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8311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40岁以上的脂肪肝患者明显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成人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10%,脂肪肝在临床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类常见肝病,预计在未来的10~20年成为第一类常见肝病,脂肪肝目前已成为消化、内分泌、营养、心血管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
茴三硫,又名胆维他、茴香香脑三硫酮、3-对甲氧苯基三硫酮,国外商品名有Tri-tional,Sulfogal,Sulfarlem,Sialor,Secebil,Polvitem等,化学名为5-对甲氧苯基-3H-1,2-二硫-3-硫酮,其结构如下
茴三硫是治疗肝胆病的理想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茴三硫能显著增强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S)、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Tx)活性,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从而增强肝细胞活力,使胆汁分泌增多,与普通排泄性利胆药不同,茴三硫属于分泌性利胆药,它不增加肝脏负担,可降低肝脏门脉压力,消除肝病灶的肝充血等症状,促进肝细胞活化,有助于肝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其作为保肝利胆药应用于临床有50年,近年来由于该药的药理作用广泛,保肝利胆、治疗口干等疗效确切,副作用低,而被许多国家广泛使用。
但是,茴三硫在水性介质中的溶解性差,市售制剂的体外溶出缓慢,吸收较差,且在胃肠道内容易迅速发生代谢,降低药物在靶组织肝脏的药量。
目前,文献报道的茴三硫新型制剂主要如下将茴三硫微粉化[1]或制备成固体分散体[2]后压片;还有专利将茴三硫制备成滴丸[3]、软胶囊[4]、脂质体[5]等制剂形式。但是,上述制剂仅限于改善茴三硫的溶出度,对于降低药物在消化道内的代谢,提高生物利用度以及提高靶组织药量的效果不尽理想。
磷脂是含磷酸根的脂类物质的总称,主要有卵磷脂(PC)、脑磷脂(PE)、肌醇磷脂(PI)和磷脂酸(PA)等。它们是动植物细胞中细胞膜、核膜和类脂膜的基本成分,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脑髓、内脏、血液、乳汁、蛋黄及植物的种子中。磷原子上羟基中的氧原子有较强的得电子倾向,而基团中氮原子有较强的失电子的倾向,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一定结构的药物生成磷脂复合物。磷脂复合物的优点在于(1)促进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2)理化性质的改变一般脂溶性明显增强熔点、吸收系数、光谱特征等会明显变化。(3)药理活性增强磷脂复合物的活性一般比母体药物更强。如银杏标准提取物制成复合物后降压和抗炎作用均显著增强[6]。
近年来有关磷脂复合物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7],如水飞蓟宾、葛根素、靛玉红、壳聚糖、银杏提取物、灯盏花素、人参总皂苷、淫羊藿黄酮、黄芩苷、丹皮酚等都已进行了复合物的制剂学研究,作为一种较新型的制剂,磷脂复合物显著的改善了这些药物的溶出度、增强了药物吸收,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但是哪些药物能与磷脂复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难以预料的。
经文献检索,目前尚未见有关制备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报道。此外,也没有见到采用磷脂复合物制剂技术降低药物在消化道内的代谢进而提高药物在肝组织内药量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体内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以及在肝组织内药量高的茴三硫磷脂复合物,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该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其中,茴三硫与磷脂的摩尔配比为1∶0.5~5。
进一步优选地,茴三硫与磷脂的摩尔比为1∶0.5~1.5。
更进一步优选地,茴三硫与磷脂的摩尔比为1∶1。
其中,所述的磷脂为合成或天然磷脂,它包括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或氢化卵磷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磷脂为大豆磷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称取处方量的茴三硫和磷脂,在20~80℃条件下于非质子性溶剂中混合搅拌0.5~6小时,使成溶液或混悬液,减压干燥或冷冻干燥,除去非质子性溶剂,得到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其中每0.135-0.54g茴三硫中加入非质子溶剂20ml。
所述温度优选35~45℃。反应时间优选1~3小时。所述的搅拌充氮环境中搅拌。
其中,所述的非质子性溶剂为卤素衍生物、芳烃及环醚等低极性溶剂,包括丙酮、氯仿、苯、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或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口服制剂。
它是将茴三硫磷脂复合物溶于油相中,所述的油相为液态和/或半固态和/或固态的脂肪酸甘油酯,茴三硫与油相的重量比为1∶1~30。
