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7892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保健品领域,涉及一种预防或/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天然药物组合物,具体地涉及一种由丹酚酸b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预防或/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五成以上。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

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还是以化药为主,但是化药有作用靶点单一、依赖性大、副作用大等缺点。由于中药具有作用靶点全面、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研发生产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将目光聚集到中药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开发上。在抗心血管疾病中药中,丹参和红花是最为经典的一组药对,二者常常同时出现在一些复方中成药中。目前市场上中成药大品种丹红注射液就是由“丹参-红花”药对制备而得,用于治疗全身性脏器供血不足和缺血梗塞性疾病。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r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丹参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如丹参素、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等,是丹参活血化瘀功效的主要有效成分。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管状花,味辛性温,为主要活血化瘀中药之一。水溶性的红花黄色素类成分被认为是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如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常用于血脉闭塞、跌打损伤、疮疡肿痛。二药皆入心、肝经,相辅相成,祛瘀生新,除邪不伤正,两药合用滋补肝肾、活血祛瘀、通脉疏络、安神宁心,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二者合用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集聚等作用,临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反映良好。

基于丹红注射液良好的治疗作用与巨大的市场份额,丹参-红花药对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学界关注的热点,同时近年来兴起的分子中药配伍理论也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传统中药是以中药原药材为基础,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进行组方配伍的,然后经过简单的提取工艺,制备成膏、丹、丸、散、胶囊、片剂等制剂,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控制模糊,无规范标准,难以获得质量和疗效稳定的中药产品。中药现代化就是以活性物质研究为基础,经过提取、分离、纯化等现代工艺获取高纯度的有效成分或混合组分有效部位,然后经过药效筛选确定最佳配比,各组分之间具有协同互补作用,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系统发挥综合调节治疗作用。分子中药技术即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将有效成分从中药材中分离后,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将不同组分组合配伍组方,通过药效学和药动学筛选出最佳组合比例。分子中药技术保留了传统中医的组方用药理念,使得不同成分间能够相辅相成,发挥全方面的药理效应,同时能够对有效成进行精确定量分析,质量控制更精确,能够使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均一、药效作用更强、疗效更稳定、副作用更少。

本发明分别选取丹参和红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丹酚酸b和红花黄色素a作为目标分子进行配伍组合,筛选出了药理效应可以和丹红制剂媲美的药物组合。研究表明以丹酚酸b和红花黄色素a作为目标分子按一定比例配伍组合具有良好的抗心血管疾病作用,而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质量控制和工业化大生产,能减少成分过于复杂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更为合理,有效成分含量高,副作用小,可控性强的适合临床应用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或/和预防药物。

一种治疗或/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二者质量百分比为丹酚酸b:羟基黄花黄色素a=1:1-2.5。

优选的,丹酚酸b与羟基黄花黄色素a的配伍比例(按质量百分比计算)为:

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1:1;或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1:1.25;或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素色a=1:1.6;或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1:2.25。

本发明所述的丹酚酸b可由现有技术进行制备,从丹参中提取、纯化、精制后获得,也可购买直接市售产品或购买丹酚酸粗品纯化精制而得。

本发明所述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以由现有技术进行制备,从红花中提取、纯化、精制后获得,也可直接购买市售产品或购买羟基红花黄色素a粗品纯化精制而得。

所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含高纯度的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

所述高纯度是指有效成分含量不少于90%;

优选的,高纯度的丹酚酸b含量不少于95%;

优选的,高纯度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不少于95%。

本发明所述的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素色a还可以使用它们的衍生物或盐代替。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可以直接入药服用或加入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备成所需制剂。如可以制成常用的片剂(分散片、泡腾片、口腔崩解片、含片、咀嚼片、泡腾片)、胶囊剂(硬胶囊、软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滴丸剂)、散剂、粉针剂、口服液、糖浆、输液剂量、水针剂等制剂。其中优选的为片剂、胶囊剂、滴丸剂、粉针剂。

本发明不同剂型在临床应用时的剂量也明显不同,其中片剂、胶囊剂、滴丸剂等口服制剂的剂量为25mg-4800mg/kg;优选的剂量为50mg-2500mg/kg;更优剂量为80mg-1200mg/kg。

