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斑组合物及其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7979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日用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斑组合物及其外用制剂。



背景技术:

黑色素(melanin)是决定人体肤色的重要因素,它在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体中生物合成。正常生理状态下,皮肤中黑色素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当外部侵害、激素失调、老化或其他因素造成黑色素合成代谢机制障碍时,易使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引起雀斑、黄褐斑、妊娠斑、老年斑、黑色素瘤等色素沉着类皮肤病,影响了人的容貌。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步骤为:存在于黑色素细胞组织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多巴,多巴继续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转化为多巴醌,多巴醌继续转化为多巴色素、5,6-二羟基吲哚、5,6-吲哚醌,最后转变为黑色素。黑色素颗粒合成后被树状突起传送至角质细胞中。

目前的祛斑产品以酪氨酸酶为靶标的手段主要是抑制酪氨酸酶的生成和活性,从而相应地减少黑色素的产生,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它是一种含铜离子的糖蛋白,主要催化酪氨酸转化为多巴,再转化为多巴胺的反应,它是减少皮肤黑色素沉着的重要靶标。市场上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产品主要有对苯二酚(氢醌)及其衍生物、曲酸及其衍生物、熊果苷等。对苯二酚及其衍生物可以完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但对黑色素细胞具有刺激性和细胞毒性,长期使用或与光会引起外源性色斑,现已禁止在护肤品中使用。曲酸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够通过螯合铜离子、降低酪氨酸酶活性,祛斑效果明显,但长期使用曲酸可能导致细胞毒化,引起发皮肤病变。熊果苷被认为副作用很低的美白祛斑剂,但具有高度的光敏感性,产品中往往要添加大量防晒剂,容易对皮肤造成负担,加快皮肤老化。上述产品的靶标单一,祛斑效果不明显,且副作用较大这些缺陷都对他们在美白祛斑市场上的广泛应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纯天然祛斑组合物,该组合物添加到化妆品中制成外用制剂祛斑效果显著,使用安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祛斑组合物,该祛斑组合物由艾叶精油、薰衣草精油、茴香菖蒲精油和莪术精油组成。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

茴香菖蒲,为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也叫随手香,拉丁学名acorusgramineussoland.var.pusillusengl.,f.suaveolensc.y.cheng,mss.。其外形和石菖蒲,水菖蒲外形很像,最大区别是它有浓郁的茴香味,根据这一特点,专家们以茴香菖蒲命名。

薰衣草(拉丁学名:lavandulaangustifoliamill.)又名香水植物,灵香草,香草,黄香草,拉文德。属唇形科薰衣草属,一种小灌木。

莪术,别称蒁药、莪荗、青姜、黑心姜、姜黄,拉丁文学名:curcumazedoaria(christm.)rosc.,莪术为姜科、姜黄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植物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茎、根或果实中,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挤压法、冷浸法或溶剂提取无法提炼萃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本发明中的艾叶精油、薰衣草精油、茴香菖蒲精油、莪术精油分别是从艾叶、薰衣草、茴香菖蒲和莪术中提取得到的。这些精油可以分别商购获得,也可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法自行提取制备。本发明中的各精油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

优选地,艾叶精油、薰衣草精油、茴香菖蒲精油和莪术精油的重量比为1:0.6~0.8:0.1~0.5:0.1~0.3。

进一步优选,艾叶精油、薰衣草精油、茴香菖蒲精油和莪术精油的重量比为1:0.7:0.3:0.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祛斑作用的外用制剂,其中包括上述的祛斑组合物。

所述祛斑组合物占外用制剂总重量的0.01~0.05%。

本发明的外用制剂,可以是乳霜、乳液等形式,例如可以制作成祛斑美白精华、祛斑霜、祛斑乳液、祛斑洗面奶等。所述外用制剂中还可以包括一些常规的水相、油相和/或添加剂等化妆品组分。

本发明各组分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添加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化妆品,祛斑功效更明显,且不用添加香精等合成香料,气味芬芳,使用肤感好,更安全,符合化妆品产业发展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祛斑组合物由艾叶精油、薰衣草精油、茴香菖蒲精油和莪术精油组成,其重量比为1:0.6:0.1:0.1。

将上述祛斑组合物制成乳霜的配方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

油相:

水相:

添加相:

三乙醇胺0.4%

祛斑组合物0.01%

去离子水至100%

制备方法:

制备方法:将水相各组分混合加热至85℃,即为水相;将油相各组分加热溶解保持在85℃,得到油相;将油相加水进行预乳化,通过均相混合器均匀乳化后,充分搅拌,冷却至45℃,加入添加相各组分,充分搅拌至完全均匀,冷却至30℃,得到祛斑霜。

