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申请是中国申请号为201180007527.1、发明名称为“栓体及体液采集器具组”且申请日为2011年01月27日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发明涉及用于采集血液等体液的体液采集用容器的栓体,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密闭插入于筒状的保持器体液采集用容器的开口部的栓体、以及具有具备该栓体的体液采集用容器的体液采集器具组。
背景技术:
:以往,在采集血液等体液时,已广泛使用了固定有中空的体液采集针的保持器。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这种保持器的体液采集方法。结合图10及图11对该体液采集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0所示,准备筒状的保持器101和体液采集用容器102。正如图11以剖视图示出的那样,以贯穿保持器101的上端面的方式固定有中空的体液采集针103。体液采集针103的两端具有针尖。一端侧的针尖103a位于保持器101外,另一端侧的针尖103b向保持器101内延伸。另外,以覆盖体液采集针103的位于保持器101内的部分的方式设置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鞘套104。图11显示的是鞘套104被压缩,针尖103b从鞘套104露出的状态。使用前,鞘套104覆盖针尖103b。另外,为了密封体液采集用容器102的上端的开口102a,栓体105被固定于体液采集用容器102。栓体105具有由橡胶制成的栓主体106和以覆盖栓主体106的外表面的方式安装于栓主体106上的外罩部件107。栓主体106的下端部分被压入体液采集用容器102内,开口102a被气密密封。在栓主体106的上面中央设有凹部106a。设有凹部106a的部分的壁厚比凹部以外的部分薄。该壁厚相对较薄的部分是使体液采集针103刺穿的刺穿部。另外,在外罩部件107的侧面部107a的外表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根凸缘107b。形成凸缘107b的目的在于:使栓体在体液采集后容易从体液采集用容器102上拆卸下来,或防止体液采集用容器发生意外滚动等,使体液采集用容器的操作性得以提高。采集体液时,例如,在利用真空采血管、即体液采集用容器采集血液的情况下,将体液采集针103的一端侧的针尖103a插入血管。血液被导入体液采集针内,但由于鞘套104覆盖着针尖103b,因此在此时,导入至体液采集针103的针血液不会向外部泄漏。在该状态下,如图11所示地,将固定有栓体105的体液采集用容器102插入于保持器101内。在该状态下,如果继续插入体液采集用容器102,则会如图11所示地,针尖103b将刺穿部刺穿。体液采集用容器102内得到减压,因此血液经由体液采集针103被抽吸至体液采集用容器102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45685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将上述体液采集用容器102插入保持器101内而采集血液时,如图11所示,在栓主体106的作用下,鞘套104受到压缩。因此,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鞘套104的回弹力(弾発力)作用下,栓主体106被施加沿箭头a所示方向的力。当针尖103b未能刺穿栓主体106、或从栓主体106脱出时,血液的采集就会以不完全的状态中断。因此,为了防止上述体液采集用容器102在鞘套104的回弹力作用下被推回,采血人员必须施力以限制体液采集用容器102发生后退。而这样一来,将给采血人员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减轻如上所述的采血人员的负担,以往,通过提高栓主体106与体液采集针103之间的摩擦阻力来防止体液采集用容器102发生后退。但是,为了提高上述体液采集针103与栓主体106之间的摩擦阻力,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上述栓主体106的刺穿部的壁厚。其结果,在刺穿部,最初使体液采集针103刺穿时的阻力也会增加。这样一来,为了将体液采集用容器102插入保持器101、并利用体液采集针103切实地刺穿栓主体106,采血人员的负担将增大。另外,已将体液采集用容器102插入于保持器101内的情况下,体液采集针103在贯穿栓主体106的刺穿部时,受到大的阻力,在贯穿刺穿部后,该阻力急剧减少。由此,采血过程中,保持器101变得容易松动。而这样一来,稳定而切实地采集血液等体液将变得非常困难。