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4509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等症状。肠炎极为普遍,全世界每年发病约30~50亿人次,尤以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病死率为高,特别是儿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发展中国家中,感染性腹泻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病死率约为20%,仅在亚、非、拉地区,每年就要夺去约460万婴幼儿的生命。目前主要药物为抗生素,使用比例高达50%。大量抗生素使用引起的病原体耐药,诱发安全问题。所以寻找替代药物治疗十分迫切。

油茶果壳占油茶果重量的60%,油茶果壳中含有3~6%的鞣质。鞣质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多元酚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止泻、止血、抗突变、抗肿瘤等功效。油茶鞣质结构复杂,不易产生耐药性,因而可作为抗生素替代药物。而将油茶果壳中鞣质提取并制成抗肠炎微囊制剂的应用也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以及该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应用。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油茶果壳加入其质量0.5~3倍的乙醇水溶液,乙醇水溶液的体积分数为50~85%,室温下50~500w超声处理1~5h,过滤,滤液经大孔树脂吸附,并用体积分数为40~65%的乙醇水溶液洗脱,50~65℃下0.01~0.1mpa减压干燥处理3~6h,得油茶果壳鞣质;

b.在油茶果壳鞣质中加入其质量1%~10%的茶树油、1%~10%的牛至油、5~10倍的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混合的丙酮溶液,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混合的丙酮溶液的质量/体积分数为3%~10%,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的质量之比是1~3:1,800~8000转/min下搅拌20~90min,再将其滴入体积为体系体积1~3倍的液体石蜡中,800~8000转/min下搅拌20~90min;

c.静置分层,除去液层,固形物用其质量2~6倍的正已烷淋洗,风干即得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的大孔树脂为弱极性或非极性的大孔树脂。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的大孔树脂用量为油茶果壳质量的0.5~2倍,吸附时间为8~24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其鞣质含量为45~75%,粒径为0.5~5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应用,其用于作为防治肠炎的药物制剂。

本发明的原理为:鞣质口服后在胃肠道内易被破坏,因而到达肠道炎症部分的药物量少,而本发明将油茶果壳鞣质与天然抗菌精油配伍,再以肠溶性丙烯酸树脂包被,只在肠道部位释放油茶果壳鞣质与天然抗菌精油,保证了炎症部位的药物浓度,同时利用天然抗菌精油促吸收作用,使茶果壳鞣质快速吸收,增强其抗菌消炎作用。

(3)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采用超声提取和大孔树脂纯化油茶果壳鞣质,避免了加工时高温对鞣质的破坏,使其活性得以良好保存,采用微囊化肠溶制剂,避免了体内胃酸和酶对其破坏,提高了油茶果壳鞣质的体内稳定性;

2.本发明采用天然抗菌精油与油茶果壳鞣质配伍,可以增强肠道细胞对鞣质的吸收,增强药物作用效果;

3.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a.将1kg油茶果壳加入0.5kg的85%(v/v)的乙醇水溶液,室温下500w超声处理1h,过滤,滤液经0.5kg的d101大孔树脂吸附24h,并用65%(v/v)的乙醇水溶液洗脱,50℃下0.01mpa减压干燥处理3h,得油茶果壳鞣质110g;

b.在100g油茶果壳鞣质加入5g的茶树油、5g牛至油、500g的10%(g/ml)的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混合的丙酮溶液,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的质量之比是1:1,800转/min下搅拌90min,再将其滴入体积为体系体积3倍的液体石蜡中,800转/min下搅拌90min;

c.静置分层,除去液层,固形物用其质量2倍的正已烷淋洗,风干即得到茶果壳抗肠炎微囊155g。

实施例2

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a.将1kg油茶果壳加入3kg的50%(v/v)的乙醇水溶液,室温下50w超声处理5h,过滤,滤液经2kg的hpd100大孔树脂吸附8h,并用40%(v/v)的乙醇水溶液洗脱,65℃下0.1mpa减压干燥处理4h,得油茶果壳鞣质165g;

b.在100g油茶果壳鞣质加入1g的茶树油、1g牛至油、1000g的3%(g/ml)的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混合的丙酮溶液,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的质量之比是2:1,1000转/min下搅拌30min,再将其滴入体积为体系体积1倍的液体石蜡中,1000转/min下搅拌30min;

c.静置分层,除去液层,固形物用其质量3倍的正已烷淋洗,风干即得到茶果壳抗肠炎微囊129g。

实施例3

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a.将1kg油茶果壳加入1kg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室温下100w超声处理3h,过滤,滤液经1kg的hpd400大孔树脂吸附12h,并用50%(v/v)的乙醇水溶液洗脱,60℃下0.05mpa减压干燥处理6h,得油茶果壳鞣质124g;

b.在100g油茶果壳鞣质加入4g的茶树油、6g牛至油、600g的8%(g/ml)的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混合的丙酮溶液,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的质量之比是3:1,2000转/min下搅拌60min,再将其滴入体积为体系体积3倍的液体石蜡中,2000转/min下搅拌60min;

c.静置分层,除去液层,固形物用其质量4倍的正已烷淋洗,风干即得到茶果壳抗肠炎微囊150g。

实施例4

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a.将1kg油茶果壳加入1.5kg的55%(v/v)的乙醇水溶液,室温下300w超声处理4h,过滤,滤液经1.5kg的ab~8大孔树脂吸附16h,并用45%(v/v)的乙醇水溶液洗脱,55℃下0.02mpa减压干燥处理5h,得油茶果壳鞣质116g;