其中水针剂、输液剂、粉针剂等制剂的剂量为8mg-1800mg/kg;优选的剂量为25mg-1200mg/kg;更优剂量为50mg-800mg/kg。

本发明所述辅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制剂有所不同,如在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中常用的稀释剂、崩解剂、赋形剂、粘合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填充剂等;在糖浆、口服液等液体制剂形式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稀释剂、防腐剂、稳定剂、矫味剂、增稠剂、助流剂等。

本发明所述常用辅料包含但不限定于:淀粉、乳糖、糊精、糖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木糖醇、聚乙二醇、硫酸钙、磷酸氢钙、碳酸钙、改良淀粉、山梨醇、聚乙烯吡咯酮、重质碳酸镁、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k30、倍他环糊精、白陶土、预胶化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甜叶菊苷、甜菜碱、阿司帕坦、甘草甜素、糖精钠、枸橼酸、碳酸氢钠、碳酸钠、卡拉胶、琼脂、明胶、海藻酸钠、黄原胶、瓜耳豆胶、西黄耆胶、阿拉伯胶、槐豆胶、刺梧桐胶、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聚丙烯酰胺、交联型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卡波姆、山梨酸、山梨酸钾、羟苯乙酯、苯甲醇、尼泊金、硫柳汞、二甲基亚砜、氮酮、三乙醇胺、氢氧化钠、甘油、丙二醇、bht、bha、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类、司盘类等。

本发明组合物还可以含有一种或多种具有相同或相似活性的其他天然活性成分,所述天然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人参皂苷、黄芪皂苷、川芎嗪、银杏黄酮、银杏内酯、牡荆素、茶多酚、丹皮酚、苦参碱、山楂黄酮、钩藤碱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如上限定的药物组合物在生产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所述心脑血管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纤维化、血管性脑痴呆、脑溢血、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肌梗死、缺血性肺心病等疾病。

本发明分别选取丹参、红花中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作为目标成分,利用分子中药原理、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将二者进行合理配伍使用,配伍后的药物组合体现出了良好的抗心脑血管疾病活性。相对传统丹红制剂,本发明组合物具有结构明确、易于质量控制、产品均一性稳定性好、副作用少、作用全面系统等优点。同时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材料均可以从原药材中提取分离得到,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制备成本低、易于产业化,适合工业化生产,值得推广应用。

以下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组合物,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对发明个别技术步骤进行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适量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加热熔融,加入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搅匀,按1:1的比例,依次加入丹酚酸b60g、羟基红花黄色素a60g,搅匀,60-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待滴丸冷却后取出,沥净并擦除液体石蜡,即得滴丸剂。

实施例2

将适量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加热熔融,加入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搅匀,按1:1.25的比例,依次加入丹酚酸b40g、羟基红花黄色素a50g,搅匀,60-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待滴丸冷却后取出,沥净并擦除液体石蜡,即得滴丸剂。

实施例3

将适量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加热熔融,加入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搅匀,按1:1.6的比例,依次加入丹酚酸b60g、羟基红花黄色素a96g,搅匀,60-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待滴丸冷却后取出,沥净并擦除液体石蜡,即得滴丸剂。

实施例4

将适量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加热熔融,加入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搅匀,按1:2.25的比例,依次加入丹酚酸b60g、羟基红花黄色素a135g,搅匀,60-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待滴丸冷却后取出,沥净并擦除液体石蜡,即得滴丸剂。

实施例5

取丹酚酸b50g、羟基红花黄色素a55g,粉碎、过120目药筛、混合均匀,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适量,混匀,以85%乙醇制粒,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剂。

实施例6

取丹酚酸b50g、羟基红花黄色素a125g,混合均匀,粉成细粉,加入糊精、微晶纤维素、阿斯巴甜适量,混匀,以8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分装,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7

取丹酚酸b50g、羟基红花黄色素a88g,混合均匀,粉成细粉,加入适量乳糖,混匀,制粒,干燥,装入1号胶囊,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8

取丹酚酸b32g、羟基红花黄色素a47g,混合均匀,粉成细粉,加入适量微晶纤维素、pvpp、甘露醇,混匀,以85%乙醇制粒,压片,即得口腔崩解片。

实施例9

取丹酚酸b45g、羟基红花黄色素a67g,微粉化,加入适量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微分硅胶、硬脂酸镁、乳糖,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分散片.

