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952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包括肢体托板,肢体托板上端面设有弧形凹槽,肢体托板下端面对称设有两个立管,悬挂件的支撑部固定在两立管之间,支撑部上设有第一挂钩,立管的一侧设有第二挂钩,两立管下方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端面对称设有两个调节杆,两调节杆分别可伸缩的插入对应的立管中,调节杆的长度小于立管的长度,立管管壁的下部沿径向对称设有供调节插销穿过的定位孔,调节杆上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供调节插销穿过的调节孔,通过调节插销穿过定位孔和调节孔,使立管与调节杆形成定位,支撑座一侧设有抽屉,支撑座底部设有支撑脚。它能够根据患肢高度自由调节肢体托板的高度,有利于创面处理,使用方便、舒适、可靠,便于携带和放置。
【专利说明】肢体护理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护理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肢体护理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因病区环境限制,外科病区配置的换药室有限,通常一个病区仅有一间换药室,换药室内也只有I?2张专用于换药的换药床。而内科病区按照传统医疗模式,在内科病房中一般未设置专用于换药的换药室,若内科病区的患者有伤口则只能到外科处理,内科不治疗。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各个病区的病人逐年上增,在医疗模式的转变下,内科治疗外科化、外科治疗内科化,多学科联合治疗是今后发展趋势。目前,伤口患者广泛分布于全院的各个科室,包括清洁手术切口、感染伤口、慢性伤口、下肢静脉溃疡、糖尿病足伤口、压疮、癌性病变伤口、肢体渗漏伤口等,由于外科病区的换药床有限,而内科病区无换药床,这就导致医护人员多数只能在患者的病床上或病床旁进行换药操作,特别是糖尿病足伤口、下肢静脉溃疡、肢体手术后伤口在病床上进行操作很不方便,既不利于医护人员操作,也不利于患者肢体的摆放,不仅影响创面的暴露度,还延长了操作时间,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000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使用方便、舒适、可靠,便于携带和放置,可调节高度的肢体护理支撑装置,是目前相关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它结构简单,在换药时能够根据患肢高度自由调节肢体托板的高度,从而充分暴露创面,有利于创面的处理,具有使用方便、舒适、可靠,便于携带和放置的优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包括肢体托板,所述肢体托板的上端面中部设有弧形凹槽,肢体托板的下端面对称设有两个与肢体托板相垂直的立管,两立管之间设置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包括固定在两立管之间的支撑部和固定在支撑部内侧面上的第一挂钩,所述立管的一侧设有第二挂钩,两立管的下方设置有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对称设有两个与支撑座相垂直的调节杆,两调节杆分别可伸缩的插入对应的立管中,所述调节杆的长度小于立管的长度,所述立管管壁的下部沿径向对称设有供调节插销穿过的定位孔,所述调节杆上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供调节插销穿过的调节孔,通过调节插销穿过立管的定位孔和调节杆的调节孔,使立管与调节杆形成定位,所述支撑座的一侧面安装有可拉出和缩进的抽屉,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有支撑脚。
[0006]所述肢体托板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两立管沿肢体托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肢体托板的下端面两侧。
[0007]所述肢体托板为软垫。
[0008]所述立管的上端封闭,与肢体托板固定,立管的下端敞开,调节杆经立管敞开端插入立管中,与立管连接。
[0009]所述支撑部为半圆环形或圆环形,该支撑部焊接固定在两立管之间。
[0010]所述第一挂钩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支撑部内侧面上,另一端高于支撑部的上端面。
[0011]若干供调节插销穿过的调节孔沿轴向等距设置在调节杆上,相邻两调节孔之间的间距为40?60mm。
[0012]所述抽屉上设有把手。
[0013]所述支撑座的横截面为矩形。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肢体托板的上端面中部设有弧形凹槽,便于患者的患肢摆放在肢体托板上;肢体托板的下端面对称设有两个与肢体托板相垂直的立管,两立管之间设置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包括固定在两立管之间的支撑部和固定在支撑部内侧面上的第一挂钩,这样既可用于悬挂污物桶或污物盆,使换药过程中洒落的药液及冲洗液能够直接进入污物桶或污物盆中,避免四处溅射,弄脏地面,又可用于悬挂污物袋或垃圾袋,便于医护人员将使用完后的污物或垃圾直接丢放入污物袋或垃圾袋中,既方便使用,又能保证环境卫生清洁;所述立管的一侧设有第二挂钩,用于悬挂护理辅助物品,如胶布圈、绷带、备用敷料以及器具等,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拿取和摆放,操作更加便利。同时由于两立管的下方设置有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对称设有两个与支撑座相垂直的调节杆,两调节杆分别可伸缩的插入对应的立管中,所述调节杆的长度小于立管的长度,所述立管管壁的下部沿径向对称设有供调节插销穿过的定位孔,所述调节杆上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供调节插销穿过的调节孔,通过调节插销穿过立管的定位孔和调节杆的调节孔,使立管与调节杆形成定位,这样使本实用型能够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和换药需求,对肢体托板的高度进行自由调节,从而充分暴露创面,有利于创面的处理。所述支撑座的一侧面安装有可拉出和缩进的抽屉,用于放置护理器械,进一步保证了使用的便利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有支撑脚,用于对支撑座进行支撑定位。
