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制剂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495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制剂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服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治疗肿瘤(癌瘤)的中药制剂药物。
背景技术
肿瘤在医学史上属疑难病中的首位病种。广大中、西医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都在研究治疗该种病的药物,并在临床中得以应用,但是临床疗效多不理想,多存在着起效慢,用药量大、副作用大,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目前在医学临床上对治疗肿瘤,存在着价位高,而且治疗中敌我不分、预后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确切、特别是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低,使用方便,价位低的治疗肿瘤的理想中药制剂药物。
肿瘤(癌症)中医理论病因病机郁怒过度伤于肝,思虑过度伤于脾,饮食滞腻宿胃间,宿水成饮凝成痰,饮者清稀,痰稠粘,肺气不宣失肃降,脾不运化结浊酸、浊酸不解成顽痰,浊酸顽痰侵入体细胞,膨胀成形癌瘤变,久不通血失滋养,细胞坏死即溃烂。上述简述中如此,更分寒热与虚实。
鉴于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治疗肿瘤的中药制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有下两组原料按下述方法制成第一组,制半夏、南星、沉香、木香、冰片、牛黄、射香、西洋参、北芪、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云苓、青盐、以上原料中冰片、牛黄用量相对其它原料减半,经过筛选加工炮制后应用传统工艺制备细末,此也称为“消瘤散”;第二组血竭、乳香、信石、土元、蜈蚣、壁虎、水蛭、冰片、香柏脂、紫苏油、青蒿、薄荷、斑蝥,以上原料中血竭、信石、冰片、斑蝥用量相对其它原料减半,应用传统工艺制备成油膏丹丸,此也称为“消瘤丹”;第一组细末和第二组油膏丹丸按10∶1的比例合为一药,即为本发明药物。
如制备成0.33g的胶囊,即“消瘤丹散胶囊”。一粒胶囊中内含细末“消瘤散”0.3g,内含油膏丹“消瘤丹”0.03g。
作用与功能补气健脾胃,开窍通经络,收敛消肿并软坚,标本兼治。
1、补气养血;2、健脾强肾;3、利湿化浊;4、疏肝降逆;5、化痰开窍;6、通经活络;7、行气活血;8、软坚散结;9、消肿止痛;10、收敛生肌。
第一组,消瘤散,其功能燥湿化痰,芳香透窍,解毒止痛、行气降逆,通达百窍。第二组消瘤丹,服后药丸不溶化,利用药丸的深厚气味窜入周身大小经络,产生功效,迅速而且不伤正气,无毒副作用,这种治疗方法为取其气,去其资,取其效无穷。以上两组合并,可增强加速功效两倍以上。
服药方法对一般肿瘤患者,本发明“消瘤丹散胶囊”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一次2g(6粒)至3g(9粒)、一日2-3次,服药后30分钟后多数患者出现病灶部位蚁行或微微酸胀痛感,这是药效反应,因人不同,持续时间半小时至4个小时,如果有这种反应的患者对药敏感,药效更佳。这种敏感随患者的症状消失而逐渐消失。
临床表现对治疗多种细胞的恶性肿瘤,用药半小时后肿瘤局部即出现蚁行或微微刺痒酸胀痛的敏感症状,在这种症状用肉眼能看见,用手能触及的肿瘤,服药之前在肿瘤边缘用笔画一条圈线便能算出肿瘤缩小的情况,通过治疗24小时后,再看体表上的肿瘤周边可有1-2cm宽的皮肤皱纹,肿瘤体积能缩小0.5cm,闪开了昨天划的基线。对于体表已经溃烂的癌瘤,深坑内都有一层白膜,擦去白膜,肌肉呈紫黑色。服药三天之后坑内开始长出鲜红活肉芽,不久即可长平。在这种治疗过程中,用药5-10天后,能使病灶缩小0.5-2cm,如果肿瘤回缩的速度超出意外,要停药3-5天再服,否则后果不良。
自2005年至2006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恶性肿瘤病人31例,其中包括肺、食道、胃、肝、乳腺、淋巴、结肠、膀胱癌等,临床治疗,疗程约40日-120日,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康复如常)及症状缓解(疼痛减轻、体征基本消失),总有效率为97%。
典型病例病历1、亓某,男,52岁,已婚,汉,农民,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西泉河村,2005年6月23日入院治疗。患者入院前时有咳嗽、体瘦、乏力,食欲减退,精神不佳,查体见舌质淡红、苔剥脱,颈部,锁骨未摸到淋巴结。患者在医院诊断周围型肺癌,彩超示肝、胆、脾、胰、双肾(一)。