具体地,所述的油相是指中链或长链脂肪酸甘油酯,包括中链长链脂肪酸甘油单、双、三酯的混和物。其中,中链甘油酯为8~10个碳原子的链长,长链为16~18个碳原子的链长。
本发明口服制剂中还含有促吸收剂,所述的促吸收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80,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司盘80或LABRAFILM 1944CS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的制剂为软胶囊或硬胶囊、片剂、肠溶软胶囊、肠溶胶囊或肠溶片剂。
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可以将其溶解于油相中,直接压制成软胶囊剂,或将磷脂复合物加入多孔性辅料吸附后再灌装于肠溶胶囊中。所述吸附型材料包括二氧化硅、多孔性淀粉、微粉硅胶、皂土、氢氧化镁、多孔性纤维素滑石粉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药物将茴三硫与磷脂结合后不但改善了茴三硫的体外溶出度,提高其体内吸收生物利用度,而且磷脂和脂肪酸甘油酯有效地保护了茴三硫,降低了药物在消化道内的代谢,提高了药物在靶组织肝脏内的药量,此外,磷脂还可与茴三硫协同作用,提高药物利胆保肝的效果,且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适应工业化大生产需求。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按摩尔比为1∶0.1~30称取茴三硫、卵磷脂或磷脂酰胆碱或磷脂酰乙醇胺或磷脂酰丝氨酸或氢化卵磷脂于烧杯中,加入20ml~60ml丙酮或氯仿或四氢呋喃或乙醇或乙酸乙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水浴恒温30~60℃,反应0.5~6h,随后旋转蒸发去除反应溶剂,真空干燥即得产物。
实施例1茴三硫口服制剂的制备 1、茴三硫肠溶胶囊剂 称取茴三硫原料药0.27g、大豆卵磷脂0.88g于烧杯中,加入20ml丙酮,置磁力搅拌器上于35~45℃充氮搅拌1~3小时,旋转蒸发去除反应物之溶剂,干燥,得磷脂复合物,取该磷脂复合物0.3g,用0.1g滑石粉进行吸附,吸附后与微晶纤维素按等量递增法混匀,加入50%乙醇制软材,20目筛制颗粒,50℃烘干,18目筛整粒,颗粒灌肠溶胶囊。
2、茴三硫肠溶胶囊剂 称取茴三硫原料药0.135g、大豆卵磷脂0.88g于烧杯中,加入20ml氯仿,置磁力搅拌器上于35~45℃充氮搅拌1~3小时,旋转蒸发去除反应物之溶剂,干燥,得磷脂复合物,称取磷脂复合物20mg溶解于5ml中链三酸甘油酯中,即得。取该磷脂复合物0.3g,用0.1g微粉硅胶进行吸附,吸附后与交联聚维酮按等量递增法混匀,加入5%聚维酮制软材,30目筛制颗粒,50℃烘干,18目筛整粒,颗粒灌肠溶胶囊。
3、茴三硫肠溶胶囊剂 称取茴三硫原料药0.54g、大豆卵磷脂0.54g于烧杯中,加入20ml丙酮,置磁力搅拌器上于35~45℃充氮搅拌1~3小时,旋转蒸发去除反应物之溶剂,干燥,得磷脂复合物。取该磷脂复合物0.4g,用0.2g微粉硅胶进行吸附,吸附后与交联聚维酮按等量递增法混匀,加入5%聚维酮制软材,30目筛制颗粒,50℃烘干,18目筛整粒,颗粒灌胶囊。
4、茴三硫软胶囊剂 称取茴三硫原料药0.54g、大豆卵磷脂0.88g于烧杯中,加入20ml苯,置磁力搅拌器上于35~45℃充氮搅拌1~3小时,旋转蒸发去除反应物之溶剂,干燥,粉碎,过筛,得磷脂复合物。称取磷脂复合物20mg溶解于5ml大豆油中,即得。将茴三硫磷脂复合物油溶液置于轧囊机的贮液槽中,在25±2℃、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压囊,冷风干燥24h,选粒即得茴三硫软胶囊剂。压囊用明胶浆为一定比例的甘油、明胶、水组成。
5、茴三硫软胶囊剂 称取茴三硫原料药0.8g、蛋黄卵磷脂0.88g于烧杯中,加入20ml四氢呋喃,置磁力搅拌器上于35~45℃充氮搅拌1~3小时,旋转蒸发去除反应物之溶剂,真空干燥,粉碎,过筛得磷脂复合物,称取磷脂复合物20mg溶解于5ml辛癸酸三甘油酯中,即得。将茴三硫磷脂复合物油溶液置于轧囊机的贮液槽中,在25±2℃、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压囊,冷风干燥24h,选粒即得茴三硫软胶囊剂。压囊用明胶浆为一定比例的甘油、明胶、水组成。
6、茴三硫软胶囊剂 称取茴三硫原料药0.135g、大豆卵磷脂0.88g于烧杯中,加入20ml乙醇,置磁力搅拌器上于35~45℃充氮搅拌1~3小时,旋转蒸发去除反应物之溶剂,真空干燥,粉碎,过筛得磷脂复合物,称取磷脂复合物20mg溶解于5ml辛癸酸三甘油酯和大豆油的混合物中(摩尔比1∶1),即得。将茴三硫磷脂复合物油溶液置于轧囊机的贮液槽中,在25±2℃、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压囊,冷风干燥24h,选粒即得茴三硫软胶囊剂。压囊用明胶浆为甘油、明胶、水。
7、茴三硫软胶囊剂 称取茴三硫原料药0.135g、大豆卵磷脂0.22g于烧杯中,加入20ml乙酸乙酯,置磁力搅拌器上于35~45℃充氮搅拌1~3小时,旋转蒸发去除反应物之溶剂,真空干燥,粉碎,过筛得磷脂复合物,称取磷脂复合物10mg溶解于5ml辛癸酸三甘油酯中,即得。将茴三硫磷脂复合物油溶液置于轧囊机的贮液槽中,在25±2℃、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压囊,冷风干燥24h,选粒即得茴三硫软胶囊剂。压囊用明胶浆为甘油、明胶、水。
实施例2本发明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配方优化试验 利用茴三硫几乎不溶于石油醚,而磷脂和磷脂复合物溶于石油醚的性质,采用注入法制备茴三硫磷脂复合物。通过单因素考察,以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优选茴三硫与磷脂的配方比。
试验方法如下 (1)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取处方量茴三硫与大豆卵磷脂(E200,德国嘉集),溶于20ml丙酮中,于35~45℃水浴搅拌使其溶解至澄清透明,反应1~3h后,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黄色半粘稠固体,即为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将制备好的茴三硫磷酯复合物溶于一定量的石油醚,溶解,离心,再用10ml石油醚充分洗涤,离心,收集上清液,干燥得磷脂复合物。
