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吸收制品的材料纤维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74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吸收制品的材料纤维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消费品诸如吸收制品和用于制造所述吸收制品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吸收制品的材料纤维网的配置及制造所述吸收制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纺织物纤维网可适用于范围广泛的应用。各种无纺织物纤维网可包括纺粘、熔喷、纺粘(“SMS”)纤维网,包括纺粘热塑性塑料(例如,聚烯烃)的外层和熔喷热塑性塑料的内层。此类SMS无纺织物纤维网可包括耐用纺粘层和内部熔喷层,所述熔喷层为多孔的但可抑制流体例如体液的快速透湿或抑制细菌透过织物纤维网。为了使这种无纺织物纤维网按特定的特性起作用,期望熔喷层具有确保无纺织物纤维网透气性的纤维尺寸和孔隙率,而同时又抑制流体的透湿。吸收制品例如尿布、训练裤、失禁内衣和妇女卫生制品也可为了多种目的而利用无纺织物纤维网,诸如衬里、转移层、吸收介质、阻挡层和阻挡箍、背衬件、以及其它组件。对于许多此类应用来讲,无纺织物纤维网的阻挡特性在织物纤维网的性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作为对流体渗透的屏障。吸收制品可包括多个元件诸如旨在紧靠穿着者的皮肤放置的液体可透过的顶片、在使用中形成吸收制品的外表面的液体不可透过的底片、各种阻挡箍和设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当生产吸收制品时,使材料诸如无纺材料的纤维网彼此粘结。这些材料的粘结可例如通过机械粘结法来进行。通过减小纤维网的基重来减小吸收制品的制造成本,同时保持(如果不是改善)它们的功能,这仍然是个难题。例如,据信当要粘结的纤维网的合并基重小于30gsm时,目前可用的纺粘或SMS无纺纤维网的基重的减小可导致显著较高的粘结缺陷率。那些缺陷可使吸收制品的渗漏增加。仍然需要提供一种包括如下低基重纤维网的吸收制品,当所述纤维网被粘结在一起时,它们兼具高品质的粘结和低缺陷率。还需要如下的低基重无纺纤维网,它们可用于以高生产率来制造吸收制品并且以显著的压实来包装所述吸收制品并持续延长的时段,同时获得且保持柔软的、空气可透过的(即可透气的)且阻挡液体的材料,所述材料具有良好的触觉特性和对低表面张力流体的良好的阻挡特性。据信,可用的无纺纤维网的结构特性、机械特性和流体处理特性尚不足够。因此,也需要改进无纺纤维网的结构。在用作液体屏障的元件中结合了无纺纤维网的吸收制品应当能够容纳低表面张力液体。目前可用的无纺纤维网常常需要昂贵的疏水性涂层或熔融添加剂,所述疏水性涂层或熔融添加剂被加入到纤维网中以便获得令人满意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同时保持为空气可透过的。据信除了它们的成本以外,此类涂覆的/经处理的无纺纤维网仍然可能不足以容纳表面张力为45mN/m或更小的低表面张力身体流出物。因此,需要包括如下可透气元件的吸收制品,所述元件由具有优异阻挡特性的较低成本的无纺纤维网制成。此类新型无纺材料能够简化吸收制品的设计,例如,用单层箍构造来取代多层阻挡箍构造。发明概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一般部分涉及一种围绕下体穿着的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包括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包括顶片、底片、设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以及连接到基础结构上的一对纵向阻挡箍。纵向阻挡箍中的每个均由材料纤维网形成。材料纤维网可包括第一无纺组分层,其包括平均直径为约8微米至约30微米范围内的纤维;第二无纺组分层,其所包括的纤维具有小于约I微米的数均直径,小于约I. 5微米的质均直径,和小于2的质均直径与数均直径的比率;和第三无纺组分层,其包括平均直径在约8微米至约30微米范围内的纤维。第二无纺组分层被设置在第一无纺组分层和第三无纺组分层中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一般部分涉及一种围绕下体穿着的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包括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包括顶片、底片、设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以及连接到基础结构上的一对纵向阻挡箍。纵向阻挡箍中的每个均由材料纤维网形成。材料纤维网可包括第一无纺组分层,其包括平均直径为约8微米至约30微米范围内的纤维;第二无纺组分层,其所包括的纤维具有小于约I微米的数均直径、小于约I. 5微米的质均直径,和小于2的质均直径与数均直径的比率;和第三无纺组分层,其包括平均直径在约8微米至约30微米范围内的纤维,和第四无纺组分层,其包括平均直径在约I微米至约8微米范围内的纤维。所述第二无纺组分层和第四无纺组分层均被设置在第一无纺组分层和第三无纺组分 层中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一般部分涉及一种围绕下体穿着的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包括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包括顶片、底片、设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以及连接到基础结构上的一对纵向阻挡箍。纵向阻挡箍中的每个均由材料纤维网形成。材料纤维网可包括第一无纺组分层,其包括平均旦尼尔在0. 4-6范围内的纤维;第二无纺组分层,其包括平均旦尼尔在0. 00006-0. 006范围内的纤维;和第三无纺组分层,其包括平均旦尼尔在0. 4-6范围内的纤维。第二无纺组分层被设置在第一无纺组分层和第三无纺组分层中间。附图简述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对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并且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公开自身,其中图I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吸收制品的平面图。图2为图I的吸收制品的透视图。图3A-B为沿线3—3截取的图I的吸收制品的剖面图。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用来制造无纺材料纤维网的成形机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呈三层构型的无纺材料纤维网的剖面图。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图5的材料纤维网的透视图,其中切除了无纺组分层的各种部分以示出每个无纺组分层的组成。图7为材料纤维网的顶视图照片。图8为穿过压延粘结获取的图7的材料纤维网的剖视照片。图9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材料纤维网的顶视图照片。

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穿过压延粘结获取的图9的材料纤维网的剖视照片。图1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呈四层构型的材料纤维网的剖面图。图1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图11的材料纤维网的透视图,其中切除了无纺组分层的各种部分以示出每个无纺组分层的组成。图13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材料纤维网的顶视图照片。图14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图13的材料纤维网的剖视照片。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一种简化的动态机械粘结设备。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图案化圆柱体。·图17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粘结的材料纤维网的一个片段部分的平面图。图18A-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粘结部位的图案。图19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沿图17的线19-19截取的剖面图,其示例地示出了粘结部位。图20为图19的粘结部位的剖视透视图。图21A示出了机械粘结的品质和用于测定缺陷的模板。图21B示出了用于洞缺陷、跳纱缺陷和撕裂缺陷的缺陷面积模板的使用。图22-25以图形方式示出了源自实施例I的表IA和IB的数据。图26以图形方式示出了实施例2A的表2A的各种样本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图27以图形方式示出了实施例2B的表2B的各种样本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对样本的数均直径。图28以图形方式示出了具有表2C所指定特性的本公开的SMNS纤维网的侧面朝向性。图29和30以图形方式示出了与本公开的SMNS纤维网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相比的各种SMS纤维网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图31以图形方式示出了相关于实施例3的样本G,B和A的孔径分布。图32以图形方式示出了随基重COV而变的表32的各种样本的粘结缺陷。图33A-33G示出了各种机械粘结的实例。发明详述现在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以便在总体上理解本文所公开的设备和方法的结构原理、功能、制造和用途。这些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一个或多个实例示出于附图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文所具体描述的以及附图所示出的设备和方法均是非限制性实例实施方案,并且本公开的所述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范围完全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结合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所示或所述的特征可与其他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特征相组合。此类修改形式和变型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定义在本说明书中,下列术语具有以下含义
术语“吸收制品”是指与穿着者的身体紧贴或邻近放置以吸收和容纳由身体排放的各种流出物的装置。实例吸收制品包括例如尿布、训练裤、套穿裤型尿布(即,具有预成形的腰部开口和腿部开口的尿布,诸如2000年9月19日授予Ashton的美国专利6,120,487中所示的尿布)、可重复扣紧的尿布、失禁贴身短内裤和内衣、尿布固定器和衬里、妇女卫生内衣、卫生护垫和吸收插件。术语“透气率”是由下述的透气率测试限定的。透气率以m3/m2/分钟(m/min)表示术语“基重”由下述的基重测试限定。基重以克/m2 (gsm)表示。术语“粘结面积”是指单个粘结部位的面积。粘结面积以mm2表示。术语“粘结密度”为某个面积中的粘结的数目。粘结密度以粘结数/cm2表示。相 对粘结面积为粘结密度乘以粘结面积(均换算为相同的单位面积),并且以百分比表示。术语“横向”是指大致垂直于纵向的方向。术语“缺陷发生率”由下述的缺陷发生率测试限定。术语“旦尼尔”是指纤维细度的单位,其等于每9000m纤维的重量(以克计)。当指称纤维时,术语“直径”由下述的纤维直径和旦尼尔测试限定。纤维的直径以微米表示。术语“可伸长的材料”、“可延展的材料”或“可拉伸的材料”可互换使用,并且是指如下材料,该材料在施加了偏置力时能够拉伸至其松弛初始长度的至少150%的伸长长度(即,能够拉伸其初始长度的50%以上)而不完全破裂或断裂,如按EDANA方法20. 2-89所测量的那样。如果这种可伸长材料在释放外力时恢复其伸长的至少40%,则所述可伸长材料将被认为是“弹性的”或“弹性体的”。例如,具有IOOmm初始长度的弹性材料能够延伸到150mm,并且在移除所述力时回缩到至少130mm的长度(即,表现出40%的恢复)。如果所述材料在释放外力时恢复其伸长的小于40%,则所述可伸长材料将被认为是“基本上非弹性的”或“基本上非弹性体的”。例如,具有IOOmm初始长度的材料能够至少延伸到150mm,并且在移除所述力时回缩到145mm的长度(即,表现出10%的恢复)。术语“弹性股线”或“弹性构件”是指条带或股线(即与宽度和高度或其横截面的直径相比具有较大的长度),如可作为制品的内箍或外箍收紧组件的一部分。术语“纤维”是指通过如下工艺生产的任何类型的连续或不连续的人造纤维、长丝或原纤纺丝工艺、熔喷工艺、熔体原纤化或膜原纤化工艺、或静电纺纱生产工艺、或任何其它合适的工艺。术语“膜”是指如下聚合材料,其具有皮肤状结构,并且不包括可单独分辨的纤维。因此,“膜”不包括无纺材料。对于本文来讲,皮肤状材料可为穿孔的、开孔的或多微孔的,并且仍然被视为“膜”。术语“索眼环”或“索环”是指围绕机械粘结部位的周边形成的环(未必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图19示出了具有底部表面351bb和索眼环376的粘结部位351b。术语“疏水性”是指具有大于或等于90°的接触角的材料或组合物,所根据的是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Publication “Contact Angle, Wettability, andAdhesion”,由Robert F. Gould编订并于1964年获得版权。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疏水性表面可表现出大于120°,大于140°,或甚至大于150°的接触角。疏水性液体组合物一般是与水不混溶的。术语“疏水性熔融添加剂”是指如下疏水性组合物,其已作为添加剂被包括到热熔融组合物中(即,共混到热塑性熔体中),所述热熔融组合物随后被成形为纤维和/或基底(例如,通过纺粘法、熔喷法或挤出法来成形)。术语“疏水性表面涂层”是指如下组合物,其已被施加到某个表面上以便使所述表面变成疏水性或更具疏水性的。“疏水性表面涂层组合物”是指旨在被施加到某个表面上以便提供疏水性表面涂层的组合物。术语“局部基重变化”由下述的局部基重变化测试限定。局部基重变化以百分比表不。术语“低表面张力流体”是指具有小于45mN/m的表面张力的流体。术语“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由下述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测试限定。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以秒表示。
