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4408阅读:9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用灭菌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灭菌柜在完成灭菌工作后,设备内的温度依然处在高温状态,此时如果操作人员开门拿取物品,再无准备的前提下,很容易被烫伤,形成了一种安全隐患。但是如果等到灭菌柜的温度降至安全温度再开门,此时在灭菌柜内的物品是处于保温处理,并不处于杀毒状态,在降温过程中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等待,其生产效率会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灭菌柜完成灭菌后处于高温状态不能及时取拿物品,导致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其中,包括:灭菌柜、环形套体、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所述灭菌柜的外侧套设有多个所述环形套体,每一所述环形套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

所述第一管体的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设有进水阀、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二管体的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设有溢水阀、泵体、单向分流阀;

每一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输出端之间均设有第一分流管;

每一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输入端之间均设有第二分流管,每一所述第二分流管上均设有出水阀;

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水阀与所述第一电磁阀之间的所述第一管体上,所述第三管体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管体内设有一排水阀;

第四管体,所述第四管体的输入端与所述单向分流阀连接,所述第四管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分流管连接,所述第四管体的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依次设有散热装置、第二电磁阀:

所述灭菌柜的外侧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进水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溢水阀、所述泵体、所述单向分流阀、所述出水阀、所述排水阀、所述散热装置、所述第二电磁阀均与一远程控制终端连接。

上述的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其中,所述输出端口位于所述环形套体的顶端,所述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环形套体底端。

上述的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其中,由所述输入端口、所述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管体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输出端形成回流道。

上述的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管体的输入端连接进水管,所述第二管体的输出端连接排水管:

所述进水管内设有进水泵。

上述的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其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灭菌柜之间、所述环形套体与所述灭菌柜之间均涂有导热硅脂。

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灭菌柜完成高温灭菌后,所述进水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水阀、所述溢水阀开启,并由所述进水管输入冷水,等冷水经过所述环形套体区域时对所述灭菌柜进行降温;

步骤s20: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灭菌柜内的温度下降到70度以下后进水管停止进水,利用所述单向分流阀将水流引向所述第四管体,通过第四管体内的所述散热装置对升温后的水进行降温,重新流入所述环形套体内对所述灭菌柜进行再次降温;

步骤s30: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灭菌柜内的温度下降到30度以下,所述单向分流阀将水流引向所述第二管体的输出端进行水流排出,同时所述排水阀开启使所述回流道对所述环形套体内的积水进行导流排出。

上述的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10中所述进水管输入的冷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一分流管、所述环形套体、所述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管体,最后由所述排水管排出。

上述的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20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温度下降缓慢时,由所述单向分流阀将水流引向所述第二管体的输出端进行水流排出。

上述的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远程控制终端控制连接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进水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溢水阀、所述泵体、所述单向分流阀、所述出水阀、所述排水阀、所述散热装置、所述第二电磁阀。

上述的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经过所述进水阀、所述出水阀、所述溢水阀以及所述单向分流阀的水均为单向流动,所述进水管进水时,所述排水阀为关闭状态。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方案具有以下的效果:

1、有效地对灭菌柜进行降温,避免高温的灭菌柜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2、在利用冷水降温的同时具有环保节能的效果;

3、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的控制连接图;

图3为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参考:灭菌柜1、环形套体2、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4、第三管体5、第四管体6、输出端口7、输入端口8、进水阀9、第一电磁阀10、溢水阀11、泵体12、单向分流阀13、第一分流管14、第二分流管15、出水阀16、散热装置17、第二电磁阀18、排水阀19、温度检测装置20、远程控制终端21、进水管22、排水管23、进水泵24、回流道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其中,包括:灭菌柜1、环形套体2、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4,灭菌柜1的外侧套设有多个环形套体2,每一环形套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出端口7与输入端口8,进一步的通过输入端口8注入冷水使得环形套体2对灭菌柜1进行降温之后由输出端口7排出;

