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753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严重的影响人体健康。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目前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降酶、抗炎和抗纤维化等综合药物治疗方法,但是,西医药治疗存在着费用高,不良反应多,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中医药治疗在治疗乙肝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在临床上现有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却比较少,越来越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药材制备而成柴胡10、赤芍10、白芍10、木香5、五味子5、大黄10、茵陈10、枸杞子10、穿山甲
10、鳖甲15。按配比称取以上各味,取穿山甲、鳖甲加入8倍、6倍量的60%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浓缩,干燥,粉碎得醇提取物,其余各味加入8倍、8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浓缩,干燥,粉碎后与醇提取物混合。方中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木香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大黄具有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枸杞子滋补肝肾;穿山甲活血通络;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诸药相伍,具有驱邪,扶正,柔肝的作用。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I.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感染病学分会所修订的“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2.临床疗效标准
O显效除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以外,其余症状和体征显著好转或接近消失;肝功能显著改善,甚至接近正常;伴或不伴其他化验及辅助检查项目的改善;
2)有效介于显效和无效之间的治疗转归;
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中80%以上的指标无改善,甚或加重。实际操作中,凡介于两级疗效之间者,均纳入疗效较好的一级,彼此间不重复统计。3.临床试验我们从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间来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同意接受该研究方法的慢性乙型肝炎(轻 中度)患者126例,服用本发明药物,其中一重量份为I剂,每天一剂,一个月为I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其中显效88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达90. 5%,证明本发明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显著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
称取柴胡10 g、赤芍log、白芍10g、木香5g、五味子5g、大黄10g、茵陈10g、枸杞子10g、穿山甲10g、鳖甲15g;取穿山甲、鳖甲加入8倍、6倍量的60%乙醇提取2次,每次 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浓缩,干燥,粉碎得醇提取物,其余各味加入8倍、8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浓缩,干燥,粉碎后与醇提取物混合。典型病例病例I
邓某,男,十年前患上慢性乙型肝炎,反复乏力、纳差、尿黄及肝功能异常,曾多处求医诊疗用药,均疗效不佳。病后三年来我院就医,患者当时乏力、纳差症状明显,伴轻度尿黄,面色晦暗,查肝功能中度异常,乙肝五项指标呈大三阳,HBV-DNA阳性,B超提示肝实质损害声像图。患者服用本发明方药治疗I个月,肝功能就基本恢复正常;3个月后HBV-DNA阴转;6个月后大三阳转小三阳。6年后随访患者仍健康生活。病例2
师某,男性,主因乏力,纳差I年,上腹胀满目黄,尿黄10余天入院。I年前患者在当地医院化验乙肝五项,HbsAg+, HbeAb+, HbcAb+,肝功能转氨酶高于正常,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转氨酶反复异常,10天前复查肝功能ALT1036u/L,来我院进一步诊治。现症面色晦暗,白睛黄染,腹胀纳差、尿黄目黄,肝掌蜘蛛痣,舌质红,苔黄,脉弦。入院查体慢性肝病面容,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巩膜中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扑翼样震颤阴性,舌质红,苔黄,脉弦。实验室检查乙肝六项,HbsAg+, HbeAb+, HbcAb+,肝功能AST728u/L, ALT1069u/L, TbiL54. 2ummol/L,抗-HBV-IgM阴性,HEV-IgG阴性,HEV-IgM阴性,HCV-IgG阴性,HCV-IgM阴性,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6个疗程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AST26u/L,ALT36u/L, TbiL23. ImmoI/L0后随访复查肝功能均正常。病例3
常某,男,患者以反复性乏力、食欲不振三年,加重I年为主诉来诊,实验室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 (+)、抗-HBc (+)。2、肝功能ALT171u/L、AST120u/L。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随后服用本发明药物,连续服药3个月,B超检查肝脏形态结构均已正常。连续服药4个月,除肝功能早已正常外,乙肝五项=HbeAg由阳性转为阴性并产生抗体,HBV-DNA也已稳固转阴。该患者在停止治疗后,分别在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进行随访,患者已经完全康复。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药材制备而成柴胡10、赤芍10、白芍10、木香5、五味子5、大黄10、茵陈10、枸杞子10、穿山甲10、鳖甲1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制备方法按配比称取以上各味,取穿山甲、鳖甲加入8倍、6倍量的60%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浓缩,干燥,粉碎得醇提取物,其余各味加入8倍、8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浓缩,干燥,粉碎后与醇提取物混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药材制备而成柴胡10、赤芍10、白芍10、木香5、五味子5、大黄10、茵陈10、枸杞子10、穿山甲10、鳖甲15;本发明具有驱邪,扶正,柔肝的作用,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P31/20GK102772575SQ20121029363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刘海霞, 张守潘, 王晴文 申请人:刘海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