(2)茴三硫复合率的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茴三硫对照品20mg,置100ml量瓶中,加氯仿5ml振摇使溶解,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磨均匀,精密称取100mg,加氯仿20ml,置水浴(85-90℃)加热回流,取出,迅速冷却至室温,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氯仿分次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样品的测定以无水乙醇作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V A)在432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复合率%=复合物中茴三硫的量/反应物中茴三硫的量×100% 试验结果见下表 药物与卵磷脂投料比对复合率的影响
在1∶0.5~1∶5的范围内,茴三硫具有较高的复合率,以1∶0.5~1∶1.5为佳,1∶1为最佳摩尔配方比例。
实施例3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参数选择的试验 1.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1.1作用溶剂种类的筛选 采用溶剂法制备茴三硫-磷脂复合物。
称取等摩尔的茴三硫与磷脂,分别加入甲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苯、乙酸乙酯及四氢呋喃20ml,密封,放入37℃恒温振荡浴中,振荡24h,使溶解达到平衡,考察茴三硫粉末与磷脂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结果见表1。
表1茴三硫与磷脂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结论由表1可知,作用溶剂可以初步选择采用无水乙醇、丙酮、氯仿、苯、乙酸乙酯、四氢呋喃,而测定结合率时可选用石油醚为溶剂。
1.2作用溶剂及投料比的筛选 以不同用量的无水乙醇、丙酮、氯仿、苯、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为作用溶剂,茴三硫与磷脂按摩尔比为1∶0.5,1∶1,1∶1.5,1∶2,1∶3,1∶4,1∶5的不同投料比,制备磷脂复合物。以药物与磷脂的结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作用溶剂及投料比。
试验方法如下 (1)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不同比茴三硫与大豆卵磷脂(E200,德国嘉集),分别溶于无水乙醇、丙酮、氯仿、苯、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中,于40℃水浴搅拌使其溶解至澄清透明,反应2h后,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黄色半粘稠固体,即为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将制备好的茴三硫磷酯复合物溶于一定量的石油醚,溶解,离心,再用10ml石油醚充分洗涤,离心,收集上清液,干燥得磷脂复合物。
(2)茴三硫复合率的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茴三硫对照品20mg,置100ml量瓶中,加氯仿5ml振摇使溶解,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磨均匀,精密称取100mg,加氯仿20ml,置水浴(85-90℃)加热回流,取出,迅速冷却至室温,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氯仿分次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样品的测定以无水乙醇作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VA)在432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复合率%=复合物中茴三硫的量/反应物中茴三硫的量×100% 试验结果见下表 表2以无水乙醇为作用溶剂
结论以无水乙醇为作用溶剂时,茴三硫与磷脂的最佳配比为1∶1,以无水乙醇用量为20ml、30ml时,复合率较高,并以20ml时最佳。
表3以丙酮为作用溶剂
结论以丙酮为作用溶剂时,茴三硫与磷脂的最佳配比为1∶1,以丙酮用量为20ml时最佳。
表4以氯仿为作用溶剂
结论以氯仿为作用溶剂时,茴三硫与磷脂的最佳配比为1∶1,以氯仿用量为20ml时最佳。
表5以苯为作用溶剂
结论以苯为作用溶剂时,茴三硫与磷脂的最佳配比为1∶1,以苯用量为20ml、30ml时,复合率较高,结合生产成本考虑,以20ml为最佳用量。
表6以乙酸乙酯为作用溶剂
结论以乙酸乙酯为作用溶剂时,茴三硫与磷脂的最佳配比为1∶1,以乙酸乙酯用量为20ml时最佳。
表7以四氢呋喃为作用溶剂
结论以四氢呋喃为作用溶剂时,茴三硫与磷脂的最佳配比为1∶1,以四氢呋喃用量为20ml时最佳。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茴三硫与磷脂的配比以及非质子溶剂的用量对磷脂复合物的结合率影响较大,故可结合生成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非质子溶剂,若单以结合率考虑,使用丙酮为为最佳作用溶剂。通过试验发现,在不同的非质子溶剂中,茴三硫与磷脂的比例均以1∶1为最佳,非质子溶剂在20ml~30ml的用量范围内,结合率较高,且20ml多为最佳用量。
以下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大鼠药动学试验 1、溶液 精密称取茴三硫(原料药)10.18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获得浓度为101.8μg/ml的储备液I;;精密称取对羟基茴三硫(对照品)2.038mg,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获得浓度为40.76μg/ml的储备液II;精密称取吴茱萸次碱对照品4.909mg于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获得浓度为98.18μg/ml的内标溶液。
