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522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行车中,由于驾驶作业使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某种变化,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机能低落的现象。一般指机动车辆驾驶人员每天驾车超过8小时,或者从事其他劳动体力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以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的违章行为。

酒后驾驶,其含义不言自明。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驾驶员进行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造成了每年不可胜数的车祸悲剧,汽车行驶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而重中之重是必须解决驾驶员疲劳驾驶与酒后驾驶的问题,那么如何让驾驶员清醒的认识到其自身所处状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人们不断的寻找、研发新技术,以求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疲劳监护装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现有的疲劳监护装置通常是通过探测电极检测驾驶人员的脑电信号,再把脑电信号输入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分析判断驾驶人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并实时提醒驾驶人员。现在市场上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大多是由两部分塑胶壳通过螺丝固定为一体而成,但由于疲劳监护装置是直接箍在额头上,外露的螺丝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易刮伤人的皮肤,而且,塑胶壳为硬性材料,舒适性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疲劳监护装置使用安全性及舒适性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中部连接有一由塑性材料制作的辅壳体,其两端内侧分别连接有一侧盖;

两个所述侧盖靠近于所述辅壳体一端各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

所述主壳体在与每个所述连接孔相适配的位置设有一螺纹孔,当所述侧盖安装于所述主壳体时,所述连接孔及所述螺纹孔先后穿过一螺纹连接件;

所述辅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时,形状与所述主壳体中部相适配,其在与每个所述连接孔相适配的位置形成有一用于遮挡所述螺纹连接件的遮挡缝。

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两个所述侧盖靠近于所述辅壳体一端各设有一个连接孔。

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遮挡缝呈U形或凵形。

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辅壳体朝向所述主壳体一侧形成有一T型槽;

所述主壳体呈中空半圆形或n形,其上形成有与所述T型槽相适配的至少一个T型凸起。

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主壳体设有两个用于安装探测电极的安装孔。

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侧盖横截面呈矩形,背离所述主壳体一侧侧边及靠近于所述辅壳体一端端面形成有圆角,背离所述辅壳体一端端面为平面。

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侧盖朝向所述主壳体一侧形成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呈船形,其内设有至少一空芯柱,所述凹槽周边形成有定位凸起;

所述主壳体端部为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空芯壳,其内部与所述空芯柱相适配的位置形成有定位柱。

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空芯柱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空芯柱及第二空芯柱,所述第一空芯柱设置于所述侧盖中部,所述第二空芯柱靠近于所述覆盖体一端;

所述定位柱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二者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芯柱及第二空芯柱相对应。

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侧盖朝向所述主壳体一侧形成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呈船形,其内设有至少一卡勾,所述卡勾呈倒L型;

所述主壳体端部为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空芯壳,其内部与卡勾相适配的位置形成有用于钩合所述卡勾的挂钩。

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卡勾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卡勾、第二卡勾及第三卡勾,所述第一卡勾及所述第二卡勾设置于远离所述辅壳体一端,所述第三卡勾设置于靠近所述辅壳体一端;

所述挂钩设置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挂钩、第二挂钩及第三挂钩,三者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勾、第二卡勾及第三卡勾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由于采用了通过在侧盖上设置连接孔,在主壳体上设置螺纹孔,以螺纹连接件连接主壳体及侧盖,然后利用由塑性材料制作的遮挡缝遮挡螺纹连接件;提高了疲劳监护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及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侧视图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的整体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脑电波是大脑皮层大量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总和的结果,脑电波同步节律的形成与皮层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活动有关。人脑中有许多的神经细胞在活动着,而成电器性的变动,也就是说,有电器性的摆动存在,而这种摆动可以呈现在科学仪器上,被人们所检测、分析等处理以获得人体大脑的活动状况。

然而现有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使用安全性及舒适性都较差,基于此,本发明提出:

请参考图1至图4,一种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包括主壳体100,所述主壳体100呈中空半圆型或n型,其中部连接有一由塑性材料制作的辅壳体200,其两端内侧分别连接有一侧盖;

两个所述侧盖靠近于所述辅壳体200一端各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321;

