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扩张分离器,它包括显影环、球囊、三孔管、连接管和鲁尔接头,所述三孔管上部自上而下依次套置有显影环和球囊;所述三孔管的底端设有导丝入口、引流入口和对比剂入口,所述三孔管的顶端设有导丝出口,所述球囊内部的三孔管上设有对比剂出口,所述球囊和显影环之间的三孔管上设有引流出口,所述的导丝入口和导丝出口之间通过导丝管连通,所述的对比剂入口和对比剂出口之间通过对比剂管连通,所述的引流入口和引流出口之间通过引流管连通,所述的导丝入口、引流入口和对比剂入口分别通过一根连接管与一个鲁尔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存放和携带,实现了粘连软组织的软性剥离。
【专利说明】扩张分离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分离粘连软组织的扩张分离器。
【背景技术】
[0002]在手术医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发炎的病患,当人体软组织发炎时,软组织会发生粘连,目前处理组织粘连的方法是用镊子或剥离子剥离,该方法属于硬性剥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易损伤组织,甚至会造成危及到神经组织,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而且,上述方法也也无法用于微创手术,因而需要一种能够实现软组织软性剥离的器械。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扩张分离器,解决了效率低下,容易损伤软组织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扩张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显影环、球囊、三孔管、连接管和鲁尔接头,所述三孔管上部自上而下依次套置有显影环和球囊;所述三孔管的底端设有导丝入口、引流入口和对比剂入口,所述三孔管的顶端设有导丝出口,所述球囊内部的三孔管上设有对比剂出口,所述球囊和显影环之间的三孔管上设有引流出口,所述的导丝入口和导丝出口之间通过导丝管连通,所述的对比剂入口和对比剂出口之间通过对比剂管连通,所述的引流入口和引流出口之间通过引流管连通,所述导丝管、对比剂管、引流管均设置在三孔管内;所述的导丝入口、引流入口和对比剂入口分别通过一根连接管与一个鲁尔接头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三孔管和连接管之间设有一个连接器,所述的连接器为圆锥形结构,连接器的顶端设有三孔管连接孔,连接器的底端设有三个单孔管连接孔,所述的三孔管连接孔通过三根管道分别与三个单孔管连接孔连通;所述的三孔管连接孔与三孔管连接,所述的三个单孔管连接孔分别与三根连接管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三孔管外壁上设有刻度,刻度的起点位于显影环处,并从显影环处向三孔管下端延伸。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三孔管的顶端为锥形结构,便于刺入软组织中。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导丝管和导丝的结合,可以将分离器准确刺入受损处,刻度可以方便掌控刺入人体的深度,气囊和对比剂管结合,实现了粘连软组织的软性剥离,同时,设置了连接器,使得该分离器可以拆分,便于存放、携带和安装,十分适合应用于医疗行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三孔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1]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三孔管连接孔的剖视图。
[0014]图中:1显影环,2球囊,3三孔管,31导丝出口,32引流出口,33对比剂出口,34导丝管,35引流管,36对比剂管,4连接管,5鲁尔接头,6连接器,61三孔管连接孔,62单孔管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扩张分离器包括显影环1、球囊2、三孔管3、连接管4和鲁尔接头5,所述三孔管3上部自上而下依次套置有显影环I和球囊2 ;所述三孔管3的底端设有导丝入口、引流入口和对比剂入口,所述三孔管3的顶端设有导丝出口 31,所述球囊2内部的三孔管3上设有对比剂出口 33,所述球囊2和显影环I之间的三孔管3上设有引流出口32,所述的导丝入口和导丝出口 31之间通过导丝管36连通,所述的对比剂入口和对比剂出口 33之间通过对比剂管34连通,所述的引流入口和引流出口 32之间通过引流管35连通,所述导丝管36、对比剂管34、引流管35均设置在三孔管内;所述的导丝入口、引流入口和对比剂入口分别通过一根连接管4与一个鲁尔接头5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三孔管3外壁上设有刻度,“O”刻度的位于显影环I处,并且刻度从三孔管上部向三孔管下端延伸,凭借此刻度可以观察、掌控分离器插入人体的深度。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三孔管3的顶端为锥形结构,便于刺入软组织中。
