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佐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16404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佐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疫苗用佐剂,特别是一种兽用疫苗的佐剂。确切讲本发明涉及一种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的佐剂及制备方法,这种佐剂中有重组猪白介素2(Porcine Interleukine-2, pIL_2)。
背景技术
佐剂是一种先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后同时注入到人或动物体内,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的物质。佐剂是疫苗的主要组成成分,在疫苗的质量提高和改进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白介素2 (Interleukine-2, IL-2)是一种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能够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作用于一些细胞的表面,从而启动机体内细胞的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IL-2是由T细胞产生的多功能的活性糖蛋白,能够促进T、B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刺激许多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能 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近年来研究表明,IL-2可提高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可应用于多种疫苗中作为免疫增强剂,如猪口蹄疫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疱疹病毒疫苗等。国外学者报道了单次或多次注射重组牛IL-2对BHV-I副流感病毒二联苗及牛病毒腹泻病毒苗的作用,结果表明单次或多次注射均可增强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但是多次注射效果会更好。这些研究表明重组IL-2作为疫苗分子佐剂,不仅能够高效特异地调节机体对疫苗的反应,而且可调节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lofthouse S A, etal, 1996)。然而重组蛋白用于疫苗佐剂也存在以下的缺点半衰期较短,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活性降低,需要多次注射;另外,一次性大剂量的使用还可导致发热、炎症等副作用,这都给细胞因子重组蛋白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重组猪白介素2的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佐剂,本佐剂克服现有重组PIL-2作为疫苗佐剂的不足,而且具有安全、高效、廉价的优点;同时提供一种这种佐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佐剂,这种佐剂是由猪白介素2被一种脂质基质和乳化剂包裹构成的粒径为50-1000nm的纳米颗粒。本发明的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佐剂所用的脂质基质为氢化蓖麻油,所用的乳化剂为聚乙丙交脂和聚乙烯醇,所用的猪白介素2为酵母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蛋白。本发明的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佐剂是由10重量份的氢化蓖麻油和2重量份的聚乙丙交脂包裹O. 5-1重量份的重组pIL-2。本发明的佐剂可用于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抗原混合物构成的亚洲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
本发明的佐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了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一种具体的制备方法是将IOOmg的氢化蓖麻油和20mg的聚乙丙交脂溶于ImL的三氯甲烷中作为有机相,将该有机相加热到30-40°C;纯化后的重组pIL-2溶于pH=8的磷酸缓冲液中,使终浓度为20mg_50mg/ml ;取200μ 的前述液体为水相,然后在充分搅拌条件下把水相缓慢加入到前述的有机相中,冰浴中超声形成(w/o)相的乳液,将制备好的该乳液加入到5mL的1%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进一步的利用乳化仪乳化形成(w/o/w)相的乳液,再在室温下充分搅拌,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固化得到聚合物纳米粒分散体系,加入5-10倍体积的灭菌水收集纳米粒,并用3 5mL的蒸馏水重悬,冷冻干燥获得所要的佐剂。本发明实际上是一种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 SLN)。SLN是一类以固态天然或半合成类酯(如卵磷脂)、脂肪酸(如硬脂酸)或甘油三脂等广义脂质为载体原料,利用不同方法制成粒径为50-1000nm的固态胶粒给药体系。与脂质体和微乳相比目前的产物由于被包封于SLN的固体骨架中而实现了更好的控释和缓释效果;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它具有固态基质,这样可以保护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物质不被分解破坏,并可以调 节药物的释放。