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溶性枇杷叶提取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0566发布日期:2019-05-22 02:49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脂溶性枇杷叶提取工艺,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影响人们健康与长寿的一类主要疾病。由于枇杷叶制剂在该类疾病治疗领域的显著效果,使之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与青睐,逐渐成为该领域制剂市场上的一棵长青树。随着制剂新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的相互渗透,枇杷叶制剂已经从丸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传统剂型,发展成为口服液体制剂、针剂并进入缓控释、靶向制剂的新阶段,冻干粉针剂、分散片、缓释片、滴丸剂等新剂型也不断涌现。

由于枇杷内酯的脂溶性较小,目前市场上的枇杷叶提取物主要通过树脂法、萃取法制备而得,性质也主要呈现脂溶性,难以适应液体制剂的生产与应用需要。通过检索,枇杷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很多,但多为制备普通的枇杷叶提取物。制备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的仅有02113533.9号″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的生产工艺″与200510003243.1号″一种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的生产方法″专利申请。这些方法不仅生产成本高,产业化难度大,而且不能同时解决脂溶性与完全保留有效成份枇杷萜类内酯含量的问题,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满足枇杷叶提取物产品质量升级的要求。

另外,市场上也存在采用加入助溶剂以增加脂溶性达到生产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的方法。这类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原本为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由于加入了有机或无机助溶剂,实现了脂溶性改善,但有效成份枇杷内酯存在严重的损失与破坏,对物料的酸碱度产生影响,且加入的助溶剂对制剂安全性与适用性存在一定地影响,存在严重的使用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简捷、经济的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原料不同分为二种情况,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以枇杷叶为原料制备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

(1)将黄酮含量≥0.6%、总内酯含量≥0.25%、含水量≤10%的烘干枇杷叶粉碎至大小约为1~2cm2,用一定量的浓度为60~90%乙二醇丁醚提取2~4次,每次用一定时间提取,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得浓缩液i。

枇杷叶质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是,内酯含量越高,产品中内酯的含量越高;枇杷叶含水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是,含水量越高,提取所需乙二醇丁醚浓度越高;枇杷叶的细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是,粉碎太细提出杂质太多,对后续的分离纯化造成一定的困难;本发明明确枇杷叶质量要求是,黄酮含量≥0.6%,总内酯含量≥0.25%,含水量≤10%,枇杷叶为烘干叶,粉碎细度约为1~2cm2。

提取时间和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是,第一次提取超过3h,有效成份浸出已达平衡,第二、三次提取超过2h,浸出也已达平衡,且有效成份浸出已基本完全,再增加提取时间或提取次数则没有意义。本发明明确的最佳提取条件是,用浓度为75~85%乙二醇丁醚提取2~3次,第一次2~3h,第二、三次每次1~2h;提取溶剂用量是:第一次5倍药材量,第二、三次3倍药材量。

(2)将上述浓缩液i加纯化水稀释成生药比为0.1~1.0g/ml的药液,清置4~24h,过滤得药液ii,滤渣再用纯化水反复多次洗涤,静置,上清液过滤得药液iii和药液ii合并,加水稀释至生药比为0.1~0.5g/ml,混合均匀后静置4~24h,过滤得澄清药液iv。

(3)将药液iv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用一定流速的适量的纯化水或浓度为0~30%的乙醇预洗,再以一定流速的适量的浓度为50-80%的乙二醇丁醚洗脱,收集颜色较深的洗脱液为药液v。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可以为dm131、ab-8、d101、ads-16、ywd13c、da201、ywd07型号大孔吸附树脂;本发明明确的最佳树脂为ywd13c大孔吸附树脂;最佳预洗条件为:纯化水预洗,用量为2~3倍树脂量,流速为每小时1~2倍树脂量;最佳洗脱条件为:65~75%乙醇,用量为1~2倍树脂量,流速为每小时1~2倍树脂量。

(4)将药液v在60~80℃范围内浓缩得无醇稠膏vi。

(5)取稠膏vi加适量85~95%乙二醇丁醚,提取2~4次后,合并提取液,在0~10℃条件下静置12~24h,过滤后滤液再浓缩至稠膏vii。

本发明明确乙二醇丁醚的最佳浓度为90~95%,通过乙二醇丁醚溶液提取,保证了有效成份枇杷内酯、枇杷黄酮的含量指标符合要求。

(6)将稠膏vii以纯化水提取2~4次,提取液冷却至0~10℃,静置48~72h,过滤,将滤液以10~15m3/h通过过滤膜,控制温度在0~40℃范围内,控制透过液流速为300~600l/h,浓缩成稠膏,在0~80℃范围内干燥即得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

