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649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涉及黄酮类化合物新的药物用途,具体涉及从黑桑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用途。尤其涉及化合物(5a/p,10a )-5a, IOa-二氢_1,3,8,IOa-四羟基-2,5a-二(3-甲基-2-丁烯基)-11Η-苯并呋喃[3,2_b] [1]苯并吡喃_11_酮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2型糖尿病占总糖尿病的90%,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分泌障碍。2型糖尿病病人多伴随有肥胖、高甘油三脂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可导致多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常用的降糖药有胰岛素、磺脲类药物、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双胍类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等,这几类降糖药作用快、疗效好、但毒副作用强,对肝、肾等器官损害,部分糖尿病人对胰岛素表现明显的抗药性。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服药,因此,发现新的安全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是目前社会的迫切需要。脂肪组织是餐后葡萄糖吸收的主要部位,分化的脂肪细胞能高水平表达葡萄糖载体4 (Glut4)。Glut4是一种糖蛋白,具有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将葡萄糖转运至脂肪细胞内的功能。增加Glut4蛋白的表达量能增加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改善对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的抵抗。糖尿病患者机体中Glut4表达减少、移位障碍,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促进脂肪细胞分化、提高Glut4表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促进葡萄糖转运的药物对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国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和悠久的应用中草药的历史,并且各少数民族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民族药,这些都成为药物发现的重要源泉。黑桑iMorus nigra Linn.)为桑科(Moraceae)桑属植物,原产伊朗,后传入我国, 现在新疆喀什、阿克苏地区广泛栽培。黑桑在维吾尔医药中早已应用,俗称“药桑”,根皮和茎枝具有降血压、抗衰老、消炎止痛等功效。结构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桑根醇Fkanggenol F)是从黑桑中分离得到的(参考文献傅大煦等,《黑桑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草药,2005, 36 (9),1296-1四9)。另有文献报道,Fukai T. 等从桑属植物华桑(ifor^s cathayana Hemsl.)中首次分离得到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sanggenol F (Phytochemistry, 1997, 47 (2), 273-280)。未见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黄酮类化合物新的药物用途,尤其涉及化合物 (5a/ ,10a )-5a, IOa-二氢 _1,3,8,IOa-四羟基 _2,5a_ 二(3_ 甲基-2-丁烯基)_1 IH-苯并呋喃[3,2-b] [1]苯并吡喃-11-酮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方面的用途。本发明所述黄酮类化合物是从黑桑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该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的结构,
权利要求
1.式(I)的化合物(5a/ ,10a )-5a, IOa-二氢-1,3,8,IOa-四羟基 _2,5a_ 二(3-甲基-2-丁烯基)-IlH-苯并呋喃[3,2-b] [1]苯并吡喃-11-酮在制备抗代谢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I)。
2.按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胰岛素增敏剂。
3.按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降血糖药物。
4.按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降血脂药物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式(I)结构化合物的用途,具体涉及所述化合物(5aR,10aS)-5a,10a-二氢-1,3,8,10a-四羟基-2,5a-二(3-甲基-2-丁烯基)-11H-苯并呋喃[3,2-b][1]苯并吡喃-11-酮在治疗代谢性疾病中的用途。该化合物从黑桑中分离得到。实验证实,该化合物具有很强的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加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可进一步制成胰岛素增敏剂、降糖药物以及降脂药物应用于医药领域。(I)。
文档编号A61K31/352GK102579422SQ201110001869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6日
发明者侯爱君, 吴金炜, 姬俊, 王洋, 王贺瑶, 胡晓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