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144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地,是涉及一种吸引器。



背景技术:

吸引器是用于吸除手术中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使手术清楚,减少污染机会的装置;吸引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其吸引头的负压状态,这样大气压就会将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挤压,从而完成“吸引”的效果;外科手术中的清除积血或积液、把持破裂血管的断端,临床急救中的吸痰,妇科手术的人工流产等,都离不开吸引器;人工气腹,是一种医疗方法,气腹是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手术前必须先建立人工气腹,使腹膜壁与脏器分开,腹腔之扩大以利于手术,且避免套针穿刺入腹腔时损伤器脏;在腹腔镜手术中,通常都利用充入二氧化碳的的方法建立气腹,以此方便手术的操作,而在腹腔镜手术的实施过程中,患者的腹腔内会因为手术出现分泌物的囤积,影响手术视野,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因此需要在手术中利用吸引器进行分泌物的排除;在吸引的过程中往往气腹内的二氧化碳会随着分泌物一同排除,使得腹腔内的气腹环境缩小,影响手术的进行,所以使用者必须在进行分泌物吸引的同时,需要不停的调节气腹所需的气体的进入量以维持气腹的气体环境,这样的操作大大给使用者增加了手术的操作难度,同时也增大了手术的风险,还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手术伤害,因此存在着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能够进行多余液体吸引并且持续供应气体环境。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它包括容器瓶、输送硬管、输送软管、控制模块及负压模块;所述容器瓶使用密封医用瓶,所述容器瓶上设计有吸收孔及排泄孔,所述容器瓶内设计有二氧化碳气体;所述输送硬管包括连接管及传输管;所述连接管设计有两根竖直管道,所述竖直管道垂直连接在一根横向管道上,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容器瓶的排泄孔内,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插入另一个所述容器瓶的吸收孔内;所述传输管包括吸收管、排泄管及连接模块,所述传输管设计为L形管道,所述连接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吸收管及所述排泄管的一端,所述吸收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容器瓶吸收孔内,所述排泄管的另一端插入另一个所述容器瓶的排泄孔内;所述输送软管包括锁紧模块及插管接头;所述输送软管使用医用橡胶管,所述输送软管的一端与所述传输管的连接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锁紧模块与所述所述插管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使用单向阀结构,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传输管的吸收管上;所述负压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传输管的排泄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模块包括挤压管及挤压轮;所述负压模块上设计有通孔,所述负压模块内部通孔的两侧对称设计有旋转槽;所述挤压管使用弹性橡胶管,所述挤压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负压模块的通孔内;所述挤压轮使用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的齿部使用弹性橡胶材料制作,所述挤压轮旋转安装在所述负压模块的旋转槽内,所述挤压轮与所述挤压管挤压接触,所述挤压轮通过旋转轴与电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模块包括弹性管及驱动轮;所述负压模块上设计有引入孔及引出孔,所述引入孔与所述引出孔垂直,所述引入孔与所述引出孔之间设计有圆弧形通道进行连接;所述弹性管使用弹性橡胶管,所述弹性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圆弧形通道内;所述驱动轮设计有旋转圆盘,所述旋转圆盘上设计有旋转杆,所述驱动轮旋转安装在所述圆弧形通道的内侧,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弹性管挤压接触,所述驱动轮通过旋转轴与电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模块设计有管状塑料材质的外壳,所述连接模块上设计有卡扣结构,所述连接模块内部设计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模块使用喉箍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插管接头使用金属气管插管,所述插管接头上设计有环形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所述插管接头插入患者的腹腔内,由于所述容器瓶内预先存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使用者启动所述负压模块,所述负压模块将所述容器瓶内的气体抽出,使得一端的所述插管接头形成负压状态,使用者用此进行患者腹腔内分泌物的吸引,由于患者腹腔内为气腹状态,所以吸引的过程中会将气体一并吸引,气体流入所述容器瓶内,在所述负压模块的作用下,气体随着所述输送硬管及所述输送软管从另一端的所述插管接头重新送回患者的腹腔内,由于所述控制模块使用单向阀结构,所以所述容器瓶内的气体只能单向流动,防止气体产生回流;如此持续运转,使得患者腹腔内的分泌物在排除的同时也能保证患者腹腔的气腹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的负压模块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的负压模块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中实施例所示,该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是一种能够进行多余液体吸引并且持续供应气体环境的吸引器,它包括有容器瓶1、输送硬管2、输送软管5、控制模块3及负压模块4;所述容器瓶1使用密封医用瓶,所述容器瓶1上设计有吸收孔及排泄孔,所述容器瓶1内设计有二氧化碳气体;所述输送硬管2包括连接管及传输管;所述连接管设计有两根竖直管道,所述竖直管道垂直连接在一根横向管道上,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容器瓶1的排泄孔内,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插入另一个所述容器瓶1的吸收孔内;所述传输管包括吸收管、排泄管及连接模块21,所述传输管设计为L形管道,所述连接模块21固定安装在所述吸收管及所述排泄管的一端,所述吸收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容器瓶1吸收孔内,所述排泄管的另一端插入另一个所述容器瓶1的排泄孔内;所述输送软管5包括锁紧模块52及插管接头51;所述输送软管5使用医用橡胶管,所述输送软管5的一端与所述传输管的连接模块2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锁紧模块52与所述所述插管接头51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使用单向阀结构,所述控制模块3固定安装在所述传输管的吸收管上;所述负压模块4固定安装在所述传输管的排泄管上。