以甲醇稀释储备液I,II配制茴三硫、对羟基茴三硫的标准系列溶液。
2、血浆样品的处理 取血浆200μl于1.5ml尖底离心管中,加入40μl甲醇,20μl内标溶液(吴茱萸次碱1.225μg/ml),混匀,加入提取剂乙酸乙酯1.2ml(5%异丙醇),涡旋混合2min,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1.0ml于玻璃尖底离心管中,40℃N2吹干,100μl流动相复溶,涡旋2min,取90μl于进样瓶中,进样50μl检测。
3、色谱条件 分析柱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mm×4.6m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27∶33∶40v/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46nm;进样量50μl;柱温35℃。
4、方法学确证 4.1茴三硫、对羟基茴三硫、吴茱萸次碱保留时间分别为12.264min、5.378min、8.605min,空白血浆不干扰茴三硫和对羟基茴三硫的测定。
4.2标准曲线和检测限取空白血浆200μl于1.5ml尖底离心管中,加茴三硫、对羟基茴三硫内标各20μl,按血浆样品处理方法操作,每一浓度进行双样本分析,进行检测。以待测物浓度为横坐标,待测物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求得的直线回归方程即为标准曲线。
4.3回收率取空白血浆200μl,按“标准曲线和检测限”项下的方法制备低、中、高三个浓度的样品,每一浓度进行三样本分析。同时另取空白血浆0.2ml,除不加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外,按“血浆样品处理”项下操作,向获得的上清液中加入相应浓度的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各20μl,涡流混合,40℃N2流下吹干。残渣用100μl流动相复溶,进样分析(进样体积),获得相应峰面积。以每一浓度两种处理方法的峰面积比值计算提取回收率。
4.4给药方案与样品采集 按处方制备磷脂复合物(由实施例1方法制备而成,其中M(茴三硫)M(卵磷脂)的摩尔比值为1∶0.5、1∶1、1∶1.5、1∶2、1∶3、1∶4、1∶5)、上市胶囊混悬剂,给药剂量相当于1.5mg(/kg体重/只)。
大鼠21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按6.75mg·kg-1的剂量大鼠灌胃给药(茴三硫上市胶囊内容物、磷脂复合物。其中茴三硫上市胶囊内容物为参比制剂;磷脂复合物为受试制剂),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全血置肝素化离心管中,3000r/min离心5分钟得血浆,-80℃低温保存备用。进行HPLC测定,记录色谱图,将测得的茴三硫、对羟基茴三硫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得比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出大鼠血浆中药物含量。
5、实验结果与分析 5.1本实验制备了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其结合率根据投料配比不同在20.9%-66.8%之间。据文献报导药物与磷脂形成的是分子型复合物并非新的化合物,所以茴三硫与磷脂的自身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
5.2方法学结果 实验结果如表8~10所示 表8方法学标准曲线、检测限 表9血浆中茴三硫的提取回收率
表10血浆中对羟基茴三硫的提取回收率
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茴三硫、对羟基茴三硫、血浆中的内源性杂质、内标均分离完全;方法的专属性、回收率良好,建立的方法适合进行血浆药物浓度的测定。
5.3药动学结果分析 药动学结果分析 大鼠灌胃给予按不同配比投料制备的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后,体内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11~表25。
表11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0.5大鼠单剂量给药后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12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1大鼠单剂量给药后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13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1.5大鼠单剂量给药后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14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2大鼠单剂量给药后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15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3大鼠单剂量给药后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16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4大鼠单剂量给药后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17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5