所述过滤膜为高分子纳米级膜。本发明明确了最佳进液流量为12~13m3/h,最佳浓缩温度为25~30℃,透过液流速为500l/h。所述干燥方法可以为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或常压干燥;本发明明确的是,在干燥过程中最佳温度控制在0~40℃,因为干燥温度对产品脂溶性与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二、以普通枇杷叶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

(1)将普通枇杷叶提取物以浓度为60~80%的乙二醇丁醚使其充分溶解后回收乙二醇丁醚至稠膏,再加适量85~95%乙二醇丁醚,提取2~4次后,合并提取液,在0~10℃条件下静置12~24h,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vii;

所述普通枇杷叶提取物是,黄酮含量≥22%,总内酯含量≥6.5%,白果内酯≥2.8%,银杏内酯b≥0.8%,总枇杷酸含量<1ppm;

通过不同浓度的乙二醇丁醚溶液提取转移,充分保证了有效成份枇杷内酯、枇杷黄酮的含量指标符合要求所述以浓度为60~80%的乙二醇丁醚使其充分溶解后回收乙二醇丁醚至稠膏再加适量85~95%乙二醇丁醚最佳为以浓度为70%的乙二醇丁醚使其充分溶解后回收乙二醇丁醚至稠膏,再加适量90%乙二醇丁醚。

(2)将稠膏vii加纯化水进行加热提取2~4次,提取液冷却至0~10℃,静置48~72h,过滤,将滤液以10~15m3/h通过过滤膜,控制温度在0~40℃范围内,控制透过液流速为300~600l/h,浓缩成稠膏,在0~80℃范围内干燥即得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

所述过滤膜为高分子纳米级膜。本发明明确了最佳进液流量为12~13m3/h,最佳浓缩温度为25~30℃,透过液流速为500l/h。所述干燥方法可以为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或常压干燥;本发明明确的是,在干燥过程中最佳温度控制在0~40℃;因为干燥温度对产品脂溶性与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生产工艺,具有下述优点:产品外观为亮黄色粉末;黄酮含量≥24.0%;总萜类内酯含量≥6.5%,白果内酯≥2.8%,枇杷内酯b≥0.8%;总枇杷酸含量<1ppm;脂溶性≥5%,清亮透明;可作为口服液体制剂与针剂原料。

本生产工艺简便、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而且不添加任何有机或无机助溶剂。其生产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过程温度、时间、浓度等手段,产品质量优异,脂溶性好,其他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药典标准,且有害成份总枇杷酸含量<1ppm,脂溶性较差的枇杷内酯b≥0.8%,最大程度上保留并优化了枇杷叶提取物有效成份含量;在操作过程中仅使用纯化水与乙二醇丁醚,产品优质安全;工艺操作过程简单,科学合理,已完成中试,利润率可达50%,年经济效益可达1000多万元。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以枇杷叶为原料制备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

(1)将黄酮含量≥0.6%、总内酯含量≥0.25%、含水量≤10%的烘干枇杷叶粉碎至大小约为1cm2,用浓度为85%的乙二醇丁醚浸没提取3次,第一次3h,第二、三次每次2h;提取溶剂用量是:第一次5倍药材量,第二、三次3倍药材量。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得浓缩液i。

(2)将上述浓缩液i加纯化水稀释成生药比为0.5g/ml的药液,静置24h,过滤得药液ii,滤渣再用纯化水反复多次洗涤,静置,上清液过滤得药液iii和药液ii合并,加水至生药比为0.2g/ml,混合均匀后静置24h,过滤得澄清药液iv。

(3)将药液iv通过1000kgywd13c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用纯化水预洗,流速为1000l/h,用量为3000l,再以浓度为70%的乙二醇丁醚洗脱,流速为1000l/h,用量为2000l,收集颜色较深的洗脱液为药液v。

(4)将药液v在60~80℃范围内浓缩得无醇稠膏vi。

(5)取稠膏vi加适量90%乙二醇丁醚,提取4次后,合并提取液,在0~10℃条件下静置24h,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vii。

(6)将稠膏vii加纯化水进行加热提取4次,提取液冷却至0~10℃,静置48h,过滤,将滤液以12~13m3/h通过纳米过滤膜,控制温度在25~35℃范围内,控制透过液流速为500l/h,浓缩成稠膏,在0~60℃范围内干燥即得脂溶性枇杷叶提取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