[0020]使用时,在影像监视下,先用空心穿刺针到达组织粘连处,拔出穿刺针针芯,放入导丝,退出空心穿刺针外管,将导丝另一端穿过导丝出口、导丝管和导丝入口,扩张分离器沿着导丝运动,分离器的球囊2插入至组织粘连处,此过程需在影像监视下进行,根据显影环判断球囊2所处位置。
[0021 ] 将鲁尔接头5接带表压力器,通过与对比剂34连通的连接管4,将对比剂注入对比剂管34,并使的对比剂从对比剂出口 33流出,使球囊2膨胀,撑开分离粘连的组织,影像下观察,确认已剥离粘连组织后,带表压力器泄压,排出对比剂。
[0022]随后,与引流管连通的鲁尔接头接注射器,注入所需药液后,拔出扩张分离器和导丝。
[0023]实施例2
[0024]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扩张分离器包括显影环1、球囊2、三孔管3、连接管
4、鲁尔接头5和连接器6,所述三孔管3上部自上而下依次套置有显影环I和球囊2 ;所述三孔管3的底端设有导丝入口、引流入口和对比剂入口,所述三孔管3的顶端设有导丝出口31,所述球囊2内部的三孔管3上设有对比剂出口 33,所述球囊2和显影环I之间的三孔管3上设有引流出口 32,所述的导丝入口和导丝出口 31之间通过导丝管36连通,所述的对比剂入口和对比剂出口 33之间通过对比剂管34连通,所述的引流入口和引流出口 32之间通过引流管35连通,所述导丝管36、对比剂管34、引流管35均设置在三孔管内;所述的连接器6为圆锥形结构,连接器6的顶端设有三孔管连接孔61,连接器6的底端设有三个单孔管连接孔62,所述的三孔管连接孔61通过三根管道分别与三个单孔管连接孔62连通;所述的三孔管连接孔61与三孔管3连接,所述的三个单孔管62连接孔分别与三根连接管4的一端连接,三根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鲁尔接头5。
[0025]进一步的,所述的三孔管3外壁上设有刻度,刻度的起点位于显影环I处,并从显影环I处向三孔管下端延伸,凭借此刻度可以观察、掌控分离器插入人体的深度。
[0026]进一步的,所述三孔管3的顶端为锥形结构,便于刺入软组织中。
[0027]使用时,在影像监视下,先用空心穿刺针到达组织粘连处,拔出穿刺针针芯,放入导丝,退出空心穿刺针外管,将导丝另一端穿过导丝出口、导丝管和导丝入口,扩张分离器沿着导丝运动,分离器的球囊2插入至组织粘连处,此过程需在影像监视下进行,根据显影环判断球囊2所处位置。
[0028]将鲁尔接头5接带表压力器,通过与对比剂34连通的连接管4,将对比剂注入对比剂管34,并使的对比剂从对比剂出口 33流出,使球囊2膨胀,撑开分离粘连的组织,影像下观察,确认已剥离粘连组织后,带表压力器泄压,排出对比剂。
[0029]随后,与引流管连通的鲁尔接头接注射器,注入所需药液后,拔出扩张分离器和导丝。
[0030]在该实施例中,增加的连接器6与三孔管3和连接管5均为插接式连接方式,使得整个分离器可以拆分,便于存放和携带。
[0031]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显影环I由医用金属材料(如钽、钛及钛合金)或填充硫酸钡、碱式碳酸铋、三氧化二铋、钨粉、硅酸盐等能在X光下显影的金属化合物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它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0032]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简单组合等多种变形,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扩张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显影环、球囊、三孔管、连接管和鲁尔接头,所述三孔管上部自上而下依次套置有显影环和球囊;所述三孔管的底端设有导丝入口、引流入口和对比剂入口,所述三孔管的顶端设有导丝出口,所述球囊内部的三孔管上设有对比剂出口,所述球囊和显影环之间的三孔管上设有引流出口,所述的导丝入口和导丝出口之间通过导丝管连通,所述的对比剂入口和对比剂出口之间通过对比剂管连通,所述的引流入口和引流出口之间通过引流管连通,所述导丝管、对比剂管、引流管均设置在三孔管内;所述的导丝入口、引流入口和对比剂入口分别通过一根连接管与一个鲁尔接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孔管和连接管之间设有一个连接器,所述的连接器为圆锥形结构,连接器的顶端设有三孔管连接孔,连接器的底端设有三个单孔管连接孔,所述的三孔管连接孔通过三根管道分别与三个单孔管连接孔连通;所述的三孔管连接孔与三孔管连接,所述的三个单孔管连接孔分别与三根连接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张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孔管外壁上设有刻度,刻度的起点位于显影环处,并从显影环处向三孔管下端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张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孔管的顶端为锥形结构。
【文档编号】A61B17/00GK203591303SQ201320748818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康健, 郝在晨, 王红军 申请人: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