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栓体、以及具备具有该栓体的体液采集用容器的体液采集器具组,所述栓体及体液采集器具组可克服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在抽取血液等体液时,能够利用中空的体液采集针容易而切实地将栓主体刺穿,并且在体液采集开始后,不易发生因鞘套回弹力的作用而引起体液采集针从栓体脱出的问题,能够容易而切实地采集体液。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的栓体安装于筒状的体液采集用容器的开口部,用于密闭开口部,所述筒状的体液采集用容器插入于筒状的保持器,其中,该栓体具备:固定于体液采集用容器的开口部的栓主体、和以覆盖所述栓主体的外表面的形式外装于栓主体的外罩部件。所述外罩部件至少具有覆盖所述栓主体的外侧面的侧面部。在外罩部件的侧面部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向所述外罩部件侧面部的径向外侧突出,构成压接于保持器内的最大外径部分,使得在所述体液采集用容器插入于所述保持器时,该突出部与保持器的内壁接触而提供摩擦阻力。本发明的栓体的某特定方式中,在所述外罩部件的侧面部设置有到达下端的多条狭缝。另外,在本发明的栓体的某特定方式中,所述突出部由在所述外罩部件的侧面部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的带状体构成。在本发明的栓体的另一特定方式中,所述带状体在外罩部件侧面部的径向的最大外径为17.0~18.5mm。在本发明的栓体的其它特定方式中,所述突出部设置于相对于所述外罩部件的侧面部的下端向上方隔开的位置。在本发明的栓体的另一其它特定方式中,所述突出部设置于距所述外罩部件的侧面部的下端8mm以内的位置,且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外罩部件的侧面部的突出厚度为0.25~1.5mm。在本发明的栓体的另一其它特定方式中,所述突出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1~8mm。在本发明的栓体的另一其它特定方式中,所述突出部由与所述外罩部件不同的材料制成,且固定于所述外罩部件的侧面部。在本发明的栓体的另一其它特定方式中,所述突出部由与所述外罩部件相同的材料制成,突出部和外罩部件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在本发明的栓体的另一其它特定方式中,所述栓主体包含能够向体液采集用容器的开口部压入的弹性部件,且具有用于被体液采集针刺穿的刺穿部,该刺穿部的壁厚为1mm~4mm。在本发明的栓体的另一其它特定方式中,所述栓主体包含能够向体液采集用容器的开口部压入的弹性部件,且具有用于被体液采集针刺穿的刺穿部,所述刺穿部通过在所述栓主体上面以壁厚与刺穿部的周围相比相对薄的方式设置凹部而形成。在本发明的栓体的另一其它特定方式中,所述凹部的深度为4mm~8mm。本发明的体液采集用容器,上端具有开口,开口内具备按照本发明构成的栓体。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器具组具备保持器、体液采集用容器及栓体。所述保持器具有筒状的保持器主体、体液采集针及鞘套,所述筒状的保持器主体的下端具有开口、上端被密闭;所述体液采集针以贯穿该保持器主体的上端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保持器主体,且一端向保持器主体外延伸、另一端向保持器主体内延伸;所述鞘套以覆盖所述体液采集针的所述另一端侧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保持器主体或体液采集针,且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体液采集用容器以能够从所述保持器的下端的开口插入的方式构成,且上端具有开口。所述栓体是按照本发明构成的栓体,其固定于所述体液采集用容器的所述开口。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外罩部件的侧面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因此能够提高保持器的内壁与栓体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能够抑制体液采集针在鞘套回弹力的作用下从栓主体上脱出。另外,由于通过设置上述突出部可提高上述摩擦阻力,因此,能够减小栓主体的刺穿部的壁厚,由此能够降低最初使体液采集针103刺穿时的阻力。因此,可容易而切实地进行体液采集。