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46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范畴,涉及一种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由一双 腔输注泵、高弹力药物储存囊、双腔输注管等部分组成。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药物输注泵,多埋于皮下,用于肿瘤病人的化疗或镇痛, 对病人进行长期体内定时给药,药物作用集中疗效好,副反应少。但临床医疗 工作中,常需要单次大剂量药物输注与持续低浓度药物输注相结合,而目前临 床上应用的化疗泵无法完成。鉴于此,本设计人结合临床工作实际需要,研发 出本实用新型一一新型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既可以手术中全泵植入体内, 也可以泵留置体外、输注导管穿刺植入体腔或腔管,使其更切合实际使用要求, 更具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化疗泵不能单次大剂量药物输注与持续低浓度药物输注相 结合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通过该输注装置不 仅能单次大剂量输注药物,迅速达到治疗剂量所需的峰值,而且能方便有效的 保证药物输注的连续性,维持治疗需要的药物浓度,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 时操作方便,避免病人在连续输注时长时间连接输液器行动生活的不便,有效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实用新型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由双腔输注泵、高弹力药物储存囊、双 腔输注导管组成,泵体采用医用级硬性塑胶制成,外覆一层脂肪族聚碳酸酯型
聚氨酯涂层,泵体为交错双圆形,底部平整,周边光滑,长轴径4.0cm,短轴径 2.4cm,泵高1.2cm;泵体顶部为药物穿刺膜,顶部穿刺膜长轴径3. Ocm,短轴 1.8cm,泵体分为前后两腔,前腔经双腔输注导管上腔与高弹力药物储存囊相通, 后腔与双腔输注导管下腔相通。
所述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之高弹力药物储存囊采用医用级硅胶制成,经 双腔输注导管上腔多个侧孔与泵体前腔相通,其外可涂覆或不涂覆脂肪族聚碳 酸酯型聚氨酯涂层,储存囊最大扩张容积可根据治疗需要设定,提前选取不同
规格储存囊使用。
所述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之双腔输注导管,前端与泵体输出管相通,并 经连接器收紧固定,末端设置防返流装置,该装置可为裂缝样弹力末端或单向 阀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效果是,由于应用新型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能够完成 单次大剂量药物输注与持续低浓度药物输注两项功能的结合,其外覆材料脂肪 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弹性,不易出现异物排斥;输注 导管末端防返流装置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导管阻塞,保证输注管的通畅。 本实用新型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廉,更切合医学临床治疗的需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件之一双腔输注泵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使用新型组件之一泵体、双腔导管连接器结构示意图(与双腔输 注泵相连接)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件之一高弹力药物储存囊结构示意图(药物充盈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件之一高弹力药物储存囊结构示意图(无药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件之一双腔输注导管末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件之一双腔输注泵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件之一双腔输注导管的卡口装置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组件之一双腔输注导管的卡口装置俯视图。 图中l.双腔输注泵,2.双腔输注泵后腔,3.双腔输注泵前腔,4泵体、双 腔导管连接器.5.双腔输注导管上腔,6.双腔输注导管下腔,7.高弹力药物储存 囊,8.高弹力药物储存囊进药口, 9.高弹力药物储存囊出药口, IO.双腔输注导 管,ll.双腔输注导管末端防返流装置,12.输注导管固定卡口装置,13.药物穿 刺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l、图2、图3所示, 一种新型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由双腔输注泵 1、高弹力药物储存囊7、双腔输注导管IO组成,双腔输注泵1外覆一层脂肪族 聚碳酸酯型聚氨酯膜涂层。该输注装置的双腔输注导管io植入人体体腔或腔管,
