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4540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包括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它们的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大黄蒽醌甙1~45%,大黄蒽醌1~49%,丹参总酮1~94%,赤芍总甙1~70%,鱼腥草素1~90%,该组合物中四种部位(成分)均具有抗内毒素活性,经组合后抗内毒素活性明显增强。该药物组合物还具有抗炎、解热,抗急慢性肝损伤等作用,用于治疗内毒素血症及由内毒素所涉及的多种疾病,包括急慢性中毒性肝炎和传染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急慢性肝纤维化、急慢性肝衰竭以及内毒素所涉及的多科和多种疾病,该制剂安全性良好。
【专利说明】一种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于预防、缓解和治疗以内毒素为致病、加重和影响预后的内毒素性疾病。
【背景技术】
[0002]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也叫做脂多糖。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其毒性成分主要为脂质A。当病灶或血流中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大量死亡,释放出来的大量内毒素进入血液时,可发生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可以出现在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中,通常导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极高。
[0003]内毒素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①发热反应: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或作用于白细胞使之释放内原性致热原而引起发热反应;
②促使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释放,使血压下降和微循环障碍;
③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激活凝血、纤溶系统,产生出血倾向,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④经C3旁路或经典 途径激活补体
⑤激活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活性,产生亚急性和慢性的炎症反应。
[0004]⑥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如急慢性传染性肝炎、脂肪肝等。
[0005]为防治内毒素血症,一般通常采取给予抗生素来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增殖,但抗生素的大量给予不但会产生耐药菌株,而且被杀死的革兰氏阴性菌因突然释放大量内毒素还会引起内毒素血症的亢进或内毒素休克。针对内毒素或内毒素构成成分脂质A的拮抗剂就成了当今世界新药研制的重要课题。
[0006]对抗内毒素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阻断内毒素的产生,二是阻止产生的内毒素进入血液或组织液中,三是激活网状内皮系统使其吞饮内毒素,另外,还可缓解或治疗内毒素入血所造成的瀑布样反应。缓解或治疗内毒素血症采取的主要方式一种是直接破坏内毒素的产生;另一种是直接或间接灭活内毒素;还有一种是将体内的内毒素直接清除体外。
[0007]内毒素拮抗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虽然目前也出现了以内毒素拮抗作为主要药效作用的药物,可广泛用于以内毒素为主要病因所导致的发病、加重与影响预后或致死的多种疾病,但因其缺乏“药病相符”的特点,因而疗效较差。如乳果糖口服液作为以抗内毒素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多粘菌素B虽然作用较强,但肾毒性过大,临床难以应用。另如申请号200710051818.6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抗内毒素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分或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组成,它所含的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茵陈10~30%、桅子5~30%、大黄5~30%、丹参5~15%、金银花5~30%、连翘0~15%、黄芪或炙黄芪5~15%、甘草或炙甘草f 15%,芒硝0-8%、党参(Tl5%,其缺点是根据经验方,处方庞大,并由所述原料混合提取的提取物制成,未分离出有效成分,不但服用剂量大,药效也不闻ο