术语“纵向”(MD)是指加工过程中材料流的方向。术语“质均直径”是指从纤维直径计算出的纤维的质量加权算术平均直径,其是通过下述的纤维直径和旦尼尔测试来测量的。纤维的质均直径通过下述的纤维直径计算来计算。纤维的质均直径以微米表示。术语无纺样本中的“平均流量孔径”是指对应于如下压力的孔径,在所述压力下流过“润湿样本”中的孔的流量为流过“干燥样本”中的孔的流量的50%。平均流量孔径是通过下述的孔径分布测试来测量的。平均流量孔径为如下孔径流量的50%流过大于平均流量孔径的孔,并且所述流量的其余部分流过小于平均流量孔径的孔。平均流量孔径以微米表不。术语“压延粘结”或“热粘结”是指通过压力和温度在无纺材料的纤维之间形成的粘结,使得所述粘结内的聚合物熔融在一起以形成连续的膜状材料。术语“压延粘结”不包括使用粘合剂或通过仅使用如下文的机械粘结所限定的压力而形成的粘结。术语“热粘结法”或“压延粘结法”是指用来产生热粘结的方法。术语“机械粘结”是指通过压力、超声波连接和/或其它机械粘结法而不有意地应用热在两种材料之间所形成的粘结。术语机械粘结不包括使用粘合剂形成的粘结。术语“机械粘结法”是指用来产生机械粘结的方法。如本文所用,术语“无纺材料”是指通过例如纺粘、熔喷、梳理等方法由连续的(长的)长丝(纤维)和/或不连续的(短的)长丝(纤维)制成的多孔纤维材料。“无纺材料”不包括膜、织造布或针织布。术语“无纺材料组分层”是指材料纤维网的一个片、层片或层。术语“数均直径”或者“平均直径”是指从纤维直径计算出的纤维的算术平均直径,其是通过下述的纤维直径和旦尼尔测试来测量的。纤维的数均直径通过下述的纤维直径计算来计算。纤维的数均直径以微米表示。术语“多分散度”是指对按质均直径与数均直径的比率计算出的分布宽度的量度。术语“孔隙率”是指对具有由某种材料构成的纤维的无纺层的空隙体积的量度,并且被计算为(I-[基重]/[厚度X材料密度]),其中将这些单位调整成使得它们被抵消掉。术语“相对标准偏差”(RSD)是指对通过如下方式计算出的精度的量度将一系列测量值的统计标准偏差除以所述一系列测量值的统计平均测量值。这常常也称为变异系数或 cov。术语“纤维网”或“材料纤维网”是指片状结构诸如无纺材料或膜。无纺材料纤维网诸如无纺织物纤维网可包括使用机械、热或化学粘结法粘结在一起的单个无纺组分层的片。无纺纤维网可被成形为平坦的多孔片,所述片直接由单个纤维、熔融塑料和/或塑料膜制成。一些无纺结构可利用例如背衬薄片来加强或加固。无纺结构可被构建成如下织物,所述织物可为使用寿命有限的单次使用织物或极耐用的织物。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无纺纤维网提供特定功能,诸如吸收性、液体排斥性、回弹性、拉伸、柔软性、强度。这些特性常常是兼备的以产生适用于特定应用的织物,同时在产品使用寿命和成本之间获得良好的平衡。熔融材料且通常热塑性塑料的连续纤维和短纤维纺丝技术通常被称为纺熔技术。纺熔技术可包括熔喷工艺和纺粘工艺二者。纺粘工艺包括提供熔融聚合物,所述熔融聚合物随后在压力下通过被称为喷丝头或模头的板中的大量孔口而被挤出。所得连续纤维通过 许多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来骤冷和拉伸,例如槽拉系统、拉细枪或导丝辊。在纺成工艺或纺粘工艺中,将连续纤维作为松散纤维网收集在移动的具有小孔的表面例如丝网传送带上。当成排地使用一个以上的喷丝头以便形成多层纤维网时,后续的无纺组分层被收集在先前形成的无纺组分层的最上表面上。熔喷工艺相关于用于形成无纺材料层的纺粘工艺,其中将熔融聚合物在压力下通过喷丝头或模头中的孔口挤出。在纤维退出模头时,高速气体冲击并拉细它们。该步骤的能量使得所形成的纤维的直径极大地减小因而破碎以便产生不定长度的微纤维。这不同于纺粘工艺,在所述纺粘工艺中一般保持纤维的连续性。常常将熔喷无纺结构加入到纺粘无纺结构中以形成纺粘-熔喷(“SM”)纤维网或纺粘-熔喷-纺粘(“SMS”)纤维网,它们是具有某些阻挡特性的牢固纤维网。其它用以生产细纤维的方法包括熔体原纤化和静电纺纱。熔体原纤化是制造纤维的一般类别,定义为其中一种或多种聚合物被熔融并挤压成多种可能的构型(例如复合挤压成型的均相或双组分膜或长丝),然后被原纤化或纤维化成长丝。熔喷法是一种此类特定方法(如本文所述)。熔膜原纤化为可用来生产亚微米纤维的另一种方法。由熔融产生熔膜,然后使用流体由熔膜形成纤维。该方法的实例包括授予TOTobin等人的美国专利6,315,806,5, 183,670 和 4,536,361 ;以及授予 Reneker 等人并转让给了 University ofAkron的美国专利6,382,526,6, 520, 425和6,695,992。根据Torobin的方法使用一个或成阵列的共环形喷嘴来形成膜管,所述膜管通过在该环形膜内流动的高速空气来原纤化。其它熔膜原纤化方法和系统描述于2008年4月24日公布的授予Johnson等人的美国专利公布2008/0093778 ;授予Krause等人的美国专利7,628,941 ;以及2009年12月3日公布的授予Krause等人的美国专利公布2009/0295020中,并且提供均匀且窄的纤维分布、减少的或极少的纤维缺陷例如未纤维化的聚合物熔体(一般称为“细粒”)、飞毛和粉尘。这些方法和系统还提供用于吸收卫生制品的均匀的无纺纤维网。静电纺纱为通常用于生产亚微米纤维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常将一种聚合物溶解在一种溶剂中并放入一个隔室中,隔室在一端密封,在另一端颈缩部分具有一个小开口。然后靠近隔室的开口端在聚合物溶液和收集器之间施加高电压。这种方法的生产速度很慢并且纤维典型地以小批量进行生产。用于生产亚微米纤维的另一种纺丝技术为利用溶剂的溶液纺丝或闪蒸纺丝。在用静电纺纱制成的亚微米直径纤维和用熔体原纤化制成的那些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即化学组成不同。静电纺纱的亚微米纤维由一般可溶的聚合物制成,所述聚合物的分子量低于通过熔体原纤化制成的纤维的情况。商业上可行的静电纺纱方法已描述于授予Jirsak等人的美国专利7,585,437、授予Chu等人的美国专利6,713,011、以及授予Petras等人的美国专利公布2009/0148547中。近来有人结合熔融聚合物而不是聚合物溶液对静电纺纱作了探索,如描述于Lyons等人的参考文献“Melt-electrospinning PartI !Processing Parameters and Geometric Properties,,,发表于期刊 POLYMER 45 (2004)第 7597 - 7603 页;以及Zhou等人的参考文献“The Thermal Effects on Electrospinningof Polylactic Acid Melts”,发表于期刊 POLYMER 47 (2006)第 7497-7505 页。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们已观察到静电纺纱纤维具有一般大于I微米的平均直径,这与亚微米(即,小于I微米)的溶液静电纺纱纤维形成对比。为了减小纤维直径,研究者们最近已开始优化工艺和聚合物参数。一般来讲,研究者们的目标是减小数均直径,但不减小质均直径和窄的纤维直径分布。熔体静电纺纱中的改进表明,纤维直径可减小,但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减小,仍然在I微米以上(一般来讲,对于分子量在12,000-200,000道尔顿范围内的聚 丙烯,在2微米至40微米范围内),见Kong等人的研究工作“Effects of the Spin Linetemperature Profile and Melt Index of Poly (propylene)on Melt~electrospinning^,发表于期刊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49(2009)第 391-396 页(平均纤维直径为20微米,使用的是熔流指数为1500的聚丙烯);Kadomae等人的研究工作“Relation BetweenTacticity and Fiber Diameter in Melt-electrospinning of Polypropylene,,,发表于期刊FIBERS AND POLYMERS 10 (2009)第275-279页(纤维直径在5-20微米的范围内,使用的是具有12,000和205,000分子量的聚丙烯);以及Yang等人的研究工作“Explorationof Melt-electrospinning Based on the Novel Device,,,发表于 Proceedings of the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DielectricMaterials,2009,第1223-1226页(最小纤维直径为5微米)。最近,熔体静电纺纱已由Zhmayev 等人模型化,见“Modeling of Melt Electrospinning for Semi-crystallinePolymers”,发表于期刊POLYMER 51 (2010)第274-290页。甚至它们的模型也表明,熔体静电纺纱尼龙6 (熔流指数为3)的纤维直径为2微米,类似于通过实验获得的纤维直径。Dalton 等人的前期工作 “Electrospinning of Polymer Melts:PhenomenologicalObservations”表明,熔体静电纺纱的高分子量聚丙烯纤维(MFI在15cm3/IOmin至44cm3/10min的范围内)的纤维直径可通过如下方式被显著地减小至亚微米加入I. 5%的降粘添加剂,诸如 Irgatec CR 76 (源自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Switzerland)。然而,降粘添加剂例如Irgatec CR 76显著地减小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如描述于授予Roth等人的美国专利 6,949,594、以及 Gande 等人的 “Peroxide-free Vis-breaking Additive forImproved Qualities in Meltblown Fabrics,,,见 International Nonwovens TechnicalConference, 2005, St. Louis, Missouri, USA.的会议论文集。因此,在使用商品级的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的情况下,熔体静电纺纱纤维具有一般I微米以上的纤维直径,或高的标准偏差,导致宽的纤维直径分布。此外,成功的聚合物熔体静电纺纱中所用的聚合物使用的是低分子量的聚合物,例如在如下情形中=Zhou等人所用的纺成纤维中的始于186,000道尔顿并降解至实际上40,000道尔顿的PLA,并且Dalton等人使用了降粘添加剂IrgatecCR 76以通过减小分子量来减小熔融粘度。这对比于熔体原纤化工艺中所用的PLA,其中例如Natureworks 6202D树脂始于140,000道尔顿的分子量Mw并且仅‘降解’至130,000-135, 000道尔顿的分子量,这与熔体静电纺纱纤维的40,000形成对比。其它等级的PLA (例如Mw为95,000或128,000)的分子量也从纯树脂至纤维形式下降小于10,000或甚至小于1,00 0道尔顿(小于10%或小于1%)。因此,不仅包括目前的熔体静电纺纱法的静电纺纱法的生产能力仍然较低,而且其在结构上和化学上也明显不同于本公开的细纤维(即,第二无纺组分层)。然而,希望开发出旨在以如本文所述的较高生产能力和窄的亚微米直径分布来制造细纤维的静电纺纱方法。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无纺结构的纤维可由下列物质制成聚酯,包括PET和PBT、聚乳酸(PLA)和醇酸;聚烯烃,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源自乙烯和丙烯的烯属共聚物;弹性体聚合物,包括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直链和径向的二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诸如各种类型的Kraton)、聚苯乙烯、聚酰胺、PHA (聚羟基链烷酸酯)和例如PHB (聚羟基丁酸酯);以及淀粉基组合物包括例如热塑性淀粉。以上聚合物可被用作均聚物、共聚物,例如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它们的共混物和熔合体。多种大量生产的消费品诸如尿布、纸巾、女性护理产品、失禁产品和类似的材料在它们的制造过程中利用了无纺纤维网诸如SMS纤维网。SM和SMS纤维网的最大使用者之一是一次性尿布和女性护理产品工业。然而,当将无纺纤维网结合到吸收制品中时,有时候难以阻挡具有类似于SMS结构的表面能水平的表面张力流体。例如,一些SMS纤维网可具有大约30mN/m的表面能水平(例如,当由PP制成时),而需要被阻挡的流体(即,婴儿尿液或稀便)可具有40-50mN/m或在某些情况下低至32_35mN/m的表面张力。对于吸收制品的各种组件例如阻挡腿箍,为了获得所期望的流体阻挡,在生产无纺纤维网的过程中可将疏水性表面涂层施加到纤维网上或可使用疏水性熔融添加剂。然而,此类技术可增加与吸收产品相关联的生产成本,并且一般会增加生产的复杂性。如果在吸收制品的其它部分(例如顶片)上使用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材料,则它们在润湿和/或干燥状态期间可能朝其它吸收制品组件迁移或洗掉。例如,在干燥状态期间,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材料在吸收制品被制造并包装之后以及在数星期的贮存期间可迁移并连接到阻挡箍,从而可能导致增加的渗漏率。此外,在润湿状态期间,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材料也可从例如尿布顶片上洗掉并随后连接到阻挡箍,从而也可能导致增加的渗漏率。纤维网中的附加疏水性材料的一个优点是,它们会抵抗并排斥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因此,期望组合该优点而不具有附加的复杂性和成本。除了上述的以外,在各种结构的机械粘结过程中,还可产生延伸穿过无纺纤维网例如SMS纤维网的许多不可取的洞。