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及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4851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及缝合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及缝合器。
背景技术
:贴膜是将药物与适宜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供粘膜外用。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生物粘附技术发展起来的粘膜粘附制剂发展迅速。由于膜剂可以紧紧地粘附于粘膜上,加强了药物与粘膜接触的紧密性和持续性,从而达到药物的缓释效果,大大的提高了药效。目前用于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的主要药物为地塞米松、醋酸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同时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皮肤伤口特别是外科手术后的伤口为各种形状伤口,对此类伤口一般采用医用缝线缝合。这种手术时需要较长的缝合时间,势必加大患者的手术风险,同时在伤口愈合后通常会留下显著的“蜈蚣虫”样疤痕,病人还需要再次到医院拆线。临床中常用的另一种缝合手段是采用类似订书机的装置将伤口两侧皮肤订合在一起,这种方法较缝线使用更方便,节省了手术时间,但对伤口的愈合质量,特别是残留疤痕与传统缝线无显著差异,依然需要病人再次到医院拆除金属缝合钉。中国专利公开号CN87108125公开了“一种闭合伤口的器具及使用该器具的方法”,俗称“皮肤拉链”的伤口闭合器。该发明有效地缩短了伤口闭合时间,提升了伤口的愈合质量,疤痕明显减轻,根据临床需要可以方便地再次开启伤口。但是该医疗器具为保证伤口闭合紧密且不过度挤压伤口,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在拉链闭合的同时无法实现在直视下对尚未平齐的伤口皮缘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封闭后的拉链也不利于伤口的透气,护理和伤口排泄物的及时排出;在用拉链关闭伤口时还存在将伤口周围组织绞入拉链的潜在风险。而专利公开号CN1234327公开的“皮肤伤口锁合器”只能对不规则伤口的缝合,对直线、弧线伤口不能缝合。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伤口缝合器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伤口缝合器只能对伤口进行机械的缝合,缝合后无法对伤口进行愈合促进;2、缝合器在伤口缝合后由于挤压伤口,会导致伤口愈合处透气度下降,严重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本发明提供的贴膜具有显著抑菌、消炎和镇痛效果,同时还不添加任何激素类药物,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低的优点;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贴膜的缝合器,既可快速对伤口进行无线缝合,又可以在缝合后通过贴膜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齐墩果酸7-9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份,聚乙烯醇1-2份,松弛素1-3份,藻酸双酯钠10-15份、维生素B62-4份、壳聚糖4-7份、成膜剂40-60份、葡萄糖苷10-18份、柠檬酸三丁酯16-30份和蒸馏水400-500份。优选的,所述贴膜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齐墩果酸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份、聚乙烯醇1份、松弛素2份、藻酸双酯钠14份、维生素B63份、壳聚糖6份、成膜剂56份、葡萄糖苷15份、柠檬酸三丁酯24份和蒸馏水480份。优选的,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羟丙基纤维素和柠檬酸按重量比4-6:2-4:0.5-1.2组成。优选的,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羟丙基纤维素和柠檬酸按重量比5:3:0.8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缝合器,包括主缝合器和副缝合器,所述主缝合器和副缝合器相间排列,所述主缝合器和副缝合器相对的端边上均固定本发明前述提供的愈合贴膜,所述主缝合器和副缝合器之间通过扣合装置连接,所述主缝合器包括第一基布、第一胶黏层和第一保护贴膜,所述第一胶黏层缝制在第一基布的底层,第一保护贴膜粘贴在第一胶黏层底层;所述副缝合器包括第二基布、第二胶黏层和第二保护贴膜,所述第二胶黏层缝制在第二基布的底层,第二保护贴膜粘贴在第二胶黏层底层;所述扣合装置包括基板、拉条和卡扣,所述基板固定在副缝合器的第二基布上,多个卡扣并排间隔固定在主缝合器的第一基布上,拉条的一端固定在基板上,另外一端穿过与拉条对应的卡扣。优选的,所述第一基布和第二基布靠近愈合贴膜的端部均开设有多个并排间隔分布的透气通孔,所述透气通孔从第一基布或者第二基布的上表面呈10-30°倾斜角通向愈合贴膜的背部。优选的,所述愈合贴膜的表面粘贴有第三保护贴膜。优选的,所述第一基布和第二基布均为片状透气医用胶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具有显著的抑菌、消炎和镇痛效果,可以有效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2、本发明提供的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成膜效率高,不添加任何激素类药物,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低的优点。