由于在制备过程中蕴含了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使SLN更具有吸引力。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首先,按本发明制造的SLN-pIL-2新型纳米佐剂是一种粒径在300-500nm的类球形粒子,其中既含有重组pIL_2,也含有脂质材料及聚合物聚乙丙交脂,这些材料也可发挥一定佐剂效应。其次,该纳米佐剂的重组PIL-2被包裹在脂质核内从而保护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降解。此外,脂质材料和聚合物聚乙丙交脂可在体内生物降解,而使包裹的重组pIL-2持续的缓慢释放,起到微量长期作用于机体免疫相关细胞,从而提高其免疫佐剂效应,同时也避免了大量一次性释放所引起的毒副作用。最后,制备这种纳米佐剂过程简单易行,而且所用的材料价格低廉,因此成本也较低。对于新型的SLN-pIL-2纳米佐剂,可以缓慢释放被包裹的pIL_2,且具有较低毒副作用,且免疫佐剂效应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在(I)用制备的SLN-pIL-2加入到BHK细胞中,当浓度达到7. 5mg/mL时作用24h时后,其细胞生长状态良好;(2)在体外可以持续释放12d以上;(3)与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抗原配伍制备疫苗,免疫小鼠后,与未包裹的重组pIL-2相比较,既可提高特异性抗体的水平,也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干扰素的分泌,包裹后的PIL-2可达到完全弗氏佐剂的效果。本发明中将重组pIL-2包裹于SLN中(即SLN_IL_2),以脂质纳米粒作为载体以便保护重组蛋白在体内不被快速降解,提高了重组PIL-2的免疫佐剂效果,延缓其释放,从而提高其免疫佐剂效果,同时本发明的佐剂还具有毒性低的优点。


图I、利用透射电镜观测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图2、在BHK细胞中检测SLN-pIL-2和SLN的毒性实验曲线。图3、包裹pIL-2的粒子在体外释放pIL-2的检测曲线。图4、免疫脾淋巴细胞IFN- Y的分泌水平图。图5、免疫脾淋巴细胞中IL-4的分泌水平图。图6、流式细胞仪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例分成2个部分完成,实例一含有重组猪白介素2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特征表征;实例二 制备的纳米粒作为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抗原的佐剂构成的疫苗免疫效果试验。实例一重组猪白介素2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特征表征
I.I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特征与表征
通过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过程如下称取IOOmg氢化蓖麻油和20mg的PLGA溶于ImL的三氯甲烷中作为有机相,并将该有机相加热到30-40°C ;将纯化的IL-2蛋白溶解在PBS中(pH=8),取200μ 的作为水相;然后把水相缓慢加入到有机相中,边加边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在冰浴中超声50s (300w)及形成(w/o)形式的乳液;将制备好的该乳液加入到5mL的1%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进一步的利用乳化仪乳(rpm3000, lmin)乳化化形成(w/o/w)相的乳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乳化为均匀分布的液滴;再在室温下利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6-8h,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固化得到聚合物纳米粒分散体系;加入30 50mL灭菌 水(12000rpm,离心lh,4°C )收集纳米粒,并用3 5mL的蒸馏水重悬,然后利用冷冻干燥仪冻干。空的SLN微球利用200μ 的PBS代替含有重组pIL_2的水相,其他制备方法一样。I. I. I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粒子的形状,利用纳米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制备好的固体脂质纳米粒体的电镜照片见图1,由图可见所制备的含有pIL-2的纳米粒为类球形,通过纳米粒度仪测定其粒径为300-500nm之间。I. I. 2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毒性的检测
体外毒性的测定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采用BHK细胞,用含有10%的胎牛血清完全培养基以2 X IO4个/孔的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体积为ΙΟΟμ ,预培养细胞生长18-22h后,含有IL-2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悬混液及空白对照培养基(浓度分别为),培养24h后,观察细胞的形态,之后每孔加入MTT溶液20μ ,然后孵育4h后加入DMSO溶解,利用酶标仪在570nm处测定吸光度。将本发明的SLN-pIL-2纳米粒用培养基稀释后处理细胞,不同稀释度的SLN-pIL-2处理细胞24h后,细胞的形态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即纳米粒达到7. 5mg/mL时细胞的形态仍然良好,而且存活率仍然达到98%左右。而根据MTT测定细胞的生长情况发现,不同稀释度的空SLN纳米粒和SLN-pIL-2纳米粒处理细胞后的OD值与未处理细胞的比较,发现即使纳米粒浓度在7. 5mg/mL时其与细胞对照的差异不显著,这也说明本发明的固体脂质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副作用,参见图2。I. I. 3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特性的研究