目前的设备和方法不足以使用压力/剪切粘结法来粘结总基重低于25gsm的SMS和纺粘(S,SS, SSS)材料的组合而不增加由该方法所产生的洞的数目。洞的产生起因于冲穿SMS或SS纤维网的薄区域的粘结小块。穿过所粘结的材料的增加的洞导致较高的产品故障率(即,渗漏)。当结合了这种无纺纤维网的吸收制品随后被使用者穿着时,洞的存在可导致不可取的渗漏。鉴于上述原因,所期望的是如下低成本无纺纤维网,它们具有超出某些参数的低基重、足够的透气率(即,可透气的)、足够的触觉特性和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也期望这些无纺材料具有更高的结构均匀性(即,较小的局部基重变化),尤其是在基重较低时(例如,小于25gsm,或者小于15gsm,或者小于13gsm,或者小于lOgsm)。25gsm或更小的无纺纤维网中的增加的结构均匀性可减小在机械粘结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例如,洞)的量。特别是关于阻挡箍材料,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期望具有柔软的低基重纤维网,它们具有对低表面张力身体流出物的改善的阻挡以给与吸收芯更多的时间来吸收流体,尤其是具有近来和将来的更“贴合身体的”尿布设计和更薄吸收芯的趋势。如下文所更详述,具有平均直径小于I微米的细纤维(“N纤维”)的无纺组分层(“N纤维层”)可加入到其它无纺组分层中或换句话讲与它们结合以形成无纺材料纤维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N纤维层可用来产生例如SNS无纺纤维网或SMNS无纺纤维网。N纤维可由例如选自下列的聚合物构成聚酯,包括PET和PBT、聚乳酸(PLA)、醇酸;聚烯烃,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源自乙烯和丙烯的烯属的共聚物;弹性体聚合物,包括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直链和径向的二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诸如各种类型的Kraton)、聚苯乙烯、聚酰胺,PHA (聚羟基链烷酸酯)和例如PHB (聚羟基丁酸酯);以及淀粉基组合物,包括例如热塑性淀粉。以上聚合物可用作均聚物、共聚物,例如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它们的共混物和熔合体。N纤维层可通过任何合适的粘结技术粘结到其它无纺组分层,例如压延粘结法(也称为热点粘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无纺纤维网中使用N纤维层可提供低表面张力阻挡,所述阻挡的水平与用疏水性涂层或疏水性熔融添加剂处理的其它无纺纤维网的一样高,并且仍然保持低基重(例如,小于15gsm,或者小于13gsm)。使用N纤维层也可提供一种柔软的且可透气的(即,空气可透过的)无纺材料,所述材料至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按单一纤维网层构型用于先前使用双纤维网层构型的应用。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用N纤维层还可至少减少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朝向纤维网的不可取的迁移,并且因此可最终导致关联的吸收制品更好的渗漏防护。此外,在与具有类似基重的SMS纤维网进行比较时,使用包括N纤维层 的无纺纤维网还可减小在机械粘结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即,穿过机械粘结部位的洞或针孔)的数目。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约束,关于本文所公开的纤维网的流体阻挡特性,据信通过使用N纤维层在纤维网中产生的孔的小尺寸连同纤维的紧密度或邻近性可增加低表面张力流体透过所述孔所需的流体静力学压力,并且潜在地增加毛细管阻力。所述细孔可增加施加到穿过纤维网的这些细孔的低表面张力流体上的毛细管阻力以减慢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此外,还发现孔结构的多个方面是相关的(除了平均孔径以外),例如孔径分布的狭窄性、平均流量孔径和孔径分布众数。如下文所更详述,结合了 N纤维层的材料纤维网可用于各种吸收制品的构造。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吸收制品可包括液体可渗透的顶片、连接或接合到顶片的底片和设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吸收制品以及它们的组件,包括顶片、底片、吸收芯和这些组件的任何各个层在内,一般均具有内表面(或面向穿着者表面)和外表面(或面向衣服表面)。以下描述一般讨论了可用于吸收制品例如一次性尿布的合适的吸收芯、顶片和底片。应当了解,该一般描述适用于图1,2和3A-3B所示的特定吸收制品的组件(下文进一步描述它们),并且适用于本文所述的其它吸收制品。图I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吸收制品10的平面图。吸收制品10被示出处于其平展未收缩状态(S卩,为例证起见除去了其弹性引起的收缩),并且吸收制品10的一些部分已被切除以更清楚地示出吸收制品10的构造。吸收制品10的背离穿着者面向的部分朝向观察者取向。图2为处于部分收缩状态的图I的吸收制品10的透视图。如图I所示,吸收制品10可包括液体可渗透的第一顶片20、与顶片20接合的液体不可渗透的底片30和定位在顶片20和底片30之间的吸收芯40。吸收芯40具有外表面(或面向衣服表面)42、内表面(或面向穿着者表面)44、侧边46和腰部边缘4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10可包括衬圈阻挡箍50和纵向阻挡箍5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纵向阻挡箍51可大致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59延伸。例如,纵向阻挡箍51可基本上在所述两个端边57之间延伸。吸收制品10可包括被笼统标示为60的弹性腰部组件(在本文中也称为腰带或带束)和一般被笼统标不为70的扣紧系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10可具有外表面52、与外表面52相对的内表面54、第一腰区56、第二腰区58和由纵向边缘55和端边57限定的周边53。(尽管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吸收制品诸如尿布通常被描述为具有一对腰区和位于这两个腰区之间的裆区,但在本专利申请中,为简化术语起见,吸收制品10被描述为仅具有腰区,所述腰区包括该吸 收制品的通常将被标示为裆区的一部分的部分)。吸收制品10的内表面54包括吸收制品10的在使用期间邻近于穿着者的身体定位的那部分(S卩,内表面54 —般由第一顶片20和可接合到顶片20的其它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外表面52包括吸收制品10的背离穿着者的身体定位的那部分(即,外表面52 —般由底片30和可接合到底片30的其它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第一腰区56和第二腰区58分别从周边53的端边57延伸至吸收制品10的横向中心线(截线3-3)。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包括一对纵向阻挡箍51的吸收制品10的透视图。图3绘出了沿图I的线3—3截取的剖面图。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吸收芯40可采用与吸收制品10相容的任何尺寸或形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10可具有不对称的、改进的T形吸收芯40,其在第一腰区56中具有变窄的侧边46,但在第二腰区58中保持大致矩形形状。吸收芯的构造一般是本领域已知的。用作吸收芯40的各种吸收结构描述于以下美国专利中1986年9月9日授予Weisman 等人的 4,610,678、1987 年 6 月 16 日授予 Weisman 等人的 4,673,402、1989 年 12月 19 日授予 Angstadt 的 4,888,231 和 1989 年 5 月 30 日授予 Alemany 等人的 4,834,73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吸收芯40可包括双芯系统,所述系统包含由定位在吸收贮存芯上的化学硬化纤维构成的采集/分配芯,如描述于1993年8月10日授予Alemany等人的美国专利5,234,423、和1992年9月15日授予Young等人的5,147,345中。吸收芯40也可包括芯覆盖件41 (如图3A-B所示且如下文所详述)和设置在吸收芯40和底片30之间的无纺材料除尘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10的顶片20可包括促进流体(例如,尿液、经液和/或稀便)快速转移穿过顶片20的亲水性材料。顶片20可具有柔顺、松软感,并且对穿着者的皮肤无刺激。此外,顶片还可为流体可渗透的,从而允许流体(例如,经液、尿液和/或稀便)易于透过其厚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顶片20可由亲水性材料制成,或顶片的至少上表面可被处理成亲水性的以便流体将会更快速地转移穿过顶片并进入到吸收芯40中。这会减小身体流出物流出顶片20而不被引流穿过顶片20并被吸收芯40吸收的可能性。顶片20可通过用例如表面活性剂来处理它来使其成为亲水性的。用表面活性剂来处理顶片20的合适的方法包括用表面活性剂喷涂顶片20以及将顶片20浸没到表面活性剂中。对这种经处理的更详细的讨论包含在1991年I月29日授予Reising的美国专利4,988,344和1991 年 I 月 29 日授予 Reising 的 4,988,345 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底片30可为低表面张力流体(例如,经液,尿液和/或稀便)不可渗透的或至少部分不可渗透的。底片30可由薄的塑料膜制成,虽然也可使用其它柔性的流体不可渗透的材料。底片30可防止或至少抑制吸收芯40所吸收和容纳的流出物润湿与吸收制品10接触的制品,例如床单、衣服、睡衣和内衣。底片30可包括织造或无纺纤维网、聚合物膜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的热塑性膜和/或复合材料诸如膜包衣的无纺材料或膜-无纺材料层压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合适的底片30可为具有0.012_ (0.5密耳)至0. 051mm(2. 0密耳)厚度的聚乙烯膜。示例性聚乙烯膜由Clopay CorporationCCincinnati,Ohio)以命名 P 18-1401 制造,并且由 Tredegar Film Products (Terre Haute, Ind.)以命名XP-39385制造。底片30可进行压花和/或进行糙面精整以提供更加布状的外观。此夕卜,底片30还可允许蒸气逸出吸收芯40 (S卩,底片30为可透气的且具有足够的透气率),同 时仍然防止流出物穿过底片30。底片30的尺寸可由吸收芯40的尺寸和所选择的确切的吸收制品设计决定。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底片30可包括SNS和/或SMNS纤维网,如下文所更加详述的。吸收制品10的其它任选元件可包括扣紧系统70、弹性化的侧片82和腰部组件60。扣紧系统70允许第一腰区56和第二腰区58以重叠构型接合,使得围绕吸收制品10的周缘保持横向张力以将吸收制品10保持在穿着者身上。示例性扣紧系统70公开于以下美国专利中1989年7月11日授予Scripps的4, 846, 815、1990年I月16日授予Nestegard的 4,894,060、1990 年 8 月 7 日授予 Battrell 的 4,946,527、1974 年 11 月 29 日授予 Buell的3,848,594、1987年5月5日授予Hirotsu等人的4,662,875和1992年9月29日授予Buell等人的5,151,092。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省去扣紧系统70。在此类实施方案中,腰区56和58可由吸收制品制造商来接合以形成具有预成形的腰部开口和腿部开口的裤型尿布(即,不需要终端使用者操纵尿布来形成腰部开口和腿部开口)。裤型尿布通常也称为“闭合尿布”、“预扣紧尿布”、“套穿尿布”、“训练裤”和“尿布裤”。合适的裤公开于以下美国专利中1993年9月21日授予Hasse等人的5,246,433、1996年10月29日授予Buell等人的 5,569,234、2000 年 9 月 19 日授予 Ashton 的 6,120,487、2000 年 9 月 19 日授予 Johnson等人的6,120,489、1990年7月10日授予Van Gompel等人的4,940,464和1992年3月3日授予Nomura等人的5,092, 861。一般来讲,腰区56和58可通过永久的或可重复扣紧的粘结方法来接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10可包括至少一个阻挡构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阻挡构件为接合到、施加到和/或一起成形于吸收制品10的物理结构以改善吸收制品10的阻挡特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阻挡构件可包括如下结构,诸如芯覆盖件、外覆盖件、纵向阻挡箍、衬圈箍、弹性化顶片、以及它们的组合。可能期望阻挡构件包括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如下文所更详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纵向阻挡箍51,所述纵向阻挡箍可改善对流体和其它身体流出物的封闭。纵向阻挡箍51也可称为腿箍、阻挡腿箍、纵向腿箍、腿围、侧翼、弹性箍、或“直立”弹性化翼片。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弹性构件63来为纵向阻挡箍51赋予弹性。弹性构件63可向纵向阻挡箍51提供弹性因而可有助于将纵向阻挡箍51保持在“直立”位置。1975年7月14日授予Buell的美国专利3,860,003描述了一种提供可收缩的腿部开口的一次性尿布,所述开口具有侧翼和一个或多个弹性构件以提供弹性化腿箍。分别于1989年2月28日和1990年3月20日授予Aziz等人的美国专利4,808,178和4,909,803描述了包括“直立”弹性化翼片的吸收制品,所述弹性化翼片改善了吸收制品10的腿区的封闭性。