附图说明图1(a)~(d)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栓体的俯视图、主视图、正面剖视图、以及将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局部剖切正面剖视图;图2为主视图,示出了将设置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栓体的体液采集用容器插入保持器的工序;图3为正面剖视图,用于对将具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栓体的体液采集用容器插入保持器的工序进行说明;图4为正面剖视图,示出了将具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栓体的体液采集用容器插入保持器来采集体液的工序;图5为正面剖视图,用于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栓体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a)~(d)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栓体的俯视图、主视图、正面剖视图、以及将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局部剖切正面剖视图;图7(a)~(d)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栓体的俯视图、主视图、正面剖视图、以及将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局部剖切正面剖视图;图8(a)~(c)是为了比较而准备的比较例1的栓体的俯视图、主视图及正面剖视图;图9(a)~(c)为了比较而准备的比较例2的栓体的俯视图、主视图及正面剖视图;图10是主视图,用于对将传统的体液采集用容器插入保持器来采集体液的工序进行说明;图11是正面剖视图,用于对将设置有传统栓体的体液采集用容器插入保持器来采集体液的工序进行说明。符号说明1…栓体2…栓主体2a…压入部2b…高度差2c…把持部2d,2e…凹部2f…刺穿部2g…上面3…外罩部件3a…顶板部3c…侧面部3d…第一开口3e…第二开口3f…环状侧壁3g…高度差3h…部分3i…裙部3j…狭缝3k…带状体3m…环状槽3n…凸缘3p…突出部11…保持器11a…开口11b…顶板部12…体液采集针12a…第一针尖12b…第二针尖13…鞘套14…体液采集用容器14a…开口21,31,41…栓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由此来了解本发明。图1(a)~(d)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栓体的俯视图、主视图、正面剖视图、以及将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局部剖切正面剖视图。另外,图2为主视图,示出了将设置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栓体的体液采集用容器插入保持器的工序。栓体1具有栓主体2和外罩部件3。栓主体2将体液采集用容器的开口密闭。栓主体2具有压入体液采集用容器的开口的压入部2a、和在压入部2a的上端经由高度差2b连在压入部2a上的把持部2c,所述高度差2b从压入部2a的外周缘向外侧水平方向扩展。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安装栓体1的体液采集用容器14的开口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因此,压入部2a的外周面具有圆筒状的形状。把持部2c的外周面也具有圆筒状的形状。但压入部2a及把持部2c也可以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以外的其它形状。上述压入部2a的外径比体液采集用容器14的上端开口的直径稍大,以便能够对所使用的体液采集用容器的上端开口气密密封。上述把持部2c的外径大于压入部2a的外径,由此形成上述高度差2b。把持部2c的中央具有凹部2d。把持部2c具有环状的形状,以包围凹部2d。另外,在凹部2d下方的压入部2a,形成有向下方开放的凹部2e。由于设置有凹部2d及凹部2e,因此,凹部2d和凹部2e相对的部分的壁厚比其周围的部分薄。该壁厚相对薄的部分构成刺穿部2f。由于刺穿部2f的壁厚如上所述地被减薄,因此,可以如后所述地使体液采集针容易而切实地刺穿刺穿部。虽不是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刺穿部2f的平面形状为圆形。由于上述栓主体2以将体液采集用容器14气密密封的方式固定于体液采集用容器14,因此,其优选由具有弹性的弹性材料制成。作为这样的弹性材料,可列举合成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外罩部件3具有以与上述栓主体2的上面2g接触的方式设置的环状的顶板部3a。顶板部3a的中央的开口3b与上述凹部2d相连。在顶板部3a的外周缘连接有侧面部3c。侧面部3c由上端具有第一开口3d、下端具有第二开口3e的圆筒状部件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开口3d侧的内径,位于下方的第二开口3e侧的内径相对较大。