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610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中的一种辅助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创面治疗新技术,它利用医用材料覆盖软组织缺损、坏死后形成的创面,然后用半透明薄膜粘贴形成密闭空间,通过引流管连接负压源,使整个创面处于封闭负压引流状态,充分体现了彻底引流这个创面治疗原则,同时采取适当的负压状态增加创面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创面更好更快地愈合。

但是引流通畅才能使封闭区域内各处创面保持均匀、有效的负压,从而确保该治疗技术有效。不论内置式引流管或外置吸盘式引流装置,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过程中,如果创面较大、密闭不严,感染创面或有坏死组织存在等情况下,创面的脓性分泌物、组织碎片、坏死组织等容易堵塞敷料微孔和引流通道,引流不畅,创面渗液积聚,会导致负压治疗失败,创面愈合延迟,严重者会发生因创面感染所导致的死亡等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及时对创面渗出液和组织碎片进行清理、能对创面各处进行全方位清洗、能维持创面清洁以防止创面感染、能促进创面愈合,以使得治疗时间被大大缩短的创面冲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创面冲洗装置,包括主管,所述主管与若干支管相连通,所述支管由若干左支管和/或若干右支管构成,所述左支管的一端与主管径向外壁相固定,所述左支管的另一端向主管左侧延伸,所述右支管的一端与主管径向外壁相固定,所述右支管的另一端向主管右侧延伸,所述主管上设有若干主管通孔,所述支管设有若干支管通孔,若干主管通孔沿主管轴向间隔设置并向下贯穿所述主管径向外壁,若干支管通孔沿支管轴向间隔设置并向下贯穿所述支管径向外壁。

本发明通过设置主管和支管,以扩大清洗液的清洗范围,以使主管和支管内的清洗液能第一时间与创面接触,能及时对创面渗出液和组织碎片进行清理、能对创面各处进行全方位清洗、能维持创面清洁以防止创面感染、能促进创面愈合,以使得治疗时间被大大缩短。其中,主管通孔可设置于主管底面或侧面,支管通孔可设置于支管底面或侧面。其中,左支管的外端即为左支管的左端,右支管的外端即为右支管的右端。

作为优选,所述主管和支管上侧设有负压吸液层,所述负压吸液层上侧设有用于盖覆负压吸液层、主管及支管的固定层,所述负压吸液层内埋入有负压管的吸液端,所述负压管的输液端穿过固定层并与负压源连接;或所述负压吸液层上表面与负压管的吸液端相连,所述负压管输液端穿过固定层并与负压源连接。其中,固定层可选择生物半透性薄膜。其中,为更好地吸走创面渗出液和组织碎片,负压吸液层的外缘应当位于支管外侧,为更好地实现主管和支管的固定,固定层外缘应当位于负压吸液层外侧,可通过在肢体上缠绕固定层以实现主管支管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支管与若干细管相连通,前后相邻的两个支管之间通过若干细管连通,以使主管、支管和细管构成网状结构,所述细管的直径小于所述支管的直径。上述设置以使主管和支管构成网球拍状的网络结构,以实现各处均衡冲洗,以实现全方位清洗液灌注,以使清洗液能第一时间与创面各处接触,以提高本发明的灌注和冲洗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主管内的液体流向为从前向后,所述负压管的吸液端相对位于所有支管的后侧,所述主管的内径由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主管通孔的内径沿主管轴向由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左支管的内径由右向左逐渐增大,所述左支管上的支管通孔沿左支管轴向由右向左逐渐增大,所述右支管的内径由左向右逐渐增大,所述右支管上的支管通孔沿右支管轴向由左向右逐渐增大。即主管的相邻主管通孔中位于后侧的主管通孔的内径大于位于前侧的主管通孔的内径,支管的相邻支管通孔中位于外侧的支管通孔的内径大于位于内侧的支管通孔的内径。上述设置中,即在负压管内液体的流动方向与主管内液体的流动方向相同时,本发明的灌注和冲洗效果最好。