3、本发明提供的促进伤口愈合的缝合器既可快速对伤口进行无线缝合,又可以在缝合后通过贴膜促进伤口快速愈合。4、本发明提供的促进伤口愈合的缝合器通过设置在贴膜端部的透气通孔提高伤口愈合的透气度,同时可以促进贴膜中有效成分的挥发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中缝合器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中缝合器的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中扣合装置和基布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00、主缝合器;110、第一基布;120、第一胶黏层;130、第一保护贴膜;200、副缝合器;210、第二基布;220、第二胶黏层;230、第二保护贴膜;300、扣合装置;310、基板;320、拉条;330、卡扣;400、愈合贴膜;410、第三保护贴膜;500、透气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所述贴膜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齐墩果酸7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份,聚乙烯醇1份,松弛素1份,藻酸双酯钠10份、维生素B62份、壳聚糖4份、成膜剂40份、葡萄糖苷10份、柠檬酸三丁酯16份和蒸馏水400份;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羟丙基纤维素和柠檬酸按重量比4:4:1.2组成。制备方法:S1取一半量的蒸馏水加热至80℃,加入一半量的成膜剂搅拌至完全溶解,趁热过滤,取滤液,往滤液中加入柠檬酸三丁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搅拌均匀,得胶浆溶液;S2将步骤S1得到的胶浆溶液冷却至40℃后加入齐墩果酸、藻酸双酯钠、维生素B6和松弛素,搅拌均匀,接着加入壳聚糖、葡萄糖苷,混匀,脱气泡,铺膜,在温度为63℃的条件下干燥25min,得含药膜;S3将剩余的蒸馏水加热至80℃,加入剩余的成膜剂搅拌至完全溶解,趁热过滤,取滤液,脱气泡,在53℃的条件下铺在步骤S2制备得到的含药膜上,得药膜;S4将步骤S3得到的药膜在温度为62℃的条件下干燥25min,切割,灭菌,即得。实施例2、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所述贴膜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齐墩果酸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份、聚乙烯醇1份、松弛素2份、藻酸双酯钠14份、维生素B63份、壳聚糖6份、成膜剂56份、葡萄糖苷15份、柠檬酸三丁酯24份和蒸馏水480份;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羟丙基纤维素和柠檬酸按重量比5:3:0.8组成。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实施例3、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所述贴膜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齐墩果酸9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份,聚乙烯醇2份,松弛素3份,藻酸双酯钠15份、维生素B64份、壳聚糖7份、成膜剂60份、葡萄糖苷18份、柠檬酸三丁酯30份和蒸馏水500份;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羟丙基纤维素和柠檬酸按重量比6:2:0.5组成。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对比例1、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所述贴膜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齐墩果酸1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份、聚乙烯醇1份、松弛素2份、藻酸双酯钠15份、维生素B63份、壳聚糖6份、成膜剂56份、葡萄糖苷15份、柠檬酸三丁酯24份和蒸馏水480份;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羟丙基纤维素和柠檬酸按重量比5:3:0.8组成。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没有添加维生素B6,增加齐墩果酸和藻酸双酯钠的重量份数。对比例2、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所述贴膜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齐墩果酸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份、聚乙烯醇1份、松弛素2份、藻酸双酯钠14份、维生素B23份、壳聚糖6份、成膜剂56份、葡萄糖苷15份、柠檬酸三丁酯24份和蒸馏水480份;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羟丙基纤维素和柠檬酸按重量比5:3:0.8组成。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维生素B6替换为维生素B2。