实施例2

祛斑组合物由艾叶精油、薰衣草精油、茴香菖蒲精油和莪术精油组成,其重量比为1:0.8:0.5:0.3。

将上述祛斑组合物制成乳液的配方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

a相:

乙基己基异壬酸酯4%

辛酸葵酸三甘油酯1%

十二烷基硫酸钠0.6%

棕榈酸异丙酯2%

二甲基硅油dc2003%

cosmacolemi1%

尼泊金甲酯0.02%

甘油10%

维生素e醋酸酯1%

ec-10.3%

水相:

芦芭蕉油5%

添加相:

透明质酸钠0.1%

ipbc-10.01%

布罗波尔0.02%

实施例2的祛斑组合物0.05%

去离子水加至100%。

制备方法:将水相各组分混合加热至85℃,即为水相;将油相各组分加热溶解保持在85℃,得到油相;将油相加水进行预乳化,通过均相混合器均匀乳化后,充分搅拌,冷却至45℃,加入添加相各组分,充分搅拌至完全均匀,冷却至30℃,得到乳液。

实施例3

祛斑组合物由艾叶精油、薰衣草精油、茴香菖蒲精油和莪术精油组成,其重量比为1:0.7:0.3:0.2。

将上述祛斑组合物制成精华素的配方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

油相:

聚二甲基硅氧烷醇3%

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1%

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1.2%

氢化聚葵烯2%

季戊四醇四(双-t-丁基羟基氢化肉桂酸)酯适量

水相:

甘油2%

尿囊素0.2%

edta二钠0.1%

10%氢氧化钠适量

丙烯酸(酯)类/c10-30醇丙烯酸酯0.10%

添加相:

生育酚乙酸酯0.2%

丙二醇(和)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和)羟苯甲酯(和)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0.5%

实施例3的祛斑组合物0.01%

去离子水加至100%。

制备方法:将水相各组分混合加热至85℃,即为水相;将油相各组分加热溶解保持在85℃,得到油相;将油相加水进行预乳化,通过均相混合器均匀乳化后,充分搅拌,冷却至45℃,加入添加相各组分,充分搅拌至完全均匀,冷却至30℃,得到精华素。

实施例4

祛斑组合物由艾叶精油、薰衣草精油、茴香菖蒲精油和莪术精油组成,其重量比为1:0.6:0.5:0.1。

将上述祛斑组合物制成美白晚霜的配方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

油相:

聚丙烯酰胺1.5%

聚二甲基硅氧烷4%

矿油4%

丙烯酰胺/丙烯酸铵共聚物(和)聚异丁烯(和)聚山梨醇酯-200.5%

蜂蜡2%

辛酸5%

甘油硬脂酸酯和peg100硬脂酸酯1.5%

硬脂酸1%

季戊四醇四(双-t-丁基羟基氢化肉桂酸)酯适量

水相:

甘油2%

edta二钠0.1%

peg-75羊毛脂1%

尿囊素0.2%

添加相:

生育酚乙酸酯0.2%

丙二醇(和)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和)羟苯甲酯(和)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0.5%

实施例4的祛斑组合物0.02%

制备方法:将水相各组分混合加热至85℃,即为水相;将油相各组分加热溶解保持在85℃,得到油相;将油相加水进行预乳化,通过均相混合器均匀乳化后,充分搅拌,冷却至45℃,加入添加相各组分,充分搅拌至完全均匀,冷却至30℃,得到美白晚霜。

实验例1、皮肤刺激性实验

选用新西兰种家兔,普通级,4只,体重为2.3~2.5kg。实验前日,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毛剪掉,去毛范围为左右各约3cm×3cm。将实施例1的护肤品0.5g涂抹于左侧去毛皮肤上,每天涂抹一次,连续涂抹14d。右侧皮肤作为对照。从第2天开始,每次涂抹前去毛,用温水清洗以去除残留受试物。每天观察皮肤反应,按《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7919-87中表1评分。

实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的护肤品对家兔多次皮肤刺激性为轻刺激性。

实验例2、皮肤变态反应实验

挑选白化豚鼠,普通级,共40只,体重为240~260g,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阳性对照组20只。在实验前24h将各组豚鼠背部左侧去毛约6cm2

实验第1d,将实施例2的护肤品0.5g涂抹于实验组豚鼠去毛区皮肤上,以两层纱布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以无刺激性胶布封闭固定6h。实验第7d和第14d按同样方法重复一次。阴性对照组豚鼠不作处理,阳性对照组用2.5%2,4-二硝基氯代苯作同样处理。