除此之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纵向阻挡箍51还可与一个或多个衬圈箍50成一整体。例如,纵向阻挡箍51和衬圈箍50可由单一材料纤维网形成,如图3A-3B所不。如同纵向阻挡箍51的情况一样,衬圈箍5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构件62。图3A-B示出了沿线3—3截取的图I的吸收制品10的剖面图。图3A_ B绘出了各种箍构造;然而,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所述箍构造进行修改。衬圈箍50和纵向阻挡箍51 二者均示出于图3A-B中,但单一的箍设计是同样可行的。图3A示出了根据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衬圈箍50和纵向阻挡箍51构造。箍50,51 二者可共用共同的纤维网65,例如SNS纤维网或SMNS纤维网。纵向阻挡箍51被示出呈单层构型,其中在纵向阻挡箍51的横向宽度的主要部分上包括单一纤维网层片65。图3B示出了根据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衬圈箍50和纵向阻挡箍51构造,其中纵向阻挡箍51呈多层构型。在所述多层构造中,至少两个纤维网层片(例如SNS纤维网或SMNS纤维网)存在于纵向阻挡箍51的横向宽度的主要部分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可改变纤维网65的确切构型。可将多种合适的材料用作上述箍中的纤维网65。合适的实施方案可具有如下纤维网65,所述纤维网包括多个层,例如两个纺粘层和设置在所述两个纺粘层之间的至少一个N纤维层,如下文所更详述。纤维网65的一些实施方案可包括疏水性材料,如下文所更详述。如图3A-B所示,在吸收制品10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包括芯覆盖件41从而为吸收芯40提供结构完整性。芯覆盖件41可包含诸如纤维素材料和吸收胶凝材料之类的吸收芯40组分,这两种材料均可趋于迁移、移动或由空气传播而没有物理屏障。芯覆盖件41可完全包封芯40,如图3A-B所示;或可部分覆盖吸收芯40。芯覆盖件41 一般可包括无纺纤维网。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芯覆盖件41或吸收制品10的其它组件可包括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10可包括外覆盖件31。外覆盖件31可覆盖吸收制品10的外表面的全部或基本上全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覆盖31可与底片30共边。外覆盖件31可被粘合到底片30的一部分上以形成层压结构。粘结可通过任何常规方法来进行,例如粘合剂粘结法、机械粘结法和热粘结法。可利用外覆盖件31来为吸收制品10提供额外的强度或蓬松度。外覆盖件31常常用来改善吸收制品10的外表面的美观品质。也期望吸收制品10的外表面表现出布料状外观和手感,因为此类特征是消费者所喜欢的。各种材料均适于用作外覆盖件31。此类材料包括织造纤维网、泡沫、稀松布、膜和松散纤维。然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以对外覆盖件31进行构造以提高阻挡保护能力。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外覆盖31可包括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
图4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用来制造无纺纤维网112例如SNS纤维网或SMNS纤维网的成形机110的示意图。为了制造SMNS纤维网,成形机110被示出为具有用于产生第一粗纤维135的第一箱体120、任选的用于产生中等纤维127 (例如,熔喷纤维)的第二箱体121、用于产生细纤维131 (例如,N纤维)的第三箱体122和用于产生第二粗纤维124的第四箱体123。成形机110可包括环状成形带114,其围绕罗拉116,118行进因而成形带114在如箭头114所示的方向上被驱动。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如果利用任选的第二箱体121,则可将其定位在第一箱体120和第三箱体122之间(如图所示),或可将其定位在例如第三箱体122和第四箱体124之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箱体120可诸如使用具有一个或多个喷丝头的常规纺粘挤出机来产生第一粗纤维135,所述精纤维形成连续的聚合物纤维。成形纺粘纤维和这种纺粘成形第一箱体120的设计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内。纺粘机可获自例如Reicofil GmbH, Troisdorf, Germany。合适的热塑性聚合物包括任何适用于进行纺粘的聚合物,诸如聚酯,包括PET和PBT、聚乳酸(PLA),和醇酸;聚烯烃,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源自乙烯和丙烯的烯属共聚物;弹性体聚合物,包括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直链和径向的二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诸如各种类型的Kraton)、聚苯乙烯、聚酰胺、PHA (聚羟基链烷酸酯)和例如PHB (聚羟基丁酸酯);以及淀粉基组合物,包括例如热塑性淀粉。以上聚合物可被用作均聚物、共聚物,例如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它们的共混物和熔合体。通常以100-350°C的温度将聚合物加热成流体,并且通过喷丝头中的孔口挤出。用空气流将所挤出的聚合物纤维快速地冷却并拉细以形成所期望旦尼尔的纤维。由第一箱体120产生的第一粗纤维135可被分配或敷设到成形带114上以产生第一无纺组分层136。第一无纺组分层136可产生自多个箱体或第一箱体120类型的喷丝头,但当产生自所述多个箱体或喷丝头的纤维具有相同的直径、形状和组成时,仍然产 生一个无纺组分层。取决于所述过程的速度或所使用的特定聚合物,第一箱体1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喷丝头。第一箱体120的喷丝头可具有孔口,所述孔口具有特异形状以赋予第一粗纤维135某种横截面形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选择喷丝头以产生具有如下横截面形状的纤维,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空形、多叶形、不规则形(即,非对称形)、以及它们的组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箱体121 (如果使用的话)可产生中等直径的纤维127,例如熔喷纤维。熔喷工艺导致将热塑性聚合物通过包含多个孔口的模头119挤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模头119可包含每英寸模头宽度20至100,或甚至更多个孔口。随着热塑性聚合物退出模头119,高压流体(通常为热空气)可拉细并铺展聚合物流以形成中等纤维127。由第二箱体121产生的中等纤维127可被分配或敷设到由成形带114承载的第一无纺组分层136上以产生第四无纺组分层128。第四无纺组分层128可产生自类似于第二箱体121类型的多个邻近箱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三箱体122可产生细纤维131 (即,N纤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N纤维可使用以下美国专利所述的系统和熔膜原纤化方法来产生授予TOTobin等人的 6,315,806,5, 183,670 和 4,536,361、以及授予 Reneker 等人且转让给了 Universityof Akron的6,382,526,6, 520, 425和6,695,992。其它熔膜原纤化方法和系统描述于2008年4月24日公布的授予Johnson等人的美国专利公布2008/0093778 ;授予Krause等人的美国专利7,628,941 ;以及2009年12月3日公布的授予Krause等人的美国专利公布2009/0295020中,并且提供了均匀且窄的纤维分布,减少或极少的纤维缺陷诸如未纤维化的聚合物熔体(一般称为“细粒”)、飞毛和粉尘,并且还提供了用于吸收制品诸如本公开所述的那些的均勻的N纤维层132。Johnson等人和Krause等人分别所述的熔膜原纤化方法中的改进,具体地渐缩放气体通道规格和流体帘的设计,可提供具有如下所期望的结构属性的N纤维对于如本文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来讲,诸如数均纤维直径分布、质均纤维直径分布、孔径分布和结构均匀性(即,较小的局部基重变化)。一般来讲,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增压的气体流在第一和第二相对壁之间所限定的气体通道内流动,所述相对壁限定相应的上游渐缩壁表面和下游渐放壁表面。将聚合物熔体引入到气体通道中以在加热的壁表面上提供挤出的聚合物膜,所述壁表面受到在气体通道内流动的气体流的冲击,从而有效地使原纤化聚合物膜变成亚微米直径纤维或纤维。细纤维131随后可被分配或敷设到第一无纺组分层136上以产生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例如在SMNS纤维网的生产期间,细纤维131可被分配或敷设到成形带114所承载的第四无纺组分层128上。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细纤维131可被敷设到第一无纺组分层136上,并且随后中等纤维127诸如熔喷纤维可被敷设到细纤维层131上。细纤维层132可产生自一个以上的第三箱体122类型的箱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四箱体123 (或类似120的多个箱体)可产生类似于第一粗纤维135的第二粗直径纤维124。例如在SNS纤维网的生产期间,第二粗纤维124可被分配或敷设到纤维网112的第二无纺组分层132上。所得纤维网112可被进料经过热粘结辊138,140。粘结辊138,140通常被称为压延机。粘结辊138,140中的一者或二者的表面可设有凸起的图案或部分例如点、网格、销轴或小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将粘结辊138,140加热至用来形成纤维网112的无纺组分层的聚合物的软化温度。随着纤维网112从加热的粘结辊138,140之间经过,这些无纺组分层可被粘结辊138,140根据粘结辊138,140上的图案压花以产生离散区域的图案,诸如图5所示的压延粘结168。这些离散区域针对每个层内的特定纤维从无纺组分层粘结至无纺组分层。此类离散区域或压延粘结部位可通过加热的辊或通过其它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另一种热纤维粘结技术包括用热空气吹透纤维网112。气透粘结技术一般可用于低熔点基质纤维、双组分纤维和粉末。尽管无纺纤维网在本文中被描述为包括三至四个无纺组分层,但也可使用任何合适数目的无纺组分层并且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SNS纤维网在压延粘结部位168处的剖面图。示出了一种三层的无纺纤维网112,其是由上述的无任选第二箱体121 (例如,熔喷层)的成形机110产生的。无纺纤维网112可包括第一无纺组分层125,其自身可由粗纤维例如纺粘纤维构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无纺组分层125可包含具有如下平均直径或者数均直径的纤维,所述直径在8微米至30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10微米至20微米的范围内,其具有4%至10%范围内的相对标准偏差。换句话讲,第一无纺组分层125可包含具有0.4-6. 0范围内平均旦尼尔的纤维,其中相对标准偏差在8%至15%范围内。相同实施方案中的质均纤维直径可在8微米至30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10微米至20微米的范围内,其中相对标准偏差在4%至10%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无纺组分层125可具有Igsm至IOgsm范围内,或者2gsm至7gsm范围内的基重,例如5. 5gsm。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无纺组分层125中的纤维可具有非圆形横截面,例如三叶形横截面;或可为双组分纤维,例如皮-芯型或并列型纤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无纺纤维网112可包括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其自身可由细纤维诸如N纤维构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可包含具有如下数均直径(或者“平均直径”)的细纤维,所述直径小于I微米,或者在0. I微米至I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0. 2微米至0. 9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0. 3微米至0. 8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0. 5微米至0. 7微米的范围内,其中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0%,或者小于80%,或者小于60%,或者小于50%,例如在10%至50%的范围内;并且其中纤维中的超过80%例如超过90%或95至100%具有小于I微米的直径,即亚微米直径。第二无纺组分层132中的纤维的质均直径可小于2微米,或者在0. I微米至2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0. I微米至I. 5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0. I微米至I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0. 2微米至0. 9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0. 3微米至0. 