大鼠单剂量给药后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18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0.5大鼠单剂量给药后对羟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19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1大鼠单剂量给药后对羟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20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1.5大鼠单剂量给药后对羟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21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2大鼠单剂量给药后对羟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22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3大鼠单剂量给药后对羟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23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4大鼠单剂量给药后对羟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表24茴三硫与卵磷脂投料比1∶5大鼠单剂量给药后对羟茴三硫血浆药物浓度(ng/ml) 相对生物利用度可利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结论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当茴三硫与卵磷脂的投料比为1∶1时得到的原型药物及其代谢物对羟茴三硫的AUC(ng/ml·h)最大,Cmax(ng/ml)最高,T1/2(h)最长,这表明当茴三硫与卵磷脂的投料比为1∶1时,茴三硫的吸收最好,作用时间最长。
6结论 将茴三硫与大豆卵磷脂结合形成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经大鼠口服药动学实验结果表明与上市制剂(胶囊)相比,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尤其是茴三硫与卵磷脂的投料摩尔比1∶1时,具有最佳的药效。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药效学试验 1.1对D-Gla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材料茴三硫片(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茴三硫磷脂复合物(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其中茴三和硫磷脂摩尔比为1∶1,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D-Glan(由sigma公司生产);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DL80-2B型台式离心机,Spectrumlab22PC型分光光度计;WH-2型微量旋涡混合仪。
试验设计KM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g±2g,给予小鼠腹腔注射8%D-Glan800mg/kg一次,注射量为0.1ml/10g(体重),20h后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根据试剂盒要求测定ALT、AST、GST,处死动物,剖取肝脏,取右叶1.0g制成匀浆,测定组织MDA、SOD、GSH含量。
实验结果 表26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对D-Gla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GST的保护作用(x±s)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与茴三硫组比较,#P<0.05,##P<0.01。
表26结果表明与D-Glan对照组比较,茴三硫组与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D-Glan致小鼠剂型肝损伤血清ALT、AST、GST水平。其中茴三硫磷脂复合物高剂量中含有茴三硫的剂量与普通茴三硫组相同,中剂量组仅是普通茴三硫组剂量的一半,低剂量组为茴三硫组剂量的1/4,试验证明,茴三硫磷脂复合物高、中剂量组在降低血清ALT、AST方面效果优于茴三硫对照组,其中中剂量组在一半的剂量下的药效明显优于普通茴三硫组(#P<0.05)。
表27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对D-Gla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组织MDA、SOD、GSH含量的影响(x±s)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与茴三硫组比较,#P<0.05,##P<0.01。
表27结果表明与D-Glan对照组比较,茴三硫对照组与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D-Glan致小鼠剂型肝损伤肝组织MDA、SOD、GSH水平(P<0.05或P<0.01),且茴三硫磷脂复合物高、中剂量组在降低组织MDA、SOD方面效果优于茴三硫对照组(P<0.05)。
1.2对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材料茴三硫片(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茴三硫磷脂复合物(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DL80-2B型台式离心机;Spectrumlab22PC型分光光度计;WH-2型微量旋涡混合仪。
