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系膜支撑装置及支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3021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肠系膜支撑装置及支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肠系膜支撑装置及支撑方法。



背景技术: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第三段导致十二指肠梗阻而发生的症状综合征。

目前的治疗方法以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为主,其原理是绕道短路,并没有解决肠系膜上血管对十二指肠的压迫,疗效不满意。其他术式如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肠系膜上动脉离断移术由于操作复杂、手术风险高、疗效不佳而不能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肠系膜支撑装置以及支撑方法,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手术中通过支撑装置以及支撑方法扩大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距离,解除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并且支撑装置内置压力传感器,术后检测血管和消化管道对肠系膜支撑装置的压迫情况,便于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监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肠系膜支撑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肠系膜支撑装置,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截面为“工”字型,包括上部的支撑体和下部的基体,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基体均具有一定厚度,两者之间通过连接体连接,所述支撑体为向所述基体方向弯曲的弧形球面结构;所述连接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t”型连接且两者均具有一定厚度,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端面交线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中间,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具有一对与所述端面交线垂直并与所述端面交线相交的平行边,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同一侧的平行边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平行边分别与所述基体和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基体为向背离所述支撑体方向弯曲的管弧状;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落在所述支撑体的弧形球面上,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肠系膜上动脉和所述肠系膜上静脉相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凹陷孔,每个所述第一凹陷孔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与所述第一凹陷孔的孔口平齐,所述肠系膜上动脉和所述肠系膜上静脉分别压在两个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上;所述腹主动脉嵌入管弧状的基体内,所述基体的接触所述腹主动脉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陷孔,所述第二凹陷孔内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与所述第二凹陷孔的孔口平齐,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压在所述腹主动脉上;十二指肠嵌入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基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端面的背离所述端面交线的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端面的与所述十二指肠接触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凹陷孔;所述第三凹陷孔内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与所述第三凹陷孔的孔口平齐且与所述十二指肠接触;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内置有处理器模块和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一至第三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内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处理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提供电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肠系膜支撑装置用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该肠系膜支撑装置截面为“工”字型,基体和支撑体之间为连接体,使用时分离肠系膜与腹主动脉产生间隙,并分离十二指肠水平段与腹主动脉产生间隙,然后置入该肠系膜支撑装置,使得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均落在支撑体上,十二指肠嵌入基体和支撑体中间的位置,基体落在腹主动脉上,这样通过该肠系膜支撑装置的支撑作用,扩大了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距离,解除了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支撑体为弧形球面结构,可以为落在支撑体上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提供较大的支撑面和平缓的支撑角度,避免了肠系膜血管内部空间变狭窄而产生血流障碍,同时利用支撑体的弯曲结构有利于固定住放入基体和支撑体之间的十二指肠,提高该肠系膜支撑装置的支撑固定性;基体为管弧状,腹主动脉可以嵌入管弧状的基体内,基体可以和腹主动脉产生良好的嵌合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该肠系膜支撑装置的支撑固定性;连接体的两个垂直端面均在基体和支撑体之间起到连接支撑作用,支撑体受到两垂直方向的支撑作用,基体受到两垂直方向的压迫作用,支撑体在使用时不易产生晃动,支撑体和连接体也不易在基体上产生晃动,增加了该肠系膜支撑装置的支撑牢固性。该肠系膜支撑装置使用简便,“工”字型结构不易发生脱落,对使用环境内的消化管道或血管具有良好的支撑固定性;并且使用时只是分离固有的解剖间隙,无需进行消化管道或血管的离断重建等复杂操作,不会对血管或消化管道造成损伤,机体正常的解剖生理状态得到了维持,避免了复杂操作带来的周围脏器的损伤以及各种瘘的发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用安全性高。本发明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在利用本发明进行消化管道和血管支撑后,两个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对该肠系膜支撑装置的压力数据,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腹主动脉对该肠系膜支撑装置的压力数据,第三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十二指肠对该肠系膜支撑装置的压力数据,各个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压力数据传输至处理器模块进行处理,然后由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合适的监测装置,利用监测装置接收并显示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数据,根据所述压力检测数据分析患者的术后身体状况;当压力数据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以及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为网状体,利用网状体的网格作为第一、第二、第三凹陷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嵌合在网格中。网状结构可以诱导周围组织长入并形成支撑结构,阻止该肠系膜支撑装置移位。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由硬质材料制成,例如选用钛合金、支撑性好的塑料等,选用硬度大的材料可以提供牢固的支撑作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由人体可降解材料制成,当患者身体状况稳定后,可以先将各个压力传感器取出,由于周围组织可能已形成支撑结构,可降解材料可留在患者体内被逐渐降解,避免永久异物。