取制备的SLN -pIL-2 20mg,溶于300μ 的O. IM的PBS中,然后在37°C摇床上150rpm振摇12h后,12000rpm离心30min,沉淀继续加入相同量的PBS振摇,不同时段离心取上清重复前面的步骤,利用BCA试剂盒测定所取上清的A57tl值,计算释放pIL-2的百分数,绘制释放曲线。包裹pIL-2的粒子在体外释放pIL-2的检测(依据所测的A570值计算释放蛋白占包裹蛋白的百分数绘制)曲线表明,粒子在初始的48h释放的pIL-2较多,占总蛋白约40%多,随后逐渐降低,到后期释放的量达稳定,且持续到12d时仍然在释放,因此说明该粒子起到缓慢释放的效果,参见图3。实例二 制备的纳米粒作为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抗原的佐剂构成的疫苗免疫效果试验
2. I材料与方法
2.I. I疫苗的制备
本发明中的受试疫苗由前述实施例制备的含有重组pIL-2纳米粒(SLN-pIL-2)、空SLN、重组pIL-2、以及市场购买的完全弗氏佐剂(FCA)作为不同的佐剂与亚洲I型FMDV病毒灭活抗原(以下试验中简称Ag,由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震荡混合后制备 含有不同佐剂的疫苗,加入的佐剂与抗原的体积比为I :1。2. I. 2试验动物与免疫
60只61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购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经检测FMDV抗体阴性。每组10只共分为SLN-pIL-2+Ag疫苗组、重组pIL-2+Ag疫苗组、Ag+SLN疫苗组、单一 Ag组、Ag+ FCA疫苗组、PBS对照组,将2. I. I中制备好的不同佐剂的疫苗在O天和14天小鼠大腿两侧肌肉注射免疫,二免后不同的时间尾静脉采血,间接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滴度。通过间接ELISA方法测定小鼠体内针对亚洲I型FMDV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在二次免疫后的第2周至第9周,以SLN-IL-2作为佐剂的疫苗组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未包裹的重组pIL-2作为佐剂的疫苗组组以及抗原对照组,尤其是在第2、3、5、9周。该实验结果表明以制备的SLN-IL-2作为佐剂能非常显著的提高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的抗体水平,参见表I。2. I. 3免疫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含量的检测
试验组小鼠颈椎脱白处死,在70%乙醇中浸泡3分钟,取出小鼠置于无菌培养皿上,无菌取出红色长条状的脾脏;用眼科剪将脾脏剪碎置200目的不锈钢网上,用注射器内芯轻轻研磨脾脏,然后用PBS或者无血清的1640培养基冲洗细胞;将获得的脾细胞悬液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分离液与脾细胞悬液体积比为3 :4),然后2500 rpm离心15分钟;中间出现一层白色的膜状夹层,轻轻地用吸管吸取置于另一新的离心管中轻混匀,然后1500 rpm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重复上述步骤2次;离心管内加入RPMI1640不完全培养液后,取一定量胎盘蓝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调整细胞的浓度为I X IO7/
mLo取上述制备好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加入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 μ L细胞悬液;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设3个重复孔,其中每孔加口蹄疫抗原10 μ L作为实验组;力口RPMI1640 10 μ L作为空白对照组;加PHA至终浓度为5 μ g/mL作为阳性对照组,在5%C02培养箱中37°C培养,于48 h收集上清。用小鼠的IFN- y、IL-4ELISA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分泌IFN-Y和IL-4的含量。二次免疫后的14d,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脾淋巴细胞中IFN- Y分泌量,结果表明,SLN-p IL-2作为佐剂的疫苗组能有效地诱导免疫脾细胞分泌IFN- Y,高达1385. 86±77. 113 pg/mL,明显高于未包裹重组pIL_2作为佐剂的疫苗组而且是该组的4倍,差异显著(P < O. 05);并且是单一抗原组的10倍和SLN+Ag组的4倍以上,参见图4。而IL-4仅达到10. 12pg/mL是抗原对照的2. I倍,也高于未包裹重组pIL_2作为佐剂的疫苗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 > O. 05),参见图5。这些表明重组pIL-2被包裹入SLN形成的纳米粒作为疫苗佐剂主要促进Thl型免细胞因子分泌,明显提高细胞免疫应答。2. I. 4免疫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取上述制备好的实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2X IO5/每个样本,在37 °C条件下,用终浓度为5 μΜ CFSE避光染色10 min ;加入冰冷的PBS或者是胎牛血清终止反应2 min,1500 rpm离心5 min后,弃上清;用PBS洗2次,加入ImL的完全培养基将每个不同的样品在24孔细胞培养板培养,实验组和对照孔各设3个重复孔;在实验组中加10 μ L 口蹄疫灭活抗原,阳性对照组中加入ConA至终浓度为5 μ g/mL, 37 °C,5 % C02培养48 h ;1500 rpm, 5 min离心收集细胞,PBS洗2次加入300 μ LPBS或不完全培养液重悬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脾淋巴细胞被抗原再次刺激的增殖情况。