从前文可以看出,可以想到的用于保持空心针28和防止在注射之前植 入物30掉落的第一方案是在所述针28的路径上设置弹性舌片24,该舌片
在不工作位置阻挡针28的斜面33,并在被致动位置离开针28的路径以使 针能够向前移动并使植入物30能够被安置在患者的组织内。根据一个优选 变型(见图9A和9B),保持元件8包括弹性舌片46,针28在该舌片上 方通过,并且在后注射装置1的储存位置该舌片通过设置在护套6的内表 面上的凸部48朝保持元件8的空间内部弯曲。因此,针28沿后注射装置 1的纵向对称轴线X-X稍微地偏离其总体向前移动方向,从而如果植入物 在重力作用下部分滑出针28,则该植入物将紧靠保持元件8的远端,这将 防止该植入物掉落。随后,当后注射装置1压在患者的皮肤22上时,保持 元件8稍微iiA护套6内部,从而凸部48离开舌片46,舌片返回其不工 作位置,并使针28本身沿注射装置1的纵向对称轴线X-X和空隙孔26对 齐。另外,可在舌片46的端部设置拱形部50以便更好地轴向引导空心针 28。副体部12的位置经由其两个斜面40相对于护套6进行标记,该斜面 必须滑入弹性V形臂38的空腔。对于护套6相对于主体部10的位置,这 通过至少一个且优选地两个沿直径相对的凸部52进行标记(见图7A), 该凸部52掩^在两个凸轮槽56的最长的凹槽54内,该凸轮槽设置在主体 部10的内侧壁中(见图12A)。空心针28由被称为基部且总体上用总参考标号58指示的大致为圆柱 形的保持部件支承(见图10A).基部58的近端被切出槽缝,该槽缝形成 在其基底部具有凸起部的舌片60,这些凸起部62突入设置在主体部10的 近端的对应的孔64,以便将基部58锁定在所述主体部10上(见图10B)。 此外,基部58被端盖66盖住(见图11A),该端盖在其基底部具有容纳 主体部10上i殳置的标记部70的凹口 68。基部58朝其远端具有管部72,该管部限定了用于通过摩擦和/或粘合 (bonding)保持空心针28的通孔74,该管部通过一个且优选地两个沿直 径相对的肋部76连接到基部58的空心圆柱体部59。圆柱形套管78在端盖66内同轴地延伸。如下文将详细说明的,盖66 还包括条片84,该条片沿直径在套管78内延伸,并且活塞杆88的头部86通过夹紧而固定在该条片上,该活塞杆能够在空心针28内滑动以便在后注 射时将植入物30保持在合适位置(见图11C)。如前文已经提到的,主体部IO在其内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且优选地两 个沿直径相对的凸轮槽56,每个凸轮槽由两个纵向直线凹槽54和卯形成, 其中一个凹槽54比另一个凹槽卯长。套环92用作弹簧94的支承件(见 图12A和12B)。在后注射装置1的储存位置,此弹簧94净皮轻微地预加 应力。在下文将可以看到, 一旦所述后注射装置1祐Ji在患者的皮肤22 上则此弹簧94将被进一步压缩,并且将在实际后注射时再次被释放。套环 92能够在主体部10内滑动,为此在其周边具有两个沿直径相对的凸部96, 该凸部能够根据所述套环92在所述主体部10内的角位置分别与凸轮槽56 的两个凹槽54、 90中的一个或另一个配合(见图13A和13B)。所述位 置由副体部12控制,该副体部为此具有凸轮面98 (见图14A-14C),套 环92经由设置在其内表面中的凸轮槽100紧靠该凸轮面98。当套环92带 有的凸部96离开最短的凹槽90时,被弹簧94限制的所述套环92经由其 凸轮槽100沿副体部12的凸轮面98滑动,该凸轮面迫使套环枢转,该套 环的凸部96然后进入最长的凹槽54,使弹簧94再次被释放。副体部12是大致为圆柱形的空心体,其具有两个沿直径相对的直线槽 缝102,该槽缝从所述副体部12的近端延伸到后注射装置1的远端4上方 的高度[L处。从下文可以看到,此高度iL确定了空心针28刺入患者的皮 肤22的深度。实际上,槽缝102限定了两个管部12a和12b,这些管部完 全通过空心针28固定于其中的管部72,并且穿it^部58的空心圆柱体部 59的内部(见图15)。因此,此基部58可沿副体部12自由滑动直到肋 部76祐L停止在槽缝102的底部,其中管部72经由该肋部76连接到所4 部58的体部59。此外,两个管部12a、 12b在条片84的每一侧上通过并 且穿入套管78的内部,这两个管部经由后注射装置1的近端103离开该套 管。因此当空心针28刺入患者的皮肤22时,副体部12的两个管部12a、 12b能够从主体部10中逐渐显露出来。最后,副体部12在两个管部12a、 12b的内表面上包括例如形式为两