b.在100g油茶果壳鞣质加入6g的茶树油、4g牛至油、1000g的10%(g/ml)的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混合的丙酮溶液,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的质量之比是1.5:1,5000转/min下搅拌50min,再将其滴入体积为体系体积1.5倍的液体石蜡中,5000转/min下搅拌50min;

c.静置分层,除去液层,固形物用其质量5倍的正已烷淋洗,风干即得到茶果壳抗肠炎微囊205g。

实施例5

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a.将1kg油茶果壳加入2.5kg的75%(v/v)的乙醇水溶液,室温下200w超声处理2h,过滤,滤液经1kg的hpd100大孔树脂吸附14h,并用55%(v/v)的乙醇水溶液洗脱,55℃下0.03mpa减压干燥处理4h,得油茶果壳鞣质164g;

b.在100g油茶果壳鞣质加入3g的茶树油、2g牛至油、600g的5%(g/ml)的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混合的丙酮溶液,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的质量之比是2:1,8000转/min下搅拌20min,再将其滴入体积为体系体积2倍的液体石蜡中,8000转/min下搅拌20min;

c.静置分层,除去液层,固形物用其质量6倍的正已烷淋洗,风干即得到茶果壳抗肠炎微囊130g。

实施例6

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a.将1kg油茶果壳加入2kg的65%(v/v)的乙醇水溶液,室温下400w超声处理3.5h,过滤,滤液经1.6kg的d101大孔树脂吸附20h,并用60%(v/v)的乙醇水溶液洗脱,60℃下0.01mpa减压干燥处理3.5h,得油茶果壳鞣质155g;

b.在100g油茶果壳鞣质加入10g的茶树油、10g牛至油、800g的5%(g/ml)的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混合的丙酮溶液,丙烯酸树脂ⅱ和丙烯酸树脂ⅲ的质量之比是2:1,7000转/min下搅拌45min,再将其滴入体积为体系体积2倍的液体石蜡中,7000转/min下搅拌45min;

c.静置分层,除去液层,固形物用其质量4倍的正已烷淋洗,风干即得到茶果壳抗肠炎微囊165g。

实施例7

通过对实施例1~6制得的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鞣质含量测定

实验方法:

(1)含量测定: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50mg,置于100ml棕色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5ml,置50ml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溶液(0.05mg/ml)。量取对照品溶液1.0、2.0、3.0、4.0、5.0ml,分别置25ml棕色量瓶中,各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0ml,再分别加入水11、10、9、8、7ml,用29%碳酸钠溶液的上清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按照分光光度法,30min后在760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y)为纵坐标,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称取实施例1~6制得样品各100mg,用85%甲醇100ml,超声提取两次,每次30min,过滤,取滤液10ml用85%甲醇定容至100ml,作为供试品溶液。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25ml棕色量瓶中,照标准曲线项下方法,加入磷钼钨酸试液,测定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查得样品总酚量。另取供试品溶液25ml,加至已知0.6mg干酪素置100ml具塞锥形瓶中,密塞,于30℃水浴中保温1h,时时振摇,取出,放冷,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1ml,置25ml棕色量瓶中,照标准曲线项下方法,加入磷钼钨酸试液,测定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查得样品未吸附酚量。样品中鞣质含量=(总酚量-未吸附酚量)/样品量×100。

实验结果:吸光值(y)与没食子酸浓度(y,μg/ml)的标准曲线为y=0.153x+0.012,r2=0.998。实施例1~6所得的鞣质含量分别为65.9%、75.0%、71.5%、45.7%、68.6%、56.4%,分布范围45~75%。

实施例8

通过对实施例1~6制得的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鞣质含量测定的粒径测定

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取100粒实施例1~6制得的茶果壳抗肠炎微囊,对其粒径进行测定。

结果:实施例1~6制得的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58μm、1.12μm、1.42μm、2.41μm、2.23μm、1.32μm,粒径分布范围0.5~5μm。

实施例9

通过对实施例1~6制得的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的的抗炎性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实验。

方法:取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第1组给生理盐水,灌胃,为阴性对照组;第2组给阿司匹林200mg/kg,灌胃,为阳性对照组;第3~8组分别实施例1~6制备的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200mg/kg,灌胃,每天1次,10天后,于末次给药1h后,在每只动物右耳前后两面涂二甲苯0.02ml致炎。各组致炎1h后,将动物颈椎脱臼致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7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计算公式:

肿胀度=右耳片重量-左耳片的重量

另无菌取脾,分离单个脾细胞,用rpmi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3×106个/ml。按mtt法用酶标仪,以570nm波长测定光密度(od值)。用加样孔的od值减去不加样孔的od值表示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情况。

结果:致炎1h后,各组小鼠右耳均可见明显红肿。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较阴性组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淋巴增殖能力也显著增强,说明本发明的茶果壳抗肠炎微囊有更好的抗炎和提高免疫力作用,结果见表1。

表1为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和淋巴

细胞增殖能力

本发明的使用效果由以下试验证实:

50名志愿者,其中男36名,女14名,年龄24~55岁,门诊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程1~15年。服用本发明的油茶果壳抗肠炎微囊制剂,一日3次,每次1克,持续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腹泻、腹痛及脓血便等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观察期6个月。结果表明,近期治愈34人,仅症状消失者13人,无改善者3人,总有效率94%。表明该微囊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基本原理及相关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