[0008]病毒性肝病是我国最主要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乙型肝炎,其感染人数约逾I亿,其中部分病例出现明显肝损害症状及体征,部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丙肝发病虽不高,但其烈性程度高,肝损严重。与乙肝相关的其它原因所致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也与目俱增。目前针对病毒性及非病毒性肝病均以保肝治疗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远不理想,其关键是“保”而非“治”。本发明针对肝病内毒素血症时,除主要作用靶点为内毒素及其于体内诱发的系列病理损害外,还具有相对的器官特异性,其药动学特点也符合病毒性及非病毒性肝炎肝损伤的病理特点。由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肝损伤的主要发病机理除病毒本身外,主要还在于肠源性内毒素移位血流于肝脏造成,因此内毒素血症的清除不但可大为减轻肝细胞的持续性损害,而且可阻断继发性肝脏病变如纤维化等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从“器官特异”来看,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的主要作用部位其一在于侵入血流的内毒素的清除、拮抗,其二在于肠源性内毒素这一内毒素池的平抑或入血途径的阻断,其三在于入血内毒素所诱发的多系统异常病理反应,其中的关键则是多种细胞因子特别是TNFd等的生成及TNFd所引发的炎症信号转导的下游炎症反应;再者则是保肝作用。除肝病外,由于肠源性内毒素及其入血通路也是引发众多难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如内毒素入血所诱导的血凝系统活性异常活跃所致的微血栓形成、入血内毒素作为佐剂所促发的自身免疫以及最常见的病毒性、非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的持续高热、DIC、肾衰、肺衰,肠源性内毒素入血作为相伴病因所导致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热与恶病质等,因此本发明药物组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也将从内毒素拮抗角度取得独特的疗效,即不仅具有对病毒性肝病的特适性,还具有疾病的普适性。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以药物筛选中发现的抗内毒素活性为指标,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拮抗剂由具有抗内毒素特定活性成分的中药原料药组合而成,各活性成分抗内毒素作用明确,加上与内毒素所致疾病表现形成一个整体的药物组合物,产生的药理药效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具有强的内毒素拮抗作用能阻断或大幅度降低肠源性内毒素侵入血流;③对内毒素所造成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④能抑制或拮抗内毒素所诱发的以TNFa为中心的炎症介症;⑤具有非特异的保肝作用;⑥主要有效成分或部位药动学特点适合于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以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组方,更易为患者提供可接受的给药剂量;⑧安全性好。
[0010]本发明是通过实施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1]一种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组成包括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它们按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大黄蒽醌式I~45%,大黄蒽醌I~49% ;
丹参总丽I~94% ;
赤芍总甙I~70% ;
鱼腥草素I~90%。
[0012]所述药物组合物优选的重量百分比为:
大黄蒽醌式5~40%,大黄蒽醌5~45% ;丹参总酮15~80% ;
赤苟总式5~65% ;
鱼渥草素5~50%。
[0013]所述丹参总酮中,丹参酮II A的含量为10~40%,隐丹参酮的含量为15~30%,丹参酮I的含量为1~20%。
[0014]所述赤芍总甙中,芍药甙的含量为20~45%。
[0015]所述大黄蒽醌甙由大黄经水煎煮后得到,具体方法为:
将大黄于60~100°C的水中浸泡煎煮5~60分钟后,滤液过大孔吸附树脂,以体积比浓度为30~70%的乙醇进行洗脱,最后在50~100°C经干燥获得。
[0016]所述大黄蒽醌由大黄经醇回流提取得到,具体方法为:
将大黄以体积比浓度为20~95%的乙醇为溶媒进行提取后过滤,滤液于50~100°C温度下经干燥获得。
[0017]所述丹参总酮由丹参经体积比浓度为50~99.9%的乙醇或甲醇进行回流提取后得到;
或者由丹参经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得到,其中萃取温度< 40°C,压力为< 40ppm,添加剂为95%的乙醇,其用量为丹参总重量的I~20倍,经干燥获得。
[0018]所述赤芍总甙由赤芍经水煎煮后,滤液上大孔树脂,并用体积比为20%~70%的乙醇洗脱后经干燥得到,其中,水的用量为5~20倍,次数为I~3次;
或者由赤芍经20~70%的乙醇提取后,干燥得到,低于20%的乙醇不能得到芍药甙,高于70%的乙醇会带来杂质。
[0019]所述鱼腥草素选自市售产品,包括合成鱼腥草素、新鱼腥草素或辛酰乙醛亚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0020]所述大孔树脂为市售品,选用WLD、AB-8、DlOU P850、P20或及其它市售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
[0021]下面就本发明活性成分提取的中药原料的药理性能及功效说明如下:
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提取物有很强的抗内毒素作用。
[0022]丹参:用于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丹参总酮具有很强的抗内毒素作用。
[0023]赤芍:具有镇痛、镇静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凝聚及降低血压;同时还具有抗炎,抗溃疡,抗过敏,解热、解痉作用。赤芍总甙具有较强的抗内毒素作用。