个巻边的锁定装置104 (见图16A和16B)。为了详细说明这些锁定装置 104,可参考申请人名下的欧洲专利申请No. 04028413.5。锁定装置104的 作用是^f吏活塞杆88的头部86与主体部10脱离联接并将该头部86联接到 副体部12。实际上,在使用之后,活塞杆88的头部86被两个弹性夹子106 夹在条片84上,该条片在端盖66的套管78内沿直径延伸。当空心针28 逐渐刺入患者的皮肤22时,副体部12的两个管部12a、 12b从主体部10 显露出来,从而两个巻边104接触活塞杆88的头部86并通过弹性变形最 终在该头部后面通过(见图17A和17B)。在实际后注射操作期间,控制 空心针28逐渐从患者的皮肤22抽出。但是,活塞杆88没有伴随此抽出运 动一起运动(见图18A和18B)。实际上,由于巻边104保持活塞杆的头 部86,所以活塞杆与主体部10 (更确切地说与端盖66)脱离联接并保持 固定不动,从而当空心针28离开患者的皮肤22时该活塞杆逐渐刺穿该空 心针。因此,植入物30从针28中显露出来,并被活塞杆88的远端保持在 皮肤22中的合适深度处的合适位置,该活塞杆的远端紧靠所述植入物30。 在副体部12相对于主体部10向下移动期间,基部58的近端接触活塞杆 88的头部86。由于在副体部12在主体部10内向上移动期间,副体部12 带有的锁定装置104将通过弹性变形越过活塞杆88的头部86,所以使活 塞杆88的头部86与副体部12脱离联接并使该头部再次联接到主体部10, 以便副体部12能够继续向下移动并从而使副体部能够覆盖针28和活塞杆 88 (见图19A和19B)。如图20A到20C所示,弹簧94被停止,其远端紧靠套环92并且其近 端紧靠基部58。随着护套6在后注射装置1压在患者的皮肤22上时在主 体部10内逐渐缩回,副体部12驱动套环92,该套环经由其凸轮槽100紧 靠所述副体部12的凸轮面98。在此平移运动期间,套环92的凸部96沿 设置在主体部10的内壁中的两个凸轮槽56的最短凹槽90滑动. 一旦凸部 96到达由最短凹槽90与最长凹槽54的连通位置限定的返回点(见图21A ), 则套环92不再被轴向引导,而是在经由其凸轮槽100跟随设置在副体部 12上的凸轮面98的同时进行枢转(见图21B)。伴随此事件的是副体部
12的锁定装置104在活塞杆88的头部86后面通过。此时,套环92的凸 部96 iiA凸轮槽56的最长凹槽54,从而使弹簧94再次被释放(见图21C )。 通过释放,弹簧94沿离开主体部10的方向向前推动副体部12。弹簧94 的推力经由套环92传递到副体部12。同时,副体部12沿离开主体部10 的方向向前推动护套6。副体部12经由其斜面40向护套6传递推力,该 斜面紧靠V形弹性臂38的底部。实际上,紧靠主体部10的内壁的这些臂 不能够分开。当所述护套6经由其截顶边缘43紧靠设置在主体部10的远 端的内肩部45时,护套6离开主体部10的运动被中断。在此位置,弹性 臂38的凸部42面向腔室36,从而所述臂38可以再次朝主体部10的空间 外部弹性变形(见图22B)。这使i殳置在副体部12上的对应的斜面40能 够在弹性臂38下方滑动。应指出,由于凸轮槽56的纵向凹槽54长于套环 92的凸部96在其中移动的凹槽卯,所以当空心针28被推入患者的皮肤 22时,在后注射发生并且副体部12再次从主体部10显露出来的时刻,所 述副体部12可以稍微移动到在注射装置1被压在皮肤22上之前该副体部 的初始位置以外。利用此附加运动以使V形弹性臂38的基底部落入两个 沿直径相对的槽缝108,该槽缝108位于斜面40的足部和两个纵向边缘110 之间(见图22C)。因此,副体部12锁定在护套6上,该护套本身祐 锁定 在主体部10上,从而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1在使用之后被完全锁定。下面将参照图23A-23G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1的操作。在 已经从包装件取出该装置之后(图23A),首先取下盖2,然后取下卡钉 形部件14 (图23B)。则后注射装置1准备好可以使用。在通过主体部10 保持装置1的同时,将装置1压在患者的皮肤上(图23C)。在后注射装 置1的一部分长度上延伸的波状肋部112的存在可确保该后注射装置被牢 固地握住,将保持元件8压在患者的皮肤22上。这种挤压的效果是保持元 件8轻微进入护套6内部,其作用是使弹性舌片24离开其不工作位置并释 放用于空心针28的通路。同时,保持元件8向后推动该保持元件固定于其上的副体部12,这使 设置在副体部12上的斜面40移动以便离开弹性臂38,从而该弹性臂能够
弯曲。随后,设置在弹性臂38的基底部的凸部42从它们接合在设置于主 体部10的远端的腔室36内的位置被释放,从而护套6与所述主体部10 脱离联接。保持元件8继续iiA护套6内部,直到其紧靠该护套的远端被 停止。然后保持元件8 —方面在护套6上另 一方面在副体部12上施加推力, 从而这两个部件开始缩回主体部10内。应指出,在此运动期间,护套6 相对于副体部12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当护套6和副体部12缩回时,空 心针28从主体部10中逐渐显露出来并刺入患者的皮肤22 (图23D)。副 体部12的缩回运动是允许的,这是因为形成该副体部的两个管部12a、 12b 通过在套管78内滑动和完全通过条片84而经由后注射装置1的近端离开, 该条片在所述套管78内沿径向延伸(图23E)。通过在主体部10内向上移动,副体部12接触活塞杆88的头部86, 该头部最初经由夹在套管78的条片84上的两个弹性夹子106保持^t接到 主体部10。