8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0. 5微米至0. 7微米的范围内,其中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0%,或者小于80%,或者小于60%,或者小于50%,例如在10%至50%的范围内。换句话讲,第二无纺组分 层132可包含具有如下平均旦尼尔的细纤维,所述旦尼尔在0. 00006-0. 006的范围内,或者在0. 0002-0. 005的范围内,或者在0. 0016至0. 005的范围内,或者在0. 002-0. 004的范围内,其中相对标准偏差在小于200%,或者小于150%,且或者小于120%范围内;并且其中纤维中的超过80%,或者超过90%,且或者95至100%小于0. 006旦尼尔。在一个其中质均纤维分布小于I微米的实施方案中,几乎所有纤维均必须具有小于I微米的直径。即使有极少的纤维在I微米以上,也会使得质均纤维直径大于I微米。较粗的纤维具有较大的质量;因此,具有较大质量的较粗纤维的存在与数均纤维直径相比会更多地增加质均纤维直径,如下述的纤维直径计算所述。例如,直径为3微米的纤维(典型的熔喷纤维)比相同长度且典型直径为0. 5微米的亚微米N纤维具有36倍地更大的质量,因为所述3微米的纤维具有36倍地大于0. 5微米直径纤维的横截面积的横截面积。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单根3微米纤维直径的纤维可代替36根0. 5微米直径的纤维,并且增加了第二组分层的质均纤维直径。相反,为了减小质均纤维直径,至关重要的是减小直径大于I微米的纤维的数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无纺组分层可包括如下纤维,所述纤维具有小于I微米的数均直径,小于I. 5微米的质均直径和小于2的质均直径与数均直径的比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无纺组分层可包括如下纤维,所述纤维具有小于I微米的数均直径、小于I微米的质均直径和例如小于I. 5的质均直径与数均直径的比率。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约束,据信这些较细的纤维在无纺纤维网中产生较细的孔。如本文所述,所述较细的孔提供无纺纤维网的较大的流体透湿性能。因此,希望在无纺纤维网中具有尽量多的细纤维以改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通过减小N层中的较粗纤维的数目并增加小于I微米的细纤维的数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获得了与常规纤维网相比较细的孔径和较高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组分层132中的平均流量孔径可小于20微米,或者小于15微米,或者小于10微米,且或者小于5微米。平均流量孔径对应于如下的压力(称为平均流量压力),所述流量中的一半发生在所述压力以下,而所述流量的另一半发生在所述压力以上。由于孔径和压力反相关,因此较小的平均流量孔径提示较高的平均流量压力或流动阻力,所述较高的平均流量压力或流动阻力会减慢流量因而增加流体透湿时间。由于平均流量孔径为结构体的流动属性,其不同于仅作为孔径分布的统计数值平均的平均孔径,并且平均孔径可不关联于任何固定的流动属性。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平均孔径可未必随着平均流量孔径的变小,例如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而变小。据信至关重要的是让本公开的实施方案在第二组分层132中具有小于20微米,或者小于15微米,或者小于10微米,且或者小于5微米的平均流量孔径。本公开的无纺纤维网的孔径分布可具有对应于所述多个组分层的一个或多个峰值或众数(其中孔径分布的众数被定义为具有最高频率的孔径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对应于孔径分布的最低或第一众数的孔径对应于包括N纤维的第二组分层132。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孔径分布的最低或第一众数可小于15微米,或者小于10微米,且或者5微米或更小。如上所述,较小的孔径提示较高的对流动的阻力,并因此较大的流体透湿时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应于最低众数的直径(对应于最小纤维)阻挡流体流的至少20%或更多(即,大于最低众数的孔径允许流体流的80%或更小)。因此,据信最小孔(它们的数目越多越好)提供对流动的最高阻力,因而增加流体透湿时间。第二组分层132的孔隙率可大于50%,或者大于70%,且或者大于80%。由于孔隙率 对应于可能有流体流过的空隙体积,因此较低的孔隙率阻抗流动,并因此增加液体透湿时间。第二组分层132可具有至少50%的数均直径小于I微米的纤维,或者至少70%的数均直径小于I微米的纤维,或者至少80%的数均直径小于I微米的纤维,且或者至少90%的数均直径小于I微米的纤维。具有显著数目的直径小于I微米的纤维的无纺结构已由Isele等人描述于以下美国专利公布中公布于2006年I月I日的2006/0014460和公布于2005年 3 月 31 日的 2005/0070866,它们均转让给了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使用的是Torobin等人和Reneker等人所述的方法。然而,在第二无纺组分层132中具有甚至90%以上的直径小于I微米的纤维也不足以(但必要地)具有小于I微米的质均直径,即使数均直径可小于I微米,如本文所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可具有至少99%的数均直径小于I微米的纤维。因此,在其中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包括质均直径小于I微米且数均纤维直径小于I微米的纤维的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几乎所有的纤维均可具有小于I微米的直径,或者这种实施方案中的第二无纺组分层132的所有纤维均为亚微米的。构成第二无纺组分层132的纤维的被定义为质均直径与数均直径的比率的纤维直径分布的多分散度可小于2,或者小于I. 8,或者小于I. 5,或者小于I. 25,或者小于I. I,且或者I. O。纤维直径分布的多分散度度量的是纤维分布的宽度。所述分布的多分散度值越高,则所述分布越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多分散度接近1,即质均和数均纤维直径相同时,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可具有极均匀且窄的纤维分布。质均直径和数均直径之间的算术差可小于数均直径的一个标准偏差,或者所述差值可小于数均直径的一个标准偏差的四分之三,或者所述差值可小于数均直径的一个标准偏差的二分之一。由于上述纤维直径平均值和纤维直径分布的多分散度,本公开的第二无纺组分层132中的N纤维不同于典型的超细熔喷纤维,所述超细熔喷纤维也可具有小于I微米的数均直径,但由于存在有限数目的直径大于I微米的纤维,它们通常具有大于I微米,苴甚至大于2微米或更高的质均直径。如上所述,即使具有显著大百分比的,或者大于90%的直径小于I微米的纤维,所述超细熔喷纤维也可能不具有接近或小于I微米的质均直径。所述超细纤维的质均和数均直径之间的差值可大于数均直径的一个标准偏差的二分之一,更典型地,所述差值可大于数均直径的一个标准偏差,或者所述差值可大于所述超细熔喷纤维的数均直径的两个标准偏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可具有0. Igsm至IOgsm范围内,或者0. 2gsm至5gsm范围内,或者0. 5-3gsm范围内,或者1-1. 5gsm的基重。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无纺纤维网112可包括第三无纺组分层136,其自身由粗纤维诸如纺粘纤维构成,并且可类似于第一无纺组分层125。如果使用第四无纺组分层128诸如熔喷层,则这些中等直径的纤维可包含具有平均直径的纤维,或者数均直径在0. 7微米至8微米范围内,或者在I微米至8微米范围内,且或者在I微米至5微米范围内的纤维,其中相对标准偏差在20%至超过100%范围内。第四无纺组分层128诸如熔喷层的质均直径可在0. 7微米至8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I微米至8微米的范围内,且或者在I微米至5微米的范围内,且或者在2-5微米的范围内,其中相对标准偏差在20%至超过100%范围内。此外,中等纤维层中的纤维直径的多分散度在1-10,或者2-8,或者2-6,或者I. 5-5的范围内。换句话讲,第四无纺组分层128可包括如下纤维,所述纤维具有0. 003-0. 4范围内,或者0. 006-0. 3在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其中相对标准偏差在50%至600%的范围内,或者在150%至300%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熔喷层可具有0. Igsm至IOgsm范围内,或者0. 2gsm至5gsm范围内,且或者0. 5gsm至3gsm范围内,且或者1-1. 5gsm范围内的基重。此外,中等直径和细直径纤维还可为例如双组分或共混聚合物类型。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参见图1-3,吸收制品10可被构造成为围绕穿着者下体穿着的。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吸收制品10可包括基础结构47,所述基础结构包括顶片20、底片30和设置在或至少部分设置在顶片20和底片30之间的吸收芯40。一对纵向阻挡箍51可连接到和/或一起成形于基础结构47的一部分,例如顶片20。每个纵向阻挡箍51均可由材料纤维网诸如SNS纤维网或SMNS纤维网形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可由多个无纺组分层形成,所述组分层被布置成多个纺粘、熔喷和N纤维层的各种组合和排列,包括但不限于 SMN、SMNMS, SMMNMS, SSMMNS, SSNNSS, SSSNSSS、SSMMNNSS、SSMMNNMS 等。在与相关的材料纤维网进行比较时,本文所公开的材料纤维网表现出特别的意料不到的特性,如下文所更详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参见图5和6,材料纤维网112可包括第一无纺组分层125,其包含具有8微米至3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其包括数均直径小于I微米、质均直径小于I. 5微米且多分散度比率小于2的纤维;和第三无纺组分层136,其包含具有8微米至3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换句话讲,材料纤维网112可包括第一无纺组分层125,其包括具有0. 4-6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的纤维;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其包括具有0. 00006-0. 006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的纤维;和第三无纺组分层136,其包括具有0. 4-6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的纤维。在这种实施方案中,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可设置在第一无纺组分层125和第三无纺组分层136之间。此外,第一无纺组分层125、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和第三无纺组分层136还可使用任何合适的粘结法例如压延粘结法间歇地彼此粘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112不包括膜。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112可包括可对应于第一无纺组分层125的纺粘层、可对应于第二无纺组分层132的N纤维层和可对应于第三无纺组分层136的第二纺粘层,它们一起在本文中被称为“SNS纤维网”。SMS (纺粘-熔喷-纺粘)纤维网可具有如下孔径,所述孔径有时候在特定时间增量之后允许低表面张力流体从其中透过。此类SMS纤维网的一些照片示出于图7和8中。图7为放大500倍的13gsm SMS纤维网215的顶视图。图8为放大500倍的穿过中SMS纤维网的压延粘结部位获取的图7的SMS纤维网215的剖面图。使用扫描电镜(SEM)拍摄的15gsm SNS纤维网212的非限制性实例照片示出于图9和10中。图9为放大200倍的SNS纤维网212的顶视图。图10为放大500倍的穿过SNS纤维网212中的压延粘结部位获取的图9的SNS纤维网212的剖面图。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预想到材料纤维网212的其它构型(即,层化图案)并且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材料纤维网包括纺粘层、N纤维层、第二纺粘层和具有不同组成或纤维横截面的第三纺粘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例如SNS纤维网212可具有小于30gsm,或者小于15gsm,或者例如13gsm,或者小于IOgsm,且或者在7gsm至15gsm范围内的总基重。在这种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可不包括膜,并且具有至少lm3/m2/min,或者至少10m3/m2/min,或者至少20m3/m2/min,且或者至少40m3/m2/min但小于100m3/m2/min的透气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可具有小于10%,或者小于8%,且或者小于6%的局部基重变化;和至少19秒,或者至少23秒,或者至少30秒,或者至少35秒,或者至少40秒,或者至少45秒,且或者至少50秒的32mN/m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参见图11和12,材料纤维网212’可包括第一无纺组分层225’,其包含具有8微米至3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第二无纺组分层232’,其包括数均直径小于I微米、质均直径小于I. 