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肠清毒微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32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护肠清毒微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结肠靶向给药清除肠源性内毒素的微丸一护肠清毒微丸。
背景技术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Of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高流行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 09%,约1. 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人。大量资料证实,慢性肝病大多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 IETM)。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IETM的发生率分别为93. 3%,84. 3%、79. 0%与 75.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的发病与进展,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日益被高度重视,内毒素及内毒素激活枯否细胞炎症因子的级链释放所导致的肝损伤,为“继发性肝损伤”。反复与持续的肝细胞损伤和相伴的炎症细胞浸润,则继而发展为肝硬变甚至肝癌,亦可因引起过度炎症反应,发生严重的肝坏死,导致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内毒素不仅加重肝损害,而且是促进门脉高压、肝脏能量代谢障碍、肾损害等多器官病变的重要因素,IETM对肝病的发展与转归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清除肠源性内毒素、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是治疗肝病的根本措施之一。现代医学抗内毒素制剂多数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投入临床应用尚有一定距离。 目前多采用口服乳果糖以及肠道吸收少的抗生素。但由于其较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肠道菌群失调等副作用,制约着临床应用。中药常规制剂口服后,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在到达结肠前就会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结肠生物利用度不高。结肠靶向给药不仅使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被消化液破坏,而且能使药物直达病所,其药物的吸收总量、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均较口服给药明显提高,是一种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治疗方法;但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药物灌肠只限于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而且受伴有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灌肠不便的制约等。目前并没有关于通过结肠靶向给药清除肠源性内毒素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结肠靶向给药清除肠源性内毒素的微丸,经研究表明,其可有效清除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起到非常好的疗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通过结肠靶向给药清除肠源性内毒素的微丸——护肠清毒微丸,是由中药药粉、包衣材料及其它药学常规辅料制成的微丸,其中,中药药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大黄6 12份,紫草6 12份,茯苓25 35份,薏苡仁25 35份,白及10 20 份,赤芍20 30份,黄芩10 20份,穿心莲10 15份,儿茶6 12份,甘草2 5份。优选的,所述中药药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大黄9g,紫草9g,茯苓 30g,薏苡仁30g,白及15g,赤芍24g,黄芩15g,穿心莲12g,儿茶9g,甘草3g。所述中药药粉是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称取各原料药,装入提取袋,先加入8 12倍量(重量倍数,下同)水浸泡1 池,然后煎煮提取3次(即提取1 池后,过滤,向滤渣中加8 12倍量的水,提取1 池,重复该步骤),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02 1. 05,经喷雾干燥,即得中药药粉。优选的为称取各原料药,装入提取袋,先加入8倍量水浸泡lh,然后煎煮提取3次,每次加8倍量水,每次提取池,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02 1. 05,经喷雾干燥,即得中药药粉。所述包衣材料为果胶钙。所述果胶钙是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取低脂果胶480 520g,充分研磨, 缓缓加入2L去离子水,混勻。另取21 22g氯化钙溶于2L去离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低脂果胶溶液中,搅拌至混合均勻,制成半透明凝胶状。密封浸润Mh,使其充分浸润。取出摊平于40°C干燥48h,至干。得到的成品质脆,先粗粉,取出超微粉碎制成粉末,即得。所述微丸包衣的质量占微丸丸芯质量的35%以上,优选35%。所述其它药学常规辅料为赋形剂、粘合剂、EudragitL30D、邻苯二甲酸酯、司盘80 和水,其中,赋形剂的用量以中药药粉质量的两倍为宜,粘合剂的用量以中药药粉和赋形剂总质量的75%为宜(粘合剂优选55%乙醇,为制软材粘合用,在制丸干燥后,随蒸发去除), EudragitL30D、邻苯二甲酸酯和司盘80的用量以占包衣材料(果胶钙)质量的2.5%、 0. 5%,0. 5%为宜(EudragitL30D、邻苯二甲酸酯和司盘80的作用为调节包衣的性质,便于包衣,其量可适当增减),水的用量为包衣材料质量的12. 5倍。所述赋形剂为常规赋形剂,如壳聚糖、粉状纤维素等,成型性好即可,优选微晶纤维素(MCC)。