对比例3、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所述贴膜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齐墩果酸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份、聚乙烯醇1份、松弛素2份、藻酸双酯钠14份、维生素B63份、壳聚糖6份、成膜剂56份、葡萄糖苷15份、柠檬酸三丁酯24份和蒸馏水480份;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和羟丙基纤维素按重量比1:1组成。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和羟丙基纤维素按重量比1:1组成。对比例4、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所述贴膜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齐墩果酸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份、聚乙烯醇1份、松弛素2份、藻酸双酯钠14份、维生素B63份、壳聚糖6份、成膜剂56份、葡萄糖苷15份、柠檬酸三丁酯24份和蒸馏水480份;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羟丙基纤维素和柠檬酸按重量比1:1:1组成。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羟丙基纤维素和柠檬酸按重量比1:1:1组成。对比例5、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贴膜所述贴膜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齐墩果酸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份、聚乙烯醇1份、藻酸双酯钠14份、维生素B63份、壳聚糖6份、成膜剂56份、葡萄糖苷15份、柠檬酸三丁酯24份和蒸馏水480份;所述成膜剂由海藻酸钠、羟丙基纤维素和柠檬酸按重量比5:3:0.8组成。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同。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不添加松弛素。试验例一、伤口愈合试验为了验证使用本发明伤口愈合膏与针线缝合术在治疗体表伤口愈合的疗效。特对针线缝合术愈合伤口的临床进行对照,对照组采取手术缝合后自然愈合,治疗组分别在手术缝合后贴敷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组分制成的贴膜。将200例外科体表创伤手术的愈合随机分为四组,治疗组400例分别应用本发明中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贴膜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应用针线缝合术治疗,选择对比的手术者均为年龄在20-30之间的青年男性,比较四组疗效愈合时间,手术后不同长度伤口的愈合时间愈合时间的试验结果如下:表1伤口愈合试验数据本实验中,伤口愈合的标准是:无红肿发炎,伤口表面结痂脱落,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伤口缝合后,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贴膜,无论是哪种长度的伤口愈合时间均相较于对照组中的自然愈合时间有所缩短,其中实施例2中的贴膜对伤口愈合促进的效率最高。试验例二、贴膜的抑菌试验1、试验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贴膜。2、供试菌的制备在无菌操作室中分别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接种至牛肉膏培养液中,在28-30℃条件下进行常规培养。3、试验方法: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将无菌培养皿分为5组,每组4个,将灭菌后的牛肉膏培养液倒入无菌培养皿中,每皿15~20mL,待其凝固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0.1mL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供试菌加到培养皿上,涂布均匀,每组每个培养皿加入不同的菌种。涂布完毕后,然后用外径4mm的灭菌不锈钢打孔器在培养基上打5个等距离的孔。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贴膜用无菌水完全溶解,用微量加样器分别吸取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和对比例2贴膜溶液30μl,中间一孔添加等量生理盐水做对照组,做好标记。将细菌置于37℃下培养24h,量取抑菌圈直径(抑菌直径mm计),试验重复5次,以5次平均值为抑菌圈直径。4、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贴膜的抑菌试验数据由表3可知,本发明制备的贴膜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直径大于26.4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大于36.0mm,对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大于35.7mm,对绿脓杆菌的抑菌直径大于33.1mm,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抑菌效果比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贴膜的效果差,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齐墩果酸、藻酸双酯钠和维生素B6相互协同起增强抑菌的作用。