在末次诱导后14d,将余额0.2g实施例1的护肤品涂抹于豚鼠右侧约2cm×2cm去毛区(接触钱24h脱毛),然后以两层纱布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以无刺激性胶布封闭固定6h。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动物分别用实施例1的护肤品以及1.0%2,4-二硝基氯代苯作同样处理。

激发接触后24h和48h观察皮肤反应,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皮肤变态反应实验》中表1进行皮肤反应评分。如果动物皮肤反应积分≥2分时,则该动物皮肤变态反应为阳性,则判定受试产品的致敏强度高。

实验结果见下表:

注:上表皮肤反应强度中数字为在皮肤反应积分0分、1分、2分时,

发生反应的动物数量。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的护肤品对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实验结果为未见皮肤变态反应。

实验例3、皮肤光毒性实验

挑选白化豚鼠12只,雌性体重239~250g、雄性236~245g。分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前18~24h,在各组豚鼠脊椎两侧备4块(编号为1、2、3、4)去毛区,每块去毛面积约为2cm×2cm,1、3位于左侧,2、4位于右侧。实验时,将动物固定在特制的模板上,将实施例3的护肤品0.2g涂抹在实验组豚鼠去毛区1、2上,3、4不涂抹;将0.005%8-甲氧基补骨脂0.2g涂抹在阳性对照组豚鼠去毛区1、2上,3、4不涂抹。涂抹30min后将1、3区用铝箔纸覆盖,胶带固定,2、4区用uv光源进行照射。照射结束后分别于1、24、48和72h观察皮肤反应,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皮肤光毒性试验”中表2判定每只动物反应评分。

光强度平均值:2.73mw/cm2;照射时间按下式计算为61min。

照射时间(min)=照射剂量(10000mj/cm2)/光强度[mj/(cm2·s)]。

实验结果:

注:1,2,3,4为《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第122页图1所示实验区。

注:1,2,3,4为《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第122页图1所示实验区。

实验例4、体外酪氨酸酶抑制率的测定实验

将酪氨酸酶溶解于1/15mol/l的ph6.8磷酸缓冲液,使酶溶液的浓度为368u/ml。作为底物,在1/15mol/l的ph6.8磷酸缓冲液中溶解左旋多巴(l-dopa),使l-dopa浓度为5mmol/l。将实施例3的祛斑组合物以及艾叶精油、薰衣草精油、茴香菖蒲精油以及莪术精油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1mg/l的受试物,以上溶液均为现用现配。

在25℃,依次向试管中加入5mmol/ml的左旋多巴(l-dopa)0.8/ml、1/15mol/l的ph6.8磷酸缓冲液1.2ml以及0.1ml的受试物,阴性对照组加入等量蒸馏水,37℃孵育5min,再加入368u/ml的酪氨酸酶0.2ml,调节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波长475nm,测定反应0.5min和2min后的吸光度,用l-dopa的自身氧化作参比。使用曲酸作为阳性对照,用蒸馏水将曲酸配制成1mg/l、5.4mg/l。平行实验三次,求其平均值。实验结果见下表。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抑制率:

式中,a:阴性对照组2min时475nm处吸光度;

b:阴性对照组0.5min时475nm处吸光度;

c:受试物2min时475nm处吸光度;

d:受试物0.5min时475nm处吸光度。

2、实验结果

表1祛斑组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

实验例5黑色素还原实验

1、实验原理

体外实验,通过实验对已形成的黑色素细胞进行还原作用,然后观察黑色素瘤细胞颜色变化,从而确定祛斑组合物的还原黑色素功效。

2、实验方法

将实施例4的祛斑组合物加入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1mg/l的受试物。并将艾叶精油、薰衣草精油、茴香菖蒲精油以及莪术精油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1mg/l的受试物,以上溶液均为现用现配。

将b16黑色素瘤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24h,然后加入1,3-二甲基嘌呤继续恒温培养24h。分别取各组受试物5ml加入到含有b16黑色素瘤的mem试管培养基中(含有10%fbs)培养,恒温37℃培养28h,最后用tca溶解细胞,并测量细胞内黑色素含量,阴性对照组加入等量蒸馏水。将未处理细胞的黑色素合成率作为100%计算。

3、实验结果

实验例6、临床试验

挑选面部色斑患者100例,男性13例,女性87例,患者年龄21~30岁共计38人,31~40岁共计50人,41岁以上12人。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5人,分别为实验组1~4。实验期限为1个月。实验组1~4分别涂抹实验例1~4制成的护肤品,每天早晚涂抹一次,均匀涂抹于色斑处。疗效标准以5份满分为评判标准,分别为5分-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一般,2分-不满意,1分-非常不满意。统计满意率,4分及以上为满意。实验结果见下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