[0024]鱼腥草素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鱼腥草素具有较强的抗内毒素作用。
[0025]由此可见,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组分大多涉及内毒素血症,经组方后能泻热、凉血,能改善内毒素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肝、肾、心、脑、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等的损伤,特别是急慢性肝损伤所致的血液、组织液、脑脊液等高内毒素血症。
[0026]根据施用途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按药剂学上的通用方法制成供口服的溶液剂、口服液、糖浆剂、乳剂、混悬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膏剂、汤剂或丸剂,其中的片剂、胶囊剂可为缓释制剂或持续释放制剂,如口腔粘膜片、胃粘膜片;或者制成供外用的搽剂、涂抹剂、凝胶剂、油剂、硬膏、糊膏、乳膏、软膏、洗剂或酊剂。
[0027] 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备为片剂所使用的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载体包括:稀释剂与吸收剂,如淀粉、糊精、硫酸钙、乳糖、甘露醇、蔗糖、氯化钠、葡萄糖、尿素、碳酸钙、白陶土、微晶纤维素、硅酸铝等;湿润剂与粘合剂,如水、甘油、聚乙二醇、乙醇、丙醇、淀粉浆、糊精、糖浆、蜂蜜、葡萄糖溶液、阿拉伯胶浆、明胶浆、羧甲基纤维素钠、紫胶、甲基纤维素、磷酸钾、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崩解剂,例如干燥淀粉、海藻酸盐、琼脂粉、褐藻淀粉、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碳酸钙、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十二烷基磺酸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崩解抑制剂,例如蔗糖、三硬脂酸甘油酯、可可脂、氢化油等;吸收促进剂,例如季铵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润滑剂,例如滑石粉、二氧化硅、玉米淀粉、硬脂酸盐、硼酸、液体石蜡、聚乙二醇等。还可以将片剂进一步制成包衣片,例如糖包衣片、薄膜包衣片、肠溶包衣片,或双层片和多层片。
[0028]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备为丸剂所使用的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载体包括:稀释剂与吸收剂,如葡萄糖、乳糖、淀粉、可可脂、氢化植物油、聚乙烯吡咯烷酮、高岭土、滑石粉等;粘合剂,如阿拉伯胶、黄蓍胶、明胶、乙醇、蜂蜜、液糖、米糊或面糊等;崩解剂,如琼脂粉、干燥淀粉、海藻酸盐、十二烷基磺酸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
[0029]此外,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备为上述制剂时,还可根据需要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或甜味剂等。
[0030]本发明内毒素拮抗剂药物组合物每日服用总剂量为0.3~15克。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
1、本发明内毒素拮抗剂药物组合物,以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作为原料,它们均具有抗内毒素活性,形成组合物后其抗内毒素活性明显增强,且疗效高,既减少了服用剂量,又降低了治疗成本。
[0032]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内毒素活性成分为大黄蒽醌甙、大黄蒽醌、丹参总酮(其中包括丹参酮II A、隐丹参酮、丹参酮I )、赤芍总甙、鱼腥草素,它们不但均有很高的抗内毒素作用,而且还具有对内毒素性疾病的其它相关作用机制。形成一个整体后,其抗内毒素作用更佳,内毒素性疾病的其它作用机制更强,安全性能更好。
[0033]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将大黄蒽醌甙的重量比控制在I~45%,不但具有抗内毒素的作用,而且还能使服用后的病人保持每日I~3次为度的大便,既利于内毒素的排除,又不会引起明显腹泻。
[0034]4、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将大黄蒽醌的重量比控制在I~49%,不但具有强的抗内毒素作用,而且还能保持大黄蒽醌的抗血小板聚集等活性。
[0035]5、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通过将丹参总酮的重量比控制在I~94%,不但具有很强的抗内毒素作用,而且还具有保护血管内壁细胞、抗血小板聚集等活性功效。
[0036]6、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将赤芍总甙的重量比控制在I~70%,不但具有抗内毒素的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发挥芍药甙的抗凝、保肝等作用。
[0037]7、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的鱼腥草素可由市售获得,将鱼腥草素的重量比控制在I~90%,不仅对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能有效发挥其抗炎、抗凝等作用。