设置在管部12a、 12b的内表面上的两个巻边104因而到达活 塞杆88的头部86的高度,并通过弹性变形从该头部后面通过。同时,副 体部12驱动套环92,该套环经由其凸部96沿凸轮槽56的最短凹槽卯滑 动,该凸轮槽56在所述主体部10的内壁中沿直径彼此相对地设置。紧靠 在主体部10内向上移动的套环92并紧靠固定的基部58的弹簧94被压缩。当套环92达到凸轮槽56的最短凹槽90与最长凹槽54相连通的返回 点时,两个巻边104完全通过活塞杆88的头部86。此外,此时不再J^皮沿 轴向引导的所述套环92 4皮迫在弹簧94施加的压力作用下枢转,并经由其 凸部96接合在最长凹槽54内。此时,弹簧94再次被释放并且向前推动副 体部12,该副体部本身沿离开主体部10的方向在护套6上施加推力(图 23F)。在副体部12的离开运动期间,巻边104保持活塞杆88的头部86, 该活塞杆与主体部IO脱离联接并再次联接到副体部12。活塞杆88因而保 持固定不动,从而逐渐刺入空心针28以将植入物30保持在患者的皮肤22 内的合适深度处的合适位置。当护套6经由其两个截顶边缘43紧靠设在主体部10远端的内肩部45 而停止时,护套6的向前运动被中断。同时,副体部12经由其斜面40在
弹性臂38之下滑动。该弹性臂38被容纳在设在所述斜面40后面的两个槽 缝108内。从而,副体部12被锁定在护套6上,该护套本身经由弹性臂 38被锁定在主体部10上,该弹性臂的凸部42接合在主体部10的腔室36 内。因而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1被完全地且不可逆地锁定(图23G)。下面将分析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1的一种优选变型。与结合前面 的实施例说明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用相同参考标号指示,并且在下文将不再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此优选实施例,这里用参考标号114指示的副体部仅 包括单个管部114a,该管部基本对应于所述副体部114内接于其中的圆柱 形封壳的一半(见图24A和24B)。因此,此管部114a限定了孔116,纵 向弹性臂118在该孔内延伸,在该弹性臂的自由端的末端具有在所述管 114a的内侧上定向的凸起部129。这里用标号122指示的空心针28的基 部(见图25A和25B)主要包括一个管部124,该管部限定了通孔126, 该通孔用于摩擦保持和/或接合所述针28并且延伸出直线凹槽128,该凹槽 具有与副体部114的形状配合的直的U形截面。基部122的体部130由圆 柱形部分132形成,其连接到凹槽128的相对垂直侧面128a以便限定环形 通路134,副体部114的管部114a可在该通路内滑动(见图32)。在凹槽 128的底部128b内还设置孔136,该孔的作用将在下文说明。最后,基部 122的体部130的端部为包括两个凸起部140的掩組138,该凸起部用于突 入设在主体部144的近端的两个对应孔142以使所述基部122在所述主体 部144上固定不动。在此例中,第一实施例内设置的端盖66不再是必需的。 在按钮138中在孔136的相同平面内和延伸部内还形成凹口 146。活塞杆88的头部148包括凸部150,在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1的 储存位置,该凸部突入按钮138的凹口 146,从而使所述活塞杆88经由基 部122联接到主体部144 (见图26B)。活塞杆88的头部148的凸部150 经由斜面152连接到根部154。当空心针28逐渐刺入患者的皮肤22时, 副体部114通过沿基部122滑动在主体部144内向上移动(见图27B)。 就在针28完全推入患者的皮肤22之前,活塞杆88的头部148经由其才艮部 154在弹性臂118的凸起部120上滑动,该弹性臂离开其不工作位置。最
后,头部148通过凸起部120并且其根部154落入孔116。此时,活塞杆 88的头部148—方面联接到主体部144,另一方面联接到副体部114 (见 图27C)。套环92改变凹槽,并且弹簧94被压缩到最大。当后注射开始时,弹簧94释放并且副体部114再次沿基部122滑动, 但是此时是沿离开主体部144的方向滑动。由凸起部120保持的活塞杆88 的头部148的凸部150 (见图28B)从主体部144被释放,并且沿凹槽128 的底部128b滑动直到该凸部150面向孔136 (见图29B和29C)。此时, 活塞杆88释放并且凸部150进入所述孔136,其根部154从凸起部120被 释放。活塞杆88从而再次联接到基部122,换句话说,即联接到主体部144, 这使副体部114能够行进一定的距离,该距离是针28从患者的皮肤22中 完全抽出以及将针保护在根据本发明的后注射装置内部所需要的(见图 30)。在此位置,植入物30已经被保持在患者的皮肤22中的合适深度处, 剩下的工作就是从皮肤22中取出针28和活塞杆88。