根据病人病情定制以下治疗方案6月23日“消瘤丹散胶囊”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一次2g(6粒)至3g(9粒)一日3次;6月29日治疗6天,一般情况明显好转,食欲较好、眠可、二便调、乏力差、精神可;7月5日病人一般情况好,食欲佳,病人明显好转,CT示肿瘤明显减小,同前治疗。
8月3日章丘市二院第三次CT示,占位性病变消失,患者共计治疗40天,症状消失如常。为巩固疗效,同上继续治疗15天。
2006年2月10日随访一切正常,病人已参加体力劳动。
病例2沈某,男,68岁,已婚,汉,中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居委会桑家坡,2005年9月12日来我院治疗。
膀胱肿瘤反复术后半年,肉眼时有血尿。
患者于2003年因膀胱肿瘤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做膀胱肿瘤电切术,2004年又到齐鲁医院做电切治疗,同年3月在临淄区人民医院做膀胱部分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复查彩超示,膀胱继发性肿瘤,双肾囊肿,右肾结石。诊断继发性膀胱肿瘤,右肾结石,双肾囊肿。
根据病情,拟定以下治疗方案9月12日“消瘤丹散胶囊”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一次2g(6粒)至3g(9粒)一日3次;9月22日经用上药治疗,CT示肿瘤减小,无血尿,症状减轻,继续同上治疗15天。
10月24日病人情况明显好转,继续同前治疗。在治疗期间,小便尿出皮皮样异物4次,血尿未再复发。患者经上治疗共计97天,如常。
2006年2月6日随访病人,体健如常。
在治疗过程中,如认定某一脏和某一腑得到明确诊断是虚实或寒热,对患者可进行辅助治疗,以通常八珍汤加减为基本方,也可用西医进行对如有炎症,应用消炎药物配合治疗,效果更佳。
具体实施例方式该种治疗肿瘤的中药制剂药物,由下述两组原料制成第一组,制半夏、南星、沉香、木香、冰片、牛黄、射香、西洋参、北芪、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云苓、青盐、以上原料中冰片、牛黄用量相对其它原料减半,经过筛选加工炮制后应用传统工艺制备细末,此也称为“消瘤散”。
第二组血竭、乳香、信石、土元、蜈蚣、壁虎、水蛭、冰片、香柏脂、紫苏油、青蒿、薄荷、斑蝥,以上原料中血竭、信石、冰片、斑蝥用量相对其它原料减半,应用传统工艺制备成油膏丹丸,此也称为“消瘤丹”。
以上各原料均为同样的重量单位。
将第一组细末和第二组油膏丹丸按10∶1的比例合为一药,制备成0.33g剂量的胶囊,即“消瘤丹散胶囊”。一粒胶囊中内含细末“消瘤散”0.3g,内含油膏丹“消瘤丹”0.03g。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制剂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两组原料按下述方法制成第一组,制半夏、南星、沉香、木香、冰片、牛黄、射香、西洋参、北芪、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云苓、青盐、以上原料中冰片、牛黄用量相对其它原料减半,经过筛选加工炮制后应用传统工艺制备细末;第二组血竭、乳香、信石、土元、蜈蚣、壁虎、水蛭、冰片、香柏脂、紫苏油、青蒿、薄荷、斑蝥,以上原料中血竭、信石、冰片、斑蝥用量相对其它原料减半,应用传统工艺制备成油膏丹丸;将第一组细末和第二组油膏丹丸按10∶1的比例合为一药,即为本发明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制剂药物,其特征在于,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制剂药物,属于内服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有下述两种原料制成第一组,制半夏、南星、沉香、木香、冰片、牛黄、射香、西洋参、北芪、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云苓、青盐、以上原料中冰片、牛黄用量减半,经过筛选加工炮制后应用传统工艺制备细末;第二组血竭、乳香、信石、土元、蜈蚣、壁虎、水蛭、冰片、香柏脂、紫苏油、青蒿、薄荷、斑蝥,以上原料中血竭、信石、冰片、斑蝥用量减半,应用传统工艺制备成油膏丹丸;将第一组细末和第二组油膏丹丸按10∶1的比例合为一药,即为本发明药物。本发明补气健脾胃,开窍通经络,收敛消肿并软坚,标本并治;临床验证表明,总有效率为97%,用于治疗多部位肿瘤。
文档编号A61K35/64GK1895481SQ200610045169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7日
发明者康向河, 康庆珍, 郭秀芹, 康庆芹, 高爱兰, 康庆江 申请人:康向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