因此,外罩部件3形成为下述状态:从外罩部件3的上方部分到下方部分,其开口直径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部3c相对于上述顶板部3a进一步向上方延伸,位于该顶板部3a上方的部分构成环状侧壁3f。另外,在上述侧面部3c的内面,在与侧面部3c的内壁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有高度差3g。在设置有高度差3g的部分的下方部分,侧面部3c的内径小于上述栓主体2的把持部2c的下端外径。由此,在高度差3g的存在下,插入于外罩部件3的栓主体2不会向下方下落。优选顶板部3a的下面与高度差3g之间的距离与栓主体2的把持部2c的上下方向尺寸相等或稍小于该上下方向尺寸。由此,能够将栓主体2压入顶板部3a与高度差3g之间并切实地固定其位置。侧面部3c中,位于上述环状侧壁3f下方的从该环状侧壁3f起到高度差3g为止的部分3h,密合于上述栓主体2的把持部2c的外周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顶板部3a的内面和部分3h的内面密合于栓主体2的把持部2c的外表面。侧面部3c具有裙部3i,该裙部3i与上述部分3h的下方相连。如后所述,该裙部3i位于体液采集用容器的外周面的外侧。上述裙部3i的下端形成上述第二开口3e。另外,在裙部3i,以从下端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多条狭缝3j。狭缝3j的上端位于上述栓主体2的压入部2a下端的下方。通过设置多条狭缝3j,使得裙部3i以在向径向施加外力时能够容易地发生变形的方式构成。由此,插入于保持器时,裙部3i与保持器的内壁接触并容易地向管的中心方向变形,提供适当的摩擦阻力。与此同时,该变形的部分因其弹力作用而从管的中心向外侧方向施力,由此,栓体1以适当的力被保持于保持器。由此,也可以应对市售的保持器的内径在制造商之间的差异,无论保持器的种类如何,均能够容易地防止反冲,并且,向保持器内插拔采血管也变得容易。另外,就裙部3i而言,在其外表面设置有本发明的突出部、即带状体3k。突出部3k构成栓体1中的最大外径部分。该最大外径部分被设定为在插入保持器时,压接于保持器内壁而提供摩擦阻力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状体3k由与外罩部件3不同的材料形成。带状体3k是沿着外罩部件3的侧面部3c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的带状体。但本发明中的突出部也可以不是在外罩部件3的侧面部3c沿周向延伸的环状体。即,也可以沿周向设置多个突出部。作为突出部的带状体3k的外表面相对于侧面部3c的外表面进一步向径向外侧突出。该带状体3k的最大外径部分构成侧面部3c的最大外径部分。即,带状体3k的最大外径部分的直径大于以其它形式(別体)构成的外罩部件3的最大外径部分。另外,上述带状体3k的最大外径部分被设定为在插入于后述保持器时,与保持器的内壁接触而提供摩擦阻力的大小。由此,保持器的内壁与栓体1的摩擦阻力增加,可防止体液采集时栓主体2从针上脱出。构成上述带状体3k的材料优选为可提高上述摩擦阻力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可举出: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弹性材料;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比较柔软的聚烯烃;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等。另外,为了易于成形,以不同于带状体3k的形式形成的外罩部件3优选由合成树脂构成。作为这样的合成树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等。如图1(d)所示,在上述侧面部3c,在设置有带状体3k的部分形成有与带状体3k的形状相对应的环状槽3m。带状体3k的一部分嵌入于该环状槽3m内,由此,带状体3k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固定。因此,上述带状体3k相对于侧面部3c的外表面的突出量x1比带状体3k的厚度薄。但是,也未必要设置这样的环状槽3m。即,也可以通过进行粘接等将带状体3k固定于侧面部3c的外周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带状体3k的下端位于侧面部3c下端的上方。本实施方式的栓体1的特征在于,由上述带状体3k构成的突出部设置于外罩部件3的侧面部3c的外表面。由此,如上所述,能够提高向保持器插入体液采集用容器时栓体1与保持器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因此,对于构成上述突出部的带状体3k的尺寸及栓体1的其它部分的尺寸,优选根据所使用的保持器的尺寸进行选择。