所述护肠清毒微丸的制备方法为将药粉与适当的药学常规辅料混合制成软材, 常规方法制成小丸,干燥后得微丸丸芯;取果胶钙,加水制成混悬液,然后加入适当的药学常规辅料,混合均勻,制成结肠包衣溶液,搅拌Mh,至完全溶解;流化床预热至35°C以上, 加入微丸,常规包衣,至包衣增重35%以上,既得护肠清毒微丸。另外,其它常规的制备微丸的方法同样适用,如流化床制备法、包衣锅制备法等。优选的制备方法为将药粉和赋形剂、粘合剂混合制成软材,经挤出-滚圆机挤出质密光滑的条状软材,高速滚圆后将条状软材打断,滚圆得小丸,干燥后即得微丸丸芯;取果胶钙8g,加水100ml,于胶体磨中研细形成混悬液,然后加入EudragitL30D2. 5% (指其质量数占果胶钙质量的2. 5% ),邻苯二甲酸酯和司盘80各0. 5% (邻苯二甲酸酯和司盘80 的用量各占果胶钙质量的0. 5% ),混合均勻,制成结肠包衣溶液,搅拌Mh,至完全溶解;流化床预热至35°C以上,加入微丸丸芯,调节风速至全部处于运动状态,预热5min,打开蠕动泵喷入包衣液,进行包衣,至包衣增重35%,既得微丸。所述挤出速度优选20Hz,滚圆速度优选20Hz,滚圆时间优选%iin。所述干燥采用喷雾干燥,调节进风温度175°C,出风口温度90°C,雾化器调速38 40,进液转速20Hz,可稳定连续喷出干燥粉末。本发明的中药药粉为经近15年的临床应用反复印证疗效确切的药物,具有保护肠屏障、消除肠道内毒素、减轻细胞因子及其他炎症介质对肝脏的损伤的作用。本发明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最新制剂技术,改变中药剂型,采用果胶钙为包衣,创立了中药结肠靶向给药新剂型-护肠清毒微丸。同时对200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探讨该病证候规律特点,为临床研究方案的确立提供了依据。并通过临床治疗性研究进一步验证中药新剂型护肠清毒微丸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为中医药对肝病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与新理论。另外,虽然本发明中的实验均是针对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孰知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的情况下,应该能够合理推测出本发明的护肠清毒微丸并非仅对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有治疗效果,对其它具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症也具有治疗效果。


图1为为芍药苷紫外吸收色谱图。图2为芍药苷高效液相色谱图,其中,A为芍药苷标准品,B为微丸样品提取液,a 为芍药苷峰。图3为芍药苷标准品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图4为护肠清毒微丸样品和胶囊样品中芍药苷的溶出曲线。图5为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芍药苷含量,其中,A.空白血浆,B.空白血浆+ 芍药苷,C.血浆样品,1.芍药苷。图6为HPLC法测定大鼠肠组织中的芍药苷含量,其中,A.空白肠组织,B.空白肠组织+芍药苷,C.肠组织样品,1.芍药苷。图7为大鼠给药后血液中芍药苷的平均药时曲线图。图8为大鼠给药后肠组织中芍药苷的平均药时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护肠清毒微丸制备工艺研究1、仪器与试药喷雾干燥机(无锡市前洲干燥机成套设备厂),挤出-滚圆制丸机(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超微粉碎机(济南倍利粉技术工程有限公司),7^(-2型片剂四用测定仪 (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微晶纤维素(MCC101,台湾明台公司,批号80920),无水氯化钙(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批号80329014),芍药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10736-200629)药粉(药物提取干燥后微粉制得),低脂果胶(河南郑州永康食品厂;批号090123),无水乙2、方法与结果2. 1药粉的制备称取中药Ikg (配方为大黄9份,紫草9份,茯苓30份,薏苡仁30份,白及15份, 赤芍M份,黄芩15份,穿心莲12份,儿茶9份,甘草3份,按重量份计),装入提取袋,先以 8倍量(重量倍数)水浸泡lh,然后煎煮提取三次,每次加8倍量水,每次提取池,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05,经喷雾干燥得药粉。2. 2果胶钙的制备取低脂果胶500g,充分研磨,缓缓加入2L去离子水,混勻。另取21. 71g氯化钙溶于2L去离子水中,缓缓倒入低脂果胶溶液中,搅拌至混合均勻,制成半透明凝胶状。密封浸润Mh,使其充分浸润。取出摊平于40°C干燥48h,至干。得到的成品质脆,先粗粉,取出超微粉碎制成粉末,备用。2. 3微丸的制备方法将药粉和微晶纤维素按比例1 2混合,加入粘合剂制成软材,经挤出-滚圆机挤出质密光滑的条状软材,高速滚圆后将条状软材打断,经长时间滚圆所得的小丸,干燥后即得微丸丸芯(因粘合剂为乙醇,微丸干燥后,乙醇经挥发不存在于微丸中,水分含量 < 9% )。包衣制备取果胶钙(8g)加水(IOOml)于胶体磨中研细形成混悬液加入 EudragitL30D2. 5 %,邻苯二甲酸酯和司盘80 (各0. 5 % ),混合均勻,制成结肠包衣溶液。搅拌Mh,至完全溶解。流化床预热至35°C以上,加入微丸丸芯(约15g),调节风速至全部处于运动状态,预热5min。打开蠕动泵喷入包衣液,进行包衣。至包衣增重35%,既得微丸。2. 4微丸丸芯制备的单因素考察作为微丸制备的初步考察,经文献经验初步选定滚圆速度18Hz,滚圆速度20Hz, 滚圆时间細in。分别考察粘合剂配比、粘合剂用量、药物比例、挤出速度考察、滚圆速度、滚圆时间等因素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具体考察如下由于中药复方提取成分复杂,粘性较大, 根据文献及经验,选择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粘合剂,经试验,可不加PVA等其它粘合剂。 分别考察了 35 %、45 %、55 %、65 %和75 %乙醇作为润湿剂,结果以55 %乙醇制软材,软材黏度适当,丸型圆整度好。定药物与MCC比例为1 4,试验每份取混合粉末40g,分别考察 20ml ,25ml, 30ml,35ml和40ml粘合剂,结果以30ml粘合剂制得的软材粘度适当,成丸较好。 因处方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粘性,经考察,当药物比例大于50%时,挤出软材不畅,因此选择 50%药物比例。