本发明利用前述的肠系膜支撑装置进行肠系膜支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过往一段时间内所获取的患者影像检查数据统计血管和消化管道的外径平均值进行分类,对于每一类别制定相应的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规格;

s2: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个体患者,根据其患病状况划分其所属类别,利用3d打印按照其所属类别的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规格制作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所制作的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预留有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凹陷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凹陷孔中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凹陷孔的孔口平齐,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内还设置有处理器模块和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内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处理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提供电力;

s3:在步骤s2所述个体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分离肠系膜与腹主动脉产生间隙,并分离十二指肠水平段与腹主动脉产生间隙,然后置入该肠系膜支撑装置,将所述肠系膜上动脉和所述肠系膜上静脉放置在所述支撑体的弧形球面上,所述肠系膜上动脉和所述肠系膜上静脉分别压在两个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上;所述腹主动脉嵌入管弧状的基体内,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压在所述腹主动脉上;所述十二指肠嵌入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基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端面的背离所述端面交线的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与所述十二指肠接触。

s4:两个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对其产生的压力数据,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腹主动脉对其产生的压力数据,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十二指肠对其产生的压力数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压力数据传输至处理器模块进行处理,然后由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合适的监测装置,利用监测装置接收并显示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数据,根据所述压力检测数据分析患者的术后身体状况;当压力数据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以及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统计以往患者血管和消化管道的外径平均值可以对不同患者进行准确分类,对于每一类别制定合适的肠系膜支撑装置模具规格,当有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患病状况确定其所属类别,然后利用3d打印按照其所属类别的所述肠系膜支撑装置模具制作肠系膜支撑装置,3d打印可以提高肠系膜支撑装置的制作精确性,同时直接根据分类和模具可以节省肠系膜支撑装置的制作时间,避免延误患者进行手术,尤其是对于突发疾病需要进行紧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手术的患者,可以保证及时制作合适的肠系膜支撑装置;手术完成后,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血管和消化管道术后对支撑装置的压力数据,当压力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以及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综上,本发明一种肠系膜支撑装置具有使用简便,安全性高,支撑固定性好,便于监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手术后身体状况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肠系膜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肠系膜支撑装置中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肠系膜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其中:1-支撑体;2-连接体;21-第一端面;22-第二端面;3-基体;4-肠系膜上动脉;5-肠系膜上静脉;6-十二指肠;7-腹主动脉。

具体实施方式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上”“下”“左”“右”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发明的机构起限定作用。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肠系膜支撑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肠系膜支撑装置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截面为“工”字型,包括下方的具有一定厚度基体3和上方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支撑体1,基体3和支撑体1之间通过连接体2连接,支撑体1、基体3和连接体2均可以是中空结构,且三者的表面为网状结构。其中支撑体1为向基体3方向弯曲的弧形球面结构,即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向下弯曲的弧形球面结构;基体3为向背离支撑体1方向弯曲的管弧状,即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向下弯曲的管弧状,即管弧状基体3的开口向下。

如图3所示,连接体2具有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垂直连接且均具有一定厚度,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具有一交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垂直端面21和22为“t”型相交,形成一端面交线,该肠系膜支撑装置被第一端面21或第二端面22所在平面所截得的截面也为“工”字型;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均可以设计成矩形或其他合适形状,但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均具有一对平行边与端面交线垂直并与端面交线相交,即如图3所示的第一端面21的上下两条边平行且与端面交线垂直并与端面交线相交,第二端面22的上下两条边平行且与端面交线垂直并与端面交线相交,第一端面21的与端面交线垂直的两条平行边分别与基体3和支撑体1连接,第二端面22的与端面交线垂直的两条平行边分别与基体3和支撑体1连接,即第一端面21的与端面交线垂直的两条平行边中,上方的边与支撑体1连接,下方的边与基体3连接,第二端面22的与端面交线垂直的两条平行边中,上方的边与支撑体1连接,下方的边与基体3连接,这样一来,连接体2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分别有一条边与支撑体1连接,且与支撑体1连接的分属两端面的这两条边相互垂直,从而支撑体1受到连接体2提供的两垂直方向的支撑作用,支撑体1不易产生晃动;同样的,连接体2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分别有一条边与基体3连接,且与基体3连接的分属两端面的这两条边相互垂直,如此支撑体1和连接体2形成的组合结构对基体3形成两垂直方向的压迫作用,从而支撑体1和连接体2形成的组合结构不易在基体3上产生晃动;连接体2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可以设计合适的厚度,提供更好的支撑固定作用。