试验例三、贴膜抗炎试验1、试验对象:选取7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为25-30g,由云南中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2、试验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贴膜;复方地塞米松乳膏,购于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754。3、试验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对比例1组和对比例2组,每组10只,在每组小鼠的右耳上均匀涂二甲苯50μl,左耳作对照,致炎后2h后,给各组的小鼠的右耳涂上如下药物,涂药量如下:对照组:涂抹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组:涂抹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实施例1组:涂抹1g/ml实施例1制备的贴膜;实施例2组:涂抹1g/ml实施例1制备的贴膜;实施例3组:涂抹1g/ml实施例1制备的贴膜;对比例1组:涂抹1g/ml实施例1制备的贴膜;对比例2组:涂抹1g/ml实施例1制备的贴膜;涂抹药物12h后脱椎处死,沿耳廓剪下二耳,用8mm打孔器分别在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计算耳重差,耳重差=右耳圆耳片重-左耳圆耳片重。4、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贴膜对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的影响组别耳重差(mg)对照组8.12±1.32地塞米松组4.10±0.44**实施例1组5.24±0.65**实施例2组4.98±0.56**实施例3组5.36±0.68**对比例1组7.95±1.12对比例2组7.14±1.04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和实施例3组可以显著地降低小鼠的耳重差,具有较好的消炎作用,而且其消炎效果与复方地塞米松乳膏接近,而对比例1组和对比例2组的耳重差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齐墩果酸、藻酸双酯钠和维生素B6相互协同起增强抗炎的作用。试验例四、贴膜镇痛试验1、试验材料:选取10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体重为25-30g,由云南中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2、试验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贴膜;复方地塞米松乳膏,购于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754。3、小鼠热板疼痛模型建立:将100只小鼠放在热板测痛仪上,将舔后足时间<5s或>30s弃置,为防止足部烫伤,设截止时间为60s,以小鼠舔后足反应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筛选舔后足时间为>5s,<30s的小鼠。4、试验方法:选取70只合格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对比例1组和对比例2组。给各组的小鼠的右耳涂上如下药物,涂药量如下:对照组:涂抹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组:涂抹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实施例1组:涂抹1g/ml实施例1制备的贴膜;实施例2组:涂抹1g/ml实施例1制备的贴膜;实施例3组:涂抹1g/ml实施例1制备的贴膜;对比例1组:涂抹1g/ml实施例1制备的贴膜;对比例2组:涂抹1g/ml实施例1制备的贴膜;测定末次药后60min、120min发生舔足反应的时间。5、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小鼠舔足反应潜伏期时间表组别60min后舔足时间(s)120min后舔足时间(s)模型组20.4±3.821.6±4.0地塞米松组26.8±4.227.4±4.2实施例1组28.7±4.3*31.6±4.6*实施例2组30.4±4.5*33.6±4.8*实施例3组28.2±4.4*31.2±4.5*对比例1组23.2±3.824.3±4.1对比例2组24.1±3.925.9±4.2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由表4可知,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制备的贴膜可以显著的延长小鼠的舔足时间,而且其镇痛效果比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的镇痛效果好,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齐墩果酸、藻酸双酯钠和维生素B6相互协同起增强镇痛的作用。试验例五、贴膜的性能测定试验1、试验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3和对比例4制备的贴膜。2、试验方法:测定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3和对比例4制备的贴膜的粘贴力、溶解速度和揭膜完整性。2.1、粘贴力的测定:以粘贴时间的长短衡量粘贴力,取一定面积大小的膜剂粘与人口腔两侧颊部粘膜,自粘着起到脱落所需时间为粘贴时间。2.2、溶解速度的测定:称取1g的膜放入60℃、100ml水中,快速搅拌至溶液中无碎片为止,记录溶解单位质量膜所需的时间,以表示溶解速度(min/g)。2.3、揭膜完整性(FI)的测定:用膜完整率表示,指揭膜后最完整的那块膜重与所有膜重的比值,按下式计算:FI=m1/(m1=m2)×100%,式中,FI为膜完整率(%),m1为最完整那块膜重,m2为小块膜重。