下面,作为一个例子,与采血容器等组合而广泛使用的保持器,其内径为16mm~18mm、保持器内空间的高度方向尺寸为44mm~49mm。另外,该一般的保持器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因此,以下,针对与这种保持器组合使用时的优选尺寸进行说明。在上述栓体1中,优选带状体3k的最大外径在17.0~18.5mm的范围。作为用于与常规使用的采血容器等组合的保持器的内径,如上所述,通常为16mm~18mm。因此,上述带状体3k的最大外径在17.0~18.5mm的范围时,能够使保持器内壁与带状体3k之间的摩擦阻力的大小达到适当的值。上述带状体3k的最大外径小于17.0mm的情况下,上述摩擦阻力的大小减小,有时难以切实地防止固定于保持器的体液采集针从栓体1脱出。上述带状体3k的最大外径大于18.5mm时,有时难以插入栓体1。另外,在栓体1中,优选带状体3k的上端与侧面部3c的下端之间的距离x2为8mm以内。在保持器内部的上端侧的安装体液采集针的位置附近,为了提高操作性,多形成附加的结构,但通过将距离x2设定在8mm以内,在插入保持器时,可表现出效果,而不会影响保持器前端的针安装部附近的内部形状。另外,优选带状体3k的宽度、即图1(d)中的宽度w为1~8mm的范围。w小于1mm时,有时无法充分获得提高上述摩擦阻力的效果,w大于8mm时,可能导致摩擦阻力变得过高。另外,就上述突出量x1而言,优选为0.25mm~1.5mm。通过设定该范围的突出量,能够使上述摩擦阻力达到适当的值。突出量x1小于0.25mm时,有时无法充分获得提高摩擦阻力的效果,突出量x1大于1.5mm时,可能导致摩擦阻力变得过高,难以进行向保持器的插入以及从保持器的拔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状体3k由jisk7215中的肖氏硬度为a10~a99的加硫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构成。通过使用上述硬度范围的加硫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能够在其与保持器的内壁之间提供适当的摩擦阻力,因而优选。另外,上述顶板部3a上方的环状侧壁3f的高度与上述栓主体2中设置的凹部2d的深度的总尺寸x3优选为4mm~8mm。通过使该尺寸x3在4mm~8mm的范围内,可在刺穿部2f的上方形成具有适当容积的空间。由此,能够确保合理地收纳后述被压缩的鞘套的空间。另外,作为设置上述多条狭缝3j的目的,如上所述,是为了提高相对于施加于裙部3i的径向的外力的柔软性,狭缝的宽度x4优选为1~3mm。通过使用该范围的宽度的狭缝,能够提高裙部3i的变形容易性。另外,狭缝3j的深度x5、即从外罩部件3的下端起至狭缝3j的上端为止的长度x5优选在8mm以内。超过8mm时,外罩部件3的上下方向尺寸增大,栓体1大型化。在8mm以内时,能够充分地获得提高柔软性的效果,且能够谋求栓体1的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将具备本发明的栓体的体液采集容器横置的情况下,例如会成为以后述的图7(d)的3i或3p部分的下端接地的状态,但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狭缝,会在3i或3p部分的下端外周出现切口部分,因此还能够抑制该体液采集容器的滚动。因此,在采集体液之后等,将具备本发明的栓体的体液采集容器横置在桌上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其滚动而从桌上落下。上述多条狭缝3j的数量是任意的,但优选设置三条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柔软性。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狭缝数的上限,只要使得在无狭缝的情况下能够与保持器内面接触的带状体的总周长中,因狭缝而欠缺的部分占该总周长的50%以下即可,并无特殊限定。例如,带状体的外径为17.0mm、狭缝宽度设定为3mm时的狭缝数优选为8个以下,带状体的外径为18.5mm、狭缝宽度设定为3mm时的狭缝数优选为9个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21g这种规格的体液采集针的情况而言,上述刺穿部2f的厚度x6优选为1mm~4mm的范围。小于1mm时,虽然刺穿性提高,但可能容易发生体液采集针的脱出。大于4mm时,刺穿阻力过大,有时难以进行刺穿作业。另外,在侧面部3c,在上述带状体3k的上方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根凸缘3n。在用手把持栓体1时,凸缘3n能够使栓体1容易地从体液采集用容器上拆卸下来。以下,结合图2~图4对栓体1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进行体液采集时,准备如图2及图3所示的筒状的保持器11。