作为优选,所述主管内的液体流向为从前向后,所述负压管的吸液端相对位于所有支管的前侧,所述主管的内径由前向后逐渐减小,所述主管通孔的内径沿主管轴向由前向后逐渐减小,所述左支管的内径由右向左逐渐减小,所述左支管上的支管通孔沿左支管轴向由右向左逐渐减小,所述右支管的内径由左向右逐渐减小,所述右支管上的支管通孔沿右支管轴向由左向右逐渐减小。即主管的相邻主管通孔中位于后侧的主管通孔的内径小于位于前侧的主管通孔的内径,支管的相邻支管通孔中位于外侧的支管通孔的内径小于位于内侧的支管通孔的内径。上述设置中,即在负压管内液体的流动方向与主管内液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时,本发明的灌注和冲洗效果最好。

作为优选,所述主管的轴向各处内径一致,所述支管的轴向各处内径一致,所述主管通孔的内径相同,所述支管通孔的内径相同。上述设置以适用于各种形状创面、各种负压管设置方式中,在保证创面清洁的情况下使主管和支管的制造加工更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主管通孔由若干左主管通孔和若干右主管通孔构成,左主管通孔由上至下向左延伸以贯穿主管外壁,右主管通孔由上至下向右延伸以贯穿主管外壁。上述设置以避免主管通孔被患者皮肤堵住,以便于本发明装置对患者创面的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左主管通孔和右主管通孔沿主管轴向呈左右交替设置。上述设置以避免主管通孔被患者皮肤堵住,以便于本发明装置对患者创面的清洗。

作为优选,所述主管前后端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主管开口,所述支管的外端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支管开口,所述支管上设有向下贯穿支管外壁的支管通孔,所述支管由左支管和右支管构成,所述左支管与右支管呈以主管轴线为中心的左右对称设置。上述设置以使主管和支管的加工更为方便,使创面各处均能被冲洗,使创面的清洗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主管内的液体流向为从前向后,所述左支管的一端与主管径向外壁相固定,所述左支管的另一端向主管左后侧延伸,所述右支管的一端与主管径向外壁相固定,所述右支管的另一端向主管右后侧延伸。上述设置以便于主管和支管内液体的流动,使创面的清洗效果更好。

本发明通过设置主管和支管,以扩大清洗液的清洗范围,以使主管和支管内的清洗液能第一时间与创面接触,具有能及时对创面渗出液和组织碎片进行清理、能对创面各处进行全方位清洗、能维持创面清洁以防止创面感染、能促进创面愈合,以使得治疗时间被大大缩短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由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创面冲洗装置,包括主管1,主管1与若干支管相连通,支管由左支管2和右支管3构成,左支管2的右端与主管1径向外壁相固定,左支管2的左端向主管1左后侧延伸,右支管3的左端与主管1径向外壁相固定,右支管3的右端向主管1右后侧延伸,主管1上设有若干沿主管轴向间隔设置的主管通孔10,支管设有若干沿支管轴向间隔设置的支管通孔11,主管通孔10沿主管轴向间隔设置并向下贯穿主管1径向外壁,支管通孔11沿支管轴向间隔设置并向下贯穿支管径向外壁。主管1和支管上侧设有负压吸液层4,吸液层4上侧设有用于压覆吸液层4、主管1及支管的固定层5,负压吸液层4内埋入有负压管5的吸液端,负压管5的输液端穿过固定层并与负压源连接。其中,前后相邻的支管之间通过若干细管7连通,细管7的直径小于支管1及支管的直径。其中,主管1前后端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主管开口,支管的外端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支管开口,左支管2与右支管3呈以主管1轴线为中心的左右对称设置,固定层6的外缘相对位于支管外缘的外侧,主管1穿过固定层6和吸液层4以延伸至吸液层4下侧。主管通孔10由若干左主管通孔100和若干右主管通孔101构成,左主管通孔100由上至下向左延伸以贯穿主管1外壁,右主管通孔101由上至下向右延伸以贯穿主管1外壁,左主管通孔100和右主管通孔101沿主管1轴向呈左右交替设置。

本实施例的主管液体流动方向与负压管内液体的流动方向一致,均为由前向后流动。主管1内的液体流向为从前向后,负压管5的埋入端相对位于支管后侧,主管1的内径由前向后逐渐增大,左支管2的内径由右向左逐渐增大,右支管3的内径由左向右逐渐增大,主管1的相邻主管通孔中位于后侧的主管通孔的内径大于位于前侧的主管通孔的内径,支管的相邻支管通孔中位于外侧的支管通孔的内径大于位于内侧的支管通孔的内径。

