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血竭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75342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龙血竭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活血散瘀、消炎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作用,用于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外伤出血、臁疮久不收口等病症治疗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以龙血竭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口服制剂。
背景技术
“龙血竭”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 inch inensis(Lou r.)S.C.Chen的95%乙醇提取物,具有活血散瘀、消炎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等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外伤出血、脓疮久不收口等,在我国的药用历史已有1500多年(朱卫东,孙志琴.龙血竭的药理作用研究.黑龙江医药Vol.19.No.5-2006)。
目前用于临床和家庭治疗的龙血竭口服制剂以胶囊剂为主,如云南西双版纳制药厂生产的龙血竭胶囊。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绝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尤其是中药的口服制剂,均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另外,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颗粒剂(冲剂)等,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而成的滴丸,从药物的结构方式上彻底改变了常规口服制剂所存在的缺陷。由于预先使药物的活性成分与基质熔融为一体并形成液态,使得药物活性成分充分溶解并均匀的分散在基质熔融液的化学晶格中,从而使得药物分子(团)的有效表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药物活性成分溶解后与胃肠道黏膜的接触面积;同时由于基质的易溶性,使得滴丸在服用后能够迅速溶解,并被胃肠道黏膜所吸收,起到了高速、高效的优良作用。另外由于滴丸的药物含量高,体积小,溶解速度快,溶解后口感好,还可采用舌下给药的方式,能使药物有效成分不经胃肠道和肝脏而通过舌下黏膜直接吸收并进入循环系统,有效地避免了常规口服制剂的首过效应,也避免了某些药物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的副作用。
然而,由于龙血竭原料本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所致,按照现有滴丸制备方法制得的龙血竭滴丸,其物质分散状态很不均匀,从而使得滴丸的溶散时限较长,影响了人体的吸收,也影响了生物利用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滴丸制备方法之不足,提供一种物质分散状态好,溶散时限短,生物利用度高的龙血竭滴丸。本发明所涉及的龙血竭滴丸,以龙血竭为原料,在常用载体中加入了甲壳质,有效的改善了滴丸的物质状态,保证了较短的溶散时限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制备,即可得到本发明所涉及的龙血竭滴丸[制备方法]1.以龙血竭为原料,聚乙二醇2000、或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或聚乙二醇8000、或聚乙二醇10000、或聚乙二醇20000与甲壳素的混合物为基质;按重量份计,所述聚乙二醇与甲壳素的混合比例为10∶1~10∶5;龙血竭与所述基质的比例为1∶1~1∶9;更为实用的比例为,龙血竭与所述基质的混合比例为1∶1~1∶5;2.按照上述比例,准确称取所述提取物和基质,将其置于加热容器内边搅拌边加热,直至得到含有龙血竭和所述基质的熔融液、或乳浊液、或混悬液,备用;3.采用自制的或通用的滴丸机(如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调整滴丸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使滴丸机的滴头加热并保持温度在50℃~90℃,冷凝剂冷却并保持温度在40℃~-5℃;4.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剂的温度分别达到所述状态时,将含有龙血竭和所述基质的药液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滴入冷凝剂中,冷却收缩成形,即得。
注所述的冷凝剂是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植物油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龙血竭”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 inch inensis(Lou r.)S.CChen的95%乙醇提取物,具有活血散瘀、消炎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等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外伤出血、脓疮久不收口等,在我国的药用历史已有1500多年。
目前用于临床和家庭治疗的龙血竭口服制剂以胶囊剂为主,如云南西双版纳制药厂生产的龙血竭胶囊。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绝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尤其是中药的口服制剂,均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另外,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颗粒剂(冲剂)等,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而成的滴丸,从药物的结构方式上彻底改变了常规口服制剂所存在的缺陷。由于预先使药物的活性成分与基质熔融为一体并形成液态,使得药物活性成分充分溶解并均匀的分散在基质熔融液的化学晶格中,从而使得药物分子(团)的有效表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药物活性成分溶解后与胃肠道黏膜的接触面积;同时由于基质的易溶性,使得滴丸在服用后能够迅速溶解,并被胃肠道黏膜所吸收,起到了高速、高效的优良作用。另外由于滴丸的药物含量高,体积小,溶解速度快,溶解后口感好,还可采用舌下给药的方式,能使药物有效成分不经胃肠道和肝脏而通过舌下黏膜直接吸收并进入循环系统,有效地避免了常规口服制剂的首过效应,也避免了某些药物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的副作用。
然而,由于龙血竭原料本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所致,按照现有滴丸制备方法制得的龙血竭滴丸,其物质分散状态很不均匀,从而使得滴丸的溶散时限较长,影响了人体的吸收,也影响了生物利用度的提高。
本发明所涉及的龙血竭滴丸,常用载体中加入了甲壳素,有效的改善了滴丸的物质状态,保证了较短的溶散时限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保证了滴丸剂型所应有的优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观察所述龙血竭滴丸在加入甲壳素前后质量上的差异,我们分别做下述两组实验实验一按照重量份计,以1∶1、1∶3、1∶9的比例,将龙血竭分别与聚乙二醇2000、或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或聚乙二醇8000、或聚乙二醇10000、或聚乙二醇20000相混合,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6组未加入甲壳素的实验,并得到3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1~表1-3。
实验二以所述聚乙二醇与甲壳素的混合物为基质,按照重量份计,以1∶1、1∶3、1∶9的比例,将龙血竭分别与所述基质相混合,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6组加入甲壳素以后的实验,并得到3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2-1~表2-3。
表1-1龙血竭与聚乙二醇的组合实验(龙血竭∶聚乙二醇=1∶1)

表1-2龙血竭与聚乙二醇的组合实验(龙血竭∶基质=1∶3)

表1-3龙血竭与聚乙二醇的组合实验(龙血竭∶基质=1∶9)

表2-1龙血竭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龙血竭∶混合基质=1∶1)

表2-2龙血竭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龙血竭∶混合基质=1∶3)

表2-3龙血竭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龙血竭∶混合基质=1∶9)

权利要求
1.一种龙血竭滴丸,以龙血竭为原料,与作为基质的可药用载体一起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1)所述基质是聚乙二醇2000、或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或聚乙二醇8000、或聚乙二醇10000、或聚乙二醇20000与甲壳素的混合物;按重量份计,所述聚乙二醇与甲壳素的混合比例为10∶1~10∶5;龙血竭与所述基质的比例为1∶1~1∶9;(2)按照上述比例,准确称取龙血竭与所述基质,将其置于加热容器内边搅拌边加热,直至得到含有龙血竭和所述基质的熔融液,或乳浊液,或混悬液,备用;(3)调整滴丸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使滴丸机的滴头加热,并保持温度在50℃~90℃,冷凝剂冷却并保持温度在40℃~-5℃;(4)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剂分别达到所述温度状态时,将含有龙血竭和所述基质的熔融液,或乳浊液,或混悬液,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滴入冷凝剂中,冷却收缩成形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血竭滴丸,其特征在于龙血竭与所述基质的混合比例为11~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血竭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剂是甲基硅油或/和液体石蜡或/和植物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活血散瘀、消炎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作用,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外伤出血、臁疮久不收口等病症治疗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以龙血竭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口服制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技术中滴丸制备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溶散时限短,生物利用度高,能够快速吸收的龙血竭滴丸。本发明所涉及的龙血竭滴丸,在常用基质中又加入了甲壳素。
文档编号A61P7/00GK101015640SQ200710079598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日
发明者曲韵智 申请人:北京正大绿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