双腔输注泵泵体1根据植入方式和实际需要埋入皮下或留置体外,埋入皮下时, 由于泵体材料外覆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弹性,能 够有效避免排异反应的发生。如图2所示,高弹力药物储存囊7两端通过进药 口 8与双腔输注导管10和双腔输注泵泵体前腔3连接。当药物经穿刺膜13由 双腔输注泵前腔3注射,首先达到高弹力药物储存囊7,高弹力药物储存囊7扩 张容纳药液,呈充盈状态,如图2所示,后由弹性回縮力逐渐推送药物通过双 腔输注导管上腔5末端出药口 9将药物释放到目的体腔或血管,完成持续低浓 度给药缓释治疗的目的。所述出药口 9为单向式小口径开口。当药物经穿刺膜 13由双腔输注泵后腔2注入,经双腔输注导管下腔6直接流入病人体腔或血管, 完成单次大剂量治疗目的。同时,如图4所示,由于输注管末端设置有防返流 装置ll,有效避免血液体液返流入导管腔引起阻塞。
当本实用新型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腹部手术中使用时,将双腔输注泵1 放置于病人皮下,双腔输注导管IO及高弹力药物储存囊7放置于腹腔中,接头 端经腹膜戳孔,引出与双腔泵体l相连,输注导管末端11穿刺置于血管中或留 置于腹腔间隙。当行药物单次大剂量注射时,经药物穿刺膜13由双枪泵后腔2 注入,药物经输注导管下腔6直接流入病人体腔或血管,完成治疗目的。当需 行持续低浓度给药时,药物经穿刺膜13有双枪泵前腔3注射,首先达到高弹力 药物储存囊7,储存囊7扩张容纳药液,后由弹性回縮力逐渐推送药物通过双腔 输注导管上腔5末端单向式小口径开口,将药物释放到目的体腔或血管,完成 治疗目的。
当本实用新型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穿剌置管使用时,将双腔输注导管10 经皮肤穿刺,末端留置与病人体腔或腔管,输注导管经卡口装置12,固定于穿 刺出体表,泵体1及药物弹力储存囊7置于根据人体生物学原理制作泵体外壳 中,外壳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同形状,使其符合体表曲线,是病人携 带更为舒适且完成治疗目的。
上述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该实施例既能满足单次大剂量 药物输注的要求,又能完成持续低浓度药物输注的功能。该实施例并非对本实 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所作出 的任何简单改变、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权利要求1. 一种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由双腔输注泵(1)、高弹力药物储存囊(7)、双腔输注导管(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组件输注泵泵体(1)为交错双圆形,底部平整,周边光滑,泵体顶部为药物穿刺膜(13),药物穿刺膜(13)顶部直径小于底部双腔输注泵泵体(1)直径,双腔输注泵泵体(1)分为前后两腔,前腔(3)经双腔输注导管上腔(5)与高弹力储存囊(7)相通,后腔(2)与双腔输注导管下腔(6)相通,泵体采用医用级硬性塑胶制成,外覆一层脂肪族聚碳酸酯涂层。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其特征在于组件高弹力药物储 存囊(7)经双腔输注导管上腔(5)多个进药口 (8)与双腔输注泵前腔(3)相通。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其特征在于组件双腔输注导管 (10)前端与泵体输出管相通,并经连接器(4)加固收紧,末端设置防返流装置(11),该装置为裂缝样弹力末端或单向阀瓣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范畴,涉及一种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由双腔输注泵、高弹力药物储存囊、双腔输注导管等部分组成。为解决现有化疗泵不能单次大剂量药物输注与持续低浓度输注结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双腔药物缓释输注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弹力药物储存囊两端分别连接双腔输注泵和输注导管,当药物由输注泵前腔注射时,先至储存囊,储存囊扩张,由弹性回缩力逐渐将药物经输注管推入体腔或脉管,完成持续低浓度缓释给药的目的。当药物由后腔注射时,直接经输注导管另一通路流入体腔或脉管,完成单次大剂量治疗。由于输注管末端设置有防返流装置,可避免血液体液返流入导管腔引起阻塞。本实用新型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A61M36/04GK201200664SQ200720075808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1日
发明者昊 李, 楠 李, 洁 石, 程树群 申请人:楠 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