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08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可 以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椎体治疗时导入介质前的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椎体骨折可以导致持续数月的功能障碍性疼痛,这种疼痛可以使患者丧失劳动力 和运动能力,可以迅速地引起肢体功能的丧失、肺不张和肺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肺栓塞 等致命的并发症,此外,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往也是很多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和丧失独立生 活能力的原因。使用大量的药物治疗,常常引起药物毒副作用以及药物依赖,患者大多不接 受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常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来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它是在C臂机引导下经椎弓 根穿刺到骨折椎体,然后通过穿刺针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加以固定椎体。但是,经皮椎体成 形术也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即,一方面,通过穿刺针注入骨水泥容易造成骨水泥泄漏,引 起多种并发症,另一方面,该技术只能部分减轻疼痛,不能恢复椎体高度,同时,在注入骨水 泥时需要较大的压力,容易对患者造成其它伤害。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发明人提出一种用于在患处在注入骨水泥前形成一个空间的 器械,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557257号(
公开日2004年12月四日)公开了一种 用可膨胀体治疗骨折或病骨的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第一导鞘;一个第一可膨胀体,该可 膨胀体具有塌陷的状态,用于经第一导鞘插入所述内空间,并能够从塌陷状态扩张成为膨 胀状态,以便挤压骨松质以在内空间形成一个空腔,该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二导鞘,第一和 第二导鞘适于提供进入骨的单独并间隔开的通道;一个第二可膨胀体,该可膨胀体具有塌 陷的状态,用于经第二导鞘插入所述内空间,并能够从塌陷状态扩张成为膨胀状态,以便挤 压骨松质以在内空间形成一个空腔;并且其中第一可膨胀体和第二可膨胀体在它们的膨胀 状态时适于形成具有理想形状和尺寸的空腔。这种装置的缺点在于,为提供适于进入骨的 单独并间隔开的通道,使用了导鞘,使患者承受了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同时需要使用两个膨 胀体才能使空腔达到理想的形状和尺寸。本申请人也于2006年5月1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名称为“椎体扩张球囊 导管(ZL200620041715.2)”,采用一个可膨胀球囊、柔性的内、外导管、容置于内导管内的 具有弹性的支撑导丝以及一个分叉型连接部件,由分叉型部件的一个分支关于外导管于内 导管之间的间隙与设于外导管末端和内导管尾部的可膨胀球囊构成一个封闭通道,通过对 可膨胀球囊的操控实现对患者椎体压缩性病变处的扩张。随后本发明申请人又于2009年4月17日,提出了申请号为200910057091. Idel 一种改进型的“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企望通过“在位于膨胀球囊区的一端外导管上 设有的若干个通孔”,将该垂直于外导管的通孔成为促使膨胀球囊偏向于以实现垂直于导 管方向膨胀为主的球囊扩张结构。经实际使用表明本申请人提出的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但是原设计方案一中的球囊结构由于球囊扩张膨胀时的进其方向是于内、外导管的同轴向,因 而极易造成球囊的轴向扩张先于横向扩张的现象,这与一般患者治疗中患处的需要不太相 符,过度的纵向扩张,会使横向扩张减少,不能有效地起到良好的复位的作用,有可能会造 成手术的失败。设计方案二中的结构,虽然通过位于膨胀球囊区的一端外导管上设有的若 干个通孔,将该垂直于外导管的通孔成为促使膨胀球囊实现垂直于导管方向膨胀为主的球 囊扩张结构,但是还是不完全理想。因此,如何对现有产品进行必要的改进,提供更适应患者需求的椎体扩张导管,就 成为产品制造商需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在骨折塌陷椎体中形成理想空腔的椎体扩张 球囊导管,既达到快速扩张支起骨折塌陷,同时又能减轻患者痛苦。这种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包括一个可膨胀球囊,以及用于固定可膨 胀球囊两端的外导管,所述的外导管由分为两截、且互为套接的外导管主体和限位管构成, 所述外套管主体前端管壁上设有一滑道,并在其远端内腔安置一截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 近端外壁上设有一穿套在外导管主体滑道内的挂钩,同时,所述的可膨胀球囊的前后两端 分别与外导管主体及限位管的远端固结,由此构成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所述的外导管是一种金属材质管体或者塑料材质管体。