所述主壳体100在与每个所述连接孔321相适配的位置设有一螺纹孔110,当所述侧盖安装于所述主壳体100时,所述连接孔321及所述螺纹孔110先后穿过一螺纹连接件;

所述辅壳体200安装于所述主壳体100时,形状与所述主壳体100中部相适配,其在与每个所述连接孔321相适配的位置形成有一用于遮挡所述螺纹连接件的遮挡缝。

本发明实施例中,塑性材料可以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虽然产生较显著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材料,如塑胶、软胶或记忆金属等。

所述主壳体100优选呈中空半圆形,整体呈耳机状,两端端部为大致呈矩形的侧盖连接部,所述侧盖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侧盖;两个所述侧盖连接部之间的部分为所述主壳体100的中部,用于连接所述辅壳体200。所述主壳体100优选为塑胶环带,即其制作材料为塑胶,其形状特征主要体现于环状带。

所述辅壳体200优选为硅胶环带,即其制作材料为硅胶,其形状为环形带,当其与所述主壳体100连接时,与所述主壳体100相扣合。

两个所述侧盖分别为左侧盖及右侧盖,所述左侧盖与所述主壳体100左侧的侧盖连接部相连,所述右侧盖与所述主壳体100右侧的侧盖连接部相连。

所述连接孔321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个;所述侧盖靠近于所述辅壳体200方向形成有一半圆形圆台,所述连接孔321轴心与所述圆台轴心相重合。

所述螺纹连接件是指部分带有螺纹的用于连接所述主壳体100及所述侧盖的零件,如螺栓、双头螺栓、螺钉、紧定螺钉、沉头螺钉及自攻螺钉等,优选为螺钉。

当需要进行壳体安装时,第一步:将所述辅壳体200扣合于所述主壳体100;第二步:将两个所述遮挡缝中的一个掀起;第三步:将该所述遮挡缝所对应的侧盖暂时扣合于所述主壳体100,其中,所述圆台置于所述遮挡缝之下;第四步:利用所述螺纹连接件拧紧以固定所述主壳体100及所述侧盖;第五步:按照上述步骤将另一个侧盖固定于所述主壳体10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由于采用了通过在侧盖上设置连接孔321,在主壳体100上设置螺纹孔110,以螺纹连接件连接主壳体100及侧盖,然后利用由塑性材料制作的遮挡缝遮挡螺纹连接件;提高了疲劳监护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及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两个所述侧盖靠近于所述辅壳体200一端各设有一个连接孔321。

将两个所述侧盖上的连接孔321数目皆限定为一个,简化了结构的同时,保证了连接稳定性及使用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遮挡缝呈U形或凵形。

所述遮挡缝优选为U形,其所对应的辅壳体200部分面积略大于所述圆台的面积,即所述遮挡缝的长度及宽度略大于所述圆台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辅壳体200朝向所述主壳体100一侧形成有一T型槽;

所述主壳体100形成有与所述T型槽相适配的至少一个T型凸起。

所述T型凸起与所述主壳体100的底部结合所构成的形状为工字型,所述辅壳体200形成有T型槽,可以看作是所述辅壳体200呈平滑的长条状,面向所述主壳体100一面两侧各形成有一折边,所述折边呈L型。

所述主壳体100形成有与所述T型槽相适配的至少一个T型凸起,是指所述主壳体100与所述T型槽连接的部分为一个完整的T型凸起或一个由若干段间隔设置的T型凸起块组成的T型凸起。

该技术方案还可替代为:所述辅壳体200朝向所述主壳体100一侧形成有一T型凸起,而所述主壳体100形成有与所述T型凸起相适配的T型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主壳体100设有两个用于安装探测电极的安装孔220。

探测电极用于探测脑电波信号,但其直接接触人体冰凉且容易刺激皮肤,当其安装于所述主壳体100的安装孔220内,然后以所述辅壳体200隔离开来以后,便可避免探测电极与人体皮肤的直接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侧盖横截面呈矩形,背离所述主壳体100一侧侧边及靠近于所述辅壳体200一端端面形成有圆角,背离所述辅壳体200一端端面为平面。