结果证明粘合剂种类、用量及辅料比例是影响成丸的关键因素,且优选条件较唯一,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经单独优化结果为结果粘合剂选择以( %是指体积比)乙醇加入量为75% (加入量75%是指中药药粉和微晶纤维素总质量的75%,如制备 40g微丸需加入粘合剂30g,约30ml)制软材,软材黏度适当,丸型圆整度好;选择50%药物比例,即药粉MCC=I 2。而挤出速度、滚圆速度及滚圆时间影响不确切,特采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化工艺。2. 5正交试验法优化护肠清毒微丸制备工艺条件基于单因素考察,选择对制备过程有明显影响的3个因素挤出速度、滚圆速度、 滚圆时间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选用三因素三水平按L9(34)设计正交试验,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筛选,见表1。以微丸的圆整度(以平面临界角计)及18 30目之间的得率的综合指标进行评分,结果见表2,分析结果见表3。综合指标=得率-圆整度X 2表1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表2L9 (34)正交试验设计表及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护肠清毒微丸,其特征在于是由中药药粉、包衣材料及其它药学常规辅料制成的微丸,其中,中药药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大黄6 12份,紫草6 12份, 茯苓25 35份,薏苡仁25 35份,白及10 20份,赤芍20 30份,黄芩10 20份, 穿心莲10 15份,儿茶6 12份,甘草2 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肠清毒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药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大黄9份,紫草9份,茯苓30份,薏苡仁30份,白及15份,赤芍M份,黄芩 15份,穿心莲12份,儿茶9份,甘草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肠清毒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药粉是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称取各原料药,装入提取袋,先加入8 12倍量水浸泡1 池,然后煎煮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02 1. 05,经喷雾干燥,即得中药药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肠清毒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衣材料为果胶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肠清毒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果胶钙是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取低脂果胶480 520g,充分研磨,加入2L去离子水,混勻;另取21 22g 氯化钙溶于2L去离子水中,然后倒入低脂果胶溶液中,搅拌至混合均勻,制成半透明凝胶状;密封浸润Mh,取出摊平于40°C干燥48h,至干,超微粉碎制成粉末,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肠清毒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丸包衣的质量占微丸丸芯质量的35%。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护肠清毒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药学常规辅料为赋形剂、粘合剂、EudragitL30D、邻苯二甲酸酯、司盘80和水,其中,其中,赋形剂的用量为中药药粉质量的两倍,粘合剂的用量为中药药粉和赋形剂总质量的75%, EudragitL30D、邻苯二甲酸酯和司盘80的用量为包衣材料质量的2. 5 %、0. 5 %、0. 5 %,水的用量为包衣材料质量的12. 5倍。
8.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护肠清毒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药粉与适当的药学常规辅料混合制成软材,常规方法制成小丸,干燥后得微丸丸芯;取果胶钙,加水制成混悬液,然后加入适当的药学常规辅料,混合均勻,制成结肠包衣溶液,搅拌Mh,至完全溶解;流化床预热至35°C以上,加入微丸丸芯,常规包衣,至包衣增重35 %以上,既得护肠清毒微丸。
9.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肠清毒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药粉和赋形剂、粘合剂混合制成软材,经挤出-滚圆机挤出质密光滑的条状软材,高速滚圆后将条状软材打断,滚圆得小丸,干燥后得微丸丸芯;取果胶钙8g,加水100ml,于胶体磨中研细形成混悬液,然后加入EudragitL30D 2.5%,邻苯二甲酸酯和司盘80各0. 5 %,混合均勻,制成结肠包衣溶液,搅拌Mh,至完全溶解;流化床预热至35 V以上,加入微丸丸芯,调节风速至全部处于运动状态,预热5min,打开蠕动泵喷入包衣液,进行包衣,至包衣增重35%,既得微丸。
10.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护肠清毒微丸在制备治疗肠源性内毒素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结肠靶向给药清除肠源性内毒素的微丸——护肠清毒微丸,是由中药药粉、包衣材料及其它药学常规辅料组成的微丸,其中,中药药粉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大黄6~12份,紫草6~12份,茯苓25~35份,薏苡仁25~35份,白及10~20份,赤芍20~30份,黄芩10~20份,穿心莲10~15份,儿茶6~12份,甘草2~5份。其制备方法为将药粉与药学常规辅料混合制成软材,制成小丸,干燥后得微丸丸芯;取果胶钙,加水制成混悬液,然后加入药学常规辅料,制成结肠包衣溶液,常规包衣,至包衣增重35%以上,即得。本发明的药物具有保护肠屏障、消除肠道内毒素、减轻细胞因子及其他炎症介质对肝脏的损伤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P1/16GK102406869SQ20111038235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6日
发明者孙欢娜, 孙萍, 李勇, 胡冬青 申请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