实施例10

取丹酚酸b65g、羟基红花黄色素a120g,混合均匀,粉成细粉,按照药粉∶富马酸∶酒石酸∶碳酸钠=5:6:2.4:3.9为泡腾片组成的比例,加入富马酸、酒石酸、碳酸钠、甘露醇适量、0.5%桔子香精及1.2%的甜菊糖苷,混匀,按照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酯∶吐温60∶无水乙醇=1:2:22为粘合剂的比例,其中粘合剂用量可占药粉和固体辅料总重的5-30%(v/w),制粒,干燥,整粒,加入0.5%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泡腾片。

实施例11

取丹酚酸b28g、羟基红花黄色素a37g,加水溶解,加入适量的混悬剂、调味剂、防腐剂,混匀,加水定容,滤过,分装,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12

取丹酚酸b35g、羟基红花黄色素a55g,按水针剂药剂学常规要求制备成水针剂1000瓶,单位剂量90mg。

实施例13

取丹酚酸b60g、羟基红花黄色素a100g,按照输液剂的药剂学常规要求制备成输液剂1000瓶,单位剂量160mg。

药效学实验

试验例1不同比例本发明组合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1.动物及试药

实验动物为sd大鼠,雄性,体重180-210g,受试药物按照实施例1、2、3、4制备。

2.分组及给药

实验动物按体重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丹红滴丸组、不同比例本发明组合物组(分设8个实验组,其组合物中丹酚酸b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配伍比例分别为1:1、1:1.25、1:1.6、1:2.25、2:1、1:3、3:1、1:4),每组10只大鼠。各试验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2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剂量以实际有效成分含量计算。末次给药2小时后,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溶液麻醉,右侧卧位固定,在眼外眦和外耳道连线中点作一弧形切口,长约1.5cm,夹断颞肌并切除,暴露颞骨,于实体显微镜下用牙科钻在颞骨与颞鳞骨接合处靠近口侧1mm处作一直径2.5mm的骨窗,清理残渣,暴露大脑中动脉,置一小片塑料薄膜保护血管周围组织。将吸有50%氯化铁溶液10μl的小片定量滤纸敷在此段大脑中动脉上,30分钟后取下滤纸,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组织,缝合伤口,回笼饲养。温度控制在24℃左右。

3.神经症状评分标准

实验动物术后24小时进行行为检测。评分标准为:①提鼠尾观察前肢屈曲情况,如前肢对称前伸,记为0分;如手术对侧出现肩屈曲、肘屈曲、肩内旋或兼具,记为1分。②将动物置于平面上,分别推双肩向对侧移动,检查阻力。如双侧阻力对等且有力,记为0分;如手术对侧阻力下降,记为1分。③将动物两前肢置一金属网上,观察肌张力。双侧肌张力对等且有力记为0分;手术对侧前肢肌张力下降记为1分。④提鼠尾,动物有不停的向手术对侧旋转者,记为1分。根据以上标准评分,满分为4分,分数越高,动物行为障碍越严重。

脑梗塞范围测定

动物经行为测试后,断头取脑。去掉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后剩余的部分在4℃以下冠状切成5片,并迅速将脑片置于ttc染液中,37℃避光30分钟,取出后置于10%甲醛液中保存24小时,经染色后非缺血区为玫瑰红色,梗塞区为白色。将白色组织仔细挖下称重,以梗塞组织重量占全脑重量以及患侧脑重量的百分比作为脑梗塞范围。

4.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本发明组合物对于局灶性脑缺血均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组合物1、组合物2、组合物3、组合物4的治疗效果与丹红滴丸相当,差异极显著(p<0.01)。组合物5、组合物6、组合物7、组合物8也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明显不如组合物1-4的治疗效果,表明按一定比例配伍组合使用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更好的体现“丹参-红花”药对的配伍精髓,发挥更好的治疗效应。

表1不同比例本发明组合物对mcao大鼠神经症状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不同配伍比例本发明组合物对mcao大鼠脑梗塞范围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试验例2不同配伍比例本发明组合物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1.实验方法