[0038]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不但对内毒素具有拮抗作用,且其抗炎、解热,抗急慢性肝损伤,用于治疗内毒素血症及由内毒素所涉及的多种疾病,包括急慢性中毒性肝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急慢性肝纤维化、急慢性肝衰竭以及内毒素所涉及的多科和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疗效,如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肺衰、肾衰、多系统器官衰竭、中暑等疾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内毒素所致发热影响作用的对比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0]实施例1内毒素拮抗剂药物组合物的组成
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它们按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大黄蒽醌甙1%,大黄蒽醌3% ;
丹参总酮94% ;
赤芍总甙1% ;
鱼腥草素1%。
[0041]实施例2内毒素拮抗剂药物组合物的组成
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它们按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大黄蒽醌甙45%,大黄蒽醌49% ;
丹参总酮1% ;
赤芍总甙2% ;
鱼腥草素3%。
[0042]实施例3内毒素拮抗剂药物组合物的组成
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它们按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大黄蒽醌甙4%,大黄蒽醌49% ;
丹参总酮20% ;
赤芍总甙25% ;
鱼腥草素2%。
[0043]实施例4内毒素拮抗剂药物组合物的组成
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它们按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大黄蒽醌甙3%,大黄蒽醌1% ;
丹参总酮94% ;
赤芍总甙1% ;
鱼腥草素1%。
[0044]所述丹参总酮中,丹参酮II A的含量为40%,隐丹参酮的含量为30%,丹参酮I的含量为10% ο
[0045]实施例5内毒素拮抗剂药物组合物的组成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它们按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大黄蒽醌甙2%,大黄蒽醌3% ;
丹参总酮15% ;
赤芍总甙70% ;
鱼腥草素10%。
[0046]所述赤芍总甙中,芍药甙的含量为45%。
[0047]实施例6内毒素拮抗剂药物组合物的组成
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它们按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大黄蒽醌甙1%,大黄蒽醌1% ;
丹参总酮3% ;
赤芍总甙5% ;
鱼腥草素90 %。
[0048]实施例7内毒素拮抗剂药物组合物的组成
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它们按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大黄蒽醌甙5%,大黄蒽醌5% ;
丹参总酮80% ;
赤芍总甙5% ;
鱼腥草素5%。
[0049]所述丹参总酮中,丹参酮II A的含量为10%,隐丹参酮的含量为20%,丹参酮I的含量为20%ο
[0050]所述赤芍总甙中,芍药甙的含量为20%。
[0051]实施例8内毒素拮抗剂药物组合物的组成
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它们按抗内毒素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大黄蒽醌甙5%,大黄蒽醌5% ;
丹参总酮20% ;
赤芍总甙65% ;
鱼腥草素5%。
[0052]所述丹参总酮中,丹参酮II A的含量为30%,隐丹参酮的含量为15%,丹参酮I的含
量为1%。
[0053]所述赤芍总甙中,芍药甙的含量为20~45%。
[0054]实施例9大黄提取物-大黄蒽醌甙的制备
将IOkg大黄于100°C的水中浸泡煎煮5分钟后,滤液过大孔树脂,以浓度为70%的乙醇进行洗脱,最后在50°C经干燥获得大黄蒽醌甙,其得量为1200g。
[0055]实施例10大黄提取物-大黄蒽醌甙的制备
将IOkg大黄于80°C的水中浸泡煎煮30分钟后,滤液过大孔树脂,以浓度为50%的乙醇进行洗脱,最后在80°C经干燥获得大黄蒽醌甙,其得量lOOOg。
[0056]实施例11大黄提取物-大黄蒽醌甙的制备
将IOkg大黄于60°C的水中浸泡煎煮60分钟后,滤液过大孔树脂,以浓度为30%的乙醇进行洗脱,最后在100°C经干燥获得大黄蒽醌甙,其得量600g。
[0057]实施例12大黄提取物-大黄蒽醌的制备
将IOkg大黄以浓度为50%的乙醇为溶媒进行提取,过滤,滤液于100°C温度下经干燥获得大黄蒽醌,其得量为500g。
[0058]实施例13大黄提取物-大黄蒽醌的制备
将IOkg大黄以浓度为95%的乙醇为溶媒进行提取,过滤,滤液于50°C温度下经干燥获得大黄蒽醌,其得量为550g。
[0059]实施例14大黄提取物-大黄蒽醌的制备
将IOkg大黄以浓度为50%的乙醇为溶媒进行提取,过滤,滤液于75°C温度下经干燥获得大黄蒽醌,其得量为450g。
[0060]实施例15丹参总酮的制备
将IOkg丹参以浓度为99.9%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得到丹参总酮420g,其中丹参酮 IIA的含量为40%,隐丹参酮的含量为30%,丹参酮I的含量为10%。
[0061]实施例16丹参总酮的制备
将IOkg丹参经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其中萃取温度为40°C,压力为40PPm,添加剂为95%的乙醇,其用量为丹参总重量的10倍,得到丹参总酮430g,其中丹参酮II A的含量为30%,隐丹参酮的含量为30%,丹参酮I的含量为5%。
