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30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物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掐子午、逆腹式深呼吸站太极桩拧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目前,腰椎间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现在主流治腰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就是切除腰间盘突出的核髓,或者摘除部分核髓,去掉之后就不会压迫到神经根,然后就不会有疼痛感,人就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但是有一点,切除核髓后,那么核髓就变得没有了弹性,也就是间盘的核髓是起互弹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弹性,平时的生活就麻烦了,腰部活动就受限了,那么自然很多事情可能就做不了。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也就管个几年,几年之后复发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复发后就更不好治了,所以手术治疗不管是射频热凝靶点术、激光针刀松解术、PLDD经皮激光减压术、臭氧髓核消融术都不建议去做,除非是到了那种不得不做的地步。保守治疗是以卧硬板床休息为主,可以配合针炙、电疗、牵引、按摩等理疗,多能逐渐恢复正常;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患,多发于壮年人,临床治疗棘手,目前治疗方法基本包括,手法治疗、热敷牵引、中药内服及一些特殊手段,例小针刀、钩针等,但临床反应均有不尽人意之处。本发明通过吸取古方精华及长期临床实践,反复组方,总结出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经500例临床观察,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无痛苦,服用方便等特点。

发明内容
目前认为,其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由于腰椎所承担的特殊的生理功能,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比其他组织器官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这个 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所谓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即由于椎间盘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本病发生的基础。其他因素1.外力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部分人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煤矿工人和建筑工人需经常弯腰提举重物。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2.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I)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特别是在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加微弱。(2)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I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3)腰骶段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这些异常常造成椎间隙宽度不等,并常造成关节突关节受到更多的旋转劳损,使纤维环受到的压力不一,加速退变。结合以下物理疗法提高治疗效果:首先: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可以排出肺内残气及其他代谢产物,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以供给各脏器所需的氧分,提高或改善脏器功能。深呼吸能使人的胸部、腹部的相关肌肉、器官得以较大幅度的运动,能较多地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使血液循环得以加强,深呼吸是自我放松的最好方法。第二: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是腹部自然内敛,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是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逆腹式呼吸是培育内在气息的呼吸锻炼方法,既可用于养生,又可用于修炼。它是道家修炼技术的核心组部分,也可以说是修炼秘诀之一。此外,由于逆腹式呼吸重在培育内在的生命能量,对于许多疾病的康复会有帮助。然而内在气息的培养过程比较缓慢,对于疾病的康复未必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故想要受益于逆腹式呼吸对于疾病的功效,不可有急于求成的心态。第三: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手掐诀念咒。因为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第四:太极桩: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于一脚,两脚成11型站立,从头到脚依次放松,然后两腿微屈,成高马桩。两脚放平,两腿微屈,塌腰坐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精神集中,全身放松;拧腰:拧腰是从太极的拧腰转胯中来的,专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设计的。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配方如下:
选择原料药:
麻黄15-55重量分火地龙100-400重量份川牛膝20-60重量份
全蝎20-60重量份追地枫10-30重量份千年健10-30重量份
乳香10-50重量份没药10-50重量份红花10-35重量份
苍术10-35重量份当归15-35重量份炙甘草10-30重量份
蜂房60-120重量份白花蛇8-20重量份乌梢蛇50-120重量份
马前子100-300重量份本发明组合物的优选为:麻黄30-40重量分火地龙200-300重量份川牛膝30-50重量份
全蝎30-50重量份追地枫15-20重量份千年健15-20重量份
乳香25-35重量份没药25-35重量份红花20-25重量份
苍术20-25重量份当归15-30重量份炙甘草15-20重量份
蜂房80-100重量份白花蛇12-15重量份乌梢蛇80-90重量份
马前子100-250重量份本发明的优选配比为:
麻黄35重量分火地龙250重量份川牛膝40重量份
全蝎40重量份追地枫18重量份千年健18重量份
乳香30重量份没药30重量份红花23重量份
苍术23重量份当归23重量份炙甘草18重量份
蜂房90重量份白花蛇13重量份 乌梢蛇85重量份
马前子175重量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马前子用香油200-800重量份炸成深红色;麻黄、甘草用文火炒,在炒时加入蜂蜜1-4重量份,炒至微黄色;红花微炒即可;共余药物均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最后全部药物按常规工艺加入药学上接受的赋形剂制成临床接受的胶囊、片剂、颗料剂中的任一齐型。本发明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之功效,对治疗腰椎间盘出症之血瘫气滞寒湿入络、脉络闭阴症效果显著,且见效快,疗程短,无痛苦,服用方便等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临床应用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500例病人,其中伴腰椎骨质增生者138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2、诊断标准2.1西医诊断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贝U》的腰间盘突出诊断标准,疼痛为下腰部,且向下肢放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发作期;有局限性压痛点,有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皮肤感觉、肌力和膝反射的改变;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CT示有腰椎间盘突出。2.2中医辨证辨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药药行业标准;中医症状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即: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证,腰腿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则因痛居而不能转侧,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肾或涩。疗效判断标准:(I)临床控制: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体征消失。(2)临床显效:腰退疼痛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有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体征基本消失。(3)临床进步:有轻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阴性,部分恢复工作,体征明显改善但不消失。(4)临床无效:腰退疼能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不能胜任工作,体征无改善。5、治疗结果对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进行系统观察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临床控制130控例(占26% ),显效255例(占51% ),进步8例(占17.8% ),无效6例(占
5.2% )总有效率94.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 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主要由如下原来药制成:麻黄15-55重量分火地龙100-400重量份川牛膝20-60重量份全蝎20-60重量份追地枫10-30重量份千年健10-30重量份乳香10-50重量份没药10-50重量份红花10-35重量份苍术10-35重量份当归15-35重量份炙甘草10-30重量份蜂房60-120重量份白花蛇8-20重量份乌梢蛇50-120重量份马前子100-30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主要由如下原来药制成:麻黄30-40重量分火地龙200-300重量份川牛膝30-50重量份全蝎30-50重量份追地枫15-20重量份千年健15-20重量份乳香25-35重量份没药25-35重量份红花20-25重量份苍术20-25重量份当归15-30重量份炙甘草15-20重量份蜂房80-100重量份白花蛇12-15重量份乌梢蛇80-90重量份马前子100-25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马前子用香油200-800重量份炸成深红色;麻黄、甘草用文火炒,在炒时加入蜂蜜1-4重量份,炒至微黄色;红花微炒即可;共余药物均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最后全部药物按常规工艺加入药学上接受的赋形剂制成临床接受的胶囊、片剂、颗料剂中的任一齐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主要由麻黄火地龙、川牛膝、全蝎、追地枫、千年健、乳香等原料药制成并结合手掐子午、逆腹式深呼吸站太极桩拧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方法,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无痛苦,服用方便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K36/888GK103239576SQ20121002835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9日
发明者陈卫新 申请人:陈卫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