为此,再次固定在主 体部144上的活塞杆88随着针28 —起抽出。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刚刚说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尤其可以设想弹簧被压缩并且在副体部离开主体部返回期间松弛,而不是 基本在后注射装置的储存位置松弛。根据图31所示的一种变型,在根据本 发明的后注射装置1的整个使用期间两个管部12a、 12b可通过卡扣在盖 156上而保持在一起。因此,两个管部12a、 12b均具有凸起部158,该凸 起部158在盖156的内缘162上限定了捕获面160。盖158的作用还包括 在后注射装置1的储存位置将活塞杆88的头部86暂时联接到主体部10。 因此,活塞杆88的头部86采取一对夹子163的形式,所述夹子穿过设置 在端盖66内的中心套管164,并且每个夹子均具有限定套管164上的捕获 面168的凸起部166。在储存位置,夹子163被锥形尖端170保持相互分 开,该尖端位于盖156的内表面上。当后注射装置l被启动时,副体部12 逐渐离开主体部IO,从而尖端170从夹子162释放。则夹子162可以相互 靠近并且能够在套管164内滑动,从而使活塞杆88的头部86与主体部10
脱离联接。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植入物(30)后注射到患者的皮肤(22)内的装置,所述装置(1)包括空心主体部(10;144),空心针(28)固定在该主体部上,并且植入物(30)被引入该空心针;同轴地设置在该主体部(10)内并围绕所述针(28)的副体部(12;114);以及能够在所述空心针(28)内同轴地滑动的活塞杆(88),当该后注射装置(1)压在患者的皮肤(22)上以使所述针(28)能够刺入所述患者的皮肤(22)时和当副体部(12)缩回主体部(10)内时,该活塞杆(88)相对于所述针(28)的位置保持不变,当空心针(28)从患者的皮肤(22)中被抽出时,活塞杆(88)在空心针(28)内移动以便将植入物(30)保持在患者的皮肤(22)中的所需深度处,在此期间副体部(12;114)离开主体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用于使副体部(12)弹性返回到主体部(10)之外的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 性返回部件包括螺旋弹簧(94).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 簧(94)插在主体部(10)和副体部(12; 114)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弹簧(94)在副体部(12; 114)缩回主体部(10)内的阶段当 中压缩,然后当空心针(28)到达在患者的皮肤(22)内的最大 深度时被释放,使得副体部(12; 114)自动返回到在主体部(10) 之外的离开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 簧(94)在一端紧靠套环(92),该套环本身紧靠副体部(12; 114),并且该弹簧的另一端紧靠基部(58; 122),该基部承载 空心针(28)并且固定在主体部(10)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 环(92)包括至少一个凸部(96),该套环经由该凸部(96)与 设在主体部(10)的内壁中的至少一个凸轮槽(56)配合,所述 套环(92)还包括凸轮槽(100),该套环经由该凸轮槽(100) 与设在副体部(12; 114)上的凸轮面(98)配合。
7. 根据权利要求6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 轮槽(56)包括两个纵向直线凹槽(54, 90),其中一个凹槽(54) 长于另一个凹槽(90),凸部(96)首先滑入较短的凹槽(90), 之后到达返回点,在该返回点两个凹槽(54, 90)相互连通并且 不再被沿轴向引导的套环(92)经由弹簧(94)被迫枢转,从而 所述凸部(96)进入较长的凹槽(54)。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何一项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 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防止植入物(30)在所述装置(1)使 用之前掉落的保持元件(8)。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 持元件(8)包括弹性舌片(24),该弹性舌片在不工作位置经由 朝保持元件(8 )的空间内部倾斜的端部(25 )阻塞用于空心针(28 ) 的间隙孔(26),并且当后注射装置(1)压在患者的皮肤(22) 上时该弹性舌片移开以释放用于所述空心针(28)的通路。
