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890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见的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咽炎和哮喘等疾病都会引起咳嗽、咳痰、气喘、咽喉肿痛等不良症状,临床上西医主要采用消炎,病情加重时则采用抗生素来治疗,但采用西医治疗并没有有效激发人体抗病的潜能,使得小病大治,久治不愈,动辄花费巨大而疗效不佳,徒增病人的经济负担。中医医学源远流长,现代中医采用传统的中草药来治疗此类病症,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中医认为此类病症多因肾虚导致阳气不足,使得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致使寒气侵入人体而不得化解,终致体内感冒病毒及其毒素不能有效清除,造成呼吸系统不畅而引起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病症。目前,市场上治疗咳嗽、咳痰等疾病的中药也较多,但是往往制备所述制剂的原材料生长区域小,每年的产量低,导致原材料的价格高,制备的药剂成本高。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药剂成本高问题,提供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止咳化痰颗粒,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所述活性成分和辅料均按重量份计,所述活性成分包括:400-800份东风桔,300-700份岗梅,100-500份枇杷叶,50-250份山白芷,50-250份土牛膝,60-240份紫苏梗,0.2-0.8份薄荷恼;所述辅料包括:600-850份蔗糖,100-250份糊精。优选地,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所述活性成分和辅料均按重量份计,所述活性成分包括:500-700份东风桔,400-600份岗梅,200-400份枇杷叶,100-200份山白芷,100-200份土牛膝,100-180份紫苏梗,0.3-0.6份薄荷恼;所述辅料包括:700-800份蔗糖,150-200份糊精。优选地,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所述活性成分和辅料均按重量份计,所述活性成分包括:600份东风桔,500份岗梅,300份枇杷叶,150份山白芷,150份土牛膝,120份紫苏梗,0.5份薄荷恼;所述辅料包括:730份蔗糖,182份糊精。一种止咳化痰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活性成分;将所活性成分和所述配方量的蔗糖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糊精搅拌,制成颗粒,干燥,即得到所述止咳化痰颗粒。优选地,制备活性成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配方量的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混合,加水煎煮1~3次,每次加水量为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6~12倍,每次煎煮时间为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当于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0.2~0.5倍,放冷,加乙醇至含乙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0%~6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0的清膏,即得到活性成分。优选地,制备活性成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配方量的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8倍,每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当于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0.4倍,放冷,加乙醇至含乙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清膏,即得到活性成分。优选地,制备活性成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配方量的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10倍,每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当于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0.3倍,放冷,加乙醇至含乙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即得到活性成分。一种止咳化痰颗粒的应用,包括:感冒和慢性支气管然引起的咳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的颗粒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所述活性成分包括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其中东风桔生长范围广,常年可采摘。岗梅等其他原材料也能在较多地区生长,方便采摘。因而,制备的止咳化痰颗粒成本低廉。此外,所述止咳化痰颗粒用于治疗感冒和慢性支气管然引起的咳嗽,具有很好的止咳化痰疗效。且安全无副作用,不伤脾胃,保护肝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所述的止咳化痰颗粒,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所述活性成分和辅料均按重量g计,所述活性成分包括:400东风桔,300岗梅,100枇杷叶,50山白芷,50土牛膝,60紫苏梗,0.2薄荷恼;所述辅料包括:600蔗糖,100糊精。其制备方法如下:将所述配方量的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8倍,每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当于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0.4倍,放冷,加乙醇至含乙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清膏,即得到活性成分。将所活性成分和上述配方量的蔗糖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上述配方量的糊精搅拌,制成颗粒,干燥,即得到所述止咳化痰颗粒。所述颗粒用于感冒和慢性支气管然引起的咳嗽。实施例2所述止咳化痰颗粒,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所述活性成分和辅料均按重量g计,所述活性成分包括:600g东风桔,500g岗梅,300g枇杷叶,150g山白芷,150g土牛膝,120g紫苏梗,0.5g薄荷恼;所述辅料包括:730g蔗糖,182g糊精。其制备方法如下:将所述配方量的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10倍,每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当于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0.3倍,放冷,加乙醇至含乙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即得到活性成分。将所活性成分和上述配方量的蔗糖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上述配方量的糊精搅拌,制成颗粒,干燥,即得到1000g所述止咳化痰颗粒。所述颗粒用于感冒和慢性支气管然引起的咳嗽。实施例3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其特征在于,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所述活性成分和辅料均按重量g计,所述活性成分包括:800g东风桔,700g岗梅,500g枇杷叶,250g山白芷,250g土牛膝,240g紫苏梗,0.8g薄荷恼;其制备方法如下:将所述配方量的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10倍,每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当于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土牛膝,紫苏梗,薄荷恼总重量的0.3倍,放冷,加乙醇至含乙醇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即得到活性成分。将所活性成分和上述配方量的蔗糖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上述配方量的糊精搅拌,制成颗粒,干燥,即得到所述止咳化痰颗粒。所述颗粒用于感冒和慢性支气管然引起的咳嗽。实验数据如下:一.病例选择表1性别男女合计观察组1231740观察组2192140观察组3182240对照组202040表2年龄二.症状及体征程度表3观察组1症状及体征程度表4观察组2症状及体征程度表5观察组3症状及体征程度表6对照组症状及体征程度三.各实验组的给药方案观察组1服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颗粒,观察组2服用实施例2所制备的颗粒,观察组3服用实施例3所制备的颗粒,对照组服用咳宁颗粒。一次10g,每日三次。服用一周。四.疗效判定标准及疗效观察结果按止咳化痰颗粒临床研究规划中,临床有关条款进行判定。符合卫生部规定标准。1.临床控制:咳嗽、痰症状不足轻度,用药后消失者。2.好转:咳嗽、痰量症状由(++)转为(+),或由(+)转为(-)3.显效:咳嗽、痰量症状由(+++)转为(+),或由(++)转为(-)4.无效:咳嗽、痰量无好转或加重表6疗效观察结果五.结论:经临床治疗,对照观察看出,本发明的颗粒用于镇咳、祛痰,效果确切。在治疗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