5微米且多分散度比率小于2的纤维;第三无纺组分层236’,其包含具有8微米至3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和第四无纺组分层228’,其包含具有I微米至8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换句话讲,材料纤维网212’可包括第一无纺组分层225’,其包括具有0. 4-6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的纤维;第二无纺组分层232’,其包括具有0. 00006-0. 006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的纤维;第三无纺组分层236’,其包括具有0. 4-6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的纤维;和第四无纺组分层228’,其包括具有0.006-0. 4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的纤维。在这种实施方案中,第二无纺组分层232’和第四无纺组分层228’可设置在第一无纺组分层225’和第三无纺组分层236’之间。此外,第一无纺组分层225’、第二无纺组分层232’、第三无纺组分层236’和第四无纺组分层228’还可使用任何粘结法例如压延粘结法间歇地彼此粘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212’不包括膜。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212’可包括可对应于第一无纺组分层225’的纺粘层、可对应于第四无纺组分层228’的熔喷层、可对应于第二无纺组分层232’的N纤维层和可对应于第三无纺组分层236’的第二纺粘层,它们一起在本文中被称为“SMNS纤维网”。使用扫描电镜拍摄的SMNS纤维网212”的非限制性实例照片示出于图13和14中。图13为放大1000倍的SMNS纤维网212”的顶视图。图14为放大500倍的图13的SMNS纤维网212”的剖面图。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预想到材料纤维网的其它构型并且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材料纤维网包括纺粘层、熔喷层、N纤维层、第二纺粘层和具有不同结构或组成的第三纺粘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参见图1,基础结构47可限定所述两个端边57,并且中心纵向轴线59可限定在基础结构47中并从端边57的一个中点延伸至另一个端边57的中点。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参见图1,3A, 11和12,第三无纺组分层236’可被定位成最邻近中心纵向轴线59,第一无纺组分层225’可被定位成最远离中心纵向轴线59,并且第二无纺组分层232’可设置在第三无纺组分层236’和第四无纺组分层228’之间。图3A包括示出了该构型的纤维网212’的分解部分。在某些其它实施方案中,第四无纺组分层228’可设置在例如第三无纺组分层236’和第二无纺组分层232’之间。有可能使用SEM来测定第二无纺组分层232’和/或第四无纺组分层228’定位在纤维网内的位置。一般来讲,当第二无纺组分层232’被定位成较靠近穿着者的皮肤(即,较靠近吸收制品10的中心纵向轴线59)时,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显现得改善了例如10%至15%。这被称为“侧面朝向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无纺组分层232’定位成比第四无纺组分层228’更靠近中心纵向轴线59,当吸收制品10围绕穿着者下体定位时,第二无纺组分层232’被定位成更靠近穿着者的皮肤。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约束,申请人相信当第二无纺组分层232’被定位成比第四无纺组分层228’更靠近穿着者的皮肤并且流体源侵害到吸收制品中(且在使用之前,较靠近中心纵向轴线59)时,SMNS纤维网表现出更可取的特性和/或特征(例如,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图3A的箭头213示出了身体流出物或流体相对于所述各种无纺组分层的定位情况的流动方向。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诸如SMNS纤维网212’可具有与上文关于SNS纤维网212所述的特性相同或类似的特性。例如,SMNS纤维网212’可具有小于30gsm,或者小于15gsm,或者例如13gsm,或者小于IOgsm,且或者7gsm至15gsm范围内的总基重。在这种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可不包括膜,并且可具有至少lm3/m2/min,或者至少10m3/m2/min,或者至少20m3/m2/min,且或者至少40m3/m2/min但小于100m3/m2/min的透气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可具有小于10%,或者小于8%,且或者小于6%的局部基重变化;和至少19秒,或者至少23秒,或者至少30秒,或者至少35秒,或者至少40秒,或者至少45秒,且或者至少50秒的32mN/m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的纤维网例如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可表现出指定的特性,甚至在不包括疏水性材料例如疏水性熔融添加剂或疏水性表面涂层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与相关的纤维网相比,此类特征为本公开的纤维网提供了显著的成本节约优点,因为加入疏水性材料导致附加的制造成本和复杂性。在纤维网内包括N纤维层允许纤维网保持所期望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和透气率而无需任何疏水性材料或膜。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约束,申请人相信N纤维层通过编排纺粘层和熔喷层内的空隙减小了纤维网的孔径。通过产生在与相关纤维网的孔径进行比较时具有较小孔径的纤维网,本公开的纤维网可具有对流体渗透的较高的毛细管阻力,并从而具有较长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甚至在不包括疏水性材料或膜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此外,当观察SNS或SMNS纤维网的结构时,N纤维层在提升纤维网的阻挡性能方面的功效不是预期的。如上所述,一些吸收制品在例如顶片和/或它们的中心部分上包括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材料,并且也可在它们的阻挡箍上包括疏水性材料。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材料可用来朝向吸收制品的吸收芯抽吸体液,而疏水性材料限制体液流过阻挡箍。在某些情况下,在使用吸收制品之前,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材料可自然地朝向其它材料迁移。当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材料接触到由材料纤维网形成的阻挡箍时,它们会减小所述纤维网的阻碍低表面张力体液流过阻挡箍的能力。然而,本申请人已发现,本文所提供的纤维网例如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可减小在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材料从吸收制品的顶片或其它中心部分迁移至阻挡箍之后纤维网阻挡特性的劣化,原因可能是实际上本公开的纤维网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因而当用作阻挡箍或用作阻挡箍的一部分时稀释了迁移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原因在于,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阻挡箍上可不存在疏水性材料,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材料在阻挡箍上可不完全铺展开,因此可不减小阻挡箍的限制低表面张力体液从其中流过的能力。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期望纤维网包括疏水性熔融添加剂和/或疏水性表面涂层。疏水性熔融添加剂和/或疏水性表面涂层可增加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同时不会显著减小透气率。疏水性添加剂配方和用于将它们结合在无纺纤维网中的方法由Catalan描述于提交于2005年2月18日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06/0189956和提交于2005年2月10日的2005/0177123中;并且描述于提交于2010年I月22日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2/691,929和提交于2010年I月22日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2/691,934中,后二者均授予JJ Tee等人且均转让给了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一些合适的但非限制性的用作疏水性表面涂层和/或疏水性熔融添加剂的疏水性材料可包括一种或多种硅氧烷聚合物,所 述硅氧烷聚合物也基本上不含氨基硅氧烷。合适的硅氧烷聚合物选自由下列组成的组硅氧烷MQ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硅氧烷、硅氧烷液体弹性体、以及它们的组合。通常,此类硅氧烷聚合物的分子量应当为至少4000MW。然而,此类硅氧烷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为至少10,000MW,至少15,000MW,至少20,000MW,或至少25,OOOMW0适用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选自由下列乙烯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有机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它们的组合。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氟化聚合物也可用作疏水性表面涂层和/或疏水性熔融添加齐U。合适的氟化聚合物选自由含有四氟乙烯和/或全氟化烷基链的调聚物和聚合物组成的组。例如,可以商品名Zonyf从Dupont商购获得的氟化表面活性剂适用于本发明。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些疏水性材料可按如下量沉积到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的表面上,所述量为至少I U g的涂层/Ig的纤维网。存在于所述表面上的硅氧烷聚合物的合适量可为至少100iig/g。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所述表面上的硅氧烷聚合物的量可为至少200i! g/g。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存在于所述表面上的硅氧烷聚合物的量可为至少300 u g/g,或者至少400 u g/g,或者在例如1000 u g/g至10,000 u g/g的范围内。疏水性表面涂层可通过任何常规方法递送到基底和/或纤维表面上。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约束,据信当本文所公开的疏水性表面涂层被局部地施加到纤维基底的表面(例如,无纺材料表面)上时,趋于包封或至少部分涂覆纤维网的一个或多个纤维和/或纤维结构,使得胶粘的、均匀的膜状网络在所述纤维和/或纤维结构周围形成,并且也部分填充纤维网的孔网络。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疏水性材料可作为添加剂被包括到热熔融组合物中(例如,被共混到热塑性熔体中),然后其被成形为纤维和/或基底(例如,通过纺粘、熔喷或挤出来成形)(在本文中被称为“疏水性熔融添加剂”)。那些少量加入的疏水性材料(化学组分)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纤维与液体的接触角;即对于IOOOii g/g,与水的接触角增加100-110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疏水性表面涂层和/或疏水性熔融添加剂的材料纤维网,例如包括这些材料的SNS纤维网或SMNS纤维网,可具有小于30gsm,或者小于15gsm,例如13gsm,或者小于IOgsm,且或者在7gsm至15gsm范围内的总基重。在这种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可不包括膜,并且可具有至少lm3/m2/min,或者至少10m3/m2/min,或者至少20m3/m2/min,且或者至少40m3/m2/min但小于100m3/m2/min的透气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材料纤维网可具有小于10%,或者小于8%,且或者小于6%的局部基重变化;和至少30秒,或者至少35秒,或者至少40秒,或者至少47秒,或者至少50秒,或者至少55秒,或者至少60秒,或者至少65秒,且或者至少70秒的32mN/m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纤维网,例如SNS或SMNS纤维网,并且在相关的比较例如与SMS的比较中,均具有超过80%(例如,85%)的孔隙率(%空隙分数)。出现85%的孔隙率是由于M纤维层和N纤维层具有80%至85%的孔隙率并且第一无纺组分层132具有85%至92%的孔隙率。较低孔隙率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平坦地压延和减小透气性或涉及到膜例如微孔膜,然而上文所列的期望的透气率因而可变得不能够达到。机械粘结法在构造吸收制品例如吸收制品10期间,纤维网例如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 网可能需要连接到吸收制品10的另一个组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下文所更详述,纤维网的第一部分可机械地粘结到纤维网的第二部分,从而产生例如褶边。