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皮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6391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皮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皮贴。



背景技术:

在我国中医药领域,有些疾病采用内病外治的方法治疗,外治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透皮贴粘贴在人体皮肤上进行外敷。传统透皮贴一般由裱褙层和载药层组成,使用时,将药膏涂在载药层上,然后将药膏对准患者患处将透皮贴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并根据病情进行定期更换透皮贴和药膏。药物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作用或局部治疗作用,其特点为:无肝脏首过效应,不受胃排空速率等影响,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无疼痛,可随时撤消或中断治疗;给药剂量准确,吸收面积固定,血药浓度稳定;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透皮贴因其适应治疗范围广泛且具有内服或其他治疗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和特点,深受医患喜爱。

透皮贴一般通过裱褙层上的粘结层或者外部胶带固定粘贴在患者皮肤上,粘贴后的粘结层或胶带会牢牢地吸附在人体皮肤表面,加药时取下较为困难,会对患者皮肤造成拉扯疼痛,尤其对于患处有破损的患者来说,取下透皮贴时对破损处的拉扯会对其造成二次伤害,不利于患者患处的愈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皮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药时粘贴到患者皮肤上的透皮贴取下时较为困难,会对患者皮肤造成拉扯疼痛,尤其对于患处有破损的患者来说,取下透皮贴时对破损处的拉扯会对其造成二次伤害,不利于患者患处愈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透皮贴,包括裱褙层和载药层,所述载药层设置于所述裱褙层的一侧,所述载药层沿垂直于其载药表面的方向开设有导药孔,所述导药孔固接有导药管,所述导药管穿过所述裱褙层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导药管与外部连通的一端固接有密封帽。

进一步的,所述载药层包括固体载药层和设置于所述固体载药层中部的液体载药层,所述固体载药层和所述液体载药层沿垂直于其载药表面的方向均开设有所述导药孔,所述导药孔固接有所述导药管,所述导药管穿过所述裱褙层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载药层外周设有防漏圈,所述防漏圈侧壁高度高于所述载药层。

进一步的,所述裱褙层与所述载药层之间设置有防渗透层,所述导药管穿过所述防渗透层和所述裱褙层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裱褙层的一侧粘结有粘结层,所述防渗透层通过所述粘结层粘结于所述裱褙层上;所述裱褙层通过所述粘结层粘结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将所述防渗透层、所述载药层和所述防漏圈包覆于所述保护层和所述裱褙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层的边缘粘结有防粘条,所述防粘条位于所述粘结层和所述保护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裱褙层周边开设有切口。

进一步的,所述裱褙层为无纺布裱褙层。

进一步的,所述裱褙层为PU膜裱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皮贴,包括裱褙层和载药层,使用时,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将药物涂抹于载药层中,然后将载药层对准患处对其进行固定。其中,对载药层的固定,一般有两种情况:通过裱褙层上的粘结层将裱褙层粘贴在患者皮肤表面,直接对载药层进行固定;使用医用胶带等将裱褙层固定在患者皮肤表面,间接完成对载药层的固定。

采用透皮贴治疗时,一定时间后,药物会被吸收,患者需要定期加药,由于导药管穿过载药层和裱褙层将载药层上部的载药空间与外部连通,当患者需要加药时,可以将药物添加到注射器中,连通注射器与导药管的管口,将药物输送到载药层中进行加药。加药完成后,可以将导药管末端进行弯折固定,或者利用盖帽等其他物体将导药管口堵塞,减少药物从导药管口的外漏。当患者治疗时间到期或者患处治愈后,再将透皮贴取下,从而减少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取下透皮贴的次数,使患者操作简单且能够减轻对患者皮肤造成的拉扯疼痛;对于患处有破损的患者来说,也减少了加药取下透皮贴时对其破损处拉扯造成的二次伤害,有利于患者患处的愈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透皮贴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透皮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透皮贴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裱褙层 2-载药层 3-导药孔

4-防漏圈 5-防渗透层 6-粘结层

7-保护层 8-防粘条 9-切口

21-液体载药层 22-固体载药层

31-导药管 32-密封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是一种透皮贴,如图1和图2所示,该透皮贴包括裱褙层1和载药层2,载药层2设置于所述裱褙层1的一侧,载药层2沿垂直于其载药表面的方向开设有导药孔3,导药孔3固接有导药管31,导药管31穿过裱褙层1与外部连通。