实验方法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20g±20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后大腿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首次剂量为5ml/kg(体重),以后每次3ml/kg(体重),每周2次(两只后大腿轮换注射),连续10周,从第6周起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相应药物及蒸馏水(早上灌药,下午造模),每日1次,连续6周,每周称一次体重以调整造模剂量及给药剂量,末次给药后大鼠禁食16h[42]。实验前,记录大鼠体重,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麻醉剂量为0.3ml/100g),剖开胸腔,用注射器(规格为10ml)心脏取血,3000r/min离心10min得血清,用于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摘取肝脏并称重,观察大体外观后,每只肝取右叶同一部位1g,4℃条件下用生理盐水制成100g/L的肝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肝组织匀浆液相关指标。
实验结果 表28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对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x±s)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与茴三硫组比较,#P<0.05,##P<0.01。
表28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茴三硫对照组以及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ALT、TBIL水平,升高血清TP、ALB含量(P<0.05或P<0.01),且茴三硫磷脂复合物高剂量组在降低ALT、TP、ALB方面效果优于茴三硫组(P<0.05)。
对ANIT致小鼠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保护作用 材料茴三硫片(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茴三硫磷脂复合物(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ANIT(sigma公司生产);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国日立公司制造。
试验方法各组灌胃0.6%异硫氰酸奈酯橄榄油溶液(即ANIT,造模剂量为100mg/kg,)造模,造模前称取各组小鼠体重,造模后继续给药2d,即造模48h后,摘眼球取血,4000r/min分离血清,待做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实验结果 表29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对小鼠ANIT致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保护作用(x±s)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与茴三硫组比较,#P<0.05,##P<0.01。
表29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茴三硫对照组以及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ALT、TBIL、ALP水平(P<0.05或P<0.01),且茴三硫磷脂复合物高、中剂量组在降低ALT、TBIL、ALP方面效果优于茴三硫组(P<0.05)。
对大鼠胆汁流量及胆汁成分的影响 材料茴三硫片(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茴三硫磷脂复合物(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DL80-2B型台式离心机,Spectrumlab22PC型分光光度计;WH-2型微量旋涡混合仪。
实验方法雄性大鼠,体重220±20g,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小时,用25%乌拉坦按7ml/kg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药,胆总管插管并引流,测量给药后0.5h、1h、1.5h、2h、3h大鼠胆汁累计分泌量并测定胆汁组成成分。
表30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对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x±s)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茴三硫组比较,#P<0.05,##P<0.01。
由表30可知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在给药后3内的每个时间点,茴三硫对照组和茴三硫磷脂复合物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胆汁的累积流量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茴三硫磷脂复合物高剂量组从给药后1h起,在增加胆汁累计分泌量方面优于茴三硫对照组(P<0.05)。
表31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对大鼠胆汁成分的影响(x±s)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茴三硫组比较,#P<0.05,##P<0.01。