可使需要被机械地粘结的吸收制品组件穿过机械粘结设备。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一种简化的动态机械粘结设备320。机械粘结设备320可包括图案化圆柱体322 ;砧圆柱体324 ;致动系统326,所述致动系统用于可调节地以预定压力范围内的预定压力使圆柱体322和324朝向彼此偏置;以及驱动器328和329,所述驱动器用于以独立控制的速度分别旋转圆柱体322和324以在它们之间提供任选的预定表面速度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圆柱体322和324可按例如大约10,OOOpsi朝向彼此偏置。纤维网341、纤维网342和层压体345也示出于图15中。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纤维网341可为各种无纺材料纤维网,例如13gsm聚丙烯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并且纤维网342可为例如12gsm的I. 5旦尼尔聚丙烯纺粘顶片或吸收制品的其它组件。除此之夕卜,设备320还可包括机架(未示出)和驱动器(未示出),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辊331至338以便可控地推进纤维网341和纤维网342使它们穿过在图案化圆柱体322和砧圆柱体324之间限定的辊隙343,并且用于使得能够将所得层压体(层压体345)推进到下游设备诸如辊络筒机或纤维网转换加工设备,例如,一次性尿布转换加工机。如本文所用,“层压体”是指吸收制品的至少两个组件共用至少一个机械粘结。一般来讲,可提供驱动辊331至338(包括它们在内)以用于引导并推进纤维网或纤维网341和纤维网342以及层压体345以使它们穿过并离开辊隙343。这些辊331至338可按如下表面速度受到驱动,所述表面速度保持预定的张力或拉伸水平以便没有松弛的纤维网状况或过度张紧的/拉伸的纤维网和/或层压体突然造成不可取的有害结果。为清楚起见,未示出纤维网341和纤维网342的上游端或源头,也未示出下游目的地或层压体345的使用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机械粘结设备320可接纳两个以上的层压体以便进行粘结,并且要进行机械粘结的层压体可包括例如热塑性膜、无纺材料材料、织造材料和其它卷筒形式的纤维网;并且提供上游退绕和叠接装置以使得能够推进连续长度的此类层压体使其穿过机械粘结设备320和/或其它转换加工机,从而以受控速度且在受控张力下制造包括层压体和/或其它纤维网元件的产品。此外,为简单和清楚起见,机械粘结设备320在本文中被描述为包括圆柱体322和324。然而,圆柱体322和324只是所述的辊隙限定构件的一个实施方案。因此,不旨在据此将本公开限制于包括圆柱体的设备。类似地,术语“图案元件”的使用不旨在将本公开限制于包括仅离散的间隔开的图案元件的粘结图案而不包括其它图案例如,网状图案或包括连续或延长粘结线的图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使图案化圆柱体322朝向站圆柱体324偏置的致动系统326可包括例如压力调节器355和气动式致动器356。压力调节器355可适于具有其连接到增压空气的供应源“P”的入口,并且具有其连接到气动式致动器356的出口,以便调节和控制气动式致动器部件对圆柱体322和324的朝向彼此的加裁。虽然图15仅示出了一个气动式致动器356,但附加致动器可连接到图案化圆柱体322的每个端部轴颈;并且每个端部轴颈可由机架构件和辅助硬件(未示出)支撑从而能够垂直移动,以便压力偏置机构实际上可有效地工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驱动器328和329以独立地分别驱动圆柱体322和324。因此,它们可旋转圆柱体322和324以便在圆柱体322和324的表面速度之间存在预定但 可调节的关系。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旋转可为同步或异步的相等的表面速度;或具有预定的表面速度差,其中圆柱体322和324中的任一个被驱动得快于另一个。在一个整合进一次性尿布转换加工机中的实施方案中,图案化圆柱体322由转换加工机线性驱动器通过齿轮系来驱动以便其表面速度基本上匹配于转换加工机的线速度;并且砧圆柱体324由速度独立受控的DC (直流)驱动器来供能。这种具体实施可使得能够将砧圆柱体324的表面速度调节成等于或按预定量或百分比小于或大于图案化圆柱体322的表面速度。现在参见图16,图案化圆柱体322可被构造成具有圆柱形表面352和从表面352向外延伸的多个销轴、小块或其它突起,它们被统称为元件351的图案。如图16所示,图案化圆柱体322可具有锯齿形状的元件图案351,所述图案可围绕图案化圆柱体322的每个端部周向延伸。这种图案化圆柱体322可被构造成例如将层压体341和层压体342层压、搭接、或换句话讲机械地粘结在一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案化圆柱体322可由钢构成并且可具有例如11. 4英寸(约29cm)的直径。尽管所示的实施方案示出了围绕图案化圆柱体322周向延伸的两组元件图案351,但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图案化圆柱体322可具有更多或更少的元件图案351,并且图案化圆柱体322的总体宽度可因此而有变化。砧圆柱体324(图15)可为表面光滑的正圆形钢圆柱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站圆柱体324可具有4. 5英寸(约11.4cm)的直径,并且可独立地由例如速度受控的直流马达供能而旋转,虽然这些实施方案不限于此类构型。图17为图16的层压体345的一个片段部分的平面图,包括已由粘结部位351b的图案机械地粘结在一起的层压体341和层压体342的一些重叠边缘部分该图案为围绕图案化圆柱体322的一个端部周向延伸的图案元件的图案(图16)。层压体345上的粘结部位351b (例如,粘结点,粘结区域、凹坑、小块、着陆区域、孔室或元件)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几何形状(例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菱形、其它多边形形状、圆形、椭圆形、卵圆形、长圆形和/或它们的任何组合)。可选择粘结图案的形状和尺寸以产生在MD和CD方向上具有本领域一般称为拉伸和伸长物理特性的预定强度和弹性特性的粘结部位351b。粘结部位351b的配置可为例如六边形、矩形、正方形、或任何其它合适的多边形形状。一般来讲,粘结部位351b处的压缩的纤维给与层压体345强度和加固作用,这种阻挡箍无纺纤维网包括粘结到例如吸收制品的纺粘顶片的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为清楚起见,层压体341和层压体342的MD取向边缘在图17中分别被标示为341e和342e。如应当理解的那样,图案化圆柱体322上的元件图案351可被构造成产生多种粘结部位图案。图18A-D示出了根据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案的粘结部位的图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粘结部位351b的配置可为交错的以减小或消除MD上的“直”线式应力集中。图案的宽度(被示出为“W”)可有变化。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宽度可小于10_,或者小于5mm,或者小于4mm,且或者小于3_。例如,一些图案可包括具有不同形状和/或横截面积的粘结部位351b。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单个粘结部位351b可为2mm长和Imm宽,并且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单个粘结部位351b可为4_长和Imm宽,虽然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也可使用其它粘结部位的尺寸大小。此外,单个粘结部位351b的面积也可有变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粘结面积可为4_2,或者或者2_2,且或者I. 5mm2或更小。基于特定的应用,每平方cm的粘结密度可有变化。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存在15个粘结/cm2,或者10个粘结/cm2,且或者小于10个粘结/cm2。基于粘结密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相对粘结面积(其为粘 结密度乘以每销轴的粘结面积)可为50%或更小,或者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可为30%或更小。当无纺纤维网例如SNS纤维网和SMNS纤维网在机械粘结过程中被压缩时,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约束,据信将材料在突起351下进行快速压缩导致相应的材料快速变形且至少部分从元件351的图案下面被挤出。因此,缠结的或换句话讲组合的材料结构在突起的下面和/或在突起周围形成而在无纺纤维网中产生机械粘结。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可产生机械粘结而无需使用粘合剂、热焊接工艺所用的热源、或超声波波源。图19为沿图17的线19—19截取的截面图,其示例地示出了粘结部位351b,所述粘结部位将纤维网341和纤维网342机械地粘结在一起以形成层压体345。在所示的实施 方案中,纤维网341可为SNS纤维网材料,其中N纤维层432定位在第一无纺组分层425和第二无纺组分层436之间。纤维网342可包括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吸收制品的顶片、纺粘或另一个SNS纤维网、或纤维网341的第二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纤维网341和纤维网342中的一者或二者可包括SMNS纤维网,其除了两个纺粘层以外,还包括熔喷层和N纤维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纤维网341,342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聚丙烯组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SMNS纤维网正在通过机械粘结纤维网320 (图15),所述材料可能被定向,使得瘤状物(或针状物)在向熔喷层施加作用力之前先向N纤维层施加作用力。该构型可导致N纤维位移且更均匀的挤压到下面的和围绕的纤维结构中,从而导致比当M层(或一般更粗的纤维层)更邻近于小块时的情况更高的粘结强度。如图19所示,粘结部位351b可具有底部表面351bb和基本上围绕粘结侧351b的周边形成的被定义为索眼环的环376。索眼环376可在第一无纺组分层425上方延伸以形成大致围绕每个粘结部位351b的脊状结构。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约束,据信在机械粘结过程中施加到层压体341和层压体342上的t压缩力导致从粘结中心378朝向粘结的周边的材料流(例如,纤维流)从而形成索眼环37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结部位351b在粘结中心378处的厚度可小于50微米,且或者小于15微米。尽管使用前述技术形成了牢固的粘结,但粘结部位351b可且应当在整个底部表面351bb上仍然保持材料屏障380。如果底部表面351bb上的材料屏障380破裂,则当流体被引入到粘结部位351b时,层压体345可能不可取地通过破裂处发生渗漏。
与粘结部位351b相比,在热粘结或压延粘结中,粘结中心中的大部分粘合力源自材料的熔合,并且索眼环的形成可不发生。实际上,热粘结点内每单位面积的材料的平均质量(g卩,基重)与未粘结的周围区域中的情况大致相同。相比之下,例如假设索眼环376为机械粘结提供大部分的粘结强度,并且粘结中心378具有与周围区域相比显著减小的基重。此外,在无纺纤维网中使用N纤维层还帮助提供显著增加的均匀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局部基重变化可小于15%,或者小于10%,且或者在5%至10%的范围内。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约束,关于机械粘结过程中的性能,申请人相信与相同基重的SMS或纺粘无纺纤维网相比,无纺纤维网中的N纤维(具有小于I微米的直径)显著增加了纤维网的表面积4至5倍(与所生产的纤维的直径成反比)。表面积的增加可用来增加在机械粘结过程中位于元件图案下面的纤维数目以更好地分配源自元件图案的能量并且将其分配在整个纤维网中。除此之外,N纤维的使用还可允许纤维网被更密集地覆盖以产生具有相对低基重变化(例如,小于10%的局部基重变化)的更均匀地纤维网。因此,结合了 N纤维的材料在粘结部位内显示出较少的缺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括至少一个N纤维层的机械粘结的纤维网可具有小于0. 9%,或者小于0. 54%且或者小于0. 25%的缺陷发生率,其中所粘结的无纺纤维网具有小于25gsm的基重(两个纤维网或更多个纤维网的合并基重)。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结合了 N纤维层例如SNS纤维网和SMNS纤维网的纤维网可利用一般小的粘结面积,这与其它纤维网诸如SMS纤维网形成对比。此外,当使用N纤维层时,纤维网的所期望的性能可用较低基重和/或较低储料高度来获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粘结的无纺材料可具有低基重(例如,小于25gsm或小于15gsm),并且获得具有合适的缺陷发生率的机械粘结。图20为图19所示粘结部位351b的剖面透视图。如图所示,索眼环376大致围绕粘结部位351b的周边延伸。除此之外,材料屏障380诸如膜片横跨粘结部位351b延伸以便基本上“密封”粘结以保持粘结的流体阻挡特性。利用前述机械粘结技术,例如阻挡箍可连接到吸收制品,或换句话讲与吸收制品整合。参见图1,2,3A-3B和5,吸收制品10可包括连接到基础结构47的一对纵向阻挡箍51。基础结构47可为吸收制品10的任何组件或部分或组件或部分的集合,例如顶片20。每个纵向阻挡箍51均可由具有上述特性的纤维网65诸如SNS纤维网或SMNS纤维网构成。例如,纤维网65可包括第一无纺组分层125,其包含具有8微米至3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和第二无纺组分层132,其包括平均直径小于I微米的纤维。