试验用药前各组大鼠先做心电图检查,弃去s-t段、t波有异常改变者和心率失常者,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和造模组,每组10只,每天分别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他试验组按设定剂量给药,给药组药物与试验例1相同。连续给药10天,于第10天灌药后30min,按照如下方法造模:将各组大鼠用20%乌拉坦5ml/kg腹腔注射浅麻醉后,背位固定,皮下多点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接心电图机,走纸速度50cm/s,标准电压10mm/mv,记录成膜后心电图变化。导联心电图,观察st段的改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判断为心肌缺血阳性:1)s-t段水平向下或向上偏移≥0.1mv;2)t波高耸超过同导联r波的1/2;3)t波高耸伴s-t段移位。阴性判断标准:1)s-t段斜形偏移,或水平偏移<0.1mv;2)t波低平或双向倒置。以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0.1mv作为造模成功的标志。连续给药10天,于末次灌药后30min造模,造模前、造模后即刻5min、10min、20min、30min时用生理记录仪导联心电图,并在6h后采血,离心取血清检测ck、ck-mb。

2.结果及分析

2.1对j点位移的影响

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组合物1-4在不同时间对j点位移有显著下降作用,且作用效果与阳性对照组(丹红滴丸)效果相当。组合物5-8对j点位移也有明显的下降作用,但效果不如本发明组合物1-4。

表3不同配伍比例本发明组合物对大鼠j点位移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2.2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ck-mb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造模6h后,可使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明显升高,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组合物1-4均有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效果显著,且与阳性对照组相当,组合物5-8也有明显的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但是效果明显不如组合物1-4.

表4不同配伍比例本发明组合物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ck-mb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试验发现本发明组合物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不同时间j点位移都有显著下降作用,对血清ck、ck-mb都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说明本发明组合物对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试验例3不同配伍比例本发明组合物对实验性血栓的抑制作用

1.试验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组,每组15只,即空白对照组、丹红滴丸组、本发明组合物组(分设8个实验组,其组合物中丹酚酸b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配伍比例分别为1:1、1:1.25、1:1.6:1:2.25、2:1、1:3、3:1、1:4)。空白对照组给同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实验组按给定剂量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7天。

体内血栓形成实验:各组大鼠第7天给药后1h,参照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用0.8%的戊巴比妥钠40mg/kg剂量腹腔注射麻醉,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颈外静脉。取三段聚乙烯塑料管,中间一段内径为2mm,长约8.5cm,两端的两段塑料管内径为1.5mm,各长10cm。在中段塑料管内放入一根长约7cm预先称重的4号手术丝线,其中一端露出塑料管0.5cm以固定位置,并保持在管中的丝线长度为6.5cm,将肝素钠溶液充满聚乙烯塑料管内,将塑料管的一端插入左侧颈外静脉后,将塑料管的另一端插入右侧颈总动脉,随即立刻开放血流。血流开放20分钟后,立即中断血流并迅速取出中段的丝线,称取丝线的重量,即为总重量。总重量减去丝线的重量即为血栓湿重。按下列公式计算血栓抑制率:抑制率=(对照组血栓湿重-实验组血栓湿重)/对照组血栓湿重×100%。将各组血栓湿重进行统计学比较。

血小板聚集抑制试验:在各组大鼠第7天给药1h后,用上述方法麻醉大鼠,颈总动脉插管放血,血液用3.8%枸橼酸钠按1:9比例抗凝,以5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部血浆即为富血小板血浆(prp),余下部分再次以3500转/分离心15分钟,上清液为贫血小板血浆(ppp),用血小板计数仪计数prp血小板,用ppp调节prp的血小板计数至3×105个/mm2左右。样品管37℃保温3分钟后加入adp5μl(终浓度为5μmol/l),搅拌子转速500r/min,记录加入adp后的记录笔移动的行距,按下式计算聚集率:聚集率(%)=加入adp的行程×100%/0-100%的行程。计算出各实验组的平均聚集率和标准差,并按下式计算各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聚集抑制率(%)=(空白对照组聚集率-实验组聚集率)/空白对照组聚集率×100%。

2.实验结果及讨论

2.1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对血栓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本发明组合物1-4对于大鼠血栓湿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阳性药物组效果相当。

表5不同配伍比例本发明组合物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本发明组合物对大鼠血小板凝聚率的影响

实验中,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组合物1-4效果最为显著。

表6不同配伍比例本发明组合物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血栓是血液里的一些成分发生聚集,形成团块,影响了血液的流动,出现血栓的原因主要是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内皮受损和血流流动速度的改变。血栓可以阻塞冠状动脉血管,致使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另外,脑血管的某个部位自发形成血栓,造成脑部血管堵塞、血液流通不畅,形成“脑血栓”,脑血栓形成后,血栓脱落引起血管堵塞,形成脑梗。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更好的降低血栓大小,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凝聚率的作用,提示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