每个处理样本检测10 000个细胞,统计新增殖脾淋巴细胞数占总细胞的比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免疫后的14d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SLN-pIL-2作为佐剂疫苗组的增殖百分率高达7. 0±0. 84%,约为重组pIL-2作为佐剂的疫苗组(2. 6±0. 14%) 的2. 5倍且差异显著(P < O. 05),但是与完全弗氏佐剂疫苗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这些表明SLN-pIL-2粒子作为疫苗佐剂,能够提高pIL-2的促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达到了 FAC佐剂的水平,参见附图5。本发明的相关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包裹后的SLN-IL-2粒子作为佐剂与重组pIL_2相比,前者不仅能够显著增强小鼠抗亚洲I型口蹄疫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也可以促进细胞免疫应答,而且与市售的FCA差异不显著,达到了该佐剂的水平;并且其毒性和价格都低于FCA。在特异性抗口蹄疫抗体水平方面利用SLN-IL-2作为疫苗佐剂组明显高于未包裹的IL-2蛋白作为疫苗佐剂组以及抗原对照组。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IFN-Y是由Thl型细胞分泌的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因子,也是产生Thl型免疫应答的主要标志;IL-4是Th2型细胞分泌的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因子,二者在细胞因子网络中有重要的作用。而利用SLN-IL-2作为疫苗佐剂能够促进IFN- Y细胞因子的分泌,约是未包裹pIL_2佐剂组的4倍,是抗原对照组的10倍;而在IL-4分泌方面SLN-IL-2作为疫苗佐剂只是略高于未包裹pIL-2佐剂组,这些显示了包裹后的pIL-2纳米粒佐剂能够促进细胞免疫应答而且主要以Thl型应答为主。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应答也是体液免疫应答的指标之一,SLN-pIL-2+Ag作为佐剂的疫苗组的增殖百分率也明显高于未包裹的IL-2蛋白作为疫苗佐剂组以及抗原对照组,这也反映了通过包裹后的PIL-2作为佐剂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总之,通过利用甘油脂氢化蓖麻油,PLGA等材料,以及溶剂乳化蒸发法将pIL-2包裹其内,可以提1 其佐剂效应。表I间接ELISA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OD49ci值(x土S)
权利要求
1.一种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佐剂,这种佐剂中有重组猪白介素2,其特征在于这种佐剂是由重组猪白介素2被一种脂质基质和乳化剂包裹构成的粒径为300-500nm的脂质纳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佐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聚乙丙交脂及少量的聚乙烯醇,所述的脂质基质是氢化蓖麻油,所用的重组猪白介素2为酵母系统表达的重组蛋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佐剂,其特征在于佐剂由10重量份的氢化蓖麻油和2重量份的聚乙丙交脂包裹0. 5-1重量份的重组猪白介素2。
4.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佐剂用于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抗原混合物构成的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
5.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佐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IOOmg的氢化蓖麻油和20mg的聚乙丙交脂溶于ImL的三氯甲烷中作为有机相,将该有机相加热到30-40°C ;纯化后的pIL_2蛋白溶于pH=8的磷酸缓冲液中,使终浓度为20mg-50mg/ml ;取200ML的前述液体为水相,然后在充分搅拌条件下把水相缓慢加入到前述的有机相中,冰浴中超声形成(w/o)相的乳液,将制备的乳液加入到5mL的质量百分比为1%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进一步乳化形成(w/o/w)相的乳液,再在室温下充分搅拌,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固化得到聚合物纳米粒分散体系,力口A 5-10倍体积的灭菌水收集纳米粒,并用3 5mL的蒸馏水重悬,冷冻干燥获得所要的佐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的佐剂及制备方法,这种佐剂中有重组猪白介素2(PorcineInterleukine-2,pIL-2)。本发明的猪用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佐剂是由猪白介素2被一种脂质基质和乳化剂包裹构成的粒径为50-1000nm的纳米颗粒。
文档编号A61P31/14GK102764435SQ201210274528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日
发明者何小兵, 房永祥, 才学鹏, 景志忠, 曾爽, 蔺国珍, 贾怀杰, 陈国华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