纵向阻挡箍51的材料纤维网65可具有小于10%,或者小于8%,或者小于6%的局部基重变化。实际上,本申请人预测,小于10个粘结缺陷/5m的25gsm层压体的低缺陷率(粘结发生率小于0. 35%)将要求SMS纤维网具有甚至更低的3%或更小的局部基重变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13gsm的(各自包括Igsm的N层和M层)或更小的SNS或SMNS纤维网,当与12gsm或更小的纺粘层组合时,足以要求6%或更小的局部基重变化以便获得小于10个粘结缺陷/5m的层压体的缺陷率(粘结发生率小于0. 35%)。10%的变化将足够用于具有I. 5gsm至3gsm的N层的13-15gsm的SNS或SMNS纤维网,或组合两个各自为12gsm至13gsm的SNS或SMNS纤维网层。纵向阻挡箍51各自可包括纵向连接区49,其中纵向阻挡箍51连接到基础结构4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纵向连接区49可大致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59延伸(图I)。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区49可为大致线性的或可为弯曲的或某种组合。此外,连接区49还可为沿吸收制品基本上连续的,或者为不连续的。此外,每个纵向阻挡箍51还可具有纵向自由边缘64和设置在连接区49和自由边缘64之间的多个机械粘结6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机械粘结68形成邻近纵向自由边缘64的褶边。例如,所述多个机械粘结68可将例如材料纤维网59的第一部分连接到纤维网65的第二部分61,其可被称为褶边折叠粘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机械粘结68可将纤维网65连接到吸收制品10的一部分。机械粘结68可类似于例如图19-20所示的粘结部位351b。机械粘结68可例如将顶片20粘结到纵向阻挡箍51。此外,机械粘结68还可设置成任何合适的图案或构型,例如图18A-18D所示的图案。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参见图3B,吸收制品10的纵向阻挡箍51可各自包括第一材料纤维网层65a和第二材料纤维网层65b。第一和第二纤维网材料层65a和65b可各自包括例如SNS纤维网或SMNS纤维网。此外,如图所示,纵向阻挡箍51可折叠以便形成两个纤维网材料层65a和65b。在其它实施方案中,两个独立的材料纤维网65a和65b可接合、粘结的或换句话讲连接以形成纵向阻挡箍51。纵向阻挡箍51可包括纵向连接区49,其中纵向阻挡箍连接至基础结构47和纵向自由边缘64。多个机械粘结68可连接第一和第二材料纤维网层65a和65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机械粘结68将第一和第二材料纤维网 层65a和65b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基础结构4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机械粘结68具有小于0. 9%,或者小于0. 5%且或者小于0. 25%的缺陷发生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机械粘结68可设置成沿着或大致邻近纵向连接区4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可包括除纵向阻挡箍以外的吸收制品的组件例如尿布的底片或可包括所述组件的一部分,因为所述纤维网具有优异的透气率、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基重和局部基重变化这些特性。同样,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也可用来包括各种消费吸收制品的任何其它合适的部分或其它合适的非吸收制品或它们的部分。可由或部分由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形成的非吸收制品的一些非限制性实例为供消费的一次性水过滤组件、使用消除气味的香料释放的空气清新器组件、以及洗涤剂和洗涤剂胶囊中的表面活性剂释放组件。在其它实施方案中,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可一起成形于、连接到和/或一起使用于膜例如微孔膜或微开孔膜(或具有针孔风险的膜),从而为了所期望的应用增加纤维网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例如当用作尿布的底片时。在其它实施方案中,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可包括或涂覆有疏水性熔融添加剂和/或疏水性表面涂层从而为了所期望的应用再次增加纤维网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SNS纤维网和/或SMNS纤维网可包括膜和例如疏水性熔融添加剂和/或疏水性表面涂层。此类具有膜、疏水性熔融添加剂和/或疏水性表面涂层的纤维网实施方案可包括或可用作任何合适的吸收制品或非吸收制品的组件,例如尿布底片、月经垫顶片或底片。测丨试诱气率测试透气率是通过测量标准的调节过的空气在指定压降的驱动下穿过测试样品的流量来测定的。该测试尤其适用于对气体具有较高渗透性的材料,例如无纺材料、开孔膜等。使用TexTest FX3300 仪器或等同物。(得自 Textest AG, Switzerland (www.textest. ch),或购自 Advanced Testing Instruments ATI, Spartanburg SC, USA.)测试方法依照ASTM D737。该测试在23±2°C和50±5%相对湿度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在该测试中,所述仪器在整个样品上产生恒定压差,所述压差迫使空气穿过样品。气流穿过样品的速率以m3/m2/min来测量,其实际上为以m/min计的速度,并且被记录精确至三位有效数字。将测试压降设定为125帕斯卡,并且使用5cm2面积的测试头。在使该系统可运行之后,安装所述Icm2的插件(也购自Textest或ATI)。制备受关注样本并且切出样品以适配到所述Icm2的头部插件中。在根据操作规程对样品进行了测量之后,记录结果精确至三位有效数字,计入所述Icm2测试区域插件和所述5cm2头部之间的面积差。如果FX3300仪器不是自动地计入该数据,则以手动方式重新计算每个样品的结果以通过计入所述Icm2测试区域插件和所述5cm2头部之间的面积差反映出实际透气率。计算并报告该样本的10个样品的透气率数据的平均值。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张力是通过测量在空气-液体界面处施加在钼Wilhelmy板上的力来测定的。使用Kruss张力计Kll或等同物。(得自Kruss USA (www.kruss.de))。该测试在23±2°C和50±5%相对湿度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将测试液体放入到制造商提供的容器中,并且用该仪器及其软件记录表面张力。纤维的表面张力某重测试从产品中切出9. 00cm2的大片纤维网,即I. Ocm宽乘9. Ocm长,并且其必须是干燥的且不含其它材料比如胶或粉尘。将样本在23°摄氏度(±2°C)和约50% (±5%)的相对湿度下调节2小时以达到平衡。在精度为0. OOOlg的天平上测量所切出的纤维网片的重量。将所得质量除以样品面积以得出按g/m2 (gsm)计的结果。对于源自20个相同产品的特定样本的至少20个样品重复该过程,如果产品和组件足够大,则能够从每个产品获得一个以上的样品。样本的一个实例为一袋尿布中的左尿布箍,并且使用10个相同尿布来从每个尿布的左侧切出两个9. OOcm2大的箍纤维网样品以获得总计20个“左侧箍无纺材料”样 品。如果进行局部基重变化测试,则将那些相同的样本和数据用于计算并报告平均基重。机械粘结缺陷发牛率测试机械粘结图案的缺陷发生率是通过测定5. 0米粘结的材料中的缺陷粘结的百分比来测定的。缺陷为洞或跳纱或撕裂。洞被定义为至少0. 39mm2的区域,其为开孔的或缺少在粘结部位材料处形成的膜状膜片。跳纱被定义为至少1.00mm2的区域,其中预期的机械粘结部位未在视觉上示出膜状膜片。第三类型的缺陷(撕裂)起因于膜片的断裂周边,其中至少I. Omm的膜片的周边被撕裂或断裂。见图20的机械粘结索环内的一个实例材料屏障380 (或“膜片”)的例证。图21示出了在机械粘结期间是什么构成了良好的机械粘结、较差的但非缺陷的机械粘结和缺陷机械粘结。缺陷发牛率测试使用一种视觉规程来从由两个或更多个纤维网产生的纤维网或从由产品或产品部件中切出的纤维网测量缺陷发生率。第一步,获取5m的无纺纤维网或等同数目的产品(例如,10个连贯的0. 5m衬垫箍长度的尿布),并且检视尿布的一个侧边(例如,左纵向侧边或右纵向侧边)以查找无纺纤维网上的粘结部位的缺陷。小心不要破坏和损坏粘结并且选择其中机械粘结未被机械粘结过度地粘结第二次或更多次的区段。如果具有受关注粘结的组件不能够通过简单地切割来移除而不破坏和损坏粘结的话,则可使用另一种崩解方法,诸如使用THF浴来溶解粘合剂。在小心地切出了具有受关注粘结的组件之后,将所述样品作上标记以便跟踪和随后进行分析。每个机械粘结图案均具有一定的重复长度。所述5m层压体纤维网中的粘结的总目标数目通过如下方式来获得将所述5m长度(5000mm)乘以每重复长度的粘结数目(粘结数/mm)。如果受关注的粘结
权利要求
1.一种围绕下体穿着的吸收制品,所述吸收制品具有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包括顶片、底片和设置在所述顶片和所述底片之间的吸收芯以及连接到所述基础结构的一对纵向阻挡箍,每个纵向阻挡箍均由材料纤维网形成,所述材料纤维网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无纺组分层,所述第一无纺组分层包含具有8微米至3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 第二无纺组分层,所述第二无纺组分层包含具有小于I微米的数均直径、小于I. 5微米的质均直径和小于2的质均直径与数均直径比率的纤维;和 第三无纺组分层,所述第三无纺组分层包含具有8微米至3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 其中所述第二无纺组分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组分层和所述第三无纺组分层中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材料纤维网进一步包括第四无纺组分层,所述第四无纺组分层包含具有I微米至8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
3.如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材料纤维网包含疏水性熔融添加剂和疏水性表面涂层中的一者。
4.如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无纺组分层一起具有小于15gsm,优选介于7gsm和15gsm之间的总基重。
5.如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材料纤维网具有至少约19秒的低表面张力流体透湿时间。
6.如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材料纤维网具有至少20m3/m2/min,优选至少40m3/m2/min的透气率。
7.一种围绕下体穿着的吸收制品,所述吸收制品具有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包括顶片、底片和设置在所述顶片和所述底片之间的吸收芯以及连接到所述基础结构的一对纵向阻挡箍,每个纵向阻挡箍均包括材料纤维网,所述材料纤维网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无纺组分层,所述第一无纺组分层包含具有0. 4-6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的纤维; 第二无纺组分层,所述第二无纺组分层包含具有0. 00006-0. 006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的纤维;和 第三无纺组分层,所述第三无纺组分层包含具有0. 4-6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的纤维; 其中所述第二无纺组分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组分层和所述第三无纺组分层中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制品,所述吸收制品进一步包括第四无纺组分层,所述第四无纺组分层包含具有0. 003-0. 4范围内的平均旦尼尔的纤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材料纤维网具有小于约15gsm的基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材料纤维网具有至少40m3/m2/min的透气率。
全文摘要
本公开一般部分涉及围绕下体穿着的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包括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包括顶片、底片和设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以及连接到基础结构的一对纵向阻挡箍。纵向阻挡箍中的每个均由材料纤维网形成。材料纤维网包括第一无纺组分层,第一无纺组分层包含具有约8微米至约3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第二无纺组分层,第二无纺组分层包含具有小于约1微米的平均直径的纤维;和第三无纺组分层,第三无纺组分层包含具有约8微米至约3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的纤维。第二无纺组分层被设置在第一无纺组分层和第三无纺组分层中间。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2753127SQ201180009108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0日
发明者C.H.W.程, D.L.尼尔森, O.E.A.伊塞勒, R.恰布拉 申请人:宝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