3、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表5贴膜的性能测定试验组别粘贴力(min)溶解速度(min/g)揭膜完整性(%)实施例1822999.2实施例2853099.6实施例3812999.0对比例3401678.5对比例4522084.6由表5可知,本发明制备的贴膜的粘贴时间大于81min,溶解速度大于29min/g,揭膜完整性大于99%,而对比例3和对比例4的粘贴时间、溶解速度和揭膜完整性均比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贴膜效果差,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由海藻酸钠、羟丙基纤维素和柠檬酸按一定重量比组成的成膜剂可以有效的提高贴膜的粘贴力、溶解速度和揭膜完整性,可以有效的提高贴膜的质量。试验例六、贴膜的稳定性试验1、试验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制备的贴膜。2、试验方法:将实施例1-3制备的贴膜采用铝箔袋+纸盒包装,在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60%±10%,进行6个月温室留样试验,对样品的外观、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考察测定。3、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表6贴膜的稳定性试验由表6可知,本发明制备的膜剂在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60%±10%的条件下保存6个月,其外观、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规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试验例七、松弛素药效试验1、试验材料:实施例2和对比例5中制备的贴膜。2、试验方法:分别应用本发明中实施例2和对比例5中贴膜各100例应用针线缝合术治疗,选择对比的手术者均为年龄在20-30之间的青年男性,比较两组疗效愈合时间,本实验中,伤口愈合的标准是:无红肿发炎,伤口表面结痂脱落。3、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表7松弛素药效试验数据由表7可知,未添加松弛素的对比例5中,伤口愈合的速度较慢,而添加了松弛素的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伤口愈合的速度增加,由此可见松弛素对伤口的愈合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由实施例2和实施例3对比可知,松弛素的添加量不宜过高,当比例达到2份以后,再增加松弛素的比例为3份,伤口愈合的速度并无增加。实施例4: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缝合器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缝合器,包括主缝合器100和副缝合器200,所述主缝合器100和副缝合器200相间排列,所述主缝合器100和副缝合器200相对的端边上均固定有本发明提供前述所提及的愈合贴膜400,所述主缝合器100和副缝合器200之间通过扣合装置300连接,所述主缝合器100包括第一基布110、第一胶黏层120和第一保护贴膜130,所述第一胶黏层120缝制在第一基布110的底层,第一保护贴膜130粘贴在第一胶黏层120底层;所述副缝合器200包括第二基布210、第二胶黏层220和第二保护贴膜230,所述第二胶黏层220缝制在第二基布210的底层,第二保护贴膜230粘贴在第二胶黏层220底层;所述扣合装置300包括基板310、拉条320和卡扣330,所述基板310固定在副缝合器200的第二基布210上,多个卡扣330并排间隔固定在主缝合器100的第一基布110上,拉条320的一端固定在基板310上,另外一端穿过与拉条320对应的卡扣3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缝合器的使用方法如下:一、准备:用酒精清除伤口皮肤表面油脂,剔除过长体毛;将本缝合器从灭菌包装取出,去除第一保护贴膜130和第二保护贴膜230;二、缝合:1、对合伤口:沿长轴牵拉伤口,使伤口趋直、伤口皮缘处于对合状态;2、缝合固定:将缝合器中间的开放面正对伤口,将第一胶黏层120和第二胶黏层220对称的粘贴到伤口两侧的皮肤表面,轻压第一胶黏层120和第二胶黏层220,使伤口两侧皮缘在缝合器的开方面内保持合拢状态;3、调节缝合力:向外逐步拉动拉条320,使伤口两侧皮缘向中间靠拢,并确认两侧皮缘互相紧密对合,停止外拉,即卡扣330自动锁定此时所施加的缝合力,当伤口两侧皮缘完成紧密对合以后,缝合器中间开放面的宽度通常只保留1-5mm,确保粘贴在主缝合器100和副缝合器200相对端边上的愈合贴膜400尽量靠近伤口,以保证愈合贴膜400的药效;4、对整皮缘:通过缝合器中间的开放面,可对部分内翻或者外翻的皮缘进行适当的修整,使伤口皮缘对合整齐,且尽量靠近愈合贴膜400。为了保证愈合贴膜400药效的发挥,第一基布110和第二基布210靠近愈合贴膜400的端部均开设有多个并排间隔分布的透气通孔500,所述透气通孔500从第一基布110或者第二基布210的上表面呈15°倾斜角通向愈合贴膜400的背部。空气可以从第一基布110或者第二基布210上表面设置的透气通孔500从愈合贴膜400的背部穿透,从而促进愈合贴膜400中部分有效组分的作用发挥,促进伤口愈合的速度。参照图2所示,所述愈合贴膜400的表面粘贴有第三保护贴膜410,第三保护贴膜410的作用是保证愈合贴膜400在使用前不受污染。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布110和第二基布210均为片状透气医用胶布。透气医用胶布加工容易、价格低廉、横向强度高,且透气性好,适用于本缝合器。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发明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