需要说明的是,图2及图3所示的筒状的保持器11是一直以来用于利用真空采血针进行的采血操作等的常规保持器的概略图。保持器11由合成树脂制成,其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在保持器11的下端形成有开口11a。保持器11的上端被顶板部11b封闭。体液采集针12以贯穿顶板部11b的方式设置并被固定。体液采集针12由不锈钢等金属制成。体液采集针12为整体具有直线状的形状、且内部为中空的中空针。体液采集针12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一针尖12a,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具有第二针尖12b。第一针尖12a位于保持器11的外侧,第二针尖12b位于保持器11内。在保持器11内,以覆盖体液采集针12的方式设置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鞘套13。鞘套13的上端侧固定于保持器11的顶板部11b的下面。另外,鞘套13的下端位于第二针尖12b的下方,保持器11内的体液采集针12被鞘套13覆盖。在采集血液等体液时,将固定于上述保持器11的体液采集针12的第一针尖12a插入例如血管内。另一方面,预先将上述栓体1固定于用于采集血液等体液的体液采集用容器14。通常,事先准备下述结构:栓体1如图2及图3所示地被固定于体液采集用容器14的结构。这里,上述栓体1的栓主体2的压入部2a从体液采集用容器14的上端的开口14a被压入。由此,体液采集用容器14内被气密密封。另外,为了利用压力差抽吸体液,体液采集用容器14内被减压。如前所述,在栓主体2中,由于在压入部2a与把持部2c之间形成有上述高度差2b,因此,通过高度差2b与体液采集用容器14的上端抵接而结束上述栓主体2向体液采集用容器14的压入。因此,能够将栓主体2切实地压入体液采集用容器14,并使压入状态达到恒定。如图3所示,在压入部2a被压入体液采集用容器14的状态下,外罩部件3的上述裙部3i位于将体液采集用容器14的外周侧面包围的位置。该情况下,如图所示,裙部3i的内径稍大于体液采集用容器14的外径大。因此,不会妨碍栓主体2向体液采集用容器14压入。接着,将上述体液采集用容器14从栓体1侧插入保持器11。其结果,如图4所示,体液采集针12的第二针尖12b刺穿栓体1的栓主体2的刺穿部2f,第二针尖12b位于体液采集用容器14内。由此,在压力差的存在下,血液等体液被导入体液采集用容器14内。然而,当进行体液采集用容器14向上述保持器11的插入时,鞘套13与栓主体2接触,进而,鞘套13的内面通过与针尖12b接触而被针尖12b刺破。因此,鞘套13残存于栓主体2的上部。并且,随着插入作业的进行,上述鞘套13被压缩,如图4所示,鞘套13位于由上述栓主体2的凹部2d及环状侧壁3f包围的空间。该情况下,当鞘套13被压缩时,箭头z1所示的回弹力作用于栓主体2。上述回弹力过大时,可能导致栓主体2相对于体液采集针12向下方移动、针尖12b从栓主体2脱出。但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栓体1而言,由于上述带状体3k的外表面与保持器1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加,栓主体2不易向下方移动。即,通过上述摩擦阻力,能够抑制上述回弹力的作用。因此,针尖12b不会从栓主体2脱出。这样,由于能够利用带状体3k抑制上述脱出,因此可以减薄栓体1的刺穿部2f的壁厚。由此,可以合理而切实地进行向保持器11内插入体液采集用容器14来采集体液的作业。另外,由于栓主体2不需要承担抑制上述针尖12b的脱出的功能,因此还能够提高构成栓主体2的材料及栓主体2的形状的设计自由度。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罩部件3的上部设置有上述环状侧壁3f,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变形例的栓体21那样,不在顶板部3a的上方设置环状侧壁。下面,结合图6及图7对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的栓体进行说明。图6(a)~(d)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栓体31的俯视图、主视图、正面剖视图、以及将其主要部分放大显示的正面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栓体31除了没有设置多条狭缝3j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样,也可以不必设置多条狭缝3j。在图7(a)~(d)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栓体41中,代替带状体3k而设有突出部3p。突出部3p由与外罩部件3相同的材料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这样,本发明的突出部也可以利用与外罩部件3相同的材料一体成形。