由表31结果可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茴三硫对照组与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各剂量组胆汁成分均无明显变化,说明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组在增加大鼠胆汁分泌的同时不改变胆汁组成成分。
结论 上述试验证明,茴三硫及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对急、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明显的退黄作用及增加胆汁分泌量的作用;在同等茴三硫剂量下,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保护肝损伤及利胆退黄作用显著优于茴三硫,甚至在一半茴三硫使用剂量下,也明显优于普通茴三硫组,该试验证明茴三硫与磷脂制备的复合物,不仅仅显著提高了药效,且发挥了协同增效作用,在茴三硫较低使用剂量下,也能发挥显著的药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药物将茴三硫与磷脂制备成复合物,磷脂与茴三硫具有协同作用,提高药物利胆保肝的效果,不但改善了茴三硫的体外溶出度,提高其体内吸收生物利用度,而且磷脂或脂肪酸甘油酯有效地保护了茴三硫,降低了药物在消化道内的代谢,提高了药物在靶组织肝脏内的药量,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为临床茴三硫制剂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刘春辉,陈云,于霞.茴三硫粉微化片剂的研制.海峡药学,2007,19(4)21-23邓瑾,周建平,姚舜迩.茴三硫-聚乙二醇类固体分散体的研究.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5,13(5)孟繁浩.茴三硫滴丸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1718186A,2006-07-09秦引林,颜培玲,何龙其.茴三硫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1628657A,2003-12-31胡才中.茴三硫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1771938A,2004-11-9孙燕,高尔,王汝琴.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7,13(11)875-877冯年平.天然药物传递系统-磷脂复合物.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8(3)34-3权利要求
1、一种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茴三硫与磷脂的摩尔配比为1∶0.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茴三硫与磷脂的摩尔比为1∶0.5~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茴三硫与磷脂的摩尔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脂为合成或天然磷脂,它包括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或氢化卵磷脂。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称取处方量的茴三硫和磷脂,在20~80℃条件下于非质子性溶剂中混合搅拌0.5~6小时,使成溶液或混悬液,减压干燥或冷冻干燥,除去非质子性溶剂,得到茴三硫磷脂复合物,其中每0.135-0.54g茴三硫中加入非质子溶剂20m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质子性溶剂为低极性溶剂,包括卤素衍生物、芳烃及环醚,丙酮、氯仿、苯、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或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7、含有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茴三硫磷脂复合物的口服制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将茴三硫磷脂复合物溶于油相中,所述的油相为液态和/或半固态和/或固态的脂肪酸甘油酯,茴三硫与油相的重量比为1∶1~3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它还含有促吸收剂,所述的促吸收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80,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司盘80或LABRAFILM 1944 CS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软胶囊或硬胶囊、片剂、肠溶软胶囊、肠溶胶囊或肠溶片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茴三硫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茴三硫与磷脂以复合物的形式溶解于一种或几种脂肪酸甘油三酯中制备成软胶囊和/或将磷脂复合物与适宜药用辅料制粒后进一步制备成肠溶胶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市售制剂相比,制得的磷脂复合物新制剂显著提高了茴三硫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及在靶组织肝脏内的药物浓度,预示了良好的保肝利胆的药效。
文档编号A61K47/48GK101618222SQ20091015863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0日
发明者云 江, 张大永, 孙毅毅, 梁恒兴, 陈文文, 垚 李, 黄蕾蕾 申请人:成都国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