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通过在外导管前端管壁 上设有一滑道,并在远端设有一套置在外导管内腔的一截限位管,构成一个滑动式自限位 扩张机构,这对可膨胀球囊在特定区间内实现理想膨胀压缩椎体复位极为有利,为减小其 纵向膨胀量,为手术过程提供有效的复位功能;同时通过观察标志和标记位置推断可膨胀 球囊的位置,使可膨胀球囊能自如地到达患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平面剖析示意图。图中1-外导管主体 2-可膨胀球囊 3-限位管4-滑道5-限位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1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这种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包括一 个可膨胀球囊2,以及用于固定可膨胀球囊两端的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导管由分 为两截、且互为套接的外导管主体1和限位管3构成,所述外套管主体1前端管壁上设有一 滑道4,并在外导管主体1远端内腔安置一截限位管3,所述限位管3的近端外壁上设有一 穿套在外导管主体1滑道内的挂钩5,同时,所述的可膨胀球囊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外导管 主体1及限位管3的远端固结,由此构成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这种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其工作原理为在未充液扩张前,所述的可 膨胀球囊2的囊体紧贴在外导管上。一旦开始充液或者充气时,随着可膨胀球囊2的扩张,
4套置在外导管主体1内腔的限位管3沿着外导管管壁上设置的滑道4滑行,并又在限位管3 近端设置的限位挂钩的作用下卡住,使整个球囊在纵向处于一设定位置。随着充液的继续 进行,可膨胀球囊2则会在与外导管相垂直方向上继续膨胀,前端管壁上设有一滑道,并在 远端设有一套置在外导管主体1内腔的一截限位管3,所述限位管的近端外壁上设有一穿 套在外导管滑道内的挂钩,同时,所述的可膨胀球囊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外导管主体及限位 管的远端固结,由此构成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而不会像ZL200620041715. 2专 利所示的球囊结构那样极易首先向沿着外导管的轴线方向膨胀。这种首先膨胀方向的改 变不仅可以将受到损伤或压缩的人体脊椎骨的直接、理想复位,而且也可以避免由于采用 ZL200620041715. 2专利所示的球囊结构导致的先行纵向膨胀现象,因为这种纵向膨胀的产 生会使横向扩张减少,不能有效地起到复位的作用,有可能会造成手术的失败。本实用新型 技术方案采用刚性好的金属材料、或者是具有一定刚性强度的塑料管来担当外导管,所以 在实际上会限制固定在管体上的球囊随着被压管体的伸展,而导致球囊产生沿外导管的轴 向膨胀。正是由于本技术方案采用的上述两项创新技术,所以才使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 技术的使用缺陷。
权利要求1.一种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包括一个可膨胀球囊(2),以及用于固定可 膨胀球囊两端的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导管由分为两截、且互为套接的外导管主体 (1)和限位管(3)构成,所述外套管主体(1)前端管壁上设有一滑道(4),并在外导管主体 (1)远端内腔安置一截限位管(3),所述限位管(3)的近端外壁上设有一穿套在外导管主体 (1)滑道内的挂钩(5),同时,所述的可膨胀球囊(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外导管主体(1)及限 位管(3)的远端固结,由此构成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导管 是一种金属材质管体或者塑料材质管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的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包括一个可膨胀球囊,以及用于固定可膨胀球囊两端的外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导管由分为两截、且互为套接的外导管主体和限位管构成,所述外套管主体前端管壁上设有一滑道,并在其远端内腔安置一截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近端外壁上设有一穿套在外导管主体滑道内的挂钩,同时,所述的可膨胀球囊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外导管主体及限位管的远端固结,由此构成自限位高压扩张球囊的扩张结构。这既对理想膨胀受压缩椎体极为有利,同时也可减小其纵向膨胀量,为手术过程提供有效的复位功能;同时通过观察标志和标记位置推断可膨胀球囊的位置,使可膨胀球囊能自如地到达患处。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1862127SQ201020625348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韩寿彭 申请人: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