[0062]实施例17丹参总酮的制备
将IOkg丹参以浓度为50%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得到丹参总酮750g,其中丹参酮II A的含量为10%,隐丹参酮的含量为25%,丹参酮I的含量为1%。
[0063]实施例17丹参总酮的制备
将IOkg丹参以浓度为75%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得到丹参总酮400g,其中丹参酮II A的含量为20%,隐丹参酮的含量为15%,丹参酮I的含量为20%。
[0064]实施例18丹参总酮的制备
将IOkg丹参以浓度为95%的甲醇进行回流提取,得到丹参总酮410g,其中丹参酮II A的含量为10%,隐丹参酮的含量为30%,丹参酮I的含量为15%。
[0065]实施例19丹参总酮的制备
将IOkg丹参经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其中萃取温度为20°C,压力为40PPm,添加剂为95%的乙醇,其用量为丹参总重量的10倍,得到丹参总酮270g,其中丹参酮II A的含量为40%,隐丹参酮的含量为30%,丹参酮I的含量为10%。
[0066]实施例20赤芍提取物——赤芍总甙的制备
将IOkg赤芍经水煎煮,水的用量为10倍,次数2次,过滤,上WLD型大孔吸附树脂,用50%的乙醇洗脱,经干燥得到赤芍总甙,其得量为500g。
[0067]实施例21赤芍提取物——赤芍总甙的制备
将IOkg赤芍经水煎煮,水的用量为20倍,次数3次,过滤,上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用70%的乙醇洗脱,经干燥得到赤芍总甙,其得量为520g。[0068]实施例21赤芍提取物——赤芍总甙的制备
将IOkg赤芍经水煎煮,水的用量为5倍,次数I次,过滤,上DlOl型大孔吸附树脂,用20%的乙醇洗脱,经干燥得到赤芍总甙,其得量为350g。
[0069]
实施例22赤芍提取物——赤芍总甙的制备
将1Okg赤芍经20-70%乙醇提取,过滤,去乙醇,干燥,得赤芍总甙,其得量为650g。
[0070]下面通过具体药效学实验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1抗内毒素实验
将本药物组合物按表一配置成相应浓度的药液,于各浓度药液0.1ml中加入0.5Eu/ml内毒素0.1ml,水浴37°C放置,令药物与内毒素作用90min后,再分别加入溶解好的鲎试剂
0.1ml混匀。同时,以0.1ml (0.5Eu/ml)细菌内毒素作阳性对照,三蒸水作阴性对照,并分别加入溶解好的鲎试剂0.1 ml混匀。将配好后的各溶液分别装于8X2支试管中,并置于细菌内毒素测量仪中反应,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如表1。
[0071]表1抗内毒素实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组成包括大黄提取物、丹参总酮、赤芍提取物、鱼腥草素,它们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大黄蒽醌式1~45%,大黄蒽醌1~49% ; 丹参总丽1~94% ; 赤芍总甙1~70% ; 鱼腥草素1~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大黄蒽醌式5~40%,大黄蒽醌5~45% ; 丹参总酮15~80% ; 赤苟总式5~65% ; 鱼渥草素5~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总酮中,丹参酮II A的含量为10~40%,隐丹参酮的含量为15~30%,丹参酮I的含量为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赤芍总甙中,芍药甙的含量为20~4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蒽醌甙由大黄经水煎煮后得到,具体方法为: 将大黄于60~100°C的水中浸泡煎煮5~60分钟后,滤液过大孔吸附树脂,以体积比浓度为30~70%的乙醇进行洗脱,最后在50~100°C经干燥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蒽醌由大黄经醇回流提取得到,具体方法为: 将大黄以体积比浓度为50~95%的乙醇为溶媒进行提取后过滤,滤液于50~100°C温度下经干燥获得。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总酮由丹参经体积比浓度为50~99.9%的乙醇或甲醇进行回流提取后得到;或者由丹参经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得到,其中萃取温度≤40°C,压力为≤40ppm,添加剂为95%的乙醇,其用量为丹参总重量的1~20倍,经干燥获得。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赤芍总甙由赤芍经水煎煮后,滤液上大孔树脂,并用体积比为20%~70%的乙醇洗脱后经干燥得到,其中,水的用量为5~20倍,次数为I~3次;或者由赤苟经20~70%的乙醇提取后,干燥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毒素拮抗剂药物组合物每日服用总剂量为0.3~15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毒素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药剂学上的通用方法制成供口服的溶液剂、口服液、糖浆剂、乳剂、混悬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膏剂、汤剂或丸剂。
【文档编号】A61K36/71GK103893290SQ201210582242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邓文龙 申请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