10. 根据权利要求8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 持元件(8)包括弹性舌片(46),空心针(28)在该弹性舌片上 方通过,并且,在后注射装置(1)的储存位置该弹性舌片朝所述 保持元件(8)的空间内部弯曲,从而使所述针(28)离开其总体 的向前运动方向,当所述后注射装置(1)压在患者的皮肤(22) 上时,弹性舌片(46)返回不工作位置,在该位置所述针(28) 能够重新对中并向前移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何一项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护套(6),该护套与副体部(12; 114) 配合以便在使用之后不可逆地锁定后注射装置(1)。
12. 根据权利要求11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副 体部(12; 114)锁定在护套(6)上,该护套本身锁定在主体部(10)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护套(6)包括至少一个弹性臂(38),在后注射装置(1)已经 被使用之后,该弹性臂被副体部(12; 114)移动从而离开不工作 位置,并且经由其自由端被容纳在设置于所述副体部(12; 114) 上的槽缝(108)内,该弹性臂(38)在其自由端还包括凸部(42), 该凸部突入设置在主体部(10)的远端的腔室(36)。
14. 根据权利要求13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护套(6)还在使用之前临时锁定后注射装置(1)。
15. 根据权利要求14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副 体部(12; 114)在其周边上具有斜面(40),在后注射装置(1) 的储存位置,所述副体部经由该斜面将弹性臂(38)保持在腔室(36)内。
16. 根据引用权利要求9或10的权利要求11-15中的任何一 项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护套(6)与保持元件(8) 配合以释放用于空心针(28)的通路。
17. 根据权利要求16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护套(6)在其远端的内周边上具有至少一个斜面(32),当后注 射装置(1)压在患者的皮肤(22)上时该斜面靠在弹性舌片(24) 上,从而所述舌片(24)离开不工作位置并释放用于所述针(28) 的通路;或者具有凸部(48),在后注射装置(1)的储存位置该 凸部(48)使弹性舌片(46)朝保持元件(8)的空间内部弯曲, 当所述后注射装置压在患者的皮肤(22)上时,所述凸部(48) 离开所述弹性舌片(46),该弹性舌片返回其不工作位置并使所 述针(28)与其总体的向前运动轴线对齐。
18. 根据权利要求17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护套(6)包括两个斜面(32),设置在保持元件(8)上的肋部(34)在该斜面之间滑动,以标记所述保持元件(8)在所述护套 (6)内的位置。
19. 根据权利要求17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保持元件(8)包括凹槽,所述凸部(48)滑入该凹槽,以便标记 所述保持元件(8)相对于护套(6)的位置。
20. 根据引用权利要求6或7的权利要求11-19中的任何一项 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护套(6)相对于主体部(10) 的位置由至少一个凸部(52)标记,该凸部(52)接合在凸轮槽(56)的最长凹槽(54)内。
21. 根据权利要求5-20中的任何一项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基部(58)包括管部(72),该管部限定用于保 持空心针(28)的通孔(74),并且该管部通过至少一个肋部(76) 连接到所述基部(58)的空心圆柱形体部(53)。
22. 根据权利要求21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基部(58)被盖(66)盖住, 一套管(78)在所述盖内延伸,沿 直径延伸的条片(84)位于所述套管(78)内。
