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药品领域,涉及一种离子vc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维生素c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溃疡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满意度,且安全性较好;在临床上常使用大剂量静脉滴注维生素c用于治疗癌症患者化疗、放疗后期引起的口腔溃疡或是将维生素c片研磨成粉末局部涂抹或是服用维生素c口服制剂。
但是,由于维生素c水溶液呈强酸性,在临床使用上可致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或肾结石等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大剂量注射使用时,由于浓度较高,故刺激血管引起疼痛,引起不良反应较多,所以需利用深静脉置管给药或给药后即给等渗液快速冲洗血管,减轻维c对血管的刺激;在联合用药方面,也受到限制,需尽量单独使用,不与碱性药伍用,以免降低效价,这给重大疑难病症需联合用药带来非常不便;同时,由于其为强酸性物质,在碱性药液中易氧化失效,故在使用时需现配、避光和热,在临床应用上较为麻烦;维生素c片研磨成粉末局部涂抹或是口服维生素c口服制剂,也因为维生素c的强酸性对胃、咽喉、口腔黏膜和牙齿有一定损害。
维生素c钠(即l-抗坏血酸钠)的作用与维生素c相同,但由于是钠盐,所以性能更稳定,同时不再有维生素c的强酸性,可以与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更优于维生素c;维生素c钠进入人体后以离子vc状态存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参与人体的体内多种代谢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离子vc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子vc粉雾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钠1-100份,药用载体1-300份。
作为改进,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钠3份,药用载体8份。
作为改进,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钠89份,药用载体280份。
作为改进,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钠47份,添加药用载体170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vc粉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维生素c钠与药用载体分别粉碎成纳米级细粉,粒径为1000nm-5000nm,按等量递增的方法混合均匀,灌装于给药装置中,密封包装即得。
作为改进,药用载体为:葡萄糖、甘露醇、木糖醇、蔗糖、甜菊糖、异麦芽酮糖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剂是以维生素c钠纳米级超细粉与药用载体纳米级超细粉充分混匀后充入专用给药装置,给药后以雾化药粉的形式到达患处,可使药物发挥靶向、
高效、速效、安全的治疗口腔溃疡作用同时又具有使用、携带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对粘膜无刺激性等优点,雾化药粉直接与患处充分接触,在患处均匀分布、迅速吸收并发挥药效,使离子vc的临床适应症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功效等,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离子vc粉雾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钠3份,药用载体8份。
一种离子vc粉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维生素c钠与药用载体分别粉碎成纳米级细粉,粒径为1000nm-5000nm,按等量递增的方法混合均匀,灌装于给药装置中,密封包装即得。
药用载体为:葡萄糖、甘露醇、木糖醇、蔗糖、甜菊糖、异麦芽酮糖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2
一种离子vc粉雾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钠89份,药用载体280份。
一种离子vc粉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维生素c钠与药用载体分别粉碎成纳米级细粉,粒径为1000nm-5000nm,按等量递增的方法混合均匀,灌装于给药装置中,密封包装即得。
药用载体为:葡萄糖、甘露醇、木糖醇、蔗糖、甜菊糖、异麦芽酮糖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3
一种离子vc粉雾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钠47份,添加药用载体170份。
一种离子vc粉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维生素c钠与药用载体分别粉碎成纳米级细粉,粒径为1000nm-5000nm,按等量递增的方法混合均匀,灌装于给药装置中,密封包装即得。
药用载体为:葡萄糖、甘露醇、木糖醇、蔗糖、甜菊糖、异麦芽酮糖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4
一种离子vc粉雾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钠5份,木糖醇30份。
一种离子vc粉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维生素c钠5份和木糖醇30份分别粉碎成纳米级超细粉,粒径为1000nm-5000nm,按等量递增的方法混合均匀,灌装于专用给药装置中,密封包装即得。
实施例5
一种离子vc粉雾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异麦芽酮糖醇20份,维生素c钠10份,木糖醇10份。
一种离子vc粉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异麦芽酮糖醇20份、维生素c钠10份、木糖醇10份分别粉碎成纳米级超细粉,粒径为1000nm-5000nm,按等量递增的方法混合均匀,灌装于专用给药装置中,密封包装即得。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