实施例2

由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创面冲洗装置,包括主管1,主管1与若干支管相连通,支管由左支管2和右支管3构成,左支管2的右端与主管1径向外壁相固定,左支管2的左端向主管1左后侧延伸,右支管3的左端与主管1径向外壁相固定,右支管3的右端向主管1右后侧延伸,主管1上设有若干沿主管轴向间隔设置的主管通孔10,支管设有若干沿支管轴向间隔设置的支管通孔11,主管通孔10沿主管轴向间隔设置并向下贯穿主管1径向外壁,支管通孔11沿支管轴向间隔设置并向下贯穿支管径向外壁。主管1和支管上侧设有负压吸液层4,吸液层4上侧设有用于压覆吸液层4、主管1及支管的固定层5,负压吸液层4内埋入有负压管5的吸液端,负压管5的输液端穿过固定层并与负压源连接。其中,前后相邻的支管之间通过若干细管7连通,细管7的直径小于支管1及支管的直径。其中,主管1前后端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主管开口,支管的外端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支管开口,左支管2与右支管3呈以主管1轴线为中心的左右对称设置,固定层6的外缘相对位于支管外缘的外侧,主管1穿过固定层6和吸液层4以延伸至吸液层4下侧。主管通孔10由若干左主管通孔100和若干右主管通孔101构成,左主管通孔100由上至下向左延伸以贯穿主管1外壁,右主管通孔101由上至下向右延伸以贯穿主管1外壁,左主管通孔100和右主管通孔101沿主管1轴向呈左右交替设置。

本实施例的主管液体流动方向与负压管内液体的流动方向相反,主管1内的液体流向为从前向后,负压管5的埋入端相对位于支管前侧,主管1的内径由前向后逐渐减小,左支管2的内径由右向左逐渐减小,右支管3的内径由左向右逐渐减小,主管1的相邻主管通孔10中位于后侧的主管通孔的内径小于位于前侧的主管通孔10的内径,支管的相邻支管通孔中位于外侧的支管通孔11的内径小于位于内侧的支管通孔11的内径。

实施例3

由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创面冲洗装置,包括主管1,主管1与若干支管相连通,支管由左支管2和右支管3构成,左支管2的右端与主管1径向外壁相固定,左支管2的左端向主管1左后侧延伸,右支管3的左端与主管1径向外壁相固定,右支管3的右端向主管1右后侧延伸,主管1上设有若干沿主管轴向间隔设置的主管通孔10,支管设有若干沿支管轴向间隔设置的支管通孔11,主管通孔10沿主管轴向间隔设置并向下贯穿主管1径向外壁,支管通孔11沿支管轴向间隔设置并向下贯穿支管径向外壁。主管1和支管上侧设有负压吸液层4,吸液层4上侧设有用于压覆吸液层4、主管1及支管的固定层5,负压吸液层4内埋入有负压管5的吸液端,负压管5的输液端穿过固定层并与负压源连接。其中,前后相邻的支管之间通过若干细管7连通,细管7的直径小于支管1及支管的直径。其中,主管1前后端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主管开口,支管的外端均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支管开口,左支管2与右支管3呈以主管1轴线为中心的左右对称设置,固定层6的外缘相对位于支管外缘的外侧,主管1穿过固定层6和吸液层4以延伸至吸液层4下侧。主管通孔10由若干左主管通孔和若干右主管通孔构成,左主管通孔由上至下向左延伸以贯穿主管1外壁,右主管通孔由上至下向右延伸以贯穿主管1外壁,左主管通孔和右主管通孔沿主管轴向呈左右交替设置。支管通孔11由若干前支管通孔110和若干后支管通孔111构成,前支管通孔110由上至下向前下方延伸以贯穿支管外壁,后支管通孔111由上至下向右下方延伸以贯穿支管外壁,前支管通孔110和后支管通孔111沿支管轴向呈前后交替设置。其中,细管上设有向下贯穿细管的细管通孔71。

本实施例的装置适用于各种形状创面、各种负压管放置位置的情况,本发明装置的主管1的轴向各处内径一致,支管的轴向各处内径一致,主管通孔10的内径相同,支管通孔11的内径相同。

本发明通过设置主管和支管,以扩大清洗液的清洗范围,以使主管和支管内的清洗液能第一时间与创面接触,具有能及时对创面渗出液和组织碎片进行清理、能对创面各处进行全方位均衡灌注清洗、能维持创面清洁以防止创面感染、能促进创面愈合,以使得治疗时间被大大缩短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