23. 根据权利要求22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副体部(12)是具有两个沿直径相对的直线槽缝(102)的大致为 圆柱形的空心体部,所述槽缝从所述副体部(12)的近端延伸到 后注射装置(1)的远端(4)上方的一定高度(h)处,所述槽缝(102)导致形成两个管部(12a, 12b),这些管部(12a, 12b) 完全通过管部(72),进入基部(58)的空心圆柱形体部(59) 的内部,然后在进入套管(78)内部之前完全通过条片(58)。
24. 根据权利要求23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 个管部(12a, 12b)包括锁定装置(104)。
25. 根据权利要求24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活 塞杆(88)包括头部(86),所述杆经由该头部联接到条片(84) 以便当所述针(28)刺入患者的皮肤时被主体部(10)驱动,并 且所述杆经由该头部与锁定装置(104)配合以便当所述针(28) 从患者的皮肤(22)抽出时与所述主体部(10)脱离联接并联接 到副体部(12)。
26. 根据权利要求5-20中的任何一项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基部(122)包括管部(124),该管部限定用于 保持空心针(28)的通孔(126),并且该管部延伸出直线凹槽(128), 圆柱形部分(132)连接到其相对侧面(128a)上以便限定环形通 路(134),在所述凹槽的底部(128b)设有一孔(136),所述 基部(122)在其近端还包括按钮(138),在该按钮中形成凹口(146)。
27. 根据权利要求26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副 体部(114)包括单个管部(114a),该管部能够滑入环形空间(134), 一弹性臂(118)在设置于该管部(114a)内的孔中延伸,并且该 弹性臂的自由端的末端为一凸起部(120)。
28. 根据权利要求27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活 塞杆(88)包括头部(148),活塞杆经由该头部联接到按钮(138) 以便当所述针(28)刺入患者的皮肤(22)时被主体部(10)驱 动,并且所述活塞杆经由该头部与副体部(114)配合以便当所述 针(28)从患者的皮肤(22)中抽出时保持固定不动。
29. 根据权利要求28的植入物后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活 塞杆(88)的头部(148)包括凸部(150),在后注射装置(1) 的储存位置该凸部(150)突入按钮(138)的凹口 ( 146),该凸 部(150)经由斜面(152)连接到根部(154),所述凸部(150) 经由该根部在弹性臂(118)的凸起部(120)上滑动,并且最终 越过凸起部(120)落入孔(116),当所述针(28)被完全推入 患者的皮肤(22 )时,凸部(150 )随后被凸起部(120)保持, 从而当副体部(114)再次离开所述主体部(144)时所述凸部逐 渐与所述主体部(144)脱离联接,直到所述凸部(150)面向孔(136)并进入该孔,所述根部(154)与所述凸起部(120)脱离 联接,从而活塞杆(88)再次联接到主体部(144),这使副体部(114)能够行进使所述针(28)完全从患者的皮肤(22)中抽出 所需的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植入物(30)后注射到患者的皮肤(22)内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空心针(28)固定于其上的空心主体部(10),植入物(30)被引入该空心针;同轴地设置在该主体部(10)内并围绕该针(28)的副体部(12;114);以及在所述空心针(28)内同轴地滑动的活塞杆(88),当该后注射装置(1)压在患者的皮肤(22)上以便所述针(28)能够刺入其中并且副体部(12)缩回到主体部(10)内时,该活塞杆(88)相对于所述针(28)的位置保持不变,其中,在空心针(28)从患者的皮肤(22)中抽出期间,活塞杆(88)刺入空心针(28)内以便将植入物(30)保持在患者的皮肤(22)内的所需深度处,在此期间副体部(12;114)离开主体部(10)。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使副体部(12)从主体部(10)返回的弹性装置。
文档编号A61M5/32GK101111279SQ200580047546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日
发明者C·奥伯特, F·博纳奇, G·T·L·斯梅萨姆, J·R·迪克逊, M·E·扬, R·谢夫里-谢赫, S·巴诺, T·里姆林格 申请人:科学研究和应用咨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