使用透皮贴时,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将药物涂抹于载药层2中,然后将载药层2对准患处对其进行固定。其中,对载药层2的固定,一般有两种情况:通过裱褙层1上的粘结层6将裱褙层1粘贴在患者皮肤表面,直接对载药层2进行固定;使用医用胶带等将裱褙层1固定在患者皮肤表面,间接完成对载药层2的固定。

采用透皮贴治疗时,一定时间后,药物会被吸收,患者需要定期加药,由于导药管31穿过载药层2和裱褙层1将载药层2上部的载药空间与外部连通,当患者需要加药时,可以将药物添加到注射器中,连通注射器与导药管31的管口,将药物输送到载药层2中进行加药。加药完成后,可以将导药管31末端进行弯折固定,或者利用盖帽等其他物体将导药管31的管口堵塞,减少药物从导药管31管口外漏。当患者治疗时间到期或者患处治愈后,再将透皮贴取下,从而减少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取下透皮贴的次数,使患者操作简单且能够减轻拉扯患者皮肤造成的疼痛;对于患处有破损的患者来说,也减少了加药取下透皮贴时对其破损处拉扯造成的二次伤害,有利于患者患处的愈合。

考虑到导药管31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在导药管31与外部连通的一端固接有密封帽32。使用透皮贴时,将药物涂抹于载药层2后,将药物与患者患处对准,然后把裱褙层1粘贴固定在患者皮肤上,此时,密封帽32对导药管31的管口处于密封状态。当透皮贴使用一段时间,需要加药时,将密封帽32打开,通过注射器等将药物输入载药层2中,加药完成后,将密封帽32扣好,密封帽32再次使导药管31的管口处于密封状态。密封帽32的设置,确保了导药管31的密封性,减少了药物通过导药管31漏到外部污染患者衣物以及造成药物浪费的情况。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载药层2包括固体载药层22和设置于固体载药层22中部的液体载药层21,固体载药层22和液体载药层21沿垂直于其载药表面的方向均开设有导药孔3,导药孔3固接有导药管31,导药管31穿过裱褙层1与外部连通。

考虑到用于透皮贴的药物一般包括液态药物和固态膏状药物,而液体和固体的性质不同,液体流动性较强,需要用于吸收液体的基体;固态膏状药物则需要用于涂抹药膏的基体,因此将载药层2设置有专用于吸收液态药物的液体载药层21以及能够涂抹固态膏状药物的固体载药层22。使用时,如果药物为液态药物,则倒在液体载药层21上被吸收于其内,然后将液体载药层21对准患者患处将透皮贴贴于患者皮肤上;如果药物为固态膏状药物,则将其涂抹于固体载药层22上,对准患者患处将透皮贴贴于患者皮肤上。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指固态膏状药物也可由固态药物研磨成粉加液体稀释而成。

对透皮贴进行加药时,根据药物的不同形态,相应选择打开液体载药层21或者固体载药层22上对应的密封帽32,使用注射器等将药物通过对应的导药管31将药物添加到载药层2上,加药完成后,扣上密封帽32即可。

其中,液体载药层21和固体载药层22的设置形式包括两种:固体载药层22设置于裱褙层1上,液体载药层21设置于固体载药层22上;或者,液体载药层21和固体载药层22均设置于裱褙层1上,固体载药层22环设于液体载药层21外周,其中,固体载药层22的侧壁高度可以高于液体载药层21,这样,当药物为液态药物时,固体载药层22还可以对液态药物起到一定的防漏作用。

考虑到药物在载药层2上容易向四周流动蔓延,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在载药层2外周设有防漏圈4,防漏圈4侧壁高度高于载药层2。透皮贴中使用的药物一般为液体药物或者固态膏状药物,将药物涂抹于载药层2上后,防漏圈4设于载药层2外周,且防漏圈4的侧壁高度要高于载药层2,当透皮贴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后,防漏圈4与患者皮肤紧密贴合,在一定程度上将药物限制在防漏圈4内的载药层2上,阻碍药物向四周流动,减少药物的泄漏,从而减少药物对患者衣物的污染以及药物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在裱褙层1与载药层2之间设置有防渗透层5,导药管31穿过防渗透层5和裱褙层1与外部连通。当包含药物的透皮贴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后,药物的一侧与患者皮肤接触,另一侧与防渗透层5接触,防渗透层5阻碍了药物向外渗透,从而降低药物直接与裱褙层1接触时,会渗透裱褙层1而到达外部污染患者患处衣物的几率,从而增强透皮贴的使用卫生和便捷度。导药管31穿过防渗透层5以及裱褙层1将载药层2的内部空间与裱褙层1的外部空间连通,依然能够保证其由外向内输送药物的通道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在裱褙层1的一侧粘结有粘结层6,防渗透层5通过粘结层6粘结于裱褙层1上;裱褙层1通过粘结层6粘结有保护层7,保护层7将防渗透层5、载药层2和防漏圈4包覆于保护层7和裱褙层1之间。

