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5874发布日期:2018-10-23 21:2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本发明所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痤疮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痤疮也称为粉刺,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高。临床多表现为丘疹、结节、脓包、囊肿、瘢痕等皮肤损害。据报道,青春期患者寻常痤疮发病率高达82.7%,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西医多认为此病多与雄激素代谢异常、毛囊寄生物产生及繁殖、炎症等作用有关,此外还与遗传有密切关联。治疗寻常痤疮西医多采用抗生素、维甲酸、抗雄激素类药物为主。虽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且肝肾毒性强;维甲酸类药物使皮肤脱屑严重,且有严重肝毒性、眼毒性和致畸性;抗雄激素类药会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紊乱,尤其影响女性月经规律性,严重者可致不孕。本发明克服现有药物的不足,研制出治疗痤疮的新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具有下式结构:

优选地,r1、r2是不同的取代基团。

优选地,r1表示h,r2表示-oh。

本发明还提供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痤疮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下列结构:

优选地,r1、r2是不同的取代基团。

优选地,r1表示h,r2表示-oh。

本发明药物能够抑制皮脂腺分泌、抗炎杀菌,有较好的治疗痤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造模前后兔耳肉眼观察。

a.造模前;b.造模后。

图2是造模前后兔耳电镜观察(he染色,×200)。

a.造模前;b.造模后。

图3是各组给药后兔耳电镜观察(he染色,×200)。

a.a组;b.b组;c.c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建立痤疮模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药物的治疗作用。

实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表征

1hnmr(400mhz,氯仿-d)δ11.88(d,j=0.4hz,1h),10.31(d,j=0.6hz,1h),7.53(d,j=2.0hz,1h),7.36-7.28(m,1h),6.49(dt,j=8.5,0.7hz,1h),6.09(dd,j=8.3,0.8hz,1h),6.06(d,j=2.1hz,1h),4.84(七重峰,j=6.7hz,1h),3.87-3.75(m,2h),3.17(dq,j=8.4,3.8hz,1h),3.02(dt,j=11.8,3.8hz,1h),2.75(td,j=11.2,3.4hz,1h),2.03-1.86(m,2h),1.71(dddd,j=16.8,15.4,11.8,7.2hz,3h),1.59-1.45(m,1h),1.42(d,j=6.7hz,3h),1.32(d,j=6.7hz,3h).

实验例2本发明药物治疗痤疮的效果

动物造模

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右耳内侧耳管开口处2cm×2cm范围,每天涂煤焦油稀释液(95%乙醇配成的2%浓度煤焦油溶液)0.25ml一次,左耳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比,肉眼观察造模后兔耳皮损的情况和毛囊口有无角质栓等,连涂14d。随机取2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取下双耳导管开口处的全层皮肤,10%福尔马林液固定,脱水后用硬蜡进行包埋,然后切片并烘干。he染色后进行常规病理观察,验证造模成功。

2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18只再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6只。其余两只不做任何处理以便病理验证。a、b两组为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

a、b两组皮损处分别外涂0.5mg、1mg膏剂形式的实施例1药物(1g的药物在100g的羊毛脂中均匀搅拌1小时,即得膏剂),每日两次;c组皮损处外涂维a酸乳膏,每日1次,每次1mg;14d后肉眼观察兔耳皮损的恢复情况。然后用空气栓塞法将兔全部处死,取下右耳导管开口处的全层皮肤,采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脱水后使用硬蜡进行包埋,然后切片并烘干。he染色以后进行常规病理观察。

疗效肉眼判定标准

正常(0):正常组织,无痤疮。

轻度(ⅰ级):粉刺为主要皮损,可有少量丘疹和脓包。总病灶数少于30个。

中度(ⅱ~ⅲ级):其中ⅱ级有粉刺,伴有中等量的丘疹和脓包。总病灶数在31~50个之间;ⅲ级在粉刺基础上伴大量丘疹和脓包,偶见大的炎性损害,分布广泛,有少数结节形成。总病灶数在51~100个之间。

重度(ⅳ级)除上述皮损外,还伴有3个以上的结节或囊肿。

疗效组织病理学判定标准

(-)为无痤疮;(+)为毛囊轻度角化,皮脂腺轻度增生或无明显增生;(++)毛囊面积轻度扩大,漏斗部可见中等量的角化物质,皮脂腺轻度增生;(+++)毛囊面积明显扩大,内有大量的角化物质,皮脂腺直径明显增大。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用频数描述,等级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兔耳肉眼观察及组织学判定

肉眼观察下,正常未造模兔耳表面光洁,呈淡粉白色,透光度好,兔耳导管开口处毛囊整齐排列,不见角栓,无粉刺(如图1a)。造模3d后毛孔开始变粗,周围皮肤开始角化。14d造模完成后,兔耳增厚明显,毛囊口隆起,抚摸兔耳造模处皮肤表面感觉明显粗糙碍手,用手挤压可出现白色碎米汁状物和黑色角栓,结节数量显著增多(如图1b)。皮损肉眼观察情况均符合前述ⅲ、ⅳ级痤疮皮损程度,以ⅳ级多见。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正常未造模兔耳表皮较薄,细胞排列整齐,角化正常,只有1层颗粒层;棘细胞为2~3层,透明层不明显,毛囊口未扩张,毛囊、真皮、表皮交界清楚可见(如图2a)。造模完成后,兔耳角质层明显增厚,皮脂腺毛囊口充满角化栓塞物质,并向皮脂腺延伸。毛囊壁增厚,散在淋巴细胞浸润。棘细胞层增厚显著,由未造模前的2~3层变为7~10层,且明显变大。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淋巴细胞增多(如2b)。提示兔耳痤疮模型造模成功。

本发明药物对兔耳痤疮模型的治疗作用

用药14d后,3组兔耳皮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见图3和表格)。a组肉眼观察下兔耳表皮增厚有所减轻,角质物和皮脂腺分泌物较造模时明显减少,但仍有未治愈粉刺存在。镜下观察棘细胞层数由原来的7~10层恢复到4层,毛囊口扩张程度减轻,其内角化物疏松,炎症细胞有所减少。b组肉眼观察下兔耳表皮厚度以达正常水平,角质物和皮脂腺分泌物较造模时明显减少。镜下观察棘细胞层数已恢复到正常未造模兔耳的2~3层,炎症细胞明显减少,毛囊口扩张程度减轻,部分已恢复到正常水平。c组肉眼观察脱屑明显,表皮厚度已恢复到正常水平,摸之不粗糙碍手。电镜观察下c组棘细胞层数已恢复到4层水平,仍有少量疏松角化物质填充。真皮内炎症细胞减少。

肉眼直观观察: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b组)效果优于本发明药物低剂量组(a组)。但经统计学进行3组间两两比较得知,3组间无论肉眼或病理观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得出结论:经14d治疗之后,维a酸组与中、高剂量本发明药物组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3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