[0015]由于所述肢体托板为软垫,提高了舒适度,保护患者的皮肤免受二次损伤,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0016]本实用新型肢体护理支撑装置,结构简单,在换药时能够根据患肢高度自由调节肢体托板的高度,从而充分暴露创面,有利于创面的处理,具有使用方便、舒适、可靠,便于携带和放置的优点。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的B向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附图中,I为肢体托板,2为弧形凹槽,3为立管,3a为定位孔,4为支撑部,5为第一挂钩,6为第二挂钩,7为支撑座,8为调节杆,8a为调节孔,9为调节插销,10为抽屉,1a为把手,11为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见图1至图4,肢体护理支撑装置的一种实施例,该装置包括肢体托板I。所述肢体托板I的上端面中部设有弧形凹槽2,用于托起患者的患肢,所述肢体托板I为软垫,如软皮垫等,提高了舒适度,保护患者的皮肤免受二次损伤,使用更加安全、可靠。肢体托板I的下端面对称设有两个与肢体托板I相垂直的立管3,所述肢体托板I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两立管3沿肢体托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肢体托板I的下端面两侧,用于对肢体托板I进行支撑。两立管3之间设置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包括固定在两立管3之间的支撑部4和固定在支撑部4内侧面上的第一挂钩5,所述支撑部4为半圆环形或圆环形,该支撑部4焊接固定在两立管3之间,本实施例的支撑部4为半圆环形,所述第一挂钩5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支撑部4内侧面上,另一端高于支撑部4的上端面,本实施例的第一挂钩5为三个,三个第一挂钩5分别位于半圆环形支撑部的两端和中部,这样使其既可用于悬挂污物桶或污物盆,使换药过程中洒落的药液及冲洗液能够直接进入污物桶或污物盆中,避免四处溅射,弄脏地面,又可用于悬挂污物袋或垃圾袋,便于医护人员将使用完后的污物或垃圾直接丢放入污物袋或垃圾袋中,既方便使用,又能保证环境卫生清洁。所述立管3的一侧设有第二挂钩6,可在两个立管中任意一个立管的一侧设第二挂钩6,也可在两个立管的一侧分别设第二挂钩6,用于悬挂护理辅助物品,如胶布圈、绷带、备用敷料以及器具等,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拿取和摆放,操作方便、快捷。两立管3的下方设置有一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的横截面为矩形,本实施例的支撑座7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支撑座7的上端面对称设有两个与支撑座7相垂直的调节杆8,两调节杆8分别可伸缩的插入对应的立管3中,所述调节杆8的长度小于立管3的长度,所述立管3的上端封闭,与肢体托板I固定,立管3的下端敞开,调节杆8经立管敞开端插入立管3中,与立管3连接,通过调整立管3和调节杆8的上下位置,对肢体托板I的高度进行调节。所述立管3管壁的下部沿径向对称设有供调节插销9穿过的定位孔3a,所述调节杆8上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供调节插销9穿过的调节孔8a,若干供调节插销9穿过的调节孔8a沿轴向等距设置在调节杆8上,相邻两调节孔8a之间的间距为40?60mm,通过调节插销9穿过立管3的定位孔3a和调节杆8的调节孔8a,使立管3与调节杆8形成定位,这样使本实用型能够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和换药需求,对肢体托板I的高度进行自由调节,从而充分暴露创面,有利于创面的处理。所述支撑座7的一侧面安装有可拉出和缩进的抽屉10,所述抽屉10上设有把手10a,便于医护人员拿取和放置护理器械,进一步保证了使用的便利性。所述支撑座7的底部设有支撑脚11,用于对支撑座7进行支撑定位,本实施例的支撑座7的底部设有四个支撑脚11,四个支撑脚11分别位于支撑座7底面的四个顶角处。
[002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
[0025]当需要调节肢体托板的高度时,只需取下调节插销,通过向下或向上移动肢体托板,使立管沿调节杆上升或下降,待立管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通过将调节插销插入立管上的定位孔和调节杆上对应的调节孔中,即可将立管和调节杆锁定定位,从而实现肢体托板的高度调节。
[0026]以上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涉及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包括肢体托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托板(I)的上端面中部设有弧形凹槽(2),肢体托板(I)的下端面对称设有两个与肢体托板(I)相垂直的立管(3 ),两立管(3 )之间设置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包括固定在两立管(3 )之间的支撑部(4 )和固定在支撑部(4)内侧面上的第一挂钩(5),所述立管(3)的一侧设有第二挂钩(6),两立管(3)的下方设置有一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的上端面对称设有两个与支撑座(7)相垂直的调节杆(8),两调节杆(8)分别可伸缩的插入对应的立管(3)中,所述调节杆(8)的长度小于立管(3)的长度,所述立管(3)管壁的下部沿径向对称设有供调节插销(9)穿过的定位孔(3a),所述调节杆(8)上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供调节插销(9)穿过的调节孔(8a),通过调节插销(9)穿过立管(3)的定位孔(3a)和调节杆(8)的调节孔(8a),使立管(3)与调节杆(8)形成定位,所述支撑座(7)的一侧面安装有可拉出和缩进的抽屉(10),所述支撑座(7)的底部设有支撑脚(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托板(I)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两立管(3)沿肢体托板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肢体托板(I)的下端面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托板(I)为软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3)的上端封闭,与肢体托板(I)固定,立管(3)的下端敞开,调节杆(8)经立管敞开端插入立管(3)中,与立管(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为半圆环形或圆环形,该支撑部(4)焊接固定在两立管(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5)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支撑部(4)内侧面上,另一端高于支撑部(4)的上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供调节插销(9)穿过的调节孔(8a)沿轴向等距设置在调节杆(8)上,相邻两调节孔(8a)之间的间距为40?6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10)上设有把手(1a)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护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7)的横截面为矩形。
【文档编号】A61G12/00GK203915348SQ201420344086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发明者】杨莉琴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