该情况下,能够减少材料的种类,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接着,对具体的实施例及比较例进行对比,来明确本发明的效果。在下面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栓主体均由肖氏硬度a50的丁基橡胶形成。另外,外罩部件均通过由聚乙烯制成的合成树脂成形品进行合成。(实施例1)作为实施例1,准备了上述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栓体1。其中,带状体3k由肖氏硬度a25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构成。另外,实施例1中,设定上述带状体3k的突出量x1=0.7mm、带状体3k的宽度w=4mm、带状体3k的最大外径部分的外径为18mm。另外,带状体3k的上端和裙部3i的下端之间的距离x2设为7mm。另外,设定环状侧壁3f的高度与凹部2d的深度的合计尺寸x3=7.5mm。另外,设定狭缝3j的宽度x4为1mm、高度x5为5mm。狭缝3j的数量为三条。刺穿部2f的壁厚为2mm。(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2,使用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栓体31。实施例2除了不具有狭缝3j以外,与实施例1一样。(实施例3)作为实施例3,使用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栓体41。带状体与外罩部件同样,通过将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构成的树脂一体成形而构成。其中,将一体地设置的突出部的突出量x1设定为0.5mm,宽度w设定为4mm,设置有突出部的部分的最大外径设定为17.5mm。其它尺寸与实施例1一样。从带状突出部的上端至外罩部件下端的距离为7mm。(比较例1)作为比较例1,准备了图8(a)~(c)所示的栓体111。在此,设定刺穿部的壁厚t为6.5mm、外罩部件113的最大外径为16.5mm。栓主体112的上面形成有深度5.5mm的凹部112a。(比较例2)作为比较例2,准备了图9(a)~(c)所示的栓体121。在此,设定刺穿部的壁厚t为t=2mm。外罩部件123的最大外径为16.5mm。栓主体122的上面形成有深度5.5mm的凹部122a。(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评价)将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准备的栓体嵌入于有底圆筒状7cc采集容量的体液采集用容器的上端开口,并用手将它们插入图2所示的保持器11内。该体液采集用容器的上端的开口直径为11mm。保持器11的内部空间的高度方向尺寸为48mm。准备的保持器的尺寸如下。另外,保持器11使用由聚丙烯构成的树脂形成。这种保持器11是在采血等中广泛使用的通用产品,这里,为了进行研究,使用了terumo公司制造的保持器(venojectiiholdersd)、体液采集针(venojectii采血针s、21g)(其中,图2及图3为概略图,因此体液采集针的保持部分等成为实际的保持器)。保持器11的下端的开口直径=17mm,保持器11为大致圆筒状,内径在其长度方向上基本一定。因此,保持器11的内径与上述开口直径相等。另外,保持器11的内部空间的高度方向尺寸设定为48mm。另外,在保持器11上固定有21g规格的体液采集针。体液采集针的外径为0.8mm。体液采集针从保持器11的顶板部至第二针尖的长度为17mm。另外,体液采集针由不锈钢制成。对在上述保持器内插入固定有栓体的体液采集用容器时的冲击感、以及针尖刺穿刺穿部后、手离开保持器时是否产生了体液采集用容器的脱出进行了肉眼观察。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其中,表1的评价符号的含义如下。(冲击感评价)插入时的冲击:冲击感小:○、冲击感中:△、冲击感大:×(手离开时的脱出评价)未自然返回:○、自然返回:×[表1]种类冲击感管返回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比较例1×○比较例2△×(刺穿阻力的测定)使用在上述实施例1、2、3及比较例1中准备的栓体、体液采集用容器、保持器、体液采集针,测定将固定有栓体的体液采集用容器以200mm/min插入保持器时的阻力的最大值(刺穿阻力的最大值)。结果如下述表2所示。其中,表2的评价符号的含义与表1相同。实施例1、2、3均显示出低于比较例1的刺穿阻力的最大值,由此可以判定:能够减轻插入体液采集用容器进行体液采集的操作者的负担。[表2]种类刺穿阻力的最大值(kgf)实施例11.0实施例21.2实施例31.0比较例11.5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