所述侧盖的横向横截面呈矩形,横向横截面是指安装后与所述辅壳体200端面平行的横截面;所述侧盖中部带有一定的弧度,与所述主壳体100侧盖连接部的弧度相同,其远离所述辅壳体200一端端面为平面,设置有一用于连接疲劳监护装置中PCB板及其他零部件的USB接口,其靠近所述辅壳体200一端端面形成有圆角;所述侧盖背离所述侧盖连接部一面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侧盖朝向所述主壳体100一侧形成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呈船形,其内设有至少一空芯柱,所述凹槽周边形成有定位凸起;

所述主壳体100端部为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空芯壳,其内部与所述空芯柱相适配的位置形成有定位柱。

所述凹槽呈船形,是指所述凹槽两端呈∧形,中部形成有一定弧度;所述定位凸起沿所述凹槽形成,其形状为所述凹槽形状的一部分或与凹槽形状相同,其可以为连续的,也可以为断开的。

进一步地,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空芯柱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空芯柱及第二空芯柱,所述第一空芯柱设置于所述侧盖中部,所述第二空芯柱靠近于所述覆盖体一端;

所述定位柱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二者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芯柱及第二空芯柱相对应。

所述空芯柱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柱的外径,当所述侧盖需要连接于所述主壳体100时,只需将第一空芯柱及第二空芯柱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对应插入即可迅速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侧盖朝向所述主壳体100一侧形成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呈船形,其内设有至少一卡勾,所述卡勾呈倒L型;

所述主壳体100端部为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空芯壳,其内部与卡勾相适配的位置形成有用于钩合所述卡勾的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的疲劳监护装置的壳体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卡勾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卡勾、第二卡勾及第三卡勾,所述第一卡勾及所述第二卡勾设置于远离所述辅壳体200一端,所述第三卡勾设置于靠近所述辅壳体200一端;

所述挂钩设置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挂钩、第二挂钩及第三挂钩,三者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勾、第二卡勾及第三卡勾相对应。

所述第一卡勾的短边与所述第二卡勾的短边的延长线在远离所述辅壳体200一侧呈锐角,所述第三卡勾设置于所述侧盖连接部中部内侧靠近壳体的位置。

综上,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为:

一种疲劳检测器的壳体安装结构,包括塑胶环带、硅胶环带、左侧盖、右侧盖和螺钉,塑胶环带内侧左右两端设有一对螺纹孔110,左侧盖、右侧盖设有连接孔321,硅胶环带安装于塑胶环带内侧,硅胶环带设有遮挡缝,遮挡缝为U形或凵形,沿遮挡缝揭开部分硅胶环带后,螺钉穿入硅胶环带中,螺钉的杆部穿过连接孔321螺纹连接螺纹孔110,硅胶环带遮挡螺钉的头部。

硅胶环带设有T形槽,塑胶环带设有与T形槽相配合的安装条,左侧盖、右侧盖设有卡接塑胶环带的卡勾,硅胶环带通过T形槽与安装条的配合快速安装到塑料环带的内侧后,左侧盖通过卡勾卡合塑胶环带并固定硅胶环带的左侧,右侧盖通过卡勾卡合塑胶环带并固定硅胶环带的右侧,硅胶环带牢固的安装在塑料环带的内侧后,不会脱落,硅胶环带使用硅胶制成,为软性材料,其与额头皮肤相接触时,具有缓冲保护作用,人佩戴起来会感到非常舒适。另外,塑胶环带设有两个用于安装探测电极的安装孔220,硅胶环带隔开了探测电极直接与皮肤接触,避免人感到冰凉的感觉。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硅胶环带安装到塑胶环带内侧,左侧盖卡合塑胶环带左侧,右侧盖卡合塑胶环带右侧,沿遮挡缝揭开部分的硅胶环带,螺丝穿过连接孔321拧紧螺纹孔110,松开遮挡缝处的硅胶环带,硅胶环带完全遮挡住螺丝,遮挡缝冲裁而成,无需增加另外的遮挡元件,加工简单。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例如所述卡勾的设置数目及位置等等,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