首先,在裱褙层1的一侧粘结有粘结层6,患者使用透皮贴时,可以直接通过粘结层6将透皮贴粘贴在患处皮肤上,起到固定载药层2的作用;透皮贴使用时,不再需要额外的胶带等物品协助固定,增强了透皮贴的使用便捷性。其次,由于载药层2用于承载药物,而药物的使用需要保证其洁净度,因此载药层2也要确保其洁净度,在载药层2外包覆有保护层7,保护层7可以保护载药层2在使用前保持其洁净度,确保患者使用的卫生状况;另外,保护层7的边缘与裱褙层1上的粘结层6牢牢粘结在一起,使载药层2等处于密封状态,进一步降低载药层2受到外界污染的几率,保证了载药层2使用前的洁净度。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粘结层6的边缘粘结有防粘条8,防粘条8位于粘结层6和保护层7之间。防粘条8粘结在粘结层6的边缘,保护层7与防粘条8重合的地方覆盖在防粘条8上,但两者之间没有粘连,使用透皮贴时,从防粘条8处弯折裱褙层1,使保护层7翘起,使用者可以从翘起的保护层7处将保护层7揭开撕下,从而减少保护层7与粘结层6边缘粘结在一起而导致的保护层7揭开难度大的情况,增强了透皮贴使用的便捷性。此外,使用者将保护层7揭开取下后,可以用手指捏住防粘条8的位置,将透皮贴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当透皮贴的其他部分粘好后,将防粘条8撕下,再将防粘条8的部分粘贴好,减少了使用者取下保护层7后,手指直接捏住粘结层6而容易使透皮贴粘贴错位,或者手指处粘结层6容易粘结在一起的情况,从而增强了透皮贴的使用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裱褙层1周边开设有切口9。考虑到透皮贴经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或跌打损伤等病症,此时,透皮贴一般会贴在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以及肩、肘、腕关节等部位,由于人体这些关节在日常生活中活动较多,在透皮贴的裱褙层1周边开有切口9,粘贴透皮贴时,裱褙层1可以根据粘贴处的不同形状,通过切口9来调整裱褙层1的粘贴位置,不仅可以保证粘贴处一定范围的活动量,还可以确保裱褙层1粘贴平整,确保载药层2的位置固定,也减少裱褙层1在使用过程中脱落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药物对患者的治疗。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裱褙层1可以选择无纺布裱褙层。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或随机的纤维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利用等特点。

无纺布作为透皮贴的裱褙层1时,首先,无纺布的防潮、透气、无毒无刺激等特点可以确保患者粘贴透皮贴后,患处处于干燥、透气的环境,不仅有利于患处的治疗,也可以减少患者粘贴裱褙层1的皮肤由于长期潮湿、不透气而导致的不适状况;其次,无纺布的柔韧性可以确保透皮贴粘贴处一定的活动范围,从而增强患者患处的舒适度,其质轻的特点也可以增强患者的使用舒适度;此外,无纺布色彩丰富,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颜色,可以增强患者的愉悦度;无纺布价格低廉,可以减小消费者的消费压力;另外,无纺布容易分解、可循环利用等特点,降低了其对环境的危害,对环境保护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考虑到患者使用透皮贴的过程中难免会沾水,本实施例中,裱褙层1可以选择PU膜裱褙层。PU膜即聚氨酯薄膜,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环保材料,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具有防水、透气、不致敏、高弹性、透明可视、抗菌等特点。

PU膜的无毒无害、透气、高弹性等特点与无纺布类似,这里不再赘述。与无纺布不同的是PU膜具有防水性,由于患者使用透皮贴的周期较长,在使用过程中,透皮贴的裱褙层1为防水的PU膜,在炎热的夏季,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洗澡、游泳、水上游乐等活动,从而增强了透皮贴的便捷性;此外,PU膜的抗菌、不致敏等特点,增强其抗菌性,减少了易敏人群使用透皮贴过敏的几率,从而保证了患者的使用安全,也增大了透皮贴的使用范围。

当然,对于不防水的裱褙层1,在需要沾水的情况下,可以将透皮贴贴好后,在裱褙层1的外部再粘贴一层PU膜,这样也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当然,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对载药层2加药,还需要将PU膜先揭开,加药后再粘贴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