该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所述插管接头51插入患者的腹腔内,由于所述容器瓶1内预先存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使用者启动所述负压模块4,所述负压模块4将所述容器瓶1内的气体抽出,使得一端的所述插管接头51形成负压状态,使用者用此进行患者腹腔内分泌物的吸引,由于患者腹腔内为气腹状态,所以吸引的过程中会将气体一并吸引,气体流入所述容器瓶1内,在所述负压模块4的作用下,气体随着所述输送硬管2及所述输送软管5从另一端的所述插管接头51重新送回患者的腹腔内,由于所述控制模块3使用单向阀结构,所以所述容器瓶1内的气体只能单向流动,防止气体产生回流;如此持续运转,使得患者腹腔内的分泌物在排除的同时也能保证患者腹腔的气腹要求。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的负压模块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负压模块4包括挤压管41a及挤压轮42a;所述负压模块4内部设计有通孔,所述负压模块4内部通孔的两侧对称设计有旋转槽;所述挤压管41a使用弹性橡胶管,所述挤压管41a固定安装在所述负压模块4的通孔内;所述挤压轮42a使用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的齿部使用弹性橡胶材质制作,所述挤压轮42a旋转安装在所述负压模块4的旋转槽内,所述挤压轮42a与所述挤压管41a挤压接触,所述挤压轮42a通过旋转轴与旋转电机连接;其作用在于当所述挤压轮42a旋转时,由于所述挤压轮42a的齿部使用橡胶材料制作,所以当所述挤压轮42a的齿部相互接触时,产生形变,使得所述挤压管41a被压迫导致形变,所述挤压轮42a相互接触的齿部之间的部分所述挤压管41a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当所述挤压轮42a持续旋转时,所述挤压管41a的密闭空间被所述挤压轮42a从一侧挤到另一侧,从而形成负压状态。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气液转换式腹腔用吸引装置的负压模块另一种实施方式,这种负压模块与图2所示的负压模块的原理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负压模块4包括弹性管41b及驱动轮42b;所述负压模块4上设计有引入孔及引出孔,所述引入孔与所述引出孔垂直,所述引入孔与所述引出孔之间设计有圆弧形通道进行连接;所述弹性管41b使用弹性橡胶管,所述弹性管41b固定安装在所述圆弧形通道内;所述驱动轮42b设计有旋转圆盘,所述旋转圆盘上设计有旋转杆,所述驱动轮42b旋转安装在所述圆弧形通道的内侧,所述驱动轮42b通过旋转轴与电机连接,所述驱动轮42b与所述弹性管41b挤压接触;其作用在于当所述驱动轮42b旋转时,所述驱动轮42b的旋转杆与所述弹性管41b接触,使得所述弹性管41b在所述驱动轮42b的旋转杆与所述圆弧形通道侧壁的作用下被挤压产生形变,所述驱动轮42b的旋转杆之间的部分所述弹性管41b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当所述驱动轮42b持续旋转时,所述弹性管41b的密闭空间被所述驱动轮42b从所述引入孔处挤到所述引出孔处,能够更加节能的形成负压状态。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模块21设计有管状塑料材质的外壳,所述连接模块21上设计有卡扣结构,所述连接模块21内部设计有密封圈,其作用在于便于所述连接模块21的拆卸清理及更换。

如图1所示,所述锁紧模块52使用喉箍结构,其作用在于牢固的将所述输送软管5及所述插管接头51进行密封固定。

如图1所示,所述插管接头51使用金属气管插管,所述插管接头51上设计有环形凹槽,其作用在于便于所述锁紧结构的固定及插入患者腹腔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