第一管体3的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设有进水阀9、第一电磁阀10,进一步的进水阀9防止注入第一管体3内的水发生逆流;

第二管体4的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设有溢水阀11、泵体12、单向分流阀13;

每一输入端口8与第一管体3的输出端之间均设有第一分流管14;

每一输出端口9与第二管体3的输入端之间均设有第二分流管15,每一第二分流管15上均设有出水阀16;

第三管体5,第三管体5的一端连接于进水阀9与第一电磁阀10之间的第一管体3上,第三管体5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管体15的输出端,第三管体5内设有一排水阀19;

第四管体6,第四管体6的输入端与单向分流阀13连接,第四管体6的输出端与第一分流管14连接,第四管体6的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依次设有散热装置17、第二电磁阀18,灭菌柜1的外侧设有温度检测装置20,进一步的温度检测装置20始终对灭菌柜1进行温度检测。

如图2所示,温度检测装置20、进水阀9、第一电磁阀10、溢水阀11、泵体12、单向分流阀13、出水阀16、排水阀19、散热装置17、第二电磁阀18均与一远程控制终端21连接,进一步的,由远程控制终端21接受温度检测装置20的信号,并根据温度检测装置20的反馈信息来控制各个单元部件的开启和关闭。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输出端口7位于环形套体2的顶端,输入端口8位于环形套体2底端,进一步的输出端口7的出水使用过由下而上的水压作为动力出水,等停止供水后环形套体2内的冷水由于自重从输入端口8内流出。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由输入端口8、第一分流管14、第一管体3的输入端、第三管体5、第二管体4的输出端形成回流道25,进一步的当进水管22停止供水后第一电磁阀10开启,该回流道25作为引导将环形套体2内残留的液体排出。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管体3的输入端连接进水管22,第二管体4的输出端连接排水管23:进水管22内设有进水泵24,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进水的动力,并且其环形套体2内的水流速度越快则能提高对灭菌柜1的降温效果。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温度检测装置20与灭菌柜1之间、环形套体2与灭菌柜1之间均涂有导热硅脂(图中未示出),进一步的导热硅脂增强了灭菌柜1与环形套体2之间的导热性能。

如图3所示,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灭菌柜1完成高温灭菌后,进水阀9、第一电磁阀10、出水阀16、溢水阀11开启,并由进水管22输入冷水,等冷水经过环形套体2区域时对灭菌柜1进行降温;

步骤s20:当温度检测装置20检测到灭菌柜1内的温度下降到70度以下后进水管22停止进水,利用单向分流阀13将水流引向第四管体6,通过第四管体6内的散热装置17对升温后的水进行降温,重新流入环形套体2内对灭菌柜1进行再次降温,进一步的当单向分流阀13将水流引向第四管体6时,第一电磁阀10关闭,在泵体12的动力输出以及散热装置17的散热驱动下使得环形套体2形成具有循环降温功能的水路;

步骤s30:当温度检测装置20检测到灭菌柜1内的温度下降到30度以下,单向分流阀13将水流引向第二管体4的输出端进行水流排出,同时排水阀19开启使回流道25对环形套体2内的积水进行导流排出。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0中进水管22输入的冷水依次经过第一管体3、第一分流管14、环形套体2、第二分流管15、第二管体4,最后由排水管23排出。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20中,温度检测装置20检测到温度下降缓慢时,由单向分流阀13将水流引向第二管体4的输出端进行水流排出。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远程控制终端21控制连接于温度检测装置20、进水阀9、第一电磁阀10、溢水阀11、泵体12、单向分流阀13、出水阀16、排水阀19、散热装置17、第二电磁阀18。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经过进水阀9、出水阀16、溢水阀11以及单向分流阀13的水均为单向流动,进水管22进水时,排水阀19为关闭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灭菌柜快速降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地对灭菌柜进行降温,避免高温的灭菌柜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在利用冷水降温的同时具有环保节能的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

以上对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这并不影响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