该肠系膜支撑装置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手术中使用,其使用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肠系膜上动脉4和肠系膜上静脉5落在支撑体1的弧形球面上(图4中肠系膜上静脉5未示出),即支撑体1的弧形球面的外表面与肠系膜上动脉4和肠系膜上静脉5接触;支撑体1的上述与肠系膜上动脉4和肠系膜上静脉5相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凹陷孔,两个第一凹陷孔分别位于上述表面上与肠系膜上动脉4和肠系膜上静脉5接触处,第一凹陷孔贯穿表面的网状体,也可以直接利用上述接触处的合适大小的网格作为第一凹陷孔;每个第一凹陷孔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表面与第一凹陷孔的孔口平齐,也就是说第一凹陷孔的深度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与压力检测区垂直方向的厚度相同;肠系膜上动脉4和肠系膜上静脉5分别压在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上,这样第一压力传感器就可以通过压力检测区检测肠系膜上动脉4或者肠系膜上静脉5对其的压力数据;由于第一压力传感器不高于或低于第一凹陷孔的孔口,因而既能保证压力检测的准确性,同时第一压力传感器不会对肠系膜上动脉4或肠系膜上静脉5形成小区域压迫;腹主动脉7嵌入管弧状的基体3内,基体3的接触腹主动脉7的表面上与腹主动脉7接触处,即基体3的下表面上与腹主动脉7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凹陷孔,第二凹陷孔贯穿表面的网状体,也可以直接利用此处合适大小的网格作为第二凹陷孔;第二凹陷孔内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与第二凹陷孔的孔口平齐,也就是说第二凹陷孔的深度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与压力检测区垂直方向的厚度相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压在腹主动脉7上,这样第二压力传感器就可以通过压力检测区检测腹主动脉7对其的压力数据;由于第二压力传感器不高于或低于第二凹陷孔的孔口,因而既能保证压力检测的准确性,同时第二压力传感器不会对腹主动脉7形成小区域压迫;十二指肠6嵌入支撑体1与基体3之间并与第一端面21的背离第二端面22的表面接触,由于十二指肠壁6的柔软性,这种接触为线接触或面接触;第一端面21的与十二指肠6接触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凹陷孔,第三凹陷孔位于第一端面21与十二指肠6的接触处,第三凹陷孔贯穿表面的网状体,也可以直接利用此处合适大小的网格作为第三凹陷孔;第三凹陷孔内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与第三凹陷孔孔口平齐,也就是说第三凹陷孔的深度与第三压力传感器的与压力检测区垂直方向的厚度相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与十二指肠6接触,这样第三压力传感器就可以通过压力检测区检测十二指肠6对其的压力数据;由于第三压力传感器不高于或低于第三凹陷孔的孔口,因而既能保证压力检测的准确性,同时第三压力传感器不会对腹主动脉7形成小区域压迫。

该肠系膜支撑装置内置有处理器模块和与处理器模块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第一至第三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处理器模块连接,各个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压力数据传输至处理器模块进行处理(例如滤波处理),然后由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合适的监测装置(例如计算机),利用监测装置接收并显示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数据,根据压力检测数据分析患者的术后身体状况;当压力数据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以及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通过该肠系膜支撑装置的支撑作用,扩大了肠系膜上动脉4与腹主动脉7的距离,解除了肠系膜上动脉4对十二指肠6的压迫,术后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值分析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上述的压力检测区是指各个压力传感器上的用于检测压力的部分或者区域或者元件,该肠系膜支撑装置内置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处理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提供电力。

利用本发明前述的肠系膜支撑装置进行肠系膜手术支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过往一段时间内所获取的患者影像检查数据统计血管和消化管道的外径平均值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年龄,病况等进行分类,对于每一类别制定相应的肠系膜支撑装置规格;

s2: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个体患者,根据其患病状况划分其所属类别,利用3d打印按照其所属类别的肠系膜支撑装置规格制作肠系膜支撑装置,所制作的肠系膜支撑装置预留有第一、第二、第三凹陷孔,第一凹陷孔有两个;第一、第二、第三凹陷孔中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也为两个;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凹陷孔的孔口平齐,肠系膜支撑装置内还设置有处理器模块和与处理器模块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处理器模块连接,肠系膜支撑装置内置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处理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提供电力;

s3:在步骤s2个体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分离肠系膜与腹主动脉7产生间隙,并分离十二指肠6水平段与腹主动脉7产生间隙,然后置入该肠系膜支撑装置,将肠系膜上动脉4和肠系膜上静脉5放置在支撑体1的弧形球面上,肠系膜上动脉4和肠系膜上静脉5分别压在两个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上;腹主动脉7嵌入管弧状的基体3内,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压在腹主动脉7上;十二指肠6嵌入支撑体1与基体3之间并与第一端面21的背离端面交线的表面相接触,第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区与十二指肠6接触。

s4:两个第一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肠系膜上动脉4和肠系膜上静脉5对其产生的压力数据,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腹主动脉7对其产生的压力数据,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十二指肠6对其产生的压力数据,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压力数据传输至处理器模块进行处理,然后由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合适的监测装置(例如计算机),利用监测装置接收并显示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数据,根据压力检测数据分析患者的术后身体状况;当压力数据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以及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由于该肠系膜支撑装置为网状体,因而在其提供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状结构诱导周围组织长入,从而阻止该肠系膜支撑装置移位。

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该肠系膜支撑装置不采用钛合金材料,而是采用人体可降解材料制成,例如聚四氟乙烯,当患者身体状况稳定后,可以先将第一、第二、第三压力传感器取出,由于周围组织可能已形成支撑结构,可降解材料可在诱导周围组织生长形成支撑结构后被逐渐降解,避免永久异物。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该肠系膜支撑装